第578章 和平

王安石嘆了一口氣說:“陛下,是很可惜,若是財力充足,太宗、真宗之憾,仁宗之恥,盡消之。”

還怪變法嗎?

如果不變法,以後就會陸續出現這種情況,甚至不因爲變法,沒有財力支持,連這次大捷都休想有。

現在王安石才略略醒悟,原來這場大勝,對變法也有很多好處的。

這就象另一個時空,有的專家爲了美化王安石,說王韶河湟開邊是王安石的功勞。有王安石一點小功勞吧,但這主要功勞是王韶的好不好?甚至因爲王安石,王韶後面幾年十分悲催,心情鬱悶,這才加重了傷勢的發作,最後鬱郁而死。

所以準確說王安石變法沒有錯,變法是現在的唯一出路,不變宋朝就是死路一條。

但不能將王安石變法的意義無窮的誇大,這次變法並不完美,也確實產生了許多新的弊病,確實在斂財,並且與趙頊一樣,沒有用好真正的人才。

而且王安石既清高,又倔強。

司馬光說他怮,倒也沒有過份貶低他。

因爲清高,請放心,王安石只說了這一句,不會重重地利用這場大捷,爲變法去辨護。

郭逵卻在思考。

當真是這樣?

他有點兒不大相信,當然財政充足,這場大捷的戰果會擴大,比如從後方再抽調一些將士過來支援,那麼延州那邊不但是土門,甚至可以將去年種諤的羅兀城那道防線拾起來,打通麟州與綏州,也可以直接威脅到銀州。

還可以大軍向西,將蝦蟆寨、青崗峽、清邊軍、折羌會、賞移口這一線全部拿下,最少可以讓蔡挺佔據蕭關以南的蕭川。

當然,那樣得需要出動更多的兵力,支援更多的物資與錢帛。

不過如果實現,不僅是鹽州,就連西夏的韋州、天都山與銀州。都能隨時面臨宋軍攻擊,那時是戰是和,宋朝已經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但至於滅西夏,郭逵真不大相信。當真西夏那麼好滅的嗎?佔領鹽州,郭逵也不大相信,涿州的例子不好比,但有一個例子可以比較,那就是易州。因爲在易水之北,孤懸於河北,所以在宋太宗時不得不丟掉了。

還有一個例子,豐州,王承美夫婦很厲害,可他們一死,立即被李元昊攻破。

不過這都是文臣們在撕逼,當然,王巨雖然也在撕逼,但他卻是爲國家在撕。所以感情上郭逵卻偏偏王巨一方。

但郭逵也猜錯了,王巨不僅是爲國家撕,同樣也在爲他們這些武將與三軍將士在爭。

然而不管那條理由,郭逵是絕對不會點破的。

文彥博冷哼一聲,沒有再說了。

老文很精明,他擔任了那麼多年的西府首相,也是有原因的。

因爲韓琦那幾個月的逼駕,趙頊一直對權臣不放心,對王安石也不大放心,因此需要朝堂有一個異論相攪。這非是象後人所想的那樣。趙頊對王安石無比的信任。

只有朱熹一句話說得對,趙頊將王安石的術學完了,老王,你好下了。老王一下。老文也好下了。

還有一個原因,老文雖然一直在暗中搞小動作,但適而可止,看到不妙,立即閉上嘴巴,什麼也不說。所以趙頊便容忍着他一直呆在西府相位上。

趙頊也嘆惜。錢哪。

所以王巨犯了一個錯誤,這一偏,讓趙頊對錢更加看重。

當然趙頊強國夢也不能說不對,王巨做過一個推想,如果在完顏阿骨打崛起之前,宋朝搞掂了西夏與河湟,會出現什麼局面?

那不用疑問,宋朝會將所有重心向北方轉移,宋遼兩國關係也變得很緊張,宋朝就會在前線築建更多的堡砦。第一道防線便出來了。後來即便收復不了燕雲十六州,金國的鐵騎也休想順利南下。而且得到遼國財富後,女真人墮落的速度會很快的,北宋豈能滅亡?

如果得到了燕雲十六州,那個意義更非同小可,以宋朝的財力,足以修建一條新的長城,再加上在燕雲地區建設層層堡砦,不要說金國,就是成吉思汗來了,也不敢說順利將宋朝逼向江南再滅掉。

然而這個強國夢,不是有錢就能強國的。

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沒有高遵裕,就算順利拿下靈州,能滅掉西夏嗎?還有河西興慶府諸城呢,定州、順州、懷州、靜州……慢慢攻吧。但那時到了什麼天氣?冬天就來臨了。況且遼國會默視西夏被滅?

