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

蘇天成考慮的是內部建設和征伐等大事情,不過也不會忘記某些看起來不是很大的小事情,在處理這些事情方面,他也有着自身獨特的看法。

被擒獲的錢謙益和曹化淳,沒有受到什麼虐待,而且也沒有進入到大牢裡面,只是被軟禁在官驛裡面,日常的生活也是有人照顧的,說起來兩人的身份都是不一般的,錢謙益乃是大明朝廷的內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曹化淳提督京營,也是太監裡面的佼佼者了,如何的處理這兩人,朝中的官員還是有着不小的爭論的。

一部分的官員認爲,必須要嚴懲錢謙益和曹化淳,這是給予大明朝廷的警告,告誡那些官吏,與大晉作對就是這樣的下場,也有一部分的官員認爲,不應該重處兩人,畢竟兩人的身份不一般,而且錢謙益還是讀書人視爲的領袖。

至於說黃廷平等三人,倒是沒有多少人注意,這些人的身份不過是都察院的監察御史,七品的官員,不會有人在乎他們的。

如何的處理錢謙益和曹化淳,表面上看起來,是大晉朝廷的事情,採取任何的措施,其他人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意見,但蘇天成可不是這樣看的,他很清楚東林書院的影響力,至少在讀書人之中,存在不小的影響力,若是歷史不發生改變,東林黨的實力,甚至直接影響到朝政,能夠決定內閣首輔的人選了,只不過這麼多年以來,穿越的蘇天成,對東林書院沒有多大的興趣,甚至有着不少負面的看法,想方設法的分化和打壓了東林黨。纔到這東林黨一蹶不振,不能夠起到很多的作用。

廣泛的開設學堂,這是蘇天成統一天下之後,肯定要做的事情,必須讓更多的精英進入到官吏的隊伍之中,讓更多的新鮮血液注入到大晉的肌體裡面。只有這樣,大晉纔有可能充滿活力,才能夠不斷的強盛下去,而且這些陸續進入到朝廷的官吏,必須要有一些平民化的思想,必須要明確服務的基本理念。

南京作爲東林書院的大本營所在地,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學子集中的地方,北京是大明的政治中心,南京可謂是文化中心。管理南京這樣特殊複雜的地方,僅僅依靠鐵血手腕是不夠的,還必須要依託其他的一些手段。

準備開始征伐之前,蘇天成考慮,需要處理了錢謙益和曹化淳等人的事宜。

在與諸多的丞相商議之後,蘇天成下定了決心。

錢謙益首先被帶到了乾清宮。

看到了南京的皇宮,錢謙益的表情很是奇怪,一副想哭有哭不出來的表情。看到了錢謙益這樣的表情,蘇天成沒有感覺到奇怪。這是錢謙益真實心態的表現,蘇天成幾乎可以斷定,這次的交談過程之中,錢謙益肯定是會投靠大晉朝廷的。

蘇天成已經是大晉的皇帝,錢謙益見到蘇天成之後,按照規矩是要下跪磕頭的。蘇天成本來對這種下跪磕頭的禮儀不是很在意的,但朱審烜等人是堅持的,畢竟時代不同了。

進入乾清宮的剎那,錢謙益稍微猶豫了一下,低着頭慢慢跪下了。只是沒有開口說話。

蘇天成的臉上帶着微笑,內心的感受不好說,自古以來對讀書人的評價就是多種多樣的,有人說讀書人骨頭最硬,也有人說讀書人最是識時務。

ωwш☢т tκa n☢¢O

“錢大人,平身吧。”

錢謙益慢慢的站起來,低着頭,還是沒有說話。

“朕看錢大人的氣色還不錯,這段時間,因爲事情很多,沒有關心到錢大人,朕還是有些愧疚的,錢大人乃是大儒,被諸多的士子擁爲讀書人的領袖,更是大明朝廷的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身居高位,還望能夠體諒朕的疏忽啊。”

錢謙益擡起頭,臉上出現了惶恐的表情。

“草民不敢,成王敗寇,草民有負朝廷重託,至於說學問之事,草民更是不敢自大。”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站起身來,走到了錢謙益的面前。

“錢大人不必過於的自謙,朕對諸多事情的看法,歷來是有一說一的,錢大人的學識實實在在,東林書院在大明朝廷的影響力也是不小的,朕當年曾經創辦了中興學社,深深明白其中之艱難,不過朕倒是有一些感受。”

錢謙益萬萬想不到,來到了乾清宮,見到了蘇天成,居然是討論這些事情,並不是他想象之中的懲戒,這一下他有些摸不着頭腦了,不知道今日這次見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學堂乃是教書育人之地,可惜各地的學堂,幾乎都是官府辦的,所有的讀書人,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要寒窗苦讀,就是要爲朝廷服務,一朝高中之後,名揚天下,朕也是從這條道路走過來的,身爲讀書人,若是不能夠取得功名,就被認爲是最大的失敗,也無顏說自身是真正的讀書人,朕由此想到了,此等的讀書觀念是不行的,畢竟讀書不一定是完全爲了功名。”

蘇天成說出來這番話之後,錢謙益差點忘記自己是俘虜了,他情不自禁的開口了。

“臣以爲這話不妥,讀書人之抱負,乃是心繫家國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若是讀書人都放棄自身抱負了,臣不知道讀書還能夠有什麼作用。”

