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

後金皇太極的決斷,令朱審烜有些猝不及防。

信函送出去不到一個月,九月初,後金的談判代表就直接到京城來了,這個人是後金正黃旗的甲喇、滿人兵部侍郎索尼。

索尼從瀋陽出發,經過遼東來到京城的,負責駐守遼東的巡撫盧象升,很是重視這件事情,派出了專人,一路跟隨到了京城,一直到索尼見到了朱審烜,纔算是真正的放心了。

索尼來到了京城,這件事情,在內閣引發了極大的轟動。

當天,楊嗣昌就和朱審烜仔細商議了,應該如何面對這件事情,這個提議是蘇天成提出來的,但這個時候,蘇天成已經離開了京城,前往登州去了,兩人估計,蘇天成恐怕也沒有想到,皇太極這麼快就做出來決定了。

後金韃子的代表來了,大明朝是需要給予回覆的,哪怕是不成文的意見,也要有一個的,畢竟這關係到大明朝的尊嚴和禮儀問題了。

朱審烜進入養心殿的時候,內心是有些忐忑的,剛剛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遇見這樣大的一件事情了,想不到後金的皇太極處理事情如此的果斷,自己還沒有完全想好下一步的處理辦法,先前和楊嗣昌商議過了,楊嗣昌也沒有很好的辦法,下一步該提出來什麼樣的要求,應該如何的最大限度的攪亂後金的局面。

朱審烜和楊嗣昌兩人,做事情還是很不錯的。對於官場上的事情,看的很是清楚,也知道該如何應對官場上的爾虞我詐,但他們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或者說是毛病,那就是擺不下讀書人或者是皇室宗親的臉面,總覺得大明王朝是天朝,是高高在上的,面對後金這種異族韃子的時候,是需要正氣凜然的,是需要光明正大的,採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他們作不出來,這樣的事情。換做蘇天成來處理。就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養心殿裡面。朱由檢的氣色不錯,這一次任命朱審烜爲內閣次輔,蘇天成也進入了內閣。京城裡面沒有任何的騷動,大家都認爲是理所當然,要說蘇天成進入內閣,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朱審烜進入內閣,就是違背之前的祖制了,藩王是不準參與到政事之中的,現在的情況變化了,藩王以及皇室宗親,早就可以進入朝廷做官了。看來藩王和皇室宗親進入朝廷做官的事情,諸多的士大夫和士紳富戶,都完全接受了。

這些年過去,朱由檢也感覺到了藩王和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做事情的好處,好處是多方面的,以前各地官府對於藩王的印象很不好,藩王無所事事,在封地之內,做出來一些恃強凌弱的事情,朱由檢不可能去追究的,人家想着好好生活,想着能夠過上舒服日子,不採用巧取豪奪的手段,怎麼可能有銀子用,可自從優秀的皇室宗親可以進入朝廷之後,各地的藩王瞬間發生了變化,嚴格要求自家的子弟,除開藩王和藩王世子,其餘的子弟是拼命讀書,參加科舉考試,謀求進入朝廷爲官。

此外就是藩王和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做官之後,表現確實不錯,不僅僅是在地方上的反映很好,就是那些堅決反對藩王和皇室宗親進入朝廷爲官的文武大臣,也是無話可說,這裡面表現最爲突出的就是晉王朱審烜和福王世子朱由菘了。

如今的陝西,和流寇作亂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依靠着安寧堡和靖邊互市的帶動,加之撤銷了衛所軍隊,減輕了負擔,老百姓的日子慢慢開始好起來了,每年都能夠按時上繳賦稅,就是在山西等地遭遇到災荒的時候,陝西也是安然無恙,而且還給予了山西很大的幫助,令朝廷減輕了負擔,朝廷裡面的官員,也願意到陝西去做官了,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至於說陝西各級官吏的俸祿高,朱由檢也想清楚了,人家有本事,能夠掙到銀子,多拿一些也是可以的,換做以前的陝西,到處都是流寇,到處都是造反的百姓,那個時候的官府,確實沒有多少的銀子,還需要朝廷的接濟。

朱由菘擔任陝西巡撫,這也是朱審烜提出來的建議,爲的就是令陝西的局面能夠穩定下來,不至於因爲調整了巡撫,而出現巨大的變化。

朱由檢最爲滿意的一點,是藩王和皇室宗親的忠心,這一點蘇天成當初的分析是正確的,這些藩王和皇室宗親,做事情非常的負責任,將官府的事情當做了自家的事情來做,根本就不存在有些文武大臣擔心的造反的問題。

朱審烜是第一個進入內閣的,今後可能還會有更多的藩王和皇室宗親進入到京城來做官,朱審烜到京城來了之後,也提出來了建議,凡是三品以上的官員,家眷都應該到京城來,在外面做官的也不例外。朱審烜的這個建議,朱由檢覺得是可行的,這樣的情況下,藩王的封地制度,可能就要出現一些改變了,例如朱審烜這樣的藩王,今後就沒有封地了。

改變是一步步來的,朱由檢有着很強的信心,慢慢部署這些改變。

“晉王,索尼來到了京城,朕沒有想到,皇太極這麼快就做出來決定,竟然派人到京城來了,內閣是否擬出對應的辦法啊。”

