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

夏季慢慢來到了。

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的事宜,在大明各地,沒有引發太多的反響,朝廷也沒有出現什麼動靜,以前那些彈劾蘇天成和朱審煹淖嗾郟牀患耍源友釧貌託於換氐驕侵螅噬纖坪躋簿蠶灤睦戳耍揮屑絛訃霸詿竺韝韉贗菩脅貿肺浪擁氖慮榱恕?br/

可朝廷內部,卻出現了一股不平靜的氛圍了。

自崇禎六年以來,朝局慢慢轉向了平穩,朝廷大臣的更換速度慢下來了,以前是走馬燈似的調整,如此朝中大臣的內心也慢慢開始安穩了,不過朝廷內部的黨爭,依舊激烈,特別是幾次的科舉考試,成爲了衆多士大夫官員招徠人才的戰場,在這場戰鬥中,獲利最多的當然是內閣首輔溫體仁了。

連續六年時間,擔任內閣首輔,溫體仁可謂是門生遍天下了。

但也有不利的局面,那就是中興學社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溫體仁招徠舉人進士的步伐,東林黨和復社已經沒有當年的輝煌,但也是蠢蠢欲動,試圖從中分一杯羹,皇上下旨決定啓用皇室宗親,更是威脅到了溫體仁內閣首輔的權威。

陝西裁撤衛所軍隊獲得成功,極大的穩定了局面,而且寧夏和榆林的邊軍開始顯現威力,蒙古有兩個部落,因爲不服氣錫伯族和達烏爾族部落壟斷互市,曾經發起了小規模的攻擊,意圖攻擊安寧堡和靖邊。破壞互市,結果被新軍打的打敗。俯首稱臣。

在任命新軍的都指揮使的問題上,溫體仁的話語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新軍的組建,引起了皇上的高度重視,在推薦都指揮使的問題上面,皇上經過了認真的思考,這是一支全新的軍隊,有着很不錯的戰鬥力,而且職責是非常重要的。重點就是對抗和防禦蒙古諸部落,地位非同一般,而且按照皇上的意思,新軍慢慢要開始肩負起陝西、山西一帶的邊關護衛事宜,也就是說,下一步將要裁撤山西大同邊軍,組建新軍。這個都指揮使,就相當於邊軍總督了。

溫體仁明白這個意思,他推薦了大同總督張鳳翼,出任新軍都指揮使。

至於說蘇天成,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發表任何的意見。本來就是位高權重了,掌握着江寧營,如果繼續插手新軍的都指揮使人選,很有可能引發猜疑,進而引發他與皇上之間的關係。如果這一層關係動搖了,大明真的要陷入到萬劫不復之地了。

皇上重點徵求了孫承宗的意見。

孫承宗推薦的人選。是遼東經略盧象升。

說起來,盧象升曾經是張鳳翼的下屬,張鳳翼擔任兵部尚書的時候,盧象升是兵部侍郎,比較兩人的情況,盧象升無疑優秀一些,但從資歷上說,張鳳翼要強很多的。

皇上採納了孫承宗的意見,任命盧象升擔任了新軍的都指揮使。

這件事情,對溫體仁的打擊是巨大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溫體仁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角力到朝廷的黨爭之中了,對於吏部推薦的人選,空前的關心了,而且想辦法安插自己的親信,力圖要穩固自身內閣首輔的地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其實溫體仁作爲內閣首輔,六年時間以來,做出來了不少的事情,皇上也是多方考慮,認爲溫體仁還是做了很多的事情,不忍心立即撤換,如果溫體仁能夠穩定下來,擺正自身的位置,還是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的。

可惜溫體仁沒有這樣的耐心,幾年前和前任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那一幕幕的爭鬥,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他,令他覺得,自己不能夠坐以待斃。

而且皇上漸漸的開始提及到皇室宗親了,朱審熀橢煊奢烤褪瞧渲辛礁齪芡懷齙姆躋約胺跏雷櫻綣禱適易誶漬嬲目冀氳匠5暮誦牟悖宰隕淼幕壩鍶ê途齠ㄈǎ薔藪蟮耐病?br/

機會終於來了。

都察院一個御史,聯合兵科給事中,寫下了一份彈劾的奏摺,彈劾對象就是七十五歲的內閣次輔孫承宗。

給事中和御史彈劾內閣成員,這是很平常的事情,他們的職責就是風聞奏報,也不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反正預見到什麼危險了,發現蛛絲馬跡了,就要彈劾,不管彈劾是不是有道理,甚至有些給事中和御史,以彈劾內閣成員以及頂撞皇上爲榮,遭遇廷杖也不在乎。

這種風氣,在一段時間之內,遭遇到了壓制,溫體仁不習慣也不喜歡這樣的做法,任何一個喜歡專權的內閣首輔,都不會喜歡這樣的人,但朝廷之中,沒有改變這種風氣的制度,所以說,一段時間之後,給事中和御史再次的活躍起來了。

