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

大明政客sodu

皇太極忙於籌謀大戰的時候,宮裡傳來了不好的消息,他最爲鍾愛的宸妃海蘭珠病重,海蘭珠的身體不是很好,因爲兒子的夭折,痛苦過度,也正是因爲這樣,皇太極更加的寵愛海蘭珠,當然,海蘭珠美麗賢惠,聰明大度,這也是皇太極寵愛和敬重海蘭珠的原因。

海蘭珠的病重,對皇太極的打擊是很大的。

皇太極身爲一代梟雄,在感情方面,也是非常專心的,後宮有不少的嬪妃,按說應該是矛盾重重的,但孝端文皇后明事理,將後宮大理的井井有條,這令皇太極不用操心後宮的事情,海蘭珠的地位僅次於皇后。

得知海蘭珠病重,皇太極甚至無心準備大戰的事宜了。

歷史上的皇太極,最大的問題,就是在女人方面,用情太專,以至於未能夠施展抱負,這一點和他的父親努爾哈赤有着很大的區別,萬曆二十一年的時候,努爾哈赤率領的軍士不足萬人,遭遇到女真九部三萬聯軍的攻擊,努爾哈赤在深夜得知了這個消息的時候,竟然呼呼大睡了,一大早起身之後,拜祭祖先之後,統領大軍出發,一舉擊敗聯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這顯示出來努爾哈赤胸懷開闊,心境豁達,事大心靜,而皇太極就不一樣了,因爲宸妃的故去,哀傷過度,不吃不喝,悲傷成疾,以至於突發中風,一命嗚呼了。

皇太極開始關注海蘭珠的病情,沒有過多考慮征戰事宜的事情,被范文程敏銳的察覺到了,他認爲這是不祥的預兆,大敵當前,明軍馬上就要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這樣的關鍵時刻,就算是天塌下來了,也要頂住的,若是因爲一個女人,就耽誤了大事情,在衆人看來。這是不能夠原諒的事情,普通人這樣做無可厚非,人家夫妻感情好,但皇太極的身份不同了,是大清國的皇上,要是沉湎在兒女情長之中了,大清國能夠有什麼希望。

范文程更是清楚,皇太極對宸妃海蘭珠是非常寵愛的,若是不能夠想好了。在這件事情上面,勸阻皇太極,說不定話語說出口之後,會給自己惹來大禍,這畢竟是皇太極的家事,作爲奴才,不能夠在這樣的事情上面開口說話。

這也是大清國與大明朝不同的地方,明朝的皇上過於的沉湎女色了。下面的大臣冒着被殺的風險,也要進諫的。可在大清國,這樣的事情,如何的處理,范文程的心裡沒有底。

范文程的命運,與皇太極是緊密相連的,皇太極身體健康。他就能夠得到寵幸,能夠掌握權力,就算是皇太極年紀大了,只要確立了皇位繼承人,范文程依舊能夠輔佐繼承人。保證一輩子都沒有什麼風險,但若是皇太極身體出現問題了,來不及確立繼承人,那就不好說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多爾袞虎視眈眈,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說,范文程必須要進諫,哪怕書冒着生命危險,也要直接表達出來意見,否則今後的事情,一樣可能結局不好。

認真準備了三天的時間,范文程求見皇太極,此刻的皇太極,還守在宸妃海蘭珠的身邊,時刻關注海蘭珠的病情,弄得宮裡的太醫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說錯什麼話,被直接拉出去砍頭了,有些太醫甚至乞求老天保佑,讓宸妃的身體趕快好起來,儘管他們也清楚,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出現。

皇太極的全部心思,都在宸妃的身上,得知范文程求見,竟然決定暫時不見,這是從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以往只要是范文程求見,不管多麼的忙碌,皇太極都是要抽出來時間的。在宮外的范文程,得知皇上暫時不會見他,更加的堅定了信心,在宮外等候,不吃不喝,也不離開,從辰時一直到了酉時,期間宮裡的太監和護衛,勸范文程回去,但固執的范文程,就是不離開,甚至跪在了宮外。

皇太極得知消息之後,也是很氣憤的,自己的愛妃病重,這個時候,自己的心情也是不好的,既然決定不見范文程了,范文程還呆在宮外幹什麼,而且還跪下了,這豈不是在強迫自己要見嗎,如今能夠有什麼大事情,比愛妃身體更加的重要。

酉時一刻,范文程終於進入了崇政殿,一臉疲憊的皇太極,很是不高興。

范文程跪拜之後,第一句話就令皇太極愣住了。

“皇上,奴才無用,懇請辭去一切職務,回家去養老。”

正準備發脾氣的皇太極,這個時候無法發脾氣了,人家都要不幹了,於是他耐心的給范文程解釋了。

“文程,朕暫時不見你,是因爲宮裡的事情,朕必須要好好處理一下,現在,朕不是見你了嗎,如今正是關鍵時刻,文程萬萬不要說這些話了。”

“皇上,奴才所以想着辭職,是想到了一首詩詞,乃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落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後主李煜是亡國之君,被大宋所滅,在史書上,已經成爲諸多君主借鑑的人,范文程在這個時候念出來這首詩詞,言下之意是非常明確的。

