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眼見爲實(1)

劉澤清帶領的十萬大軍,駐紮在嘉興府所屬的海寧衛附近,其實江寧營大軍進入到寧波府,劉澤清完全是知情的,但他壓根沒有和江寧營交手的想法,要說起來,劉澤清一樣是有野心的,而且駐紮在浙江的十萬大軍,朝廷根本就調不動。

要說這個劉澤清,在朝廷裡面也是有着一定的名氣的,崇禎六年的時候,就身爲總兵了,只不過後來蘇天成和江寧營的異軍突起,令他的作用開始慢慢被朝廷淡忘了,當年登州兵變,以及後來剿滅兵變,劉澤清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劉澤清駐紮在浙江之後,一晃多年過去,日子倒也過得自在,只是他手下的軍士,驕橫奢侈,魚肉百姓,爲此當地官府曾經多次彈劾,但最終都是不了了之,相反一些反對過他的當地官員,最終都是灰溜溜離開的,這樣更加助長了劉澤清的囂張氣焰。

浙江一帶,也是魚米之鄉了,這裡的商賈,普遍都是比較富裕的,大軍駐紮在這樣的地方,想着依靠朝廷撥付的那點可憐的軍餉,日子恐怕很不好過,就算是總兵劉澤清,也不要想着過上什麼舒服的日子,所以說,盤剝百姓,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海寧衛靠近大海,這裡製作私鹽的勾當特別的囂張,官府根本就不能夠過問,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諸多官吏都是明白的,這背後最大的老闆就是劉澤清,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軍隊護送私鹽販子的事情,都是這樣的情況了,官府怎麼可能過問。

接到了皇上的聖旨之後,劉澤清滿不在乎。他曾經別加封爲右都督,武官的品秩達到正一品了,對於兵部尚書的虛銜,跟本就無所謂,再說了,這也是皇上着急了。所以纔想到讓自己來抵抗江寧營,誰不知道江寧營的驍勇,自己帶着將士去拼命,要是被打敗了,失去了衆多的軍士了,那個時候就什麼都不是了,這樣的事情,劉澤清還是明白的。

劉澤清的計劃是很完美的,稱王稱霸的事情。他是不敢想的,目前的情況下也是不可能的,但擁兵自重還是能夠做到的,至少在嘉興府、湖州府乃至於杭州府,這些地方自己說話是能夠算數的,自己的大軍也能夠依靠這些地方來養活,他絕不會主動與江寧營交手,有可能的情況下。他想着與蘇天成直接接觸,說出來自身的要求。能夠被冊封一塊地方,就好比是春秋時期的諸侯一樣,歷史上不是有這樣的事情嗎。

接到了聖旨之後,劉澤清還是與屬下進行了商議,結果衆人的想法出奇的一致,沒有誰同意去征伐江寧營。可衆人也提出來了要求,既然朝廷要求大軍去討伐,那就需要撥付銀兩,沒有銀子誰去打戰啊,若是朝廷不能夠撥付銀兩。那大軍就自己來想辦法。

劉澤清覺得這個意見很不錯,便妝模作樣的寫了奏摺,一方面感謝皇上的信任和冊封,一方面伸手向朝廷要銀子了,而且還勸誡手下的軍官軍士,暫時不要動作,等候皇上的聖旨,劉澤清其實很清楚,皇上看見了這樣的奏摺,氣都氣不過來,哪裡還會撥付銀子,肯定是要求大軍就地解決的,或者乾脆置之不理。

劉澤清是軍人出身的,有些時候的想法很是簡單,蘇天成與朝廷之間的爭鬥,纔剛剛開始,誰勝誰負,還是說不清楚的事情,要說雙方有着各自的優勢,江寧營強悍,但皇上有着正統的地位,以及諸多士大夫的支持,這樣的爭鬥,自己還是不要攙和進來,再說了,蘇天成造反的事情,也提醒了劉澤清,手裡握有軍隊纔是王道。

不到十天的時間,浙江巡撫李覺斯專門趕到了嘉興,找到了劉澤清,帶來了皇上的聖旨,聖旨上面的意思,要求浙江巡撫衙門解決大軍的糧草事宜。

浙江巡撫李覺斯,也是比較強悍的人物,他和劉澤清交談的時候,沒有客氣,說是巡撫衙門正在想方設法籌集糧草,不過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湊足太多的糧草,但大軍還是要開始征伐江寧營的。

劉澤清哪裡會聽李覺斯的,他想不到皇上居然有了聖旨,而且是直接要求浙江巡撫衙門解決糧草問題,從這方面來看,朝廷和皇上也是非常着急了,故而劉澤清表面答應大軍開始準備,但卻說出來了很多的困難,包括軍餉太低,包括軍營裡面的糧草不濟,難以維持大軍的征伐等等,其實就是在逼着李覺斯表揚,同意大軍沿路徵集糧草。

李覺斯明白劉澤清的意思,要是鬆口同意劉澤清沿路徵集糧草,老百姓一定會吃很大的虧,而且湖州等地遭遇了大災,目前還在恢復的過程之中,各地的災民依舊是很多的,劉澤清這次帶領大軍出征,目標恐怕是對準浙江境內的諸多商賈,甚至是士紳的。

