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遼東決戰(4)

與京城情況完全不一樣的是瀋陽,也是在皇宮裡面。

皇太極已經明確知道,明軍進攻的重點就是遼東,而且是江寧營和遼東邊軍共同發起的進攻,消息完全被證實了,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皇太極首先想到的是范文程和賈吉涵。

其實范文程也做過如此的分析,那是在范文程爲了挽回失誤,曾經和豪格說過這樣的可能,只不過那個時候,豪格已經清楚范文程將要遭受到清洗,故而沒有注意范文程的意見,范文程之後,賈吉涵再次提出來這樣的可能性,得到了重視,遼東的防禦及時加強了。

這令皇太極很是感慨,看來漢人的智慧是不能夠被磨滅的,必須要承認,某種程度上面,漢人的團結是不如滿人,這也是大明王朝逐漸衰敗的原因之一,但更大的或者說更加重要的原因不在這裡,在於大明皇帝如何的利用漢人的智慧和力量,揚長避短。

皇太極不知道大明的那個崇禎皇帝,險些不顧一切的對蘇天成動手,要是知道這樣的絕密消息,肯定會馬上罷兵,派人到大明京城,表示臣服,這樣就能夠讓崇禎騰出手來對付蘇天成,這對於大清國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情。

蘇天成率領明軍進攻遼東,準備拿下廣寧和西平堡,接下來就能夠直接威脅到瀋陽了,就算是蘇天成奪取了廣寧和西平堡,暫時不發動進攻,大清國也遭遇到了重大的威脅。瀋陽幾乎處於最前沿了,大量的兵力必須部署在周圍。隨時防備明軍的進攻。

皇太極很清楚這一點,他必須要想辦法守住廣寧和西平堡,但僅僅憑嘴上說是不行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皇太極居然有了御駕親征的打算。

皇太極的這個打算,遭遇了豪格堅決的反對。

一場辯論在崇政殿進行了,沒有其他人,偌大的崇政殿裡面。就是皇太極與豪格兩人。

皇太極剛剛說完打斷,豪格馬上就開口了。

“兒臣不同意父皇御駕親征,兒臣知道父皇的心願,父皇征戰無數,統領大軍是沒有問題的,兒臣以爲,此次遼東打戰。兒臣可以去督戰,不需要父皇出面。”

“豪格,你是不是爲朕的身體擔心啊。”

“這是最爲重要的原因之一,但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哦,還有什麼原因,全部都說出來。”

“父皇。兒臣斗膽了,若是明軍攻下了寧遠城和西平堡,將直接威脅到瀋陽,瀋陽是我大清國的京師,必須要保證萬無一失。有父皇坐鎮瀋陽,一定安然無事的。至於說父皇的身體,如此的條件下,萬不能夠衝鋒陷陣,兒臣懇請父皇不要有親征的計劃。”

“豪格,遼東之戰,意義非凡啊,朕就是因爲擔心失敗,故而決定親征的,至於說瀋陽的事宜,你可以直接負責的,朕很放心。”

豪格瞪着眼睛,其實有些話,他不好說出來,皇太極的身體極度虛弱,他從太醫那裡都知道了,這個時候,皇太極若是親自出徵,身體肯定是不能夠承受的,從大清國的利益考慮,皇太極若是在親征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那將是重大的打擊,甚至比丟掉寧遠和西平堡還要嚴重很多。

換做以前,豪格不會有這樣的顧慮,認爲皇太極親自出徵,是理所當然的,大清國遭遇到了實實在在的威脅,皇太極一生戎馬倥傯,豈能坐視不理,可稱爲了皇太極,豪格考慮問題全面很多了。

“父皇身體不允許親征,兒臣是不會同意父皇決定的,不僅僅是兒臣,諸多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朝中大臣,一樣不會同意皇太極親征的,兒臣可以替代父皇,領軍親征,一定打敗明軍的。”

皇太極輕輕嘆了一口氣,他只是內心有些不忍和不服氣,大清國遭遇到危險的時候,身爲皇上的他,是不能夠迴避矛盾的,必須要第一個迎上去,這是大清國的規矩,父皇努爾哈赤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可皇太極更加清楚,自己的身體不允許親征,馬革裹屍是軍人的歸宿,但不是皇帝的歸宿。

“豪格,朕知道你的擔憂,朕不堅持親征了,你也不要去督戰,濟爾哈朗是能夠應付的,朕擔憂的是遼東的局勢啊。”

皇太極這話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認爲濟爾哈朗能夠應付,一方面擔憂遼東的局勢,這充分說明了,皇太極對於遼東的防禦沒有自信。換做以前,這樣的擔憂是不可能出現的,畢竟大清國的將士驍勇,這麼多年來,就算是在極度危險的時候,以少對多的時候,也是取得了勝利的,但在面對蘇天成和江寧營的時候,大清國的確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反而是失敗的時候居多。

豪格的想法,與皇太極差不多,只不過他更加的自信一些,遼東有十餘萬的大軍,應付明軍的進攻是綽綽有餘的,何況明軍進攻的重點是遼東,海州方向,完全是能夠做文章的。

“父皇,兒臣以爲沒有什麼問題的,兒臣剛剛知曉了,日本人已經做好了準備,下月初就要向朝鮮發動進攻了,如此一來,復州和宣州等地,一定是受到影響的,睿親王可以趁勢發動進攻,直接威脅到復州和宣州,進而威脅登州、萊州和青州,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蘇天成和江寧營不可能坐視不理的。”

