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留點紀念

九月初十。

蘇天成帶着驍騎營,離開孟津縣,計劃取道開封府、歸德府,進入南直隸。閆子章跟隨徐爾一,直接回到京城去,還真的不需要驍騎營護送了。

走的那天早上,他沒有通知地方官吏,打算安靜的離開,河南地方官員,對他的意見,已經是很大了,百萬兩的白銀,地方基本上沒有得到多少的好處,絕大部分到了災民和流民的手裡。

蘇天成自己也知道,地方官吏,對他的意見不小,但他不在乎,只要能夠讓災民和流民真正得到救濟,只要能夠最大限度的穩定住河南的局面,就是莫大的功勞了,要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都在慢慢的改變歷史的進程。

敕書和尚方寶劍,都交給了徐爾一,直接帶回京城。

自己這也算是灰溜溜的離開吧。

走出官驛,驍騎營的一千一百多名將士,早就在外面整齊列隊等候,一個多月時間以來,驍騎營的將士,與蘇天成朝夕相處,他們佩服蘇天成的膽量、智謀,所有的將士,都直接參與了賑災的事宜,和蘇天成一起做事,甚至直接動手,清理淤泥。

看着衆多的將士,蘇天成有些愧疚,剿滅杜老三的戰鬥中,驍騎營的將士,承擔了主要任務,雖然沒有陣亡的,但也有不少將士受傷了,卻沒有得到什麼報酬,賑災的銀兩,是絕對不敢挪用一兩,發給驍騎營將士的。那樣性質就改變了。

至於說回到了南京之後,驍騎營的將士。歸營之後,就難以有多少接觸了。

看見諸多的將士等候,他什麼都沒有說,跨馬前行。

還不到卯時,縣城裡面很安靜,幾乎看不見什麼人。

蘇天成搖頭苦笑,就這樣離開孟津了,辛苦一個多月。

剛剛出城。前面的將士就來稟報了。

“大人,百姓聚集在城外,難以前行啊。”

蘇天成連忙跨馬到了前面。

城外的一幕,讓他驚呆了。

密密麻麻的老百姓,站在城外面,沿着官道看過去,延綿好長的距離。估計有好幾萬人。

看見蘇天成出來,老百姓一片一片的跪下了,不知道是誰喊叫了一聲。

“青天大老爺,救命大恩人啊。。。”

震耳欲聾的喊聲出現了,此起彼伏。

蘇天成感覺到眼眶發熱,其實他沒有做什麼。不值得接受這麼大的禮節。

他竭盡全力喊着,要衆人都站起來,可惜他的聲音太小了。

隊伍從官道慢慢走過,不斷有婦女上前來,手裡提着雞蛋、饃饃等。試圖讓驍騎營的將士帶走,但大家都是竭力推辭。沒有誰接受,蘇天成有明確的規定,那句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話語,誰都記清楚了。

應該說,在孟津縣賑災,大家見識了蘇天成的工作作風,原來以爲,蘇天成是讀書人,不能夠吃苦,可這一個多月時間過去,大家明白了,這位大人,非常能夠吃苦,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

短短的三里路,隊伍走了大半個時辰。

孟津城外五里處的望風亭。

徐爾一和閆子章在這裡,等候蘇天成。

看見了兩人,蘇天成連忙下馬了。

“坤元,剛纔的那一幕,就是對你最大的肯定啊,要是朝廷的大臣,都像你這樣做事情,還畏懼什麼災害啊。”

“徐大人,閆大人,這是災民擡愛。”

“不要這麼說了,這是你應得的榮譽,都說爲官一任,造福一方,老夫看你是真正的做到了,來到孟津不過一個多月時間,就得到了如此的擁護。”

一邊的閆子章紅着臉,沒有說話,想起這麼長時間以來,他一直和蘇天成對着幹,若不是蘇天成堅持,還不知道賑災的效果如何。

“閆大人,前些時間,在下多有得罪之處,還請你不要介意。”

“蘇大人千萬不要這麼說,跟隨蘇大人一個多月時間,下官學到了很多東西,想想以前的那些事情,實在是不好意思,這次回到京城之後,下官一定要爲大人請功的,下官相信,四省的賑災工作,河南是最爲出色的。”

徐爾一看着閆子章,眼神深邃,意味深長。

朝廷裡面的爭鬥,影響到了賑災工作,這是他沒有辦法扭轉的,大趨勢如此了,個人的力量,太過於薄弱了。

“閆大人不要這樣說,有些事情,在下是明白的,只不過沒有深入其中,也不願意去想那麼多的事情,身爲賑災大臣,想到的是如何做好本分,如何讓災民受益,其實閆大人的諸多做法,在下也是佩服的。”

蘇天成對着徐爾一抱拳開口了。

“徐大人,學生寫了一封奏摺,這裡面,詳細敘述了河南賑災的情況,這次的賑災,各方都是有功勞的,效果還不錯,下官以爲,今後的賑災,還是要落到實處,讓災民真正的受益,這樣就能夠穩定一方,災民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惠,豈能輕易造反。”

