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需要有理論上的支持,這是肯定的,不過這方面的理論,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之中誕生,若是想着在創辦之前,就拿出來一套健全的理論出來,可能性是不大的,而且很多的經營手法與相關的理論,也需要慢慢進行改進,最終慢慢臻於完善。

蘇天成與宋思軍的交談相對多一些,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首先牽涉到的就是商貿,而且對商貿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宋思軍一直都是在經商,而且充分扮演了官商結合的角色,所以對這些情況應該是熟悉的,也是能夠最大程度的理解創辦銀行與統一發行紙幣的作用。

宋思軍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創辦銀行,他這個戶部右侍郎,基本不管其他的事情,包括商貿事宜,都移交給其他人了,重點的精力就放到了創辦銀行方面。

宋思軍畢竟不是一般人,他很快提出來了兩點建議,第一個建議是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培訓,也就是讓更多的朝廷官吏明白創辦銀行和發行紙幣的意義和作用,這樣才能夠保證各級的官府傾盡全力在大晉各地鋪開,第二個建議是總結出來創辦銀行和發行紙幣最爲主要的作用,要讓商賈和老百姓都明白這裡面的意義,便於在推行的時候,阻力小一些的。

這其實也是蘇天成重點考慮的問題,說到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這裡面都牽涉到一個信用的問題,銀行肯定是要開展借貸業務的,借錢不還的情況,肯定令銀行走入死衚衕,紙幣的發行,必須是以朝廷的財力作爲信用保證的。若是朝廷無節制的發行紙幣,引發的經濟上的災難,足以顛覆整個的王朝。

但是在理論上面做出來總結,蘇天成還真的不行,他內心是明白的,但無法系統的說出來。無法用一整套的理論來闡明這裡面的重要性。

其實不要說蘇天成,就算是幾百年之後,有關貨幣的爭論,也是大量存在的,就算是金融方面的專家,說出來的也是多種多樣的道理。

譬如說理論認爲,貨幣沒有任何的價值,也不產生價值,只是在用於交易的時候。纔有價值,但也有理論認爲,貨幣是有價值的,就連這種最基本的爭論都持續了那麼長的時間,就不要說很多高深的理論了。

總結銀行和紙幣作用的事宜,自然是宋思軍去忙碌了。

宋思軍也是了得,利用自己熟悉商賈的身份,召集了好一些在大商賈商議這件事情。短短几天的時間,就撰寫出來了一份奏摺。交給了蘇天成。

蘇天成看完奏摺之後,內心是真的服氣了,誰說大晉朝廷沒有人才啊。

四月二十日,大朝在皇極殿舉行了。

皇極殿是舉行各種大型典禮活動的地方,一般來說,能夠在皇極殿舉行的典禮。都是具有很大規模的,參加的人原則上是京城裡面七品以上的官員。

大晉朝廷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朝會終於在皇極殿舉行了。

這次朝會主要的內容,就是蘇天成講課,闡述創辦銀行和發行紙幣的重要作用。

其實皇上堅持要創辦銀行和統一發行紙幣,朝中的官吏都知道了。只是觀點一直都沒有能夠統一,歸納起來,反對的還是居多的,只不過皇上的睿智,令所有人心服,他們都認爲,只要是皇上堅持的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功,一定是好事情的,至於說爲什麼會成功,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蹊蹺,鑽研的人不是很多。

今日早朝的目的,衆多的官吏也是清楚的,禮部早就做好了準備,好幾個負責唱旨的官員,做了好長時間的準備。

所謂的唱旨,也就是將皇上所說的話語,大聲的念出來,因爲在皇極殿的早朝,參與的朝廷官員太多了,皇上的話語,不是每一個官吏都能夠聽到的,故而唱旨的官員,保證每一個參加早朝的官員,都能夠聽見皇上的旨意。

三品以上的官吏,悉數都在皇極殿大殿裡面,四品到七品的官吏,則是站在大殿之外。

蘇天成進入到皇極殿之後,諸多的官員都行跪拜禮了,其實這個儀式,本應該在中極殿就進行的,但皇上免去了那道儀式,在中極殿跪拜了,還要來到皇極殿,所有的文武大臣再次的跪拜,沒有這樣的必要,皇帝的威嚴不需要靠這樣的儀式來鞏固。

跪拜儀式結束之後,蘇天成站起身來,慢慢從金鑾殿上面走下來了。

一邊走,蘇天成一邊開口了。

“朕今日所要講述的這些道理,還要感謝戶部右侍郎宋思軍啊,朕相信,今日朕說出來這些道理之後,諸位就能夠明白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的重要作用了。”

“朕首先舉個例子,譬如一個大家庭,兄弟十人,長大之後都分家了,各自有了小家庭,十戶家庭的生活狀況不一樣,其中的老大家境很好,特別的富裕,其餘的九家,時常會遇見諸多的困難,或者是斷糧了,或者是銀子不夠用了,等等的情況,於是這九戶家庭,時常向老大求助,或者是借銀子,或者是借糧食,度過難關之後,還上了銀子和糧食,如何的還銀子和糧食呢,借了一兩銀子,則還上了一兩一釐的銀子,以表示感謝,借了一石糧食,則多還一斗的糧食表示感謝。”