“皇上,臣與楊大人商議過了,內閣暫時還沒有商議,臣的考慮,將初步討論的建議,稟報皇上之後,內閣再行商議。”

朱由檢點點頭,朱審烜進入內閣之後,好處很快就出來了,所有的事宜,自己有了初步的決斷之後,內閣纔會商議的,這也表示着,自己完全控制了內閣。

“臣以爲,還是按照以前的辦法來進行,不過臣也有顧慮,我大明朝堂堂正正,不屑於做那些宵小之事,既然後金韃子願意來商談,朝廷就直接提出來要求,交換是可以的,可籌碼不夠,當初朝廷寫出書信,乃是臣個人的意思,用耿仲明和尚可喜這兩個亂臣賊子來交換,如今朝廷經過商議,另外提出來一個條件,那就是將黑山歸還給我大明。”

說到底,朱審烜還是不好意思提出過於苛刻的條件。

朱審烜這樣的思路,是符合朱由檢要求的,朱由檢一直都認爲,大明朝乃是大國,自由風範,做事情不能夠出爾反爾,不能夠失信於人,失信於天下。

“嗯,朕以爲你的考慮很有道理,就按照這個條件去交換,朕還是那個意見,此事由你完全負責,內閣馬上商議,後金韃子的代已經到京城來了,我大明可不能夠失去氣度。”

離開養心殿之後,朱審烜迅速和楊嗣昌商議了,接下來,楊嗣昌馬上召集內閣成員,商議交換的事宜,蘇天成離開京城了,不可能參加內閣的商議。

不過一個時辰,內閣的意見就確定下來了。

朱審烜再次到養心殿,向皇上稟報了。

索尼是後金的滿人兵部侍郎,地位不是很高,所以大明朝出面談判的,也就是兵部郎中了,不管怎麼說,就算在談判的規模上面,大明都是要壓住後金的。

一切的事情,一天之內,就決定下來了。

朱審烜還是多了一個心眼,將一切的商議事宜,用信函的方式,告知蘇天成,登州距離京城也不是很遠,信函三日的時間,就可以到蘇天成的手裡。

安排完畢一切之後,朱審烜和楊嗣昌兩人商議,是不是去見一見索尼。

這個建議,被內閣否定了,諸多的內閣大臣都認爲,後金韃子沒有資格見到大明的內閣大臣,不過是一些蠻夷之輩,朝廷能夠派出代表和他們談判,就算是很不錯了。

朱審烜起身很爲難,蘇天成離開京城的時候,專門就談判的事宜,提出過建議,最爲主要的意見,就是能夠拉的下面皮,不要顧及神面子不面子的,面子不能夠當飯吃,只要後金同意談判了,那就儘管獅子大開口,耍賴什麼的事情,儘管做就是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對於後金的態度不要客氣,蘇天成還特別強調了,朱審烜負責這件事情,就一定要去見見後金的代表,做到知己知彼,能夠適時的提出來應對的辦法。

可蘇天成說的這些事情,朱審烜做不到,他的腦海裡面,正統的想法佔據了主流。

朱審烜也明白,蘇天成說的是對的,和後金韃子打交道,就不要顧及到什麼禮儀和麪子的事情,可他給皇上稟報的時候,皇上也說了,要顧及到禮儀,這個時候,除非是蘇天成回到京城來了,再次給皇上稟報,可能讓皇上改變主意的。

人的性格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朱審烜就是這樣的性格,包括皇上也是這樣的認識,基本不會發生什麼改變,這個時候,蘇天成所說的那些話語,只好放到一邊去了。

朱審烜暗暗嘆氣,看來自己到京城來了,事情還有很多,今後慢慢來做,慢慢來適應,蘇天成那裡,就只好多做一些解釋了。

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482章 大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68章 落地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85章 計劃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85章 對決(7)第476章 啓動第811章 詫異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67章 血戰(1)第884章 對決(6)第1251章 崩潰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5章 小王爺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710章 囑託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94章 宿命論(3)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492章 宿命論(1)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560章 變通第139章 官田第645章 部署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08章 恩榮宴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42章 人市第480章 內耗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95章 問責第1280章 變化(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080章 暗戰(1)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51章 辯解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274章 奧妙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185章 行動(2)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202章 商議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82章 家信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73章 麻煩事第123章 唐海泰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398章 燧發槍
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1048章 朱審馨的擔憂第482章 大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129章 眼見爲實(3)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68章 落地第20章 雪中送炭第485章 計劃第1172章 如雷轟頂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750章 睿智的體現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885章 對決(7)第476章 啓動第811章 詫異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67章 血戰(1)第884章 對決(6)第1251章 崩潰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5章 小王爺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710章 囑託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494章 宿命論(3)第99章 聖眷難測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492章 宿命論(1)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560章 變通第139章 官田第645章 部署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766章 你自己找死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08章 恩榮宴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42章 人市第480章 內耗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195章 問責第1280章 變化(1)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080章 暗戰(1)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51章 辯解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274章 奧妙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597章 血戰夔州府城(1)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1185章 行動(2)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202章 商議第692章 水落石出第12章 知己知彼第1228章 天津決戰(7)第971章 非凡一戰(5)第182章 家信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273章 麻煩事第123章 唐海泰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398章 燧發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