聖旨難違,皇上既然給巡撫衙門下旨了,就說明事態的嚴重,萬般無奈的李覺斯,只要同意讓劉澤清就地徵集糧草。

同意劉澤清就地徵集糧草,意味着什麼,李覺斯是清楚的,所以他沒有在嘉興停留,也沒有督促劉澤清率領大軍出征,徑直回到了杭州。

達到了目的的劉澤清,是非常高興的,他甚至暗地裡感謝蘇天成了,要不是蘇天成麾下的江寧營造反,大軍哪裡有機會就地徵集糧草,這是皇上的意思了,大軍可以明目張膽的進行劫掠,到時候豈不是白花花的銀子進入到腰包裡面來了。

至於說討伐江寧營的事情,不用那麼着急,反正大軍還需要時間來徵集糧草,先將銀子弄到手再說。

京城。

範景文終於出發了。

離開京城的時候,範景文的心情是悲涼的,他的建議沒有得到皇上的採納,眼看着朝廷裡面的氣氛越來越緊張,錦衣衛和東廠的番子橫行肆掠,彷彿又恢復到了天啓年間的情形,若是這樣的情況長期維持下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大明王朝就會轟然倒地了。

這一切都是因爲蘇天成謀反造成的,所以出發的時候,範景文是咬牙切齒的,恨透了蘇天成,按說蘇天成本來就是依靠着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的,而且被皇上欽點爲榜眼,不知道感恩,卻公開的造反了。

範景文從京城出發的時候,蘇天成自立爲德王的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城來,但在路途之中,他已經聽到了這個消息,而且這個消息是從浙江傳來的,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範景文當即決定改變行程,不到山東去了,改道南直隸,直接到浙江去,他一定要見到蘇天成。

範景文的確是朝廷裡面難得的忠臣,能力也是不錯的,前些年他還曾經是蘇天成的直接上司,那個時候擔任南京兵部尚書,也曾經有過一些接觸,後來沒有想到,蘇天成職位上升太快了,不過十來年的時間,就成爲了內閣大學士,太子太師,薊遼督師,而且是內閣大學士之中,直接率領軍隊的第一人。

不管怎麼說,蘇天成的地位上升如此之快,沒有皇上的信賴是不可能的,儘管說蘇天成帶領江寧營,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但忠君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明白的事情,就算是皇上對臣子有什麼誤解,不能夠解釋的情況之下,也只能夠忍耐,而不是造反。

範景文的行程還是有些快的,這次離開京城,本來是沒有朝廷其他的大臣陪同,到了這樣的時候,也不會有誰陪着一起來,不過範景文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帶着人一同去,免得有些事情說不清楚的,思來想去,他決定帶着尚在大牢裡面的吳偉業和閆子章,這兩人都因爲與蘇天成之間有些牽連,被關進了大牢裡面。

皇上還是支持範景文的決定,親自要求錦衣衛放出吳偉業和閆子章。

一路上,範景文與兩人多次的商議,吳偉業提出來了不少的建議,但閆子章什麼都沒有說,保持沉默。

眼看着進入到浙江杭州府所轄的地界了,範景文送了一口氣,來的還算是時候,至少蘇天成還沒有能夠佔領杭州,這就是機會,自己一定要勸誡蘇天成,不要想着造反,不要想着違背天道,否則是要遭遇天譴的。

浙江巡撫李覺斯專門接待了範景文,對於範景文敢於來到浙江,敢於和蘇天成見面,李覺斯是非常佩服,自忖是做不到的。

李覺斯也說到了浙江的實際情況,因爲去年遭遇了蝗災,所說的府州縣,很多地方都波及到了,湖州的損失最大,淪落爲災民的老百姓也是最多了,巡撫衙門的開銷也存在諸多的困難了,故而解決大軍征伐的銀兩,一時間湊不齊,只能夠要求劉澤清自行解決了,也就是就地籌集軍餉和糧草。

範景文當然明白這裡面的意思,不過這個時候,他的主要心思,還是想着見到蘇天成,將那些必須要說出來的話語說出來,盡最大力量勸誡蘇天成,不要造反了。(未完待續。。)

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417章 訓斥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405章 募捐(1)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20章 頭疼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80章 內耗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728章 江湖第39章 廟會第160章 剿匪(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29章 忠告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414章 傷情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14章 誤判?(3)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504章 平衡術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188章 行動(5)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5章 小王爺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258章 花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448章 誓師第483章 抉擇第791章 偶遇(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273章 驚奇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494章 宿命論(3)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122章 熱鍋(2)第7章 馬市驚魂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30章 連環計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
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198章 利益鏈條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857章 軍令如山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417章 訓斥第393章 英雄所見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405章 募捐(1)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420章 頭疼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116章 硬骨頭(1)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480章 內耗第147章 意想不到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3章 惱火的現狀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795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1)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728章 江湖第39章 廟會第160章 剿匪(2)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129章 忠告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100章 調整背後第414章 傷情第1068章 決戰遼東(10)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314章 流年不利(2)第1014章 誤判?(3)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16章 可憐的佃戶第504章 平衡術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1188章 行動(5)第856章 旅順大捷(2)第75章 小王爺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1258章 花絮第903章 代善的思慮第448章 誓師第483章 抉擇第791章 偶遇(2)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273章 驚奇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494章 宿命論(3)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122章 熱鍋(2)第7章 馬市驚魂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30章 連環計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446章 不容置疑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