說完這些話,錢謙益忽然感覺到不妥當了,他本來就是罪人的身份,還敢在乾清宮和蘇天成爭辯,這豈不是自找麻煩嗎。

不過蘇天成臉上帶着笑容,沒有發脾氣。

“錢大人所言也是有道理的,歷史上的讀書人,都以振興國家、展現自身抱負爲目的,這樣的認識也不能夠說是錯誤的,不過朕覺得,讀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進入朝廷爲官,不過是一個方面,朕近日仔細研讀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寫的非常好啊,要說施耐奄和羅貫中,也沒有能夠進入到官場,可留下的文字著作,卻足以影響世人了,還有前幾年去世的徐宏祖,留下了《徐霞客遊記》,朕也仔細看了,才知道江山如此多嬌。”

“朕說到的這些人,難道不是讀書人嗎,同樣是讀書人,可他們沒有爲官,一樣也是名垂千古的,可惜世人對他們的看法,都是惋惜的,認爲他們爲何沒有能夠進入到官場,朕到不是這樣看的,這些人若是進入了官場,不一定能夠留下如此的成就。”

“朕的意思,還是要有那麼一些讀書人,專心致力於學問,他們不一定要進入朝廷,不一定要爲官,此外,世人也不應該以是否做官來衡量每一個讀書人的成就,朕想過了,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讀書人總是能夠明白事理,這豈不是很好嗎。”

蘇天成說到這裡,錢謙益總算是明白意思了,他這個大儒也不是就這樣博得名聲的。

看見錢謙益沒有說話,蘇天成接着開口了。

“朕的意思,有不少的讀書人,朝廷還是可以提供俸祿的,這些讀書人,專心於學術研究,或者是教書育人,他們同樣爲朝廷做出來了貢獻,朝廷是不能夠忘記他們的。”

儘管說對蘇天成這樣的觀點,還不是特別的贊同,但錢謙益清楚,蘇天成的意思,是讓他專心做學問,不要考慮官場上的事情了。

雖然有些失望,但做學問也不是什麼壞事情,一樣能夠得到世人的尊重。

就在錢謙益還在琢磨的時候,蘇天成說到了關鍵地方了。

“朕一直以來,對東林書院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倒不是說東林書院有着什麼太大的問題,朕就是認爲,東林書院作爲教書育人的地方,儘量少的參與到朝廷的事務之中去,培養出來優秀的讀書人就可以了,若是時刻抱着以天下興亡爲己任的態度,恐怕是讀不好書的,就算是學到了知識,滿腦子也想的是功成名就,當然,朕也不會堵塞言路,讀書人有着不一般的認識能力,可以對朝政得失提出來自身的看法,但千萬不要以爲什麼事情都是自身正確,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朝廷官吏,甚至是朝廷,都要按照他的想法來做事情,那樣纔是對的,陷入到這個怪圈裡面去了,那是不能夠好好讀書的。”

說完了這些,蘇天成看着錢謙益。

“不知道朕的意思,錢大人是否明白了。”

“在下明白了。”

“好,朕也不期盼錢大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想明白一切,有些道理,錢大人慢慢去琢磨吧,至於說下一步的安排,朱大人和楊大人會和錢大人交談的,有些什麼具體的想法,或者是有什麼建議,錢大人儘管說。”

曹化淳沒有被帶到乾清宮,黃廷平等人,蘇天成更是不會見的,如何的安排曹化淳,倒是蘇天成頗爲頭疼的問題,最終他還是接受了朱審烜的建議,讓曹化淳進入到皇宮裡面,協助管理皇宮的內部事務。

改革是艱難的,土地改革已經令蘇天成有了深刻的體驗,很多事情只能夠是慢慢來,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行,也不能夠這樣做。(未完待續。。)

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202章 商議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883章 對決(5)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185章 行動(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66章 迅雷(1)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882章 對決(4)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12章 失意人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210章 廷議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12章 誤判?(1)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69章 發榜(1)第676章 分析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64章 開埠第754章 造船廠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347章 榮耀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55章 真相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72章 海戰(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27章 密旨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66章 迅雷(1)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189章 稱帝(1)第56章 下狠手(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67章 歸屬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92章 會試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08章 恩榮宴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
第306章 尚未了結的承諾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202章 商議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883章 對決(5)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185章 行動(2)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1221章 新的對峙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166章 迅雷(1)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605章 血戰夔州府城(9)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882章 對決(4)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912章 失意人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210章 廷議第943章 九死一生(1)第1012章 誤判?(1)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1266章 焦慮的皇太極第350章 治國之策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69章 發榜(1)第676章 分析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64章 開埠第754章 造船廠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77章 郡主來了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347章 榮耀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55章 真相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772章 海戰(2)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27章 密旨第258章 暗中的較量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66章 迅雷(1)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1189章 稱帝(1)第56章 下狠手(1)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164章 留點紀念第67章 歸屬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639章 炮兵營的地位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1147章 各懷心思第92章 會試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563章 不一般的囑託第108章 恩榮宴第572章 突然的變故第1019章 大幕徐徐拉開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178章 可惜我不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