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密旨

出了二堂,鄭克友依舊在外面等候。

“蘇大人,前任的江寧縣知縣,已經調到京城去了,大印以及文書,都封存在縣衙,下官這就領着大人,前去辦理交接手續的。”

蘇天成點點頭,沒有說話。

這樣的上任儀式,他沒有預料到,穿越一年多了,特別是殿試之後,他好歹也瞭解一些情況了,新官上任的時候,府尹大人照例勉勵一番之後,安排一頓飯,以示歡迎,也表示對朝廷的尊重,接着纔是到官衙去上任的。

可今天這樣的上任儀式,算是清廉無比了,接受了一番的反腐教育,彙報了思想,直接到江寧縣縣衙去了。

表面看,府尹王道直很是廉潔,可真實情況,絕非這麼簡單,按說唐海泰和東林四公子,不管通過什麼途徑貶損自己,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裡面,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想着給自己下馬威啊,沒有這個道理,自己威脅不到王道直,王道直作爲三品官員,也沒有必要與自己這個剛剛上任的六品知縣較勁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蘇天成暫時想不到。

蘇天成離開之後,王道直神色有些嚴肅了。

按照慣例,他至少要安排府衙,準備酒宴的,可他沒有這麼做。

皇上的密旨,早就到了,這封密旨,是直接給他的。

正是因爲有了這份密旨,他沒有安排酒宴。

在官場上這麼多年了,他是第一次收到這樣的密旨,本來密旨也沒有什麼稀奇的,只要沒有在邸報上面反映出來的事情,都是所謂的密旨。可牽涉到用人方面的密旨,就不簡單了,要知道,皇上關心的地方官員,基本都是四品以上的知府。

密旨的內容不是很複雜,可有一句話,他有些不明白,那就是放權。

江寧縣和上元縣,是南京城內的兩個京畿縣,也是順天府轄下最爲重要的兩個縣了,這兩個地方的一舉一動,應天府都是很關心的,包括兵部尚書唐世濟、鎮守太監王振,也時刻注意這裡的情況,南京京營的東京大營和西京大營,都是在江寧縣轄區的。

歷來的江寧縣知縣,也是受到了重用的,蘇天成的前任,就調到京城去了,進入了戶部,做郎中去了,正五品的品秩。

這兩個地方,也是應天府高度關注的地方。

應天府管轄的,雖然有八個縣,但最大的關注點,還是在上元縣和江寧縣。

這兩個地方,各有特色,上元縣是不用說的,皇城、六部、都察院以及應天府,都在上元縣的轄區之內,江寧縣地方廣大,商賈很多,田地同樣很多。

兩個地方,因爲地勢特殊了,歷來都是收到關注的,毫不客氣的說,在大明1138個縣中間,上元縣和江寧縣,是排在前面的。

皇上在密旨中間,提出來放權的意思,難道是說要多多支持江寧縣的工作。

因爲地方特殊了,上元縣和江寧縣,受到的掣肘,也是比較多的,關注這裡的,有應天府,還有應天巡撫,包括六部和鎮守太監,有着很多的上級,任何的一級,說出來的話語,知縣都是要注意的,有些時候,上級的意見相互矛盾了,知縣夾在中間,無所適從,往往耽誤了好多的事情。

最大的麻煩,還是在諸多的官宦子弟。

南京的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員,變動的不多,很多都是因爲年紀大了,或者是遭受了排擠,到南京來了,好些年都不會調整的,時間長了,跟隨來的家眷和後人,慢慢適應了南京城的繁華,在這裡生根了。

不要看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員,權力沒有多大,但大部分官員,背後的關係都是不簡單的,而且,兵部和戶部的官員,調整的頻率大一些,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到京城去了,而且可能直接進入六部或者是內閣,成爲顯赫一時的宰輔。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不會有人得罪他們了。

南京屬於繁華之地,也是高消費的地方,憑着那點可憐的俸祿,想要體面的生活,難度是很大的,窮則思變,好多的官員,不好直接出面,他們的子弟,就出面和商賈糾結在一起,利用方方面面的關係,賺取銀子。

這種情況,已經有些普遍了。

上元縣和江寧縣,屬於富庶之地,可每年都不能夠按時上繳賦稅,縣衙的衙役、稅丁,和龜孫子差不多,生怕不小心,得罪了那個有勢力的商賈,丟掉飯碗是小事情,進入大牢就冤枉了,反正收不上來稅賦,責任在縣衙,他們也沒有多少的辦法。

王道直上任之後,曾經想着改變這種狀況,可惜作用不大,上下都是陽奉陰違,這牽涉到了衆多官員的利益,誰會支持啊。

最大的問題,是官員的俸祿實在太低了。

王道直身爲正三品的府尹,每年的俸祿,也不過是二百多兩銀子,如果沒有幾千兩甚至是上萬兩的常例銀子維持,估計吃飯都是問題了。

常例銀子從哪裡來啊,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還不是依靠着商賈、下級官員的供奉。

至於說常例銀子的多少,與職權是直接掛鉤的,比如說南京禮部、工部、刑部、都察院等部門的官員,常例少得可憐,就是正三品的侍郎,每年能夠有千兩銀子的常例,很了不起了。反觀正六品的京畿知縣,常例銀子,不會少於他這個府尹。

