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隱患迭生

陳奇瑜的中軍帳。

剿匪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陳奇瑜的權力,也幾乎達到了顛覆了。

統領五省的軍務,這是很少見的情況,除開北邊的戰事緊張的時候,朝廷會有這樣的安排,其餘時候,是不可能想象的,雖然說只是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品秩,可憑着皇上賜予的尚方寶劍,誰都要尊敬的,包括五省的巡撫,關鍵時候,也要聽從他的調遣。

這也是因爲,皇上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剿滅流寇的緣故。

自天啓七年以來,流寇開始興起,到如今是八個年頭了,流寇造成的破壞是巨大的,令朝廷的開支,捉襟見肘,也無限期的放大了災荒造成的影響,陝西一省,好多的農民,都加入到流寇之中了,好在這兩年時間,朝廷及時補齊了軍餉,軍士譁變的情況,大幅度減少了。

陳奇瑜清楚,皇上重點操心的,還是後金,一直都認爲,流寇不過是疥癬之疾,後金纔是心腹大患,自去年七月,後金攻佔旅順之後,大半年的時間過去,都沒有什麼動作,令朝廷能夠船期了,所以,這一次剿滅流寇,皇上志在必得。

唯一不爽的,是朝廷內部的一些聲音,什麼軍費開支過大了,什麼戰功不大等等。

好在陳奇瑜的身邊,有了一個頂級的謀士,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溥。

張溥自薦到來的時候,陳奇瑜有些奇怪。前面發生的事情,他也是知曉的。按說張溥應該在家裡好生休養,攙和到剿滅流寇的事情中間來,豈不是自找苦吃。

抱着半信半疑的態度,陳奇瑜接納了張溥,想不到張溥還真的出了一些好主意。

特別是應對朝廷裡面的流言蜚語,張溥建議,根本不用理睬,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來征戰都是這樣,皇上需要的是勝利,是剿滅流寇,若是能夠取得戰績,皇上自然高興,不會在乎那些誹謗,相反。時時刻刻的擔心,甚至是戰戰兢兢,根本就不能夠全身心的征戰。

聽了張溥的建議,陳奇瑜稍稍安心一些了,畢竟張溥是士子領袖,在朝廷裡面。也是有着不小的影響力的,根據張溥的一些建議,他大膽的命令各省巡撫,各負其責,不能夠放走流寇。不能夠因爲流寇沒有在自己的轄區,高枕無憂。必須要想辦法,最大限度的殺傷流寇的有生力量。

戰果確實是不錯的,五個月時間過去,流寇遭遇到了沉重的打擊,已經集中到陝西了。

此時,張溥再次提出來了建議,要抓住這樣的機會,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打垮流寇。

當然,張溥畢竟是讀書人,沒有真正經歷過征伐,沒有上過戰場,要打戰可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包括軍士的調動等等,有着很多的事情,需要籌劃。

準備工作,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陳奇瑜調遣了十五萬將士,包括山西、陝西、河南、湖廣的衛所軍士,先頭部隊,慢慢進入上津了。

這個時候,他想再次聽聽張溥的建議,看看張溥有着什麼樣的建議。

張溥進入中軍帳的時候,陳奇瑜正在仔細查看地圖,那上面標註了流寇集合的地方。

“大人,找到在下,不知道有什麼事情。”

“張先生請坐,本官請你來,是想聽聽你還有什麼建議,這次召集的十五萬將士,十日之內,可以悉數到達上津,鄖陽撫治盧象升大人,也帶着一萬將士,過來會和了,大軍已經鋪開,接下來就要進入陝西,剿滅流寇。”

張溥微微點頭,坐下了,沒有客氣。

“大人,在下還是那個建議,要迅速進兵陝西,這兩日,在下仔細考慮過了,流寇主要集中在漢南,大人既然下定了決心,可要求所有將士,不必完全集中於上津,時間非常寶貴,流寇善於奔襲作戰,若是大人做到了兵貴神速,一定能夠出其不意。”

“哦,那你認爲,本官應該如何做啊。”

“大人調遣了山西、陝西、湖廣和河南的軍士,可要求四省巡撫,協同作戰,共同圍剿流寇,大人帶領部隊,與盧象升大人一道,引軍西向,進入陝西,其餘諸省軍士,從不同的方向,進入陝西,目標都是漢南,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省下不小的糧草,若是大軍悉數集合在上津了,目標太大,容易驚擾到流寇的。”

陳奇瑜連連點頭,這是一個好主意,四省的軍士,從不同的方向,進入陝西,可以省去不少的路程,只要明確在漢南集中,節約時間的同時,也可以節省不少的開銷,至於說各省巡撫,只不過是名義上負責,不可能真正參與到征戰中的。

“好,你的這個主意不錯,本官馬上發佈命令,要求各省軍士,直接進入陝西,到漢南集中。”

“大人,在下還有一個建議,各省軍士,進入陝西的時候,有可能遇見小股的流寇,或者是流民,他們切不可戀戰,不要理睬小股人馬,要用最快的速度,到達漢南,須知漢南有二十萬流寇,聲勢浩大,若不能夠傾盡全力,是難以取得最大戰績的。”

