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又要遷都

早產兒又如何?只要是老子用錢砸,砸也砸出一個大胖小子。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萬萬不能。趙樸就不信了,靠着大大量的金錢投入,不斷的招募優良的工匠,精通機械製造的讀書人,再加上爵位的誘惑,金錢的獎勵,趙樸就不信砸不出一個新紀元。

在趙樸興致沖沖的返回皇宮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金軍南下了,這次規模比前兩次還巨大,三路大軍共計五十萬,好似潮水一般,涌向了整個大宋,一路之上,勢如破竹。

宋朝的官吏不是望風而逃,就是望風而降,只有那一些較大的州縣抵抗劇烈。

而此時,朝廷的各個大員再次匯聚在一起,不斷的討論着。

商討着金軍南下的路線,以及宋朝的抵抗方針。此時黃潛善,因爲某些原因,早已經退居第二線了。如今執掌朝政的是汪伯彥、趙鼎、範宗尹三人爲主,分別執掌中書,樞密院、三司使。如今朝內的大部分奏章,只需要三人點頭,便可以下中旨了,只有一些懸而不決,或是軍情重事,趙樸才親自出手。

不過即便是出手,趙樸也多以三人的提議爲準,很少駁倒。

穩定,壓倒一切!

趙樸有自知之明,在之前他只是一個閒散王爺,沒有從政經歷,可以說政治上的小白也不爲過。比起這些在朝廷上混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老油條差了很多,還是尊敬三位臣子的意見爲主。目前主要以實習爲主,多看少說,積累從政經驗。

依靠着這三位臣子,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進步,相對而言,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漏洞。至於這些臣子,藉機結黨私營,或是從中收取好處,趙樸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做得太過分,只要不是威脅了他的利益,他就懶得動彈。

比如,三位大臣,曾經建議給宗澤、李綱、張所等部,派遣監軍,結果被趙樸拒絕了,而軍法司活動範圍也僅僅是在八字軍。

曾經有大量的彈劾李綱的摺子上來,趙樸也拒絕了。

曾經,樞密院提出過一個個戰略部署,想要如何如何。趙樸看了之後,就發了出去。只不過在末尾上寫到,“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也就是說,樞密院只是提意見,可以執行,也可以不執行,一切都是看具體情況。

在趙樸看來,如今中央已經對地方失去了掌控,唯一對地方能施加影響的,也只有名分了。

派送監軍,無非是被架空,或者是爭吵不斷,意不大義,都會變成漿糊,與其如此不如,不派遣監軍,讓臣子感到信任。

…………

不過局勢越來越差,金軍的攻擊勢如破竹。

河北的一些州縣相繼淪陷,金軍已經逼近了黃河,只要是渡過了黃河,只需要戰馬一天的急速奔馳,就可以威逼應天府,包了餃子。作爲陪都的應天府,立時風聲鶴唳,城內的百姓惶恐不已,一些富商,權貴之流,再度開始跑路。

在朝堂之上,建議遷都東南的聲音,也再度響徹了起來,有種壓倒性的優勢。

“陛下,只要金軍過了黃河,距離應天府已經有百里之遙,應天府已經現於金軍鐵騎之下,靠着不到四萬多的大軍,難以守住應天府。此時必須要遷都,不然陛下危險了!“汪伯彥勸說道。

趙鼎立刻道:“陛下,不能遷都呀!一旦遷都,軍心動搖,黃河沿線的守軍,河北等地的孤城,將徹底淪陷,幾十萬義軍將徹底失望,那時大事去矣!”

