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廟會

臘月二十一,蘇化文和王氏,帶着蘇天然,離開了平陽府城,回到太原去了,蘇天成依舊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跟着到太原去,他和王氏、蘇天然的關係,依舊是很緊張的,還是那句話,只有自己能夠謀取到功名了,才能夠真正的在家裡有地位的。

臨走的前一個夜晚,蘇化文和他談了很多的事情,大都是訴說家族的興衰發展的,最後說到了他的婚事。

蘇天成有些慌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已經十七歲了,開年之後,就是十八歲,這個年紀,還沒有說下一門親事,實際上是很丟醜的事情,但他實在不想無緣無故的就定下了親事,甚至沒有見過對方。

所以,蘇天成很巧妙的找到了理由,言下之意,鄉試馬上就要開始了,不過七個多月的準備時間,這段時間,自己要認真的溫習功課,暫時不想被其他的事情牽扯,至於說婚姻大事,鄉試之後,做出來決定,未嘗不可。

蘇化文也覺得很是有道理的,按照蘇天成的身份,本身就是商賈之家的庶出子女,想着能夠找到官宦人家的姑娘,幾乎沒有可能性,儘管說蘇天成是生員,但如果能夠考中舉人,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不定能夠攀上大戶的。

蘇天浩和蘇天然的婚事,蘇化文都是不滿意的,對方雖然是大戶人家,可都是商賈人家,沒有太顯赫的社會地位,說起來也是看着人家的臉色辦事情的,如今,蘇天浩已經是國子監的監生,可惜已經成家,想着繼續找到官宦人家的姑娘,那是不可能的,沒有哪個官宦人家的姑娘,能夠給一個監生做小妾的。

蘇化文等人離開之後,蘇天成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雖然蘇化文是自己的父親,可他還是有一絲的不適應,現在好了。

平陽府城已經是非常熱鬧了,畢竟臨近春節了,不管是官吏,還是尋常百姓,對春節都是非常重視的,嚴格的說,從臘月二十到正月二十,這一個月的時間,都被視爲是春節。春節期間,官府的管理,也輕鬆很多,不是殺人放火謀逆等大事情,是不會有人到衙門去告狀的,畢竟大家都是要過春節的。

蘇天成們來是想着能夠招募一些人才的,至少要建立一支護院的隊伍,可惜遇見了春節這個節日,他都有些好笑了,本來是一個喜慶的節日,卻耽誤了自己的事情。

臘月二十之後,平陽府城最爲熱鬧的地方,不是青樓酒樓,也不是府衙,是城隍廟。

城隍廟是有着一定的來歷的,城是指挖土建成的高牆,隍是指沒有誰的護城壕,城隍結合起來,就構建成了城池,城池保護着人們的安全,讓大家可以平靜的生活,所以說,城隍慢慢就被人們供奉爲神仙,在這樣的基礎上,城隍廟自然就出現了。

城隍廟是百姓的廟宇,也是和百姓生活最爲貼近的廟宇,沒有佛門寺院那麼多的規矩,也沒有道觀那麼多的清規戒律,雖然說道教將城隍廟納入了自身的體系,但沒有得到官府以及尋常百姓的認可。

每年春節的時候,城隍廟是人山人海,廟外面,有着諸多的做小生意的商賈,兜售自家的商品,有點心、糖葫蘆、米糕、米酒、餛飩、炸肉、烤肉等等,城隍廟的裡面,集聚了衆多供奉的百姓,祈求來年的生活富足。

僅僅是這樣,城隍廟周圍,還不至於這樣的熱鬧,官府指定,將廟會的地點,確定在城隍廟之後,情況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廟會本來是祭祀的,可到了現在,早已經變成了一種經濟行爲了,已經成爲一種集市,每月的初九就是廟會的日子,到了這個時候,商賈是非常忙碌的,到城隍廟的周圍,去佔據攤位,推銷自己的商品。

臘月到正月的這一個月時間,商家更是憋足勁了,想着大撈一把的。

蘇天成不可能不去逛廟會。

剛剛送走蘇化文等人,蘇二童就在蘇天成的耳邊嘀咕開了。

“少爺,城南的廟會已經開始了,您一定要去看看的,好多的雜耍,去年的時候,小的甚至看見了,有人踩着刀子,爬上了竹竿的,真的是好厲害啊,還有人嘴裡吐出火來了,莫不是真的有菩薩保佑啊。”

“什麼啊,二童,這些都是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的,要是你從小就開始訓練,現在一樣可以去做這些動作。”