皇太極也想不到,一向都是溫文爾雅的范文程,竟然如此激烈的勸諫了。他的臉上隱隱露出了鐵青色,泥人也有幾分脾氣的。

“文程,朕的心情很不好,你的意思,朕明白了,不過朕的家事,不想外人來關心,你若是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下去了。”

皇太極不愧有肚量,沒有大發脾氣,這也是因爲他考慮到范文程忠心耿耿,一直都爲大清國操勞,而且沒有私心,是自己最爲得利的左右手,換做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兄弟,這個時候,恐怕也是勃然大怒了。

范文程梗着脖子,顯得非常固執。

“奴才斗膽了,皇上要殺要剮,奴才都認了,可奴才還是要說,皇上無家事。”

“哼,這句話,朕聽說過,不過朕可不是這麼看的,文程若是想着從這方面來勸諫,還是算了,朕不想發脾氣。”

“皇上既然認爲家事大於天下事,那奴才也就無話可說,這麼多年來,奴才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想到的都是我大清國的繁榮,奴才身爲漢人,被天下漢人認爲是背叛了祖宗,奴才無所謂了,只要能夠看見大清國繁榮,能夠看見皇上入主中原,哪怕天下漢人都想着生食奴才,奴才也敢承受,只因爲奴才以爲,皇上是千古難得的明君。皇上的家事,奴才當然不敢過問,不敢幹涉,如此奴才豈不是死罪,今日奴才既然說出來了這番話,就沒有想着迴避,沒有想着活着,沒有想着順從皇上了。”

范文程開始激動了,眼角含着淚花,聲音也大起來。

“皇上爲了家事,可以放棄家國天下,這是皇上的事情,奴才唯有痛心而已,如今正是我大清國關鍵時刻,皇上因爲宸妃娘娘的病情,置一切於不顧,好一個癡情人,奴才真的爲宸妃娘娘感覺到幸福,可奴才以爲,宸妃娘娘一人的幸福,換來的是天下蒼生的痛苦,換來的是大清國的危機,他日想着後悔,也無處訴說了,有些話,奴才不敢說,奴才今日所說話語,已經犯下了死罪,皇上不肯聽奴才的勸諫,奴才就不說了,從此之後,奴才都不會說了。”

說罷,范文程跪在皇太極的面前,三跪九叩。

“奴才回家了,等着皇上的聖旨,等着皇上的責罰。”

說完這些話,范文程扭頭走了,留下了目瞪口呆的皇太極。

過了好一會,皇太極沉着臉,準備回到後宮去了,他依舊關心海蘭珠的病情。

這個時候,太監匆匆趕來了,報告了喜訊,宸妃醒過來了,皇太極欣喜若狂,大步朝着關雎宮走去。

海蘭珠醒過來了,不過,給皇太極的顏色很不好,海蘭珠以溫柔賢淑著稱,皇太極如此的寵愛,她應該高興纔是。

“宸妃,你的身體好一些了嗎?”

“皇上,臣妾不好,臣妾不希望皇上爲了臣妾,丟下了國家,那樣臣妾死無葬身之地,臣妾知道,後宮是不能夠干預家國大事的,可臣妾也要說,范文程是真正的忠臣,身爲漢人,能夠冒死進諫,這樣的大臣,千古難尋。皇上也不要責罰衆人,臣妾剛剛聽說這件事情了,臣妾醒過來好一會了,不要下人去稟報皇上,這都是臣妾的主意。”

皇太極看了看宸妃身邊的宮女和太監,剛纔的事情,肯定是這裡面的某一人說的,不過宸妃的這番話,以及剛纔范文程的話語,對他的確是很大的刺激,以至於他根本就發佈出來脾氣了。

(注:歷史上,宸妃海蘭珠是1641年病故,這裡是爲了劇情需要。)(未完待續。。)

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483章 抉擇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11章 詫異第915章 朝貢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88章 行動(5)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1256章 悲愴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157章 算計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846章 慘敗(4)第136章 大調整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405章 募捐(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8章 威信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157章 遇匪第123章 唐海泰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444章 想不到第1251章 崩潰第317章 大比武(2)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65章 苦嶺關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79章 對決(1)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5章 在路上(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118章 秦淮河(2)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57章 下狠手(2)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92章 會試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184章 行動(1)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451章 首戰必勝(2)
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483章 抉擇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220章 一諾千金第194章 促銷的作用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11章 詫異第915章 朝貢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88章 行動(5)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1256章 悲愴第1045章 大小兼顧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1157章 算計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846章 慘敗(4)第136章 大調整第250章 端倪初現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405章 募捐(1)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294章 最大的收穫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8章 威信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157章 遇匪第123章 唐海泰第109章 再次見到郡主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211章 滄州血戰(5)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611章 窮途末路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09章 棋逢對手(4)第444章 想不到第1251章 崩潰第317章 大比武(2)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64章 太原府城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1038章 表面的統一(3)第1165章 苦嶺關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998章 分析局勢(1)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879章 對決(1)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1123章 內心冰涼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115章 在路上(2)第1215章 滄州血戰(9)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920章 蘇天成的猶豫第118章 秦淮河(2)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57章 下狠手(2)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61章 總結會議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003章 營造氛圍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92章 會試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184章 行動(1)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451章 首戰必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