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

江寧營佔領了復州和宣州等地之後,蘇天成曾經要求朝廷任命官吏,可惜的是,朝廷裡面的官吏,無人願意到復州和宣州等地,這裡時刻遭遇戰爭的威脅,比較遼東更加的危險,朝廷裡面的官吏,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關係的,一些缺乏關係的官吏,寧願辭官不做,也不願意到復州和宣州等地,最終這個問題擺到了蘇天成的面前,沒有辦法的情況下,蘇天成從登州、萊州和復州等地,抽調一些官吏過去。換做以前,蘇天成還擔心這樣的做法,可能會令朝廷裡面的某些大人,懷疑和中傷,可現在反而成爲了有利條件了。

因爲蘇天成強調推行善待百姓的政策,復州和登州等地,異常的平靜,老百姓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開始完全擁護大明朝廷了,就連居住在這些地方的滿人,也認爲官府是體恤老百姓的,是一心爲老百姓做事情的,所以說,江寧營在這一代的羣衆基礎是很好的。

到了征伐後金韃子的時候,這一切都成爲了優勢。

這也是江寧營將士佩服蘇天成的地方,他們曾經對優待滿人感覺到不滿意,可現實情況,說明蘇天成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都是非常有遠見的。

渠清澤回到了登州之後,不可能歇息,他跟隨前軍來到了復州,重要的任務,就是防止大軍征伐消息的泄露,這是較爲艱苦的任務,江寧營大規模的調動,老百姓肯定是有所察覺的,若是有人專門泄露這方面的消息,對於江寧營的戰役部署來說,肯定是不利的。

有利的條件也是存在的。後金韃子已經知曉,大明即將展開大規模的攻擊,軍隊的調動,都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的,何況遼東軍隊的調動,早就在進行了。後金韃子也是密切關注的。

復州和宣州等地的羣衆基礎很好,從事情報工作的渠清澤,是完全感受到了,通過密佈在復州和宣州等地的情報網絡,他知道了老百姓的訴求,希望大明朝廷能夠徹底鞏固這些地方,不要繼續被後金韃子佔據了,而且老百姓將這樣的訴求付諸行動了,村鎮的里長和甲首。時刻關注一些重點人員的舉動,若是這些人的表現,稍微有異常,他們就會出面詢問,發現問題,會立刻扭送官府。

有了這樣的羣衆基礎,渠清澤放心了很多,他更加的清楚。這是蘇天成的功勞,曾幾何時。他爲了情報工作的需要,建議在登州、岫巖、旋城和宣州等地,大規模的梳理後金韃子的奸細,可蘇天成沒有同意,堅決不同意騷擾百姓。

本來很是艱苦的工作,因爲良好的羣衆基礎。很短時間之內,就變得容易多了,幾乎可以肯定的說,後金韃子在復州等地,是得不到什麼情報的。除非他們直接排除斥候來偵查。

明軍在遼東的行動,全部都在皇太極和范文程等人的關注之中,戰役部署完全確定下來了,可這不意味着情報工作不重要了,相反,到了這個時候,想要更加好的貫徹戰役部署,更需要情報來支持。

明軍進攻的重點方向,在遼東方向,這是大清國滿人權貴的統一認識,所以說,在廣寧和西平堡重點展開防禦的部署,這是不用質疑的,可皇太極是不會滿意僅僅進行防禦的,遼東方向重點進行防禦,海州方向,就要展開進攻了。

失去了復州和宣州等地,一直都是皇太極的心病,雖說他對復州和宣州等地,不是格外的重視,從戰略地位來說,這些地方比不上遼東,可一旦大明與大清國展開了決戰,復州和宣州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關鍵了,這些地方,牽涉到了瀋陽的安危。

防禦部署早就落實了,遼東方向的防禦,多爾袞是總指揮,代善爲副總指揮。

這樣的安排,有些出乎衆人的預料,按說代善應該是總指揮,多爾袞爲副總指揮,不論從資歷還是身份方面來說,都應該是代善來擔任總指揮的,就算是在作戰能力方面,代善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時候,多爾袞還是小孩子,而且代善爲大清國的強盛,立下了大功。

但皇太極有着自身的考慮,自從正紅旗在宣州遭遇慘敗之後,代善的認識大爲改變,這種改變,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代善變得更加的謹慎,特別是在草原征伐的時候,失去了一些戰機,這是裹足不前的現象,遼東的防禦,牽涉到總體的戰役部署,必須要有勇有謀,過於謹慎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說,皇太極的考慮,還是從大清國的整體出發的。

至於說海州方向的進攻部署,皇太極是另外的考慮了,在皇太極看來,海州方向更加的重要,遼東的防禦是穩固的,不存在主動進攻的事宜,守住就是勝利,但海州方向就不一樣了,必須要發起進攻,這也是戰役部署的需要,一味的防守,困難會越來越多,可進攻若是取得了勝利,那是可以改變整個戰局的。

