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人才難得

(感謝我在青藏高原投出了寶貴的月票,感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路線、魔盜團的打賞,謝謝了。)

京城裡面的情況,蘇天成還是能夠知道一些的,這源於渠清澤在京城建立起來的暗線,也得益於朱審烜在京城留下的一些關係,登州距離京城不是特別的遙遠,得到消息的時間也是很快的,故而京城裡面的絕大部分動靜,蘇天成都能夠掌握。

朱審烜、鹿善繼和徐爾一等人,相繼被迫致仕或者是軟禁之後,蘇天成就完全明白了,朱由檢開始動手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蘇天成特別要求渠清澤,加強對京城方面的暗線運作,必須要掌握諸多的信息,至於說後來在洪承疇、渠清澤等人面前,明白了志向之後,渠清澤自然明白京城方面情報的重要。

想要推翻朱家的王朝,想要使大明王朝真正的振興起來,必不可少的是人才,這是顛撲不滅的真理,偏偏在這方面,蘇天成運作不是特別的成功,曾經辦起來中興學社,可惜後來因爲孫承宗的逝去,學社的規模慢慢的萎縮了,以至於讓東林書院崛起,加之蘇天成忙於征伐,幾乎沒有時間關心中興學社的事宜,再說了,那個時候,蘇天成沒有想到顛覆朱家的王朝,只是想着能夠讓大明王朝振興起來。

明確了志向之後,人才問題就擺到了檯面上來了。

歷史上的明末,並非是沒有人才,恰恰是朱由檢和朝廷不能夠很好的使用這些人才,朝廷陷入到黨爭之中,崛起的東林書院,根本不懂治國之道。崇尚清談和清高,醉心於爭權奪利,導致本來就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在崇禎十七年轟然倒下了。

蘇天成可不會繼續這樣的道路,他需要人才,需要真正的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方面,蘇天成也是有着感悟的,說到底一條,識人用人的根本之道,還是在統治者自身,千百年以來都說如此,統治者能夠弄清楚歷史發展的規律,能夠把握好舵,就能夠駕馭好下面的文武大臣。不能夠識別大方向,不能夠有着準確的判斷,不能夠人盡其才,統治者就是累死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

體制和機制方面的問題,幾百年之後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蘇天成暫時不考慮那麼多的事情,他最爲主要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基本平等、和諧發展與經濟高速發展的王朝,這個王朝需要用制度來行使權力。儘量杜絕以個人的喜好來決策的現象。

蘇天成不是理想主義者,更不是空想主義者,有些美好的理想,就算是幾百年之後都沒有能夠實現的,他可不會有那麼高的要求,歷史上的王莽就是很好的例子。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結局很是悲慘。

如何的使用和籠絡人才方面,蘇天成有着自身的感受,鹿善繼、徐爾一等人,都是人才。都是必須要爭取過來的,這些人認識到了朝廷之中存在的痼疾,只不過是那份僵化的思想,讓他們選擇了愚忠,只要能夠讓他們看清楚事實,還是有可能爭取過來的,當然了,對於那些拼死也要維護朱家王朝的,蘇天成也不會勉強。

造勢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蘇天成非常的清楚,所以說他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楊嗣昌。

歷史上的楊嗣昌,褒貶參半,不過實際接觸中,蘇天成明確感受到了,楊嗣昌的確是人才,至少懂得維護大局,知道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捨棄自身的榮華富貴,一心爲着朝廷考慮,這樣的品行就很不簡單了。

京城裡面發生的事情,蘇天成都是知道的,朝廷的邸報依舊會到督師府來,楊嗣昌被突然的免去了內閣首輔的職位,這在蘇天成的預料之中,只是蘇天成沒有想到,朱由檢的動作如此的快,倒像是幹大事的人。

楊嗣昌的處境是很不妙的,留在京城幾乎沒有任何的作用的,崇禎年間所有被迫致仕的內閣首輔,幾乎都是回到了老家去的,應該說,楊嗣昌也不例外,這是蘇天成的機會,他要想盡一切辦法,這爭取到楊嗣昌,可以想象,曾經的內閣首輔投靠了他蘇天成,在大明各地造成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想要爭取到楊嗣昌,困難也是巨大的,所以蘇天成專門給鹿善繼寫信了,闡明瞭很多的道理,希望鹿善繼看在孫承宗老大人的面子上面,到登州來幫助自己,同時蘇天成在信函裡面,委婉的提到了楊嗣昌,畢竟楊嗣昌是孫承宗老大人舉薦的內閣首輔。

朱審烜進入廂房的時候,蘇天成還在思考楊嗣昌的事情。

督師府的日常事情,悉數都是朱審烜負責了,雖然到登州的時間不長,但登州、萊州和青州的情況,還是出乎了朱審烜的預料,他根本沒有想到,小小的登州等地,竟然是如此的富庶,通過威海衛碼頭、商貿賦稅、泉州等地的海上收入,一年能夠進入督師府的白銀超過兩千萬兩了,接近了三千萬兩,這幾乎等同於朝廷一年的所有收入了,不過開支也太大了,僅僅用於兵工廠的開銷,每年就達到三百萬兩白銀以上,更不用江寧營的開銷了。

蘇天成是真正的做到了用人不疑,朱審烜負責督師府的日常事務之後,蘇天成的主要精力,就轉向考慮大事情了,些許的小事情根本不過問,朱審烜絕對想不到,他負責督師府日常事務之後,忙得暈頭轉向。

