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誰與爭鋒(2)

蘇天成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宣言,好多的話,已經說得非常明確了,聽到這些話,柳如是已經靠着蘇天成,挽着蘇天成的胳膊了,她完全明白了意思,大庭廣衆之下,說出來這樣的話,一諾千金的男人,見識確實是不同一般的。

顧橫波的雙眼,一直都看着蘇天成,她的好多認識,不敢說出來,不管自己如何的出名,追求的人如何的多,但想着追求自身幸福、不在乎有些世俗禮儀的話語,她是不敢說出來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她會成爲衆矢之的,不知道遭遇多少的攻擊。可蘇天成說出來了,說的落落大方,說的擲地有聲,說的衆人無法反擊。

這樣的男人,世間能有幾人。

看着柳如是挽着蘇天成的胳膊,顧橫波的眼睛裡面,流露出來的,是哀怨,她萬萬沒有想到,黃道周帶着東林書院的諸多學子到這裡來,竟然是想着找蘇天成的麻煩。

黃道周想了好一會,才完全明白蘇天成話語裡面的含義。

這份震撼,不同於一般,蘇天成的膽子太大了,竟然敢於質疑聖人之言,可人家說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竟然隱隱合乎了自己的某些想法了,想着做出來一番事業,不能夠有非同一般的認識,沒有足夠的膽量,根本不可能。

黃道周的倔強脾氣上來了,崇禎三年和五年的事情,他埋在心裡很久了,被皇上貶斥爲平民,他的內心,是很不舒服的,一直都是不服氣的,覺得錯誤在皇上,自己沒有一絲的錯誤,雖然在朝廷上的據理力爭,獲得了名聲,獲得了衆人的推崇,但身爲平民,手裡沒有權力了,不能夠爲民做事了,那份痛苦,一般人是難以理解的。

當然,在這裡和蘇天成說這些方面的事情,也是很危險的,弄得不好,被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偵查到了,兩人都是要吃虧的,可機會難得,他不會想那麼多了,既然蘇天成的膽子大,那也一定敢說,如果不敢說,自己也算是站在勝利的一方了。

“蘇大人身爲朝廷命官,草民有些事情,或者是想法,能否與大人爭論一番。”

看見黃道周擺開了架勢,蘇天成微微一笑,黃道周已經憨直聞名天下,自己若是和黃道周辯論了,令其認識稍微改變一下,或者是讓黃道周無話可說,爭論的觀點,通過在場的人傳揚出去,對今後的施政,是非常有利的,明朝士大夫的有些觀念,必須要出現一些改變,否則,一味的堅持下去,國將不國。

黃道周還是不錯的,忠心方面,值得肯定,也發現了大明存在的根本問題,只是認識需要有着一絲的改變,不要過於的憨直,還是要講究一些中庸之道,也要明白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某些規律。

“黃大人有什麼問題,儘管說,在下盡力回答就是了。”

黃道周禁不住點頭,想不到蘇天成這樣的爽快。

渠清澤有些緊張了,黃道周的事情,他是全部知曉的,誰知道這位耿直的大人,會說出來什麼樣的話語,這些話語,要是傳到皇上的耳朵裡面去了,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蘇天成一直都沒有介紹他,這肯定是有意爲之,也體現出來蘇天成的苦心。

鴇母早令人搬來了不少的凳子,從衆人座位的情況看,已經形成了兩個陣營了。

渠清澤坐在蘇天成的身邊,柳如是是不用說了,一直都挽着蘇天成的胳膊,也不在乎衆人的眼光了,她以前還覺得東林學子是有水平的,可鄒平章的一番話,已經令她徹底改變了認識,今後也不會與東林學子交往了。

顧橫波的態度,很是奇怪,剛開始的時候,坐在一邊,似乎是獨立的,眼看着辯論就要開始了,她慢慢的移到了蘇天成的身邊,辯論要真正開始的時候,她已經坐到了蘇天成的左邊了。

“蘇大人,草民不才,首先開口了,草民推崇孝道,孝道爲諸德之本,上至皇上、下至官員,莫不是以孝道治理天下,此乃固本培元、扶正本元,如此就能夠通於四海、光於海內、無所不通。”

蘇天成看着黃道周,沒有說話,這樣的觀點,不知道有多少人提出來了,正宗的士大夫的觀點,傳襲千年的孝道,早就被過於的妖魔化了,有些超出了實際情況了。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蘇大人剛剛說得好啊,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甘薯,若是朝中大臣,都是工於心計,無一實爲朝廷者,將是什麼樣的結局啊,知其爲小人而又以小人矯之,則小人之氣焰益發囂張,知其爲君子而更以小人蔘劾之,則君子之功不立。。。”

黃道周已經將崇禎五年在朝廷上說出來的話語,搬到這裡來了,短短几句話,就將所有的論題說出來了。

“試問,若是朝中大臣,皆以見風使舵爲識時務、知變通,則人無恆心,世風日下,我大明危矣。”