當然,若是沒有高遵裕,一個是被迫撤退,一個是大敗而歸,性質終是兩樣。

因此除了財政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制度。

宋朝出了許多名將,但看看是什麼名將,張亢,進士,王韶,進士,章楶,進士,張浚,進士,虞允文,進士,趙方,進士,真是一個儒將輩出的朝代啊。後面還有更猛的,岳飛、韓世忠、劉錡、吳玠吳璘兄弟、畢再遇、王堅、張鈺、孟宗政孟拱父子、扈再興、杜杲,都是國家危險之即,纔得到重用。並且這些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大多數人功成名就之時,一個個學習韓世忠,自己請求退休,以求保全自己,免得落得岳飛那樣的下場。

因此不是宋朝沒將,而是這種古怪的制度下,這些將領無法很好的發揮自己的才能。至於相對和平的時期,武將沒有機會,於是只能用文臣了,這才造成了那麼多儒將……

現在恰好正是這個相對的“和平年代”。

這個時期,武將如何能上位。就象劉昌祚,能發揮好他的才能嗎?

大多數是王巨怎麼說,他就怎麼去做,自己不敢去懷疑,不敢去想像,那麼未來又能有多少上升空間?即便以後成爲名將,但也休想成爲孟珙那種級別的大將。

還有南方的交趾,章楶便很好地舉了三個例子,然後證明若是交趾有不詭之意,最好還是能安撫就安撫。去派軍徵滅不上算。兵用得少征服不起來,休想指望再出現李靖與馬援平南的戰績,在宋朝現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出現馬援與李靖。沒那成長與發揮的空間。如果派兵多,又不值。

所以正道行不通,王巨在想“歪門斜道”。

但這個制度,誰敢碰?王巨也不敢碰,會比“齊稅”更麻煩。那將會是……與所有士大夫爲敵!

況且這個制度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至少保證了武將不會篡國,作爲人君,會如何選擇?

作爲人君的趙頊可沒有想這麼多,只是現在他十分痛快。

很多時候,就如王巨所說的,不是你是皇帝,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

比如在邊事上,他的想法就遭到幾乎八成士大夫的反對。難道將這麼多士大夫一起貶官嗎?

王巨這個記錄來得正是時候。

大家陸續退下,回到西府。文彥博對馮京說道:“當世,前線大捷,固然是好事,然而某就怕官家從此以後,學習太宗初年,那麼國家危矣。”

“是啊,文公當佼仿趙普。”馮京說道。

勝了還是不錯的,見好就收吧,這是馮京的想法。

“有這份記錄在,某不好說啊。”

王巨這份記錄裡寫得很清楚。延州不放你們到我們大宋的京城,但我會放,到了京城,自然有許多熱愛和平的士大夫替你們說好話。那麼議和就成功了,爲什麼要這樣做,議和成功,你們樑太后地位就能穩定了,以後她還會窮兵黜武,將你們西夏帶向滅亡之路。

甚至說不定到了京城。還會有一些士大夫替你們西夏說好話,同意用土門換回綏州外加這段橫山。

看來當初的國書上西夏並沒有這個要求,而是聽到王巨說過後,嵬名科榮與呂寧三人篡改了國書,提出這個請求。

雖然沒有人真的同意這個請求,可自己帶領着楊繪、孫固等重臣,卻提出了用橫山換土門。

打臉了,被這小子打得滿臉生痛。

這種情況下,自己還能再羅嗦麼?難道想皇上將自己樞密使官職拿掉不成?

“當世,若是議和成功,梁氏以後會不會抄掠我朝?”

“文公,難以猜測。”

“仲通,你來說。”

“只要熬過這兩年,還會來抄掠。”

“如是將綏州與橫山歸還呢?”

“文公,縱然歸還,這幾年能使西夏許多人感動,但過了幾年,還會來抄掠。”郭逵老實答道。

在這條上,他倒是同意趙頊的看法,不要說和平,就是一年送一百萬給你們西夏,也買不來和平。只有一條道路,誰的拳頭大,就佔的多,佔了綏州,西夏屢屢出兵,皆大敗而歸,所以綏州還是屬於宋朝的。沒藏訛訛佔了屈野河之西,郭恩出兵大敗,那麼屈野河之西便是西夏的。

沒有其他道路可供選擇。

可是文彥博一直想和平,讓他怎麼說?