這次彈劾孫承宗,說的非常嚴重,主要是說孫承宗具有異心,結黨營私,意圖造反。

理由是衆所周知的,孫承宗與陝西巡撫蘇天成的關係要好,支持蘇天成在陝西另外搞一套,慢慢形成割據的局面,而且孫承宗大力舉薦皇室宗親進入到朝廷爲官,其中一歇王,本來就不安分,找到了這樣的機會,更是要壯大自身的實力,對皇上形成威脅。

彈劾奏摺裡面,最爲重要的炸彈,就是結社,孫承宗是中興學社的創始人。

不可否認的是,隨着孫承宗進入到內閣,成爲了內閣次輔,中興學社諸多的社員,開始以孫承宗的學生自居,偌大的中興學社,不可能人人都是忠義善良之輩,也有趨炎附勢的小人,這些人在地方上面,也做了一械事,被給事中和御史抓住了把柄。

告狀就是這樣,事情說的愈多愈好,有的事情和沒有的事情,統統的說出來,讓你沒有辯解的地方,而且被彈劾的對象是德高望重的孫承宗,一瞪功了,提出彈劾奏摺的給事中和御史,豈不是名垂青史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這樣的一封彈劾奏摺,根本不能夠引起重視,提出彈劾的給事中和御史甚至會受到懲罰,但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了。

溫體仁開始重視這份彈劾奏摺了,在內閣開會的時候,專門提出來了。

孫承宗聽到這些彈劾理由之後,氣急攻心,他面對這樣的彈劾,毫無思想準備,竟然說不出話來了,也沒有進行有力的辯解。

孫承宗七十五歲了,將名譽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驟然遇見這樣的彈劾,氣憤是難免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偏偏這件事情,被某些人看到了機會。

於是,一場規模不小的彈劾與辯論,在大臣中間展開了。

朝堂之上,好多年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景了,部分的給事中和御史,彷彿是獅子見到了血腥,覺得他們展示能力的時機到了,開始蠢蠢欲動。

一個關鍵人物的出現,將這件事情推向了前臺,這人就是提督京營的太監曹化淳。

曹化淳和王承恩之間的鬥爭,以失敗告終,從那以後,曹化淳夾着尾巴做人,老實很多了,治理京營也破費心思,慢慢的博得皇上的好感,不過他的最終目的,還是想着能夠回到宮裡,回到皇上的身邊,繼續出任秉筆太監。

可惜王承恩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穩固的,曹化淳沒有絲毫的機會,而且王承恩與蘇天成的關係不錯,蘇天成和孫承宗、劉宗周、黃道周等人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個穩固的聯盟,令曹化淳無計可施。

現在,機會來了,有人提出來這樣的彈劾奏摺,曹化淳絕不會錯過機會的。

當然,曹化淳要發力,需要聯合溫體仁,溫體仁是內閣首輔,兩人聯合起來,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巨大的力度。

溫體仁對太監,一直都沒有興趣,也從不結交太監,而且溫體仁和曹化淳之間,關係也不是很好,溫體仁和周延儒爭鬥的時候,曹化淳曾經幫助周延儒,令溫體仁很不滿意。

就算是王承恩大權在握,一直都在皇上的身邊,溫體仁也沒有刻意結交。

所以說,曹化淳的內心沒有底,不知道能不能聯合到溫體仁,齊心協力來彈劾孫承宗。

在曹化淳看來,這是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鏈條,一旦彈劾了孫承宗,令孫承宗受挫了,接着倒黴的就是劉宗周和黃道周,這兩個大儒,脾氣倔強,肯定不會服輸的,很快就會跟着倒下,如此情況下,蘇天成將遭受到重大的打擊,在朝廷裡面,幾乎沒有什麼依靠了,接下來受到影響的,就是大太監王承恩了。

這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曹化淳完全可以預料到的。

曹化淳這次想着結交溫體仁,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自信,此一時彼一時,誰都知道,皇上開始倚重孫承宗,冷落溫體仁了,這預示着溫體仁內閣首輔的位置動搖了,這樣的情況下,溫體仁爲了能夠保住內閣首輔的職位,與他聯合起來,開展行動,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兩人各得其所,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

想清楚了這些,曹化淳經過了周密的佈置之後,開始行動了。

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92章 宿命論(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236章 擴軍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915章 朝貢第1030章 妥協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40章 故人來(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60章 震動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155章 識趣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414章 傷情第81章 未雨綢繆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012章 誤判?(1)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53章 預判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58章 籌謀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74章 奧妙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735章 青州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65章 劉鐵漢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192章 稱帝(4)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
第187章 糧食是根本第1250章 遲來的部署(2)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336章 血色殘陽(1)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203章 必須聽我的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92章 宿命論(1)第361章 準備事宜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236章 擴軍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915章 朝貢第1030章 妥協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96章 特殊的客人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240章 故人來(2)第193章 何必當初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60章 震動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155章 識趣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414章 傷情第81章 未雨綢繆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1012章 誤判?(1)第726章 記住承諾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653章 預判第72章 刁鑽的女孩子第158章 籌謀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832章 不留情的訓斥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1274章 奧妙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735章 青州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055章 不吃乾飯第165章 劉鐵漢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192章 稱帝(4)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221章 誰與爭鋒(1)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