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恩榮宴

授官之後,還有三個程序,第一是到孔廟去,行“釋菜禮”,所謂的釋菜禮,也就是到孔廟去,拜祭孔子、顏子、曾子、思子、孟子,這些都是讀書人的老祖宗了。第二是參加皇上賜予的恩榮宴,第三就是工部爲本科的進士立碑題名了。

這三個程序中,前兩個是非常重要的,至於說立碑題名,到場就可以了。

到孔廟去行“釋菜禮”,是一項很莊嚴的活動,不允許交頭接耳,不允許出聲,按照寺廟住持的要求,進行拜祭。要知道,大家學習的知識,都是這些老先生創作出來的,孔子的後代,一直都被敕封爲衍聖公,享受正二品的待遇。

這個過程,蘇天成還是有些小心的,跟着衆人跪拜,反正牌位上面,都是死人,死者爲大,磕頭祭拜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事情的。

真正活躍的時間,是恩榮宴。

恩榮宴,原名瓊林宴,能夠參加這個宴會的,都是殿試三甲的學子。

蘇天成跟隨衆人,到了禮部之後,宴會尚未開始,大家站在原地等候,此刻就顯得有些隨意了,鴻臚寺的官員,也不會特別提醒,大家可以說話,只是不要高聲喧譁。

吳偉業到了他的身邊。

蘇天成早就預料到了,吳偉業一定是想着和自己說話的,衝着那兩首詩詞,更不用說外派到江寧縣,擔任知縣了。

“蘇兄,哦,蘇大人,你怎麼到江寧縣去了啊?”

吳偉業的臉上,明顯寫着不服氣的神態。

蘇天成還是有些感動的,吳偉業明顯是關心自己,以爲自己是遭遇到了什麼潛規則,明明要進入翰林院的,卻被外放了,這是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的安排啊,再說了,自己是榜眼,最不濟也可以直接進入六部和都察院啊。

“吳兄,感謝你的關心,朝廷任命了,我就要遵從聖旨了,其實外放也是很不錯的,至少自由一些啊,你想想看,呆在京城裡面,一舉一動都是要特別注意的,鴻臚寺的官員,教導了那麼多,我可記不住,外放出去了,就不需要記了啊。”

“蘇兄,我是說真的啊,爲什麼要將你外放啊,依照你的學問,就是敕封翰林院的學士,都是可以的,更不要說編修了。”

“吳兄,我也是認真的,過一段時間,你就會明白的,外放不一定是壞事情啊。”

“嗯,我也想過的,在翰林院,最多一年時間,也申請外放,說實話,我是真的想跟着你學習的,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啊。”

“吳兄在翰林院,皇上身邊,時時刻刻與諸多的大人在一起,探討朝政,若是有機會,可不要忘記我這個在縣裡混日子的兄弟啊。”

讀書人之間,說話都是很注意的,這也不是說,讀書人說每一句話,都要文質彬彬的,如果說兩個讀書人之間,說話沒有什麼顧忌了,都是大白話了,那也就說明,兩人之間的,關係,已經不一般了。

“蘇兄,你千萬不要這麼說,就你的才學,外放了,也是要很快回到京城的,今天的覲見,真的是爽快啊,你作出來的兩首詩詞,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評論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可是準備跟着你混日子了,將來你獨領風騷了,也讓我沾一下光。”

“哈哈,我們這是惺惺惜惺惺啊,今日我們可約定好了,他日一定要相互關照啊。”

“一言爲定,要不是這裡的場合不同了,我都想着和你義結金蘭了。”

陳於泰站在不遠處,早就看見蘇天成和吳偉業面帶笑容,低聲說話了,顯然兩人說的很是投機。

他的身邊,圍着一些二甲和三甲的進士同進士,當然,絕大部分都是老鄉,三甲的進士中間,南方人還是佔據大多數的。

陳於泰微微有些不舒服,雖然說蘇天成外放了,今後難以對他有什麼影響了,可今天覲見皇上,風光都被蘇天成佔去了,自己反而成爲了陪襯。

再說了,學子中間,已經有些議論了,關鍵是自己和周延儒、陳於廷之間的關係,成爲了大家最爲猜忌的東西了,要是蘇天成的學識,稍微遜色一些,議論也不至於那麼的尖銳。

雖然三十六歲的年紀了,可人爭一口氣,驟然遭遇這些事情,陳於泰就是有着不一般的涵養,也是有些承受不住的。

不過幾個時辰的時間,他對蘇天成和吳偉業的看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了。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無奈,殿試的儀式,還沒有完全的結束,狀元與榜眼和探花之間,已經出現了隔膜,而且是不小的隔膜。

周延儒和溫體仁等內閣大臣,也慢慢的過來了。

衆多的學子,自然是夾道歡迎。

蘇天成一直都是低着頭,他沒有想着看周延儒和溫體仁的表情。

周延儒在他的面前停了一會。

蘇天成不得不擡起頭,看見周延儒的神情,他感覺有些發涼。

周延儒看着他的時候,臉上是帶着笑容的,可眼神裡面,沒有絲毫的笑意,相反,帶有一絲審視、憤怒的意思了。

溫體仁同樣停留了一下。

溫體仁的眼神裡面,帶有笑意,可這種笑意,有着敷衍的意思。

至於其他的內閣大臣,包括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眼神都是有些奇怪的。

蘇天成的心裡,咯噔了一下。

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人的表現不同,這絕非無緣無故的,很有可能在自己外派爲官的事情上面,兩人的遭遇是不同的,榜眼沒有能夠直接進入翰林院,而是直接到縣裡去了,這是大明少有的安排了。