“這種情況可以循環往復,某家有困難了,就可以去找老大借銀子借糧食,度過難關,這種情況,諸位也應該是見過的,很是正常。”

“朕要特別強調的是,若是沒有了老大的支撐,某家困難之後,借不到銀子或者是糧食,那就可能邁步過去這個坎,等待這個家庭的會是什麼命運呢,或許這個家庭就此倒下了,一蹶不振了,此等的情況,更是簡單,崇禎初年的時候,大量流民的出現,也就是這等的情況。”

“或許有人要說了,這個老大也太富裕了吧,難道就如此的有錢,就不害怕人家借了沒有銀子和糧食來歸還嗎,那好,朕就按照這個思路來說,若是沒有如此富足的老大,但有一種情況可以出現啊,那就是老大出面,讓所有的家庭,將暫時不用的銀子和糧食存起來,集中到一個地方,如此的情況之下,若是哪一家遇見了困難,一樣可以去借銀子借糧食,豈不是也能夠解決遇見的諸多困難嗎。”

“聽到這裡,諸位應該能夠清楚了,這個老大,就是這個大家族的基石,他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完全穩定這個家族,讓家族不管遇見什麼困難,都能夠在衆人的幫助之下,渡過難關,老大發揮出來的作用巨大啊。”

“朕說到的這個老大,就是銀行。”

“諸位可以想想,我大晉朝廷正在鼓勵商貿的發展,做生意是需要銀子的,沒有銀子的支撐,肯定是做不下去的,若是這個時候,銀行出現了,集中了所有人的財富,來幫助那些遇到困難的商賈渡過難關,而這些商賈在走出困境之後,歸還銀子,並且還要支付一定的費用,這豈不是能夠讓商賈很好的發展下去,不至於時常出現倒閉的危險。”

“商賈發展了,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作坊擴大了,需要更多的老百姓去做事情,老百姓在作坊裡面做事情,拿到了銀子,就能夠維持生活,就能夠養活家人,朝廷可以從商貿的交易之中,得到賦稅,如此的情況之下,豈不是穩定了一大片。”

“相反,若是這個銀行不存在了,商賈遇見了困難,借不到銀子,等待的就是傾家蕩產,甚至無法支付做事情的老百姓工錢,這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造成一大片的不穩定,商賈自身沒有銀子了,作坊垮掉了,做事情的老百姓拿不到工錢,生活一樣難以維持,至少難以過上穩定的日子。”

“說到這裡,朕相信諸位都明白了,銀行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夠保證我大晉王朝的穩定,能夠促使我大晉王朝飛速的發展,更加能夠規範我大晉王朝的商貿秩序。”

“再來看統一的發行紙幣,有了銀行的支撐,特別是存在銀行裡面的巨大的財富來支撐,統一發行紙幣,就順理成章了,銀行是朝廷直接辦的,也就是朝廷和銀行來承擔紙幣的信用,做生意需要大宗的金銀交易,若是從銀行裡面每次都取出來那麼多的金銀,多不方便,換成了同樣價值的紙幣,豈不是方便很多了。”

“當然,朕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那就是信用的問題,不管是朝廷和銀行,還是商賈,必須要有信用保證,朝廷和銀行是不用說的,若是亂來了,恐怕會導致王朝的覆滅,至於說商賈不講信用,面臨的不僅僅是傾家蕩產,還有律例的責罰。。。”

大殿裡面非常的安靜,衆人聽得非常仔細,如此簡單明瞭的解釋,誰都能夠聽懂,這麼長時間過去了,衆人終於明白銀行的作用了。

有了這樣的理解,誰還會不支持創辦銀行呢,至於說統一發行紙幣,有了朝廷和銀行的保證,也就不用有着太大的擔心,當然,諸多的官吏也是明白的,就算是紙幣出現了問題,大殿內外的這些官員,是不會出現生活困難的情況的。(未完待續。。)

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5章 在路上(2)第1256章 悲愴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08章 恩榮宴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35章 蠢笨如豬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169章 昏頭了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43章 慘敗(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7章 禮部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418章 造勢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414章 傷情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章 馬市賣馬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20章 雪中送炭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108章 恩榮宴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630章 山海關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52章 大度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698章 大遷移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824章 準備(3)第2章 破局
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659章 城內廝殺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600章 血戰夔州府城(4)第115章 在路上(2)第1256章 悲愴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08章 恩榮宴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1070章 決戰遼東(12)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35章 蠢笨如豬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105章 傳臚大典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169章 昏頭了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43章 慘敗(1)第470章 朝廷的旨意第87章 禮部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355章 癡情的女孩子第418章 造勢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414章 傷情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474章 攻堅之戰(1)第5章 馬市賣馬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20章 雪中送炭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108章 恩榮宴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630章 山海關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36章 如願以償第814章 按要求行事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71章 雄心壯志第752章 大度第78章 重要情報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698章 大遷移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088章 朝廷震動第431章 吾家有女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824章 準備(3)第2章 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