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

(感謝愛拿耗子的狗、裁決垃圾投下的寶貴月票,謝謝了

縣衙積壓了不少的案子。

八月初,縣衙開始放告。

所謂的放告,也就是接受百姓的狀紙,每月的初三、初六和初九三天,知縣升堂,刑房的司吏、典吏和書辦,引着告狀的百姓,到縣衙大堂來上遞狀紙,一般情況下,知縣不會當堂審理,待到退堂之後,仔細看了這些狀紙,認爲可以審理的,就留下狀紙,來日升堂審理,不應當受理的,要求衙役退回去狀紙。

遇見了重大的刑事案件,往往需要好長時間審理。

這個時代的偵破技術,可不比幾百年之後,冤假錯案是不必要說的,特別是殺人案件,遇見那些流竄作案的,基本沒有偵破的可能性,可案件總是要偵破的,要不然知縣的政績就有問題了,這個時候,運氣不好的人,可能就倒黴了,被懷疑爲行兇人,你不服氣,喊冤枉也可以,打的你生不如死,還不如承認了,來一刀的痛快。

當然了,主要的案件,大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爲了分割家產紛爭的案件,是最多的,反正大都牽涉到了錢財。

知縣不是神仙,好多的知縣,也就是通過了科舉考試的讀書人,絕非是什麼神探,遇見了重大的刑事案件,通過一番的思考,想當然的認爲誰可能是行兇人。

知縣最大的兩樁工作任務,就是錢糧和刑名。如果你偵辦案件迅速,徵收錢糧得力。就是最大的政績了,雖說不一定很快能夠得到提拔,至少這是基礎。

蘇天成到河南區賑災的時候,縣衙就開始放告了,接手案件的是縣丞盧天明。

縣丞是知縣最爲重要的佐官,遇到知縣空缺,或者是有事情外出的時候,理所當然的要審理案件的。

盧天明很聰明。蘇天成到河南賑災,他接手了諸多的案件,基本上沒有怎麼審理,一律都壓着,蘇天成的能力,他是見識過的,這審理案件的事情。還是等到蘇天成回來之後處理,若是自己審理了,運氣不好,遇見了錯案,遭遇知縣大人的責罰,甚至是追究。得不償失。

蘇天成坐在二堂,看着一大堆的狀紙,開始感覺到頭疼。

這個時候,他開始懷念幾百年之後的體制了,有專門的公檢法司機關。主要領導不需要過問這些事情,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上面,可現在是不行的,知縣就是一縣的父母官,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

明末的風氣,已經很不好了,知縣審案,成爲了斂財的好機會,師爺、司吏、典吏、書辦和衙役,一個個都是粉墨登場,各自撈讓處,有錢有勢的,作威作福,拿出來了銀子,可以擺平一切,無錢無權的,吃虧是必然的,官府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不到萬不得已,老百姓是不會到衙門打官司告狀的。

連續看了兩天的狀紙,蘇天成一直都沒有發話,也沒有說什麼時候升堂審理,也沒有說不審理,這是因爲,他看了諸多的狀紙,已經發現了裡面的問題了。

他不敢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審理,但決不允許出現顛倒黑白的事情。

渠清澤進入二堂的時候,發現蘇天成皺着眉頭,對着案桌上面的一疊狀紙。

“大人,是爲刑名的事情頭疼嗎?”

看見渠清澤進來,蘇天成沒有說話,微微點頭,如何的審理這些案件,他內心裡面,大致有了想法,但還是要徵詢一下意見的。

“大人的意思,是想着清楚一些辦案的程序。”

“渠大人,錦衣衛也是時常辦案的,這裡面,有些什麼訣竅啊,詳細說說,你可不要藏私啊。”

“大人既然問到審案的事情了,下官也不客氣了,這審理案件,要說簡單,也是簡單的,狀紙都說清楚了,這些狀紙,大多是縣裡的訟師寫的,事實基本上都是清楚的,按照訴狀上面的要求,略微的詢問一番,接着就可以斷案了。”

蘇天成的臉上,出現了諷刺的笑容。

“老哥啊,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按照你說的,那些訟師,可以來擔任知縣了,還要我來審理什麼案件,告狀的人,無不想着將事情說的天大,似乎縣衙不按照他們的意見辦理,就是貪贓枉法,就是不公了,越是這樣,我越是要謹慎了,豈能隨意斷案。”

渠清澤愣了一下,臉有些紅了。

“大人已經有主意了,下官純粹是多話了。”

“你賭氣幹什麼啊,幾句話就承受不住了,虧得還是錦衣衛的百戶,這點的氣量都沒有嗎,你就實在一些,說說裡面的弊端,也就是存在哪些問題。”

“下官明白了。”