海州方向,濟爾哈朗爲總指揮,多鐸爲副總指揮。

這樣的安排,同樣出乎衆人的預料,絕大部分認爲,總指揮應該是多鐸,畢竟多鐸常年在外征伐,濟爾哈朗更多的時候,是在瀋陽協助皇太極管轄朝廷的事宜。

再次就是瀋陽和遼陽方向的部署,豪格負責,而且這次迎戰大明朝廷的進攻,皇太極爲大帥,豪格爲副帥,非常時刻,豪格可以行使權力,對駐紮在遼東和海州的軍隊,進行必要的調整和部署。

阿濟格最終被冷擺,依舊留在瀋陽,沒有安排任何的作戰任務。

豪格與范文程是非常清楚的,皇太極做出來這樣的安排,是避免多爾袞與多鐸掌握了更多更大的權力,豪格的地位是必須穩固的。不能夠出現問題。

皇太極如此的安排,煞費苦心,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豪格有着不可磨滅的功勞,戰役出現不利的局面,皇太極親自承擔責任,與豪格沒有直接的關係。

皇太極做出來如此的部署,大部分是自身的考慮,但也有范文程的建議。

范文程的重要精力,幾乎都在情報工作方面了,同時也承擔了輔佐豪格的重任,每一次情報的分析,按照皇太極的要求,范文程首先給豪格稟報,提出來自身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兩人會進行商議,豪格會提出來不同的意見,最終的分析結果,稟報皇太極,皇太極召集衆人,最終確定相關的部署。

在這個過程中,豪格的見識逐漸的多起來了,對全局的把握也開始顯現,考慮問題的時候,不侷限於某一個方面,豪格的這種進步,皇太極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成爲了皇太子之後,豪格開始低調了,與以前的態度大相徑庭。

皇太子這個位置,可不是那麼好坐的,畢竟上面有着英武睿智的皇太極,下面還有多爾袞和多鐸的虎視眈眈,稍微做的不好,就會引發諸多的責罰,權勢是一方面的震懾,但更加重要的,還是自身能力的體現。

當然,豪格不可能總是低調,在這次的戰役部署之中,豪格提出來了最爲關鍵的建議,那就是從海州方向發動進攻,遼東方向的防禦,已經明確下來了,多爾袞率領正白旗的將士,加上漢八旗的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將士,一部分的漢軍,一共是十萬人,駐守廣寧,代善率領鑲紅旗將士,加上漢八旗之中的正紅旗、鑲紅旗和鑲白旗的將士,一共是九萬人,駐守西平堡,這十九萬人,足可以保證守住遼東。海州方向,濟爾哈朗與多鐸,率領鑲白旗和鑲藍旗的將士,包括漢八旗之中的正藍旗和鑲藍旗的將士,一部分的漢軍,十餘萬人駐守海州,這麼多的將士,若是僅僅固守海州,那是不可能的。

豪格認爲,海州方向,完全可以發動進攻,根據情報的分析,江寧營的主力,將要抵達遼東,從廣寧和西平堡方向發動進攻,駐守在復州和宣州的軍士,肯定是不多的,這是大清國的機會,不管江寧營的軍士如何的驍勇,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軍力不夠,是無法抵擋大軍進攻的。

豪格的這個建議,得到了皇太極的讚賞,其實皇太極早有這方面的考慮,但豪格能夠提出來,皇太極還是非常高興的,爲了能夠保重海州方向進攻的順利,皇太極在安排瀋陽和遼陽方向部署的時候,偏向於了海州,滿八旗之中的鑲黃旗、正藍旗悉數駐紮在遼陽,只剩下正黃旗駐紮在瀋陽,這就能夠保證,在海州方向的進攻出現意外之後,駐守遼陽的將士能夠及時的馳援。

從七月份開始,大清國所有的部署,也開始落實了,牽涉到的調整不是很多,重點是漢八旗軍隊的調整,從兵力的佈置方面來說,遼東與海州沒有太大的區別,相反海州方向,集結了滿八旗之中的鑲黃旗、正白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戰鬥力隱隱強於遼東方向了。

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6章 眼藥水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57章 下狠手(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155章 識趣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754章 造船廠第413章 羣英會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729章 恩怨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56章 出發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1078章 補償第1238章 變故第1034章 聖旨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844章 慘敗(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45章 租子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39章 廟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39章 廟會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318章 大比武(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42章 人市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18章 挑撥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82章 屠城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
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410章 預料之中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6章 眼藥水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57章 下狠手(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119章 秦淮河(3)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79章 回家之後第1155章 識趣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494章 宿命論(3)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841章 不同的要求(1)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754章 造船廠第413章 羣英會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739章 漢八旗的成立(1)第729章 恩怨第1259章 緊迫的事情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156章 出發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1078章 補償第1238章 變故第1034章 聖旨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375章 風聲鶴唳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844章 慘敗(2)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45章 租子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058章 必須堅持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39章 廟會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39章 廟會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318章 大比武(3)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42章 人市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18章 挑撥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99章 突如其來的考驗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682章 屠城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478章 高調上任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