“難道沒有其他辦法,戰爭不止,生靈塗炭……”文彥博忽然說不下去了。

記錄上也有,小黃公公說大家爲了百姓,才反對戰爭的。王巨譏諷,如果真是念着百姓,看看這些士大夫每年多少收入,家中有多少財富,但拿出多少,救濟貧寡,賑濟災民?幾乎沒有!文彥博也沒有,若有,他家人都不會放高利貸了。韓琦同樣也沒有,否則他家不會有那麼多耕地了。

所以千萬不要用這個民生來說事兒。

郭逵感到很好笑,什麼民生哪,不過是害怕武將地位重新得到鞏固罷了。原因也不止這個……但這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司馬光說得對啊,大王斂財,小王興邊,有此二王,國家永遠不會安寧。”

郭逵心中又不平,什麼小王興邊,王巨想打嗎?那叫臨危授命,大捷如此,不過將三軍帶到鹽州在搶鹽,然後就沒有再用兵了。這也叫小王興邊?

看來這個文公遠不如韓公啊。

但他不知道,韓琦也非是以前的韓琦了。

這個記錄,讓文彥博難受得……

他走來走去,最後粗暴地說道:“然而不管怎麼說,從去年羅兀城,再到今年慶州,陝西百姓過着暗無天日,水深火熱的生活。因此戰爭必須停下來,不能有任何意外發生。”

敢情文彥博比梁氏還要急啊……但郭逵真的能理解,當年爲了這個所謂的和平,面對着強勢的韓琦,文彥博五次三番要求歸還綏州,一度差一點將韓琦在長安逼得發瘋。(。)

第510章 雪祭第197章 大捷第238章 不能比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51章 共妾第718章 拯救第459章 空談嗎?第609章 兇狠第321章 松溪第414章 粗人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08章 權威第799章 不敢碰第424章 軍監司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317章 坐臥者第418章 神臂弓第308章 心術第85章 鬧大吧(四)第380章 桑弘羊第23章 香玉第610章 小道第506章 飛天(下)第561章 扯皮第138章 鄉黨第685章 撈人第388章 交好他第759章 張睦(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69章 反轉(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436章 小人物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0章 拒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366章 誣奏第769章 反轉(下)第214章 故人第750章 張睦(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399章 二王(上)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226章 底氣第256章 上火把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章 伏擊(上)第1章 背騾子第384章 《感事》詩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143章 柺子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章 鬧大吧(五)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74章 鼓聲(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724章 孤臣?第284章 應戰(下)第2章 黑蜂盜第848章 誘餌第392章 合資第283章 應戰(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198章 遷徙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506章 飛天(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340章 悟空第219章 賀蘭硯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31章 幸運草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636章 仙境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32章 宋燦第687章 飛錢司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29章 條件(上)第367章 變化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631章 不過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01章 等機會第72章 悲情第829章 機會?第806章 三國第71章 天塌了
第510章 雪祭第197章 大捷第238章 不能比第223章 誰更蠻橫誰更狂(下)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51章 共妾第718章 拯救第459章 空談嗎?第609章 兇狠第321章 松溪第414章 粗人第100章 見龍在田(上)第208章 權威第799章 不敢碰第424章 軍監司第833章 贊普的人選第317章 坐臥者第418章 神臂弓第308章 心術第85章 鬧大吧(四)第380章 桑弘羊第23章 香玉第610章 小道第506章 飛天(下)第561章 扯皮第138章 鄉黨第685章 撈人第388章 交好他第759章 張睦(上)第845章 撲朔迷離第769章 反轉(下)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第436章 小人物第776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中)第484章 墨菲定律第232章 又打臉了第60章 拒第210章 謀事在人第319章 加強版韓琦(上)第454章 膽大包天(下)第201章 不能喝的水第366章 誣奏第769章 反轉(下)第214章 故人第750章 張睦(下)第277章 新的誓言第399章 二王(上)第246章 五萬十萬第226章 底氣第256章 上火把第711章 苦肉計嗎?第3章 伏擊(上)第1章 背騾子第384章 《感事》詩第288章 莫明其妙的拜訪第143章 柺子第357章 坑的就是兄弟第86章 鬧大吧(五)第440章 天知道呢第448章 十將-春行第474章 鼓聲(上)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第584章 東明縣(上)第645章 長城(中)第169章 大功績(上)第724章 孤臣?第284章 應戰(下)第2章 黑蜂盜第848章 誘餌第392章 合資第283章 應戰(上)第458章 胃口好第198章 遷徙第274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506章 飛天(下)第175 新私商(上)第340章 悟空第219章 賀蘭硯第775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上)第649章 海盜(中)第31章 幸運草第464章 四樣物事(上)第636章 仙境第134章 古怪的字第432章 宋燦第687章 飛錢司第185章 子午山剿匪記(中)第211章 成事在天第629章 條件(上)第367章 變化第491章 這個夜晚不平靜(下)第768章 反轉(上)第57章 苦逼的丁家(中)第631章 不過第132章 章家之傑第301章 等機會第72章 悲情第829章 機會?第806章 三國第71章 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