南京官員的兩極分化情況,非常的嚴重,富得流油的官員有,窮的生活難以爲繼的官員,也是不少的,任何一任的應天府府尹,剛開始上任的時候,都是想着改變這種情況的,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的適應了,承認了差距的存在。

富裕的官員,手裡有權力,權力能夠變成銀子,肥上添膘,沒有權力的官員,想方設法巴結上級,結交商賈,從中得到銀子,至於說朝廷應該徵收的賦稅,那不是自己的事情,沒有誰真正的關心。

這樣的惡性循環,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大地主、大商賈的利益,吃虧的,還是農民和小商戶,朝廷的賦稅,根本不能夠徵收齊全,有些縣,甚至一兩銀子都不繳納,這在富裕的南直隸,看似不可想象,其實普遍存在。

京畿的知縣,沒有超乎尋常的協調能力,根本不能夠開展工作,上面有那麼多的菩薩,隨便誰說一句話,你都是要聽的,不然你坐不住,也坐不穩,到頭來吃虧了,還沒有地方訴苦,人家要笑你,不識時務。

王道直覺得,蘇天成雖然是殿試榜眼,雖然寫出來了那麼多驚豔的詩句,但畢竟年輕,不過十九歲,還不及弱冠之年,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從政經驗,皇上爲什麼將蘇天成排到了江寧縣來,這裡面的道理,確實值得琢磨。

難道說着放權的意思,就是要蘇天成來徵收賦稅的,來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

想到這裡,王道直嘆了一口氣。

皇上派如此年輕的蘇天成前來,如果是想着改變南直隸的情況,那是用人不當,蘇天成沒有背景,至少在南直隸,沒有深厚的支持,怎麼可能完成這麼艱鉅的任務,應天府府尹都撼不動的關係網,區區一個江寧縣知縣,恐怕是炮灰都算不上。

蘇天成可沒有想到這麼多。

鄭克友確實靈活,前往江寧縣縣衙的路上,他就在介紹情況了。

江寧縣縣衙,距離順天府衙門有六裡地,在南京城的北部位置,轄區是很大的,整個的南京城,也就是上元縣和江寧縣,六部以及應天府所在地,都在上元縣,南京京營的兩個大營,都在江寧縣。

上元縣,頗有些政治中心的味道,而江寧縣,有些經濟中心的味道。

江寧縣一共有書吏編制一百一十七人,其中司吏三十七人,典吏四十二人,餘下都是書辦。至於說衙役數量,超過千人了。

鄭克友的意思,蘇天成是明白的,在上元縣,知縣靈活了,升官是較爲容易的,而在江寧縣,知縣靈活了,撈銀子是小事情。

至於說到書吏的編制,司吏和典吏的人數是固定的,這就好比是幾百年後的縣裡的局長和副局長,上面有着固定的編制,但書辦就不好說了,可多可少,有些書辦,上面有名冊,有些書辦,縣衙掌握就可以了。

衙役的數量,根據縣裡的實際情況來,偌大的江寧縣,又是京畿之地,治安任務是很重的,依靠巡檢司衙門,不是很現實,必須要擴大衙役的隊伍,再說了,徵繳賦稅,也是衙役的任務,縣衙的司吏、典吏和書辦,多半是不會親自去做的。

有意思的是,書吏都是有俸祿的,衙役沒有俸祿,依靠着可憐的補助生活。

一句話,書吏是國家的正式工作人員,衙役是臨時工,苦事累事都是臨時工去做的,出現了問題,也是臨時工承擔責任的,這樣的態勢,延續到幾百年之後,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多大的稀奇,要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

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185章 行動(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405章 募捐(1)第1166章 迅雷(1)第846章 慘敗(4)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014章 誤判?(3)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57章 下狠手(2)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42章 人市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36章 大調整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134章 證據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0章 殿試第653章 預判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12章 善後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773章 海戰(3)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02章 商議第1030章 妥協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
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1185章 行動(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888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3)第59章 收穫季節第1053章 張鳳翼的選擇第405章 募捐(1)第1166章 迅雷(1)第846章 慘敗(4)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014章 誤判?(3)第1139章 劉澤清的末路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731章 威海港口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281章 訓練開始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57章 下狠手(2)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42章 人市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786章 聰明的鄭成功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136章 大調整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1254章 別有一番滋味第719章 精準的分析(2)第134章 證據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00章 殿試第653章 預判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373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285章 縣衙的安排第587章 核心情報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768章 戰鬥部署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112章 善後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1046章 陽謀和陰謀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402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62章 遼東決戰(4)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138章 暗諷錢謙益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1011章 部署的對比第773章 海戰(3)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202章 商議第1030章 妥協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949章 劉基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