說完,他從胸前拿出來一封信函。

撰寫這封信函,他猶豫了一陣子。

雖然和朱由檢接觸的次數不多,可他已經感覺到,朱由檢絕不是後來描寫的那樣,什麼剛愎自用,什麼不能夠容人,什麼才大志疏,面臨着這樣的一個爛攤子,年輕的朱由檢,肯定是着急的,想着扭轉不利局面的,要說急躁冒進,可能存在,也是可以理解的。

蘇天成不是民族主義者,沒有大漢族的優越感,也不認爲其他民族就落後了,就野蠻了,但從歷史的評價來看,明朝的很多政策,包括開放的程度,是遠遠強於清朝的,清朝的閉關鎖國,致使中華民族落後捱打,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這一點的認識上來說,他要最大限度的幫助朱由檢,重振大明。

“坤元,老夫這裡也有一樣東西,你看看吧。”

徐爾一從胸前拿出來一個信函,打開之後,裡面有着諸多的簽名,下面都按有血手指印。

“這是一萬多災民留下的簽名,老夫曾經聽說過萬民傘,也不相信這種東西,今日是親眼見到了,這封萬民簽字的信函,是災民懇請老夫,帶到京城去的。”

蘇天成拿過了信函,輕輕的搖頭。

“徐大人,這封信函,就留給學生吧,學生在孟津縣一個多月時間,什麼都沒有得到,正感覺有些遺憾,得到了這封萬民簽字的信函,滿足了。”

“怎麼,難道你不想皇上看見這東西嗎。”

“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雲煙,學生想到的是做事情。”

“呵呵,有氣魄啊,老夫自愧不如,這老師,不當也罷了,老夫祝願你在江寧縣,能夠取得更好的業績,到時候,老夫在京城,爲你擺慶功酒。”

看着蘇天成離開,良久,徐爾一對着身邊的閆子章開口了。

“閆大人,好好學習一下吧,陷入到那麼多的是非之中,爲的是什麼,老夫知道,你有不得以的地方,可你看看坤元,人家是殿試榜眼,做出來了什麼樣的選擇,不要以爲,皇上什麼都不知道,老夫說的不客氣一些,狀元陳於泰,就要吃虧了,且不說是這麼考中狀元的,就依着那樣的一層關係,也需要低調啊,身爲翰林院的修撰,不想着好好的熟悉政務,卻熱衷於聚會,豈不知皇上是最爲討厭黨爭的。”

閆子章的身體顫抖了一下。

“徐大人,下官慚愧了,這段時間,下官想了很多,和蘇大人比較起來,下官確實一無是處,回到京城,定要好好反思。”

“也不要這樣評價自己了,你還是明事理的,對坤元就做出來了正確的評價,這需要很大的勇氣,老夫還是看好你的,不知道你下一步,做什麼選擇啊。”

閆子章作爲副使,跟隨蘇天成賑災,重點不是在做事情上面,可一個多月時間,除了開始的時候,找過一些麻煩,後來都是按照蘇天成的要求,認真做事情了,特別是在做出來評價的時候,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面,說真話,這確實需要勇氣。

而且閆子章還準備,在朝廷上面,爲蘇天成據理力爭。

這就必然得罪身後的人。

“下官想過了,顧不到那麼多了,以前總是渾渾噩噩的,這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回到京城之後,下官請求外放,總是呆在京城裡面,不能夠做什麼事情的。”

“好,呵呵,你有這樣的想法,老夫是一力支持的,外放很好啊,避開了很多的風波,到下面去,實實在在做些事情。”

“大人,下官也想着,能夠到南直隸去,有機會,多跟隨蘇大人學習,若是有機會,還請大人幫着美言幾句。”

“這沒有問題,只要有機會,這次河南的賑災工作,做的很好,老夫回去之後,據實稟報,相信皇上一定是高興的,趁着這個機會,請求外放,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官道上面的灰塵,已經慢慢落下來了。

徐爾一在亭子裡面,站了好久,朝廷裡面的博弈,越來越激烈了,甚至吏部尚書和左都御史都被皇上罷免了,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對於這些爭鬥,感覺到厭惡和絕望,但蘇天成的所作所爲,讓他看到了希望。

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82章 家信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7章 歸屬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767章 波動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191章 稱帝(3)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56章 出發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629章 巡視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66章 鄉試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079章 明志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256章 悲愴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993章 整合(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88章 拜訪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80章 暗戰(1)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29章 恩怨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42章 人市
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182章 家信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942章 當斷則斷第1025章 無力迴天(3)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67章 歸屬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767章 波動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1191章 稱帝(3)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156章 出發第1171章 漂亮的圍殲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839章 開始行動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253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3)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629章 巡視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66章 鄉試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1079章 明志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256章 悲愴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993章 整合(1)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88章 拜訪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975章 福建印象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4章 遇見難題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1080章 暗戰(1)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729章 恩怨第878章 保密的辦法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42章 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