周延儒是內閣首輔,得到了皇上足夠的信任,內閣首輔的身份,促使他支持祖宗成法,一切都按照規矩來辦事,讓榜眼外放,肯定是要提出反對意見的。

溫體仁和周延儒之間,正在進行着博弈。

蘇天成不用思考,就知道了,溫體仁一定是支持自己外放的。

最終的結果,是自己外放了,這說明,溫體仁取得了勝利。

蘇天成還知道,不久之後,溫體仁就會因爲陳於泰高中狀元的事情,彈劾周延儒,認爲周延儒徇私舞弊,埋沒了人才。

自己在太和殿的表現,衆人都是看在眼裡的,如果溫體仁在這件事情上面,大做文章,皇上會怎麼看啊。

蘇天成搖了搖頭,他管不到這些事情,愛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

還要外放爲官了,若是留在京城,麻煩更大的。

反正穿越之後,就是準備迎接諸多挑戰的,這樣的事情,今後多的是,總是要想辦法解決的,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

恩榮宴的排場不大,這在蘇天成的預料之中,朱由檢本來就差銀子,宮裡的人蔘都拿出去賣了,補貼到國庫,怎麼可能大肆的宴請。

但恩榮宴的氣勢還是在的。

這畢竟是一場盛宴,鴻臚寺的官員,早就做好了安排,樂隊在一邊,不停的奏樂,朝廷三品以上的大臣,還有翰林院、國子監的諸多官員,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入宴就坐。

皇上駕到的時候,是最爲熱鬧的,衆人也不用行禮了,全部都站立,等候皇上就坐。

皇上坐下之後,大家纔會就坐的。

皇上參加恩榮宴,表示對學問的重視,單獨的一張桌子,與衆人相隔一段距離,至於說其餘文武大臣和進士同進士,雖然也是每人一張小桌子,但都是靠着一起的。

蘇天成的左邊,是禮部尚書黃汝良,右邊是兵部尚書熊明遇。

陳於泰的左邊,是吏部尚書閔洪學,右邊是戶部尚書畢自嚴,至於說吳偉業的兩邊,分別是刑部尚書胡應臺、工部尚書曹珖。

內閣大臣是坐在最前面的。

這樣的安排,也是煞費苦心的,單單將殿試頭甲三人,安排在六部尚書的中間,至於二甲進士和三甲的同進士,位置就靠後了。

朱由檢舉杯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站着的,這是御賜美酒,一般是喝不到的,何況是這樣隆重的場合。

整個的恩榮宴,朱由檢喝下的,也就是這樣的一杯酒。

衆人沒有喝多少酒,在這個過程中,殿試頭甲的三人,是要代表諸多的進士,給內閣首輔、次輔、輔臣,以及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使敬酒的。

明末的那些名人,已經開始出現了,這個時候,他才感覺到,自己是真正的開始融入大明朝了。

蘇天成的酒量很大,飲下不少的白酒,臉上依舊沒有變色。

不過陳於泰和吳偉業,都是滿面紅光,帶着驕傲的神情,顯露出來了躊躇滿志的神態。

至於說其餘的二甲進士和三甲的同進士,也是放開量喝酒。

蘇天成一直擔心,朱由檢可不要無事找事了,這個時候,突然下一道聖旨,要求他繼續作詩,那他就恨不得跳樓了,抄襲也是有限度的,每一次的抄襲,都是一次心理負擔,總是別人的東西,拿過來的時候,好像是偷了東西,心裡總是不好受的。

好在整個宴會的過程中,波瀾不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1079章 明志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44章 松山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791章 偶遇(2)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56章 出發第496章 內訌(1)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844章 慘敗(2)第1258章 花絮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68章 落地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476章 啓動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225章 贖身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647章 夜襲(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165章 苦嶺關第1238章 變故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054章 遼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030章 妥協第1274章 奧妙第17章 窮則思變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18章 秦淮河(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420章 頭疼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
第217章 範景文的召見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1079章 明志第576章 白桿兵的慘敗(4)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644章 松山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791章 偶遇(2)第670章 家人的安排第156章 出發第496章 內訌(1)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844章 慘敗(2)第1258章 花絮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1108章 天賜良機(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991章 穩住局面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753章 收穫的季節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68章 落地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476章 啓動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1148章 必然的陣痛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225章 贖身第946章 盧象升的分析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647章 夜襲(2)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165章 苦嶺關第1238章 變故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285章 尊嚴之戰(2)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1054章 遼東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030章 妥協第1274章 奧妙第17章 窮則思變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49章 春耕時節第29章 從容應對第1213章 滄州血戰(7)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311章 軍商結合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864章 能夠鎮定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958章 草原之殤4第118章 秦淮河(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380章 暗中佈置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420章 頭疼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1224章 天津決戰(3)第166章 膽大妄爲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335章 中都鳳陽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898章 下一步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