“少爺,您說笑了,小的可沒有那樣的本事,也不敢做那樣的事情的。”

“好了,我知道了,你不就是想着去逛廟會嗎,今日準備一下,明日一大早,我們就去逛逛,不過我可是有言在先啊,逛廟會可以,可不要給我惹事啊。”

他已經感覺到,蘇二童這傢伙,可能是進入青春叛逆期了,加之跟着自己,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膽子變得有些大了,表面上看是老老實實的,其實特別的容易衝動。

依着蘇天成的習慣,不想去湊熱鬧,他一直都在想着蘇俊,出門一個多月時間了,情況到底怎麼樣了,雖然有老人的幫助,但甘薯種子,運到了平陽府城,他纔可能完全放心的。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春節之後,會很忙碌的,特別是玉蜀黍和甘薯,都需要育苗,接着纔是移栽,只有經過了這道程序,才能夠提高產量,依照目前的種植技術,估計種植玉蜀黍,會成爲大笑話,直接栽種了,能夠有多少的收成啊。

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如今是沒有薄膜的,也不可能生產薄膜,那東西,清朝末年纔出現,還要幾百年的時間,所以不要打薄膜的主意,不過,秸稈和稻草,這個時候,就能夠發揮保溫的作用了,剁碎的秸稈和稻草,既能夠保溫,腐爛之後,也可以成爲化肥,當然,還有一種辦法,就是玉蜀黍和甘薯發芽之後,移栽之前,燒掉這些秸稈和稻草,用火灰作爲肥料,也是不錯的。

蘇天成有着巨大的自信,只要自己的這些種植辦法,真正的讓佃農掌握了,追求糧食的高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依舊是保護糧食的問題,流寇肆虐,他們也是因爲沒有糧食,被逼無奈的,自己要是不能夠組織起來一支強悍的武裝力量,誰知道能不能保住這些糧食啊。

發展的道路有兩條,一是良性的軌道,也就是說,糧食產量提高了,儲存的糧食足夠了,能夠幫助不少人應付災荒,穩定住人心,只要有飯吃,不會餓死,中國的農民,沒有誰會想着造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的擴大種植面積,大面積的推廣甘薯,讓山西、陝西、山東、河南等地,能夠應對即將到來的災荒。

二是惡性的發展軌道,也就是說,在發展的過程中,遭遇太多無法克服的困難了,就只能夠依靠武力來維持了,這條道路很艱辛,也充滿了不可預測的因素,但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大量的土地被兼併,王公貴戚自私成性,只想到了自身的利益,不管不顧農民的死活,一些農民起義軍,在發展的過程中,慢慢的改變了性質,想到的也是燒殺搶掠,經過的地方,都會變成一片的廢墟。

想到這些,蘇天成有些頭疼,事情真的是太多了,好像什麼事情都是非常緊急的,但也不可能完全的鋪開,需要有合適的時機。

去逛逛廟會,輕鬆一下,也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船到橋頭自然直,有些時候,也不要想的太多了,似乎共產主義明天就實現了,其實不可能。

臘月二十二。

卯時不到,蘇二童就起牀了,蘇天成可沒有那麼着急,慢吞吞的起牀,吃過了早飯之後,慢悠悠的出發。

蘇二童雖然着急,但也知道規矩,跟在蘇天成的身後,慢慢朝着廟會的方向走去。

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398章 燧發槍第866章 兩重天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55章 識趣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684章 都會算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173章 歹毒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282章 後宮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754章 造船廠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5章 蠢笨如豬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282章 後宮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70章 發榜(2)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19章 秦淮河(3)第67章 歸屬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40章 故人來(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397章 開花彈第1191章 稱帝(3)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204章 敵情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283章 太子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20章 雪中送炭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6章 鄉試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90章 先手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314章 流年不利(2)
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398章 燧發槍第866章 兩重天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155章 識趣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684章 都會算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1173章 歹毒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1282章 後宮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754章 造船廠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35章 蠢笨如豬第859章 京師戒嚴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1282章 後宮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05章 平凡的開始第70章 發榜(2)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119章 秦淮河(3)第67章 歸屬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240章 故人來(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002章 序幕拉開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1299章 尊嚴之戰(18)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397章 開花彈第1191章 稱帝(3)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204章 敵情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86章 朝廷嘉獎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283章 太子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1105章 自作孽(1)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300章 秦三德的暗示(3)第20章 雪中送炭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66章 鄉試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547章 不能夠推廣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90章 先手第85章 小試牛刀(2)第1050章 張鳳翼的爲難第314章 流年不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