“你這是陷陛下於死地,當初就是聽信奸臣之言,兩位先帝,呆在汴梁未離去,結果有靖康之恥;莫非你想要再度上演靖康之恥嗎?”範宗尹道。

此時朝堂再度吵鬧成一圈,而主戰遷都的意見,已經是佔據了主流。

分析了一下局勢,趙樸覺得遷都勢在必行,應天府地理位置不如長安,城牆防護不如汴梁,再加上兵少,守住應天府的機率很小。此時宋朝的正規軍幾乎是全軍覆沒,新組建的軍隊,還在操練中,戰鬥力低下,守城還可以,若是救援應天府,絕對是被圍點打援,消滅在半路上的下場。

不過如何遷都?遷都在何方?

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趙樸神色中閃過一絲憂愁,很多時候,遷都變成了戰略大潰敗,負面的影響太大了。一旦遷都,黃河防線,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幾乎是軍心動搖,用一潰千里形容也不爲過。真是一個難題,進退無路!

而底下的吵鬧依舊存在,吵吵鬧鬧,雙方爭奪得不可開交。

“啪!”趙樸一拍桌子,頓時間吵鬧聲不見了。

“吵什麼吵,這裡變成了雜貨市場!”趙樸臉上帶着憤怒,神情有些猙獰,可是眼神中卻是平靜,不起一絲的波瀾,“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世;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此時已經沒有爭吵的時間了,行動!行動!快速行動!”

“散朝!”

趙樸一撩袖子,轉身就走,提前下朝。

衆多臣子心中閃過恐慌,這是皇帝陛下登基以來,第一次發火。皇帝陛下一直脾氣很好,很少責罵臣子,於是給世人溫文爾雅的感覺。可是在皇帝陛下發怒的那一刻才知道,帝王也是會憤怒的。

衆多臣子都走了,而汪伯彥、趙鼎、範宗尹卻沒有離去,而是到了後殿內。

此時,趙樸坐在椅子上,神情冷峻,三人剛剛進去,就感到了沉重的壓抑之感,這位皇帝陛下真的怒了。

“金軍南下,三路出擊,如今我們分析一下金軍的進攻態勢!”少去了嗡嗡的吵鬧聲,趙樸的心情也好了許多,太監們端出沙盤來,趙樸再次做軍事推演,推演雙方的攻防趨勢,雙方的實力對比。

汪伯彥看着沙盤,看着皇帝陛下的軍事推演,心中不斷的揣摩着新皇的性格,這位新皇不喜歡大臣們誇誇其談,喜歡的是實際推理,喜歡的是利益的權衡,得失的比較,還有如何利益最大化。

身爲這位皇帝陛下的臣子,可以犯錯誤,可以失城,但是不能欺騙,不能誇誇奇談。

第一步,推演黃河防線能否守住;

第二步,推演汴梁能否守住;

第三步,推演金軍深入到了那裡。

在不斷的反覆推演中,得出了黃河防線守不住,三位大臣被這位皇帝陛下說得心服口服;而在推演之後,也得出了汴梁守住很困難,可也能勉強守住;第三步,金軍深入到了哪裡,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分歧不斷,暫時擱置爭議。

最後,趙樸總結道:“黃河防線守不住,千里防線,防禦面太寬廣,僅僅是守住一些要害,一些重要城池根本無關大局。金軍在乎的不是攻陷多少城池,而是在乎掠奪多少金錢,消滅我軍多少精銳。而那時應天府將會暴露在金軍鐵騎之下,此時遷都勢在必行,不過遷都要避免混亂,避免軍心動搖!”

“第一,遷移河南、山東等地百姓先走,堅壁清野,不留一絲糧食給金軍,水井也掩埋,不給金軍一口水喝!”

“第二,汴梁城五品以上文官及內眷先走,遷移至江陰兩淮一帶,疏散於各個大城!”

“第三,僅留五千守衛應天府,我親自率領三萬親軍,御駕親征,犒勞三軍,守衛黃河,誓殺金賊!”