皇太極微微點頭,豪格考慮頗爲全面,如今最好的辦法,是讓濟爾哈朗堅決頂住明軍的進攻,拖延時間,等待復州和宣州的變故出現。

不過對日本人,皇太極也有自身的看法。

“豪格,日本人只是爲我大清國所利用,你要記住,任何的對象,只能夠依舊情況利用,絕不能夠產生依賴的心理,那樣自身的利益會受到莫大的侵害,有些話朕本不想說的,十餘年之前,滿八旗一樣和蒙古草原部落作戰,後來還是歸附我大清國了,你也要有如此的認識,滿人是最能夠依靠的,除此之外,皆是利用。”

“兒臣記住了。”

“遼東打戰即將開始,朕看,爲了預防萬一,駐紮在遼陽的正藍旗,離開遼陽,駐紮到遼河邊,留下鑲黃旗駐紮在遼陽,如此能夠給予濟爾哈朗更大的信心,若是戰局出現變故,正藍旗可直接加入作戰。”

“此外,朕還有一件事情,要特別囑託你,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此關鍵時刻,你不要輕易插手遼東戰事,免得濟爾哈朗不知道如何的選擇,濟爾哈朗採取的一系列防禦措施,朕看是考慮異常周全的,就算是朕駐守遼東,也未必能夠想到這些,朕與你切不可如同那大明的皇帝一樣,直接指揮作戰。”

豪格點點頭,這方面他有着切身的體會,多次領軍作戰,對於不切合實際的干預,是非常反感的,不輕易插手遼東和海州的作戰,並非是不管不問,在重大的決定方面,包括應該堅持的,還是要做出來強調的,至於說具體如何去作戰,那是指揮官自身的事情,不需要包辦,也不能夠管的太細了。

皇太極的聖旨,很快到了寧遠城。

接到聖旨的時候,濟爾哈朗是有些擔心的,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遼東的防禦上面了,所思所想也全部都是如何應對明軍的進攻,至於說如何的稟報皇太極等等事宜,反而有些疏忽了,只是將遼東的諸多部署稟報了,沒有牽涉到具體的作戰。

皇太極的聖旨,讓濟爾哈朗放心了,聖旨對濟爾哈朗所做的一切部署,表述了肯定,要求濟爾哈朗帶領大軍,一定要守住寧遠和西平堡,不能夠有閃失,正藍旗駐紮到遼河邊,這是給予濟爾哈朗的一顆定心丸,萬一遼東的戰局出現問題了,自己還有一支大軍可以調動,可以用來對付明軍,這可謂是最大的支持了。

有了聖旨,濟爾哈朗對於固守廣寧和西平堡的任務,有了更大的信心了。

身在海州的多爾袞,也接到了皇太極的聖旨,明軍進攻的重點在遼東方向,這令多爾袞有些鬱悶,他帶領大軍來到海州,就是要和蘇天成決一死戰的,誰知道蘇天成帶領大軍到遼東去了,不過多爾袞也清楚,海州方向的進攻,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大軍能夠威脅到宣州和復州,同樣影響到遼東的決戰。

接到聖旨之後,多爾袞沒有耽誤時間,迅速開始部署進攻事宜了,他的重點目光,放到了駐紮在宣州的三萬明軍,復州和宣州的明軍還是不少的,進攻同樣需要契機,需要把握好時機,只不過皇太極的聖旨之中,建議暫時不要展開進攻,等待最佳的實際,這令多爾袞有些不明白,什麼時間纔是最佳時機。

大明與後金,在這場生死攸關的遼東決戰之中,態度是明顯不同的,後金是全力的支持,大明是完全的不放心,甚至期盼通過廝殺,削弱蘇天成和江寧營的實力,這種情況的存在,有着太大的諷刺意味了。

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9章 忠告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821章 廷議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754章 造船廠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44章 戰果第653章 預判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675章 計中計第1282章 後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1章 收拾你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5章 馬市賣馬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321章 聖旨下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12章 誤判?(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87章 小手腕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820章 面對面第482章 大禮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283章 太子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448章 誓師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95章 問責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104章 取捨之間
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29章 忠告第939章 危險重重(1)第821章 廷議第1162章 秋收的態度第688章 異曲同工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320章 脫穎而出(2)第657章 壯哉炮兵營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153章 決戰部署(1)第754章 造船廠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1028章 無力迴天(6)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144章 戰果第653章 預判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675章 計中計第1282章 後宮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1章 收拾你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5章 馬市賣馬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598章 血戰夔州府城(2)第662章 皇太極的身體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001章 情報的利用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961章 草原之殤7第321章 聖旨下第1302章 尊嚴之戰(21)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594章 決戰前夕第1012章 誤判?(1)第23章 些須情況第387章 小手腕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23章 招募軍士第959章 草原之殤5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734章 銀子的來歷和用途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820章 面對面第482章 大禮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805章 皇太極的重視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1283章 太子第303章 閆子章 和藍橋正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049章 無所畏懼第491章 臨時調整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22章 什麼是醒悟第872章 單獨的強調(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325章 功敗垂成(1)第448章 誓師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195章 問責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104章 取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