陳奇瑜的臉色,有些奇怪,皮笑肉不笑。

他身爲兵部右侍郎,總督五省軍務,但也不能夠做的過分,衛所軍士的毛病,他還是知道一些的,什麼殺良冒功,什麼騷擾百姓,什麼強搶錢糧,什麼侮辱女人等等,無奇不有,以前就出過這樣的毛病,這一次調集四省的軍士,進入陝西,沿路的百姓,肯定是要吃虧的,加之陝西各地,加入流寇的農民太多了,誰知道那些農民,是不是潛在的流寇。

特別是那些流民,最終都是加入到了流寇的隊伍裡面去了。

張溥說這話的意思,其實是要自己提出來要求,軍士還是要注意紀律,不要沿途騷擾百姓,要直接到達漢南。

這樣的要求,張溥是不會說的,衛所的軍士,雖然領到了軍餉,可上下剋扣,真正到軍士手裡的,少得可憐,根本養不活家人,這次的征伐,正是發財的好機會,沿途劫掠一些錢糧,誰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不可能過分的追究。

這些道理,張溥不清楚。

“張先生的建議很好啊,本官知道了,這一次剿滅流寇,張先生隨着本官行動,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啊。”

“在下聽從大人的調遣,義不容辭。”

“好,好,張先生去準備一番,近兩日就要出發了。”

看着張溥的背影,陳奇瑜冷冷笑了一下,這個張溥,人確實不錯,可惜書生氣味太重了,戰場無情,哪裡有那麼多的紀律可講。

不過張溥提出來各省軍士,直接到陝西漢南的建議,是非常不錯的。

他馬上叫來了相關官員,吩咐立刻起草軍令。

張溥慢悠悠的回到了屋裡。

投奔陳奇瑜,是他深思熟慮的,蘇天成之所以有着那麼大的能耐,就是掌握了江寧營,這方面,他是天生的弱勢。掌握軍隊,可能性不大,但總是可以熟悉軍營裡面的規矩,親自參與到作戰裡面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不斷充實了自己,纔有可能與蘇天成對着幹,否則還是慘敗的命運。

想清楚了這些,正月之後,他直接投奔了陳奇瑜。

張溥是文人,而且是所謂的士子領袖,剛剛到軍營的時候,他還是有些不適應的,軍營和朝廷是不同的,這裡的讀書人不多,好多的總兵、參將、副將等,都沒有多少的文化,不過,爲了適應軍營的生活,張溥要求自己做出來改變。

一段時間過去,他有了一些改變,但與軍中的將領,還是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陳奇瑜能夠重視他的建議。

這一段時間,張溥的主要精力,全部都集中在了剿滅流寇的事情中間,他夜以繼日,關注流寇的動向,收集方方面面的情報,分析流寇的作戰規律,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篩選之後,直接給陳奇瑜提出來意見建議。

幾個月的時間,朝廷軍隊去的了不少的戰績,流寇的處境,漸漸變得艱難了,這一次,流寇幾乎全部集中在了陝西,這是最好的機會了。

若是自己提出來了好的意見建議,能夠一舉剿滅流寇,這功勞就很大了。

征戰的殘酷,張溥見識了一些,但畢竟沒有上陣殺敵,思想認識,還是停留在書面的層次,他很知趣,自己不可能上陣殺敵,那樣只會成爲大家的負擔,所以說,戰場上面的臨機應變,以及對戰局如何把握,如何針對實際情況,做出來調整和改變方面,還是不能夠提出來多少的建議。

張溥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大的方向上面,他深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真正的統帥,是不需要上陣殺敵的。

他的這種認識,沒有錯誤,可惜的是,他不清楚,戰局面臨太多的變化,有些偶然的因素,可能完全改變優勢,甚至令整個的征戰,功敗垂成,他這種把握大方向的思想,最容易爲人所詬病,被駁斥爲紙上談兵。

不久之後的變化,令他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一點。

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8章 落地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274章 奧妙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95章 問責第75章 小王爺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121章 熱鍋(1)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405章 募捐(1)第127章 密旨第424章 屠殺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8章 重要情報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809章 前兆第710章 囑託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48章 誓師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4章 在路上(1)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83章 廷辯(1)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118章 硬骨頭(3)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84章 情報戰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22章 青樓第844章 慘敗(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191章 稱帝(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192章 稱帝(4)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76章 升堂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493章 宿命論(2)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2章 善後第482章 大禮第1章 殺良冒功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
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8章 落地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442章 張鳳翼的貪心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274章 奧妙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152章 歷史性的轉變(3)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195章 問責第75章 小王爺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924章 皇太極的目的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1121章 熱鍋(1)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721章 當斷則斷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405章 募捐(1)第127章 密旨第424章 屠殺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78章 重要情報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809章 前兆第710章 囑託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448章 誓師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14章 在路上(1)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1083章 廷辯(1)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118章 硬骨頭(3)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84章 情報戰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1144章 自我毀滅的舉措第22章 青樓第844章 慘敗(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1191章 稱帝(3)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192章 稱帝(4)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76章 升堂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493章 宿命論(2)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112章 善後第482章 大禮第1章 殺良冒功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