渠清澤的臉上,出現了意味深長的笑容。

“要說這審案子,牽連衆多,有刑房的吏員,部分的衙役,還有縣裡專門靠打官司生活的訟師,他們都與案件審理息息相關,比如說一個具體的案件,告狀人遞交訴狀的時候,可能就接觸到了刑房的書辦,甚至是司吏和典吏,就算是本人沒有出面,訟師也是有可能事先接觸了,這審理起來,自然就有奧妙了。”

“大人想着知曉審案的蹊蹺,下官就明說了,知縣要是清明,能夠抓住主要問題,下面的吏員、衙役,包括訟師,就很是小心,不敢亂來,知縣要是糊塗,這審案,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基本就是下面說了算。”

“哦,你詳細解釋一下。”

“譬如說這盜竊的案子,苦主來告狀了,要是他能夠抓住現行,是最好了,抓不住現行,僅僅是懷疑誰,就不好辦了,財物損失大了,總是要找到去處的,訟師在起草訴狀的時候,早就有了這方面的思考,沒有直接的證據,好說啊,通過苦主的懷疑進行推理,找到了元兇,一番分析之後,元兇辯無可辯,知縣大人斷下來了,元兇自然是要賠償的,就是抄沒了家產,也要賠償苦主的損失。”

“呵呵,你的意思是,元兇既然無法辯解了,苦主的財物,就有了着落,這裡面,訟師功不可沒,要不是訟師的努力,苦主的財物,白白損失了,事成之後,報酬自然是少不了的,由此推理其他的案件,也有着這樣的慣例了。當然了,這裡面,僅僅依靠訟師的力量,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諸多的關節,知縣要是糊塗蛋,衆人就可以得到好處啊。至於說真正的元兇是誰,倒不是最爲重要的事情了。”

“大人真是高明啊。”

蘇天成輕輕搖頭,這絕不是什麼高明,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一種悲哀,說來說去,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那你繼續說說,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

渠清澤早就有了準備,迅速開口了。

“難度很大,農忙季節剛過,放告停止五個月時間了,縣衙的案子一定是不少的,若是要詳細追查,耽誤時間不說,也耗費了人力和財力,下官的理解,重點還是要依靠判斷力的,最好的辦法,是依靠里長、甲首或者是宗族的力量,他們熟悉情況,能夠做出來準確的分析和判斷,若是掌握了這薪面的情況,基本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了。”

渠清澤說到的是調查案件的事情,有一定的道理,可作爲穿越人士,蘇天成不是很滿意這樣的意見,一些簡單的案件,早就通過宗族、里長和甲首,進行過調解了,不會到縣衙來告狀的,既然到了縣衙,說明下面已經沒有好的辦法了。

自己如果和渠清澤說明有罪類推和無罪推定的原則,渠清澤一定會以爲自己是瘋了,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判案,肯定是不行的,大氣候不合適,到時候,江寧縣諸多的案件,不能夠判決,影響到自己的聲譽。

只能夠在這中間,尋找平衡點。

司法公正,是一定要堅持的,這不是小事情,如果繼續讓下面的人胡作非爲,不管爲老百姓做多少的好事情,民心依舊是喪失了。

盧天明進入二堂的時候,蘇天成已經恢復了從容。

“盧大人,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辛苦你了。”

“大人,下官沒有做什麼事情,這斷案的事情,就不敢擅自做主的,兩個月的時間,積壓了一些案件,下官很是不安啊。”

“這沒有什麼,本官上任之前,曾經有一段時間,你是負責斷案的,說說這裡面,有些什麼要求啊。”

“大人,下官斷案不多,大都是前任知縣大人斷的,下官沒有斷過什麼大案子,都是一些糾紛之類的,重點也是在於協調的。”

“哦,這樣啊,那你是依舊什麼來協調的啊。”

“下官一般都是和主薄商議,根據刑房提出來的建議,仔細斟酌之後,再行判決的。”

“嗯,兩個月時間過去了,這十幾宗的案件,尚未審理,苦主沒有什麼意見嗎?”

“不會的,苦主都知曉,大人奉旨到河南區賑災了,大人回來之後,也是需要休養調整一段時間的,下官還在考慮,下月的放告,是不是暫時推遲。”

“我知道了,待我考慮考慮之後,再行商議吧。”(未完待續。

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551章 辯解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88章 拜訪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0章 連環計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53章 吳三桂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88章 拜訪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675章 計中計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3章 些須情況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18章 大比武(3)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82章 對決(4)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88章 拜訪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079章 明志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57章 遇匪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35章 青州
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551章 辯解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88章 拜訪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25章 原來如此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30章 連環計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153章 吳三桂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14章 滄州血戰(8)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88章 拜訪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098章 大軍的安排第542章 處理軍官的藝術第675章 計中計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217章 滄州血戰(11)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3章 些須情況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827章 命運的把握第690章 遠沒有結束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318章 大比武(3)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882章 對決(4)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88章 拜訪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783章 財富不嫌多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063章 遼東決戰(5)第1161章 新政的轟動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9章 從容應對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079章 明志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57章 遇匪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735章 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