不得不說,黃道周的有些認識,是很不錯的,大明朝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必須要下大力氣進行改革,在這樣的時候,諍臣就顯得尤爲寶貴了,他的意見,主要是建議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治,親賢臣、遠小人,重整朝綱,他的認爲,皇上身邊的大臣,幾乎都是奸猾小人,都是爲着自身利益考慮的,幾乎沒有好人。

這種認識,沒有生存的土壤,就算你是皇上,也不可能摒棄有缺點的大臣,清一色的任用賢臣,任用聖人,世界本來就是複雜的,用人所長才是正道。

黃道周說完之後,看着蘇天成。

他說的已經很是隱晦了,有些話,沒有直說,也是考慮到了具體的情況。

“黃大人的話語,令在下感慨啊,所謂得意在官場,失意著文章,看來黃大人時時刻刻關心朝政,關心大明的存亡,黃大人說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在下卻有不同的認識。”

“聖人言:吾日三省吾身,且不論他人有什麼過錯,自我反省是不可少的,說到底,爲什麼自認爲完美的認識,不被他人接受,難道這世界,就是世人皆醉我獨醒嗎,恐怕不一定。”

黃道周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憨頭的最大特點,就是固執己見,不知道轉圜,認爲自己是正確的,拼命都要去堅持的,蘇天成這樣說,他當然接受不了。

“蘇大人,草民一心爲國,從沒有忘記自省,試問當年之事,你又能夠知道多少,開口要求草民自省,有些本末倒置了吧。”

屋裡的氣氛有些緊張了。

蘇天成冷冷一笑,慢悠悠的開口了。

“黃大人在朝廷上面力薦的時候,恐怕也是以爲,自身完全正確,要求皇上納諫,怎麼在下才說幾句話,黃大人就受不了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能夠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意見,卻一味要求他人都清明,都接受自己提出來的意見,這是什麼意思。”

黃道周的臉有些紅了,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黃大人賢明遠播,在下今日既然和大人辯論,也就不客氣了,就事論事,大人不是說在下不知情嗎,那在下就說具體的事情。”

“崇禎三年,黃大人爲內閣輔臣、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錢龍錫辯解,認爲皇上不應該牽連甚多,言下之意,對於皇上斬殺袁崇煥,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不知道在下說的,是不是準確。”

黃道周有些機械的點頭。

“既然如此,在下也明說了,在下的認識,完全不同,袁崇煥該殺。”

此言一出,全場驚悚,要知道,在民間,老百姓對袁崇煥是有着不同認識的,包括不少的官員,都認爲袁崇煥是大明的棟樑,是不該殺的。

“袁崇煥擅自斬殺毛文龍,造成的惡果,已經波及至今,若是在下有這樣的權力,也是力主斬殺袁崇煥的。”

“蘇大人,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毛文龍本就該殺。”

“黃大人,那你說說,毛文龍爲什麼該殺?”

“毛文龍有十二罪狀,這是袁崇煥列舉出來的,蘇大人不會不知道吧。”

“哈哈,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試問這十二大罪狀,有誰去核實或者是調查,還不是袁崇煥一人說了算,最爲嚴重的一條,言毛文龍侵盜餉銀,在下就奇怪了,袁崇煥斬殺了毛文龍之後,索要的餉銀,遠遠超過了毛文龍,他自己爲什麼不清算一下。”

“最爲可笑的什麼開馬市、竊人蔘等,這等的罪行,誰能夠服氣啊。”

“更有甚者,說毛文龍投降後金,毛文龍全家三百餘人,被後金斬殺,如此深仇大恨,說他去投靠後金,不知道黃大人是不是相信。”

“蘇大人,身爲朝廷大將,當然要嚴格要求自身,袁崇煥列出來的這些罪狀,絕非空穴來風,蘇大人年輕,不知道其中的事情,還是慎言。”

“黃大人,既然你這樣認爲,在下就認真分析其中的利弊,且不說毛文龍是不是該殺,就說這件事情,造成的惡果,也足以斬殺袁崇煥了。”

這些話語,已經說到了關鍵的地方,沒有人插言,更不會有其他人表明自身的觀點,大家都靜靜的聽着。

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8章 燧發槍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31章 大婚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13章 羣英會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185章 行動(2)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644章 松山第844章 慘敗(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91章 稱帝(3)第1239章 鉅變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1章 遊歷第630章 山海關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395章 畢懋康第93章 新科會元第418章 造勢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2章 破局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078章 補償第1079章 明志
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8章 燧發槍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503章 不會妥協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318章 大比武(3)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31章 大婚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413章 羣英會第671章 大淩河城的建設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964章 草原之殤10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1185章 行動(2)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644章 松山第844章 慘敗(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119章 秦淮河(3)第1036章 表面的統一(1)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886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1)第1191章 稱帝(3)第1239章 鉅變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51章 遊歷第630章 山海關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727章 老套的暗殺第395章 畢懋康第93章 新科會元第418章 造勢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785章 恩威並施第1099章 危險邊緣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2章 破局第1116章 硬骨頭(1)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247章 生死考驗(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35章 蠢笨如豬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1078章 補償第1079章 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