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bookmark

他死前的這封信上,不但猜中百里無忌會因他的自盡而內疚,還爲自己死後爭取了哀榮,甚至連諡號都是他自己選好的——文懿。

而徐世銘對於馮道囑託的事,都一一照辦,他已經令盧小翠進宮見高蓉蓉說項。

在馮道和徐世銘看來。

皇帝永遠是不會錯的,既然不會錯,那就是對的。

既然是對的,那麼一旦冊封馮道,就等於向天下宣稱,舊官員勢力與新官員勢力是同等的,如此一來,既然是相等的,就不存在誰壓倒誰的問題,既然不存在誰壓倒誰,那麼天下一片詳和,所有一切依照原樣,皆大歡喜。

也許明國在中書省暴亂之後,從此就要太平了,因爲接下去明國將迎來一場喜事,那就是明國皇帝要納妃了。

這妃自然是大理國公主段佛音了。

而且一旦禮成,大理國將會派使者嚮明國呈遞國書請降,自此之後,天下一統,四海降服,明國國勢將蒸蒸日上,千秋萬代。

還有比這更令人振奮的事嗎?

徐世銘臉上因馮道的自盡而面露悲悽,可心裡卻是莫名的興奮。

這與道德無關,就算需要自盡的是徐世銘,只要能改變皇帝的主意,徐世銘依舊能含笑自盡,絕無遺憾。

爲國而死,爲皇上而死,這本就是義務,身爲臣子的義務。

百里無忌聽到馮道自盡的消息。就如馮道所料,確實心中不忍。

他心裡清楚,無論這次中書省之亂如何嚴重。但不管是新官員還是舊官員,他們皆無意謀反,自己也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控制局面,而是想等到事情鬧大才去平亂,藉此以清洗那些舊官員。

徐世銘說得沒錯,不教而誅是謂暴虐。

在這些官員還沒有犯謀反罪之前,就憑自己的猜測定了他們死罪。這無疑是不教而誅。

典型的莫須有罪名。

但政治就是如此,如果真等到這批舊官員羽翼豐滿之後。那明國所要遭受的陣痛恐怕會強烈十倍甚至百倍,那時就不會是中書省之亂,而是舉國之亂了。

百里無忌不是神,無法一一控制明國一百多萬軍隊。

各州府的軍隊依制掌握在各州防禦使手裡。而這些防禦使相當大的部分皆由原節度使或者軍鎮改編而成,名義上歸屬朝廷,但如果百里無忌真下旨調動、改編,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這些年不喘氣地擴大疆土,打是打痛快了,但後遺症漸漸地暴露出來。

長江以北,特別是黃河以北,還有趙匡胤的吐蕃,更有大量遷移到阻卜的雜亂人口。這都是短時間無法解決的亂局。

百里無忌想要去改變它,但治理絕非戰爭這般爽快、利落,正如破壞遠比建設來得容易。

原打算掃平大理國之後。借整編明軍的名義,收攏整編各州散亂軍隊,從收攏軍權入手,漸漸整頓吏治。

所以,這場攻伐大理的戰爭必須打起來,只有戰爭打起來。百里無忌纔可以站在道義的高度,對各州軍隊進行整編。畢竟,對外戰爭,是凝聚人心的不二法門。

否則,無緣無故令各州防禦使交出軍權,就有了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之嫌。

百里無忌首先以一罈子酒擺平了執掌新軍大權的百里義、百里康一概兄弟,然後又以周家姐妹搞定了周宗,以此取得了徐世銘等人同意自己親征大理國的想法。

萬事皆備,只可惜段佛音姐妹的到來,令百里無忌措手不及,攻伐一個誠心請降的國度,任何理由都顯得那麼蒼白。

百里無忌看着徐世銘低垂的頭,冷冷地問道:“馮道去之前可有留話?”

馮道是自盡,但誰都不會相信馮道會自盡,正所謂黃泥掉在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

只要馮道的死訊一旦公之於衆,再結合中書省暴亂,然後御林軍清場,最後大批官員入獄。

所有人都會猜測,馮道是被百里無忌逼死的,甚至很可能賜毒酒一杯,更或者是直接殺死,推說是自盡。

反正這個黑鍋百里無忌不背也得背,可背了還得安撫一概人等。

這就是政治。

徐世銘沒有回答,只是將馮道的信從袖中取出,呈遞給百里無忌。

這就出乎馮道死前的預料了,這信本就是馮道給徐世銘的,他以爲不管徐世銘如何忠誠於百里無忌,但這種與自身利益切身相關的事情上,徐世銘會與自己同一立場,這信如果給百里無忌看了,那等於將馮道給“賣”了。

信中其實述說的只有兩件事,一是請徐世銘勸說百里無忌冊封自己爲瀛王,追諡文懿;二是讓徐世銘令盧小翠遊說高蓉蓉,爲段佛音進宮說項。

這兩件事只要落在百里無忌眼裡,那後果就是馮道的一切安排從此不攻而破。

馮道該死。

馮道就是馮道,他成不了徐世銘。

馮道之所以不如徐世銘,因爲他分不清楚哪個該做,哪個連碰都不能碰。

徐世銘很明白,縱然自己居功至偉,有明國大臣誰都無法比擬的豐功偉績,縱然自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滿,縱然自己有着可以光明正大、名正言順的利益訴求,但,這如果離開了百里無忌,那麼所有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就算功勞再大,那也是在明國朝廷之中,如果百里無忌不在了,明國不在了,徐世銘還是徐世銘麼?

徐世銘有着自知之明,他雖然在政治、內政上有一手,但在軍事上,只是略有涉及,這個時代,掌控不了軍隊而手掌控重權,除了攀附上一顆象百里無忌這樣的大樹,否則等於自尋死路。

就算有徐守仁幫自己,可其在新軍中的威望甚至不及丁思覲,根本無法掌控全軍。更何況,徐守仁雖然是自己的義子,可卻是一直陪伴百里無忌長大。真要做出抉擇時,徐世銘相信,徐守仁必會站在百里無忌這一邊。

徐世銘很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將馮道的信呈交給百里無忌。

這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立場。

一切盡在不言中。()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一章第一百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八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二零八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四十三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38章 水車船第54章 商人逐利第20章 再見,江陵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三十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四十章第1章 和州載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七十六章第七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二百零四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四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四章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八十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67章 忠州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三十三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
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二百六十一章第一百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七十八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二章第55章 軍規之上的軍規第三十九章第二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三十五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二零八章第一百零七章第四十三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38章 水車船第54章 商人逐利第20章 再見,江陵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54章 荊南軍的無畏第二十九章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二十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八十七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一十八章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四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三十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章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四十章第1章 和州載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七十六章第七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59章 神秘來者第二百零四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四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四章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七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八十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67章 忠州之戰第一百七十三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三十三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三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