朱審烜之所以這麼忙,這裡面也是有原因的,以前督師府的事情,幾乎都是各自負責一塊,不用考慮那麼多,但蘇天成明確志向之後,就要開始統籌協調了,譬如說登州、萊州和青州諸多的府州縣的開銷,必須要按照新的標準來確定,每年從督師府領走多少的銀子,需要詳細的說明,兵工廠、造船廠、碼頭等地方的收入支出,更是要重點關注,僅僅是管理商貿交易這一塊,就需要大量的人手了。

朱審烜的身份很特殊,誰都知道,朱審烜是完全能夠代表蘇天成的,以前督師府的事情,是蘇二童和蘇俊等人負責,他們的身份不夠,有些事情不可能開口,但朱審烜就不一樣了,隨時可以提出來要求,可以要求下面怎麼做,也正是因爲這些原因,朱審烜特別的忙。

擔任內閣次輔的時候,朱審烜認爲自己已經很忙了,可惜和這裡比較起來,以前算是輕鬆的。

看着急匆匆進來的朱審烜,蘇天成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很欣慰,朱審烜的能力的確很強,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了督師府的事宜,而且還能夠任勞任怨。

“晉王殿下,這段時間很是辛勞啊。”

朱審烜擺擺手,頗有些無奈的開口了。

“事情太多了,我真的是沒有想到啊,還是要早點將諸多的事情理順,對了,有些事情,我還是要給你稟報的。”

蘇天成連忙擺手。

“督師府的事情,不要稟報了,我早就說過了,全部有晉王殿下負責,那些事情我不關心,我現在考慮的是內閣變動的事情,我們是不是能夠從中做些什麼。”

朱審烜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了,他也清楚,蘇天成想的都是大事。

“坤元,你想到了什麼啊。”

“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內閣調整了,原來的首輔楊嗣昌大人沒有什麼事情可做了,恐怕也不會呆在京城了,楊嗣昌是湖廣武陵縣人,必然是要回到原籍去的,我考慮,是不是將楊嗣昌請到登州來,哪怕他暫時不爲我們做事情,只要能夠來到登州,影響就是不小的。”

朱審烜的眼睛亮了,這裡面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只不過想要楊嗣昌來到登州,恐怕有一定的難度。

“坤元,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在這件事情上面,要求我做些什麼。”

蘇天成點點頭。

“不錯,楊嗣昌是內閣首輔的時候,晉王殿下是內閣次輔,你們之間是很瞭解的,說氣話來也隨便一些,我與楊嗣昌的接觸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別的熟悉,我考慮,楊嗣昌來到登州之後,可以參與我們後期的征伐事宜。”

“坤元,這件事情,我義不容辭,楊嗣昌若是能夠來到登州,影響非同一般,你想的很好啊,這件事情是一定要做到的,萬一不行,我親自到湖廣去一趟。”

“那倒不必了,我已經請人做這件事情了,相信不長時間,楊嗣昌就要來到登州了,關鍵是楊嗣昌來到登州之後,如何表態的問題,畢竟我還是薊遼督師,楊嗣昌到登州來看看,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有楊嗣昌真正願意爲我們做事情了,我們的目的纔算是達到了。”

朱審烜連連點頭。

“坤元,你想到的真的是大事情啊,若是這件事情做好了,估計京城都要震動的。”

蘇天成有着充足的信心,楊嗣昌一定會到登州來的,因爲自己給楊嗣昌寫信了,楊嗣昌也是因爲這封信,引發了朱由檢的不滿,所以失去了內閣首輔的職位,不過失去內閣首輔職位的事情,早晚也是如此,就算是楊嗣昌不是因爲後金韃子議和的事情,也會因爲其他的事情,失去朱由檢的信任,這就是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未完待續。。)

第1169章 昏頭了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231章 大婚第1122章 熱鍋(2)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54章 遇險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79章 回家之後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73章 麻煩事第139章 官田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169章 昏頭了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504章 平衡術第1081章 暗戰(2)第22章 青樓第133章 準備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122章 熱鍋(2)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57章 下狠手(2)第845章 慘敗(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71章 鹿鳴宴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71章 鹿鳴宴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623章 行刺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187章 行動(4)第847章 慘敗(5)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252章 北平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73章 麻煩事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
第1169章 昏頭了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231章 大婚第1122章 熱鍋(2)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54章 遇險第921章 皇太極的抉擇第79章 回家之後第837章 激烈的爭論1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273章 麻煩事第139章 官田第952章 懷柔之心第1169章 昏頭了第934章 倭寇的動向第1284章 尊嚴之戰(1)第504章 平衡術第1081章 暗戰(2)第22章 青樓第133章 準備第674章 原來是陰謀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1122章 熱鍋(2)第14章 清晰的計劃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116章 硬骨頭(1)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416章 無所適從(2)第57章 下狠手(2)第845章 慘敗(3)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236章 敲定細節第977章 收復臺灣(2)第1195章 內部的分裂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213章 準老婆來了第71章 鹿鳴宴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71章 鹿鳴宴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622章 廟會戲班子第623章 行刺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187章 行動(4)第847章 慘敗(5)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188章 官吏也要吃飯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681章 佔領蓬萊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982章 臺灣區劃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1174章 倔強的黃得功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602章 血戰夔州府城(6)第251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1)第1252章 北平第137章 目標是銀子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825章 不是小事情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73章 麻煩事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