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21章 劉光世第372章 今夜在幹什麼?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452章 兵臨幽雲!第9章 六賊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217章 變法(三)第142章 風林火山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26章 入城之戰第208章 欠債不還,我就造反第157章 一次次錯過第1章 我是皇子,我怕誰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131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48章 “護送”金軍出境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454章 吃蛋糕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263章 難克的汴梁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108章 移師大名府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344章 耶律紅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101章 義軍聯盟大會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305章 江陵之戰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464章 定都何方?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86章 鴛鴦陣VS金軍重甲步兵第5章 戰局分析第67章 滅敵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108章 移師大名府第421章 賢妃第377章 皇位之爭?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58章 金兀朮的算計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204章 離開揚州第380章 又見夜襲第128章 還都汴梁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92章 退兵而回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210章 一個人的變法(一)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95章 重型弩炮發威第23章 虛弱的西軍第230章 講武前的演講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397章 富平之戰(八)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22章 殺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誰?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318章 災後重建第467章 金國的生機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26章 入城之戰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136章 懲治張邦昌第195章 血戰第222章 金軍之內鬥第190章 議和再起第407章 不徵之國第74章 最後一局很重要!第11章 晉之永嘉,宋之靖康第214章 拉下水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362章 火槍,青銅炮,地雷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311章 功勞薄第464章 定都何方?第39章 种師道論戰(三)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第289章 金軍退去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77章 初戰
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121章 劉光世第372章 今夜在幹什麼?第352章 “重錘計劃”第452章 兵臨幽雲!第9章 六賊第330章 匯通銀行第217章 變法(三)第142章 風林火山第221章 放回兩位宋皇第460章 血戰,魔怔了!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134章 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第26章 入城之戰第208章 欠債不還,我就造反第157章 一次次錯過第1章 我是皇子,我怕誰第426章 二帝回宋第131章 現實是殘酷的第117章 路在何方?第48章 “護送”金軍出境第383章 決戰時刻到了第454章 吃蛋糕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263章 難克的汴梁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144章 做不到,就換人!第264章 禍起蕭牆第108章 移師大名府第228章 幕後黑手第344章 耶律紅第206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257章 數據分析,嚇倒金軍第101章 義軍聯盟大會第15章 屈辱不可怕,就怕忘記第305章 江陵之戰第230章 摩尼教的餘孽第281章 疏散大臣第351章 劉豫稱帝第464章 定都何方?第161章 又要遷都第86章 鴛鴦陣VS金軍重甲步兵第5章 戰局分析第67章 滅敵第309章 宰執天下第108章 移師大名府第421章 賢妃第377章 皇位之爭?第107章 聖旨來了第258章 金兀朮的算計第32章 只爲殺一個墊背,黃泉路上不寂寞第204章 離開揚州第380章 又見夜襲第128章 還都汴梁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346章 強者與弱者之別第356章 種田與打仗第168章 風雨前夕第92章 退兵而回第469章 滅國次之,誅心爲上第210章 一個人的變法(一)第419章 清洗的五月第8章 宋徽宗退位第295章 重型弩炮發威第23章 虛弱的西軍第230章 講武前的演講第219章 海軍初成第456章 埋下了棺材第397章 富平之戰(八)第429章 逮捕行動第422章 殺一批,流放一批,放一批,敲打一批!第36章 你不是皇子,你到底是誰?第226章 破虜報,武備學堂第318章 災後重建第467章 金國的生機第147章 活人不及死人香!第465章 瘟疫爆發第26章 入城之戰第29章 “救星”种師道第227章 籌建武備學堂第136章 懲治張邦昌第195章 血戰第222章 金軍之內鬥第190章 議和再起第407章 不徵之國第74章 最後一局很重要!第11章 晉之永嘉,宋之靖康第214章 拉下水第462章 盛世出,祥瑞現!第113章 璇兒的幸福第362章 火槍,青銅炮,地雷第10章 誰搶我衣服,我斷誰手足第311章 功勞薄第464章 定都何方?第39章 种師道論戰(三)第416章 孝道,無法邁過的門檻第289章 金軍退去第26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77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