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統籌協調

離開大同的時間,是十二月二十日。

還有四天,就是臘月二十四了,大同和內地一樣,居住在這裡的老百姓,都在準備過年了,大街上熙熙攘攘,都是購買年貨的老百姓,因爲多年的穩定,居住在這裡的老百姓,幾乎都忘記了前些年的緊張和不安。

蘇天成和江寧營沒有機會感受節日的氣氛。

秦良玉的動作非常迅速,一萬大軍迅速準備好了。

從大同出發的大軍,總人數達到了六萬人,蘇天成要求錫伯族部落和達斡爾族部落抽調的大軍人數,分別是兩萬人,如此大軍總人數達到了十萬人。

這十萬人,就成爲了征服草原的鐵流。

范文程也沒有閒着,分析到江寧營即將進攻蒙古草原的情報,他迅速稟報了皇太極。

蘇天成的安排,令皇太極大爲吃驚,草原部落是皇太極最爲重要的依靠,蒙八旗是大清國的主要力量,自己能夠登上皇帝寶座,就是得到了蒙古十六個部落的擁護,若是讓蘇天成進攻蒙古部落的計謀得逞,大清國無疑是要遭受重大打擊的,故而皇太極做出來了決定,讓豪格率領正藍旗的將士,直接進入草原。

范文程通過從遼東得到的情報,預計江寧營將從遼東的義州方向,進入到草原,這樣首當其衝的就是喀爾喀部落和插漢部落了,這兩個部落,恐怕無法抵擋江寧營的攻擊,至於說錫伯族部落和達斡爾族部落要展開進攻。首先面對的就是察哈爾部落,察哈爾部落非常的強悍,力量是很強大的,錫伯族部落和達斡爾族部落的進攻,不一定能夠成功。

草原的征伐。第一戰是非常重要的,關乎到將士的士氣,草原的氣候惡劣,特別是在冬季的時候,多次在草原征伐的皇太極是非常清楚的,一旦江寧營進攻不能夠取得計劃中的戰果,對軍隊的影響是很大的,加之草原上的補給是很困難的。真正的最好征伐時間,是在開春之後,或者在秋季,蘇天成反其道而行之,不能夠取得預料之中的戰果,會自食苦果。

皇太極經過了認真的思考,還專門知會了科爾沁部落和察哈爾部落的首領。要求草原部落做好準備,至於說豪格進入到蒙古草原之後。究竟是幫助科爾沁部落,還是首先幫助喀爾喀部落與插漢部落,皇太極沒有做出來最終的決定,要求范文程繼續蒐集情報,同時也要求豪格根據草原的實際情況,做出來決定。

十二月初,豪格帶着正藍旗的將士,還有一部分的漢八旗將士,離開了遼陽。趕赴蒙古草原,這一次的行軍,同樣是保密的,除開幾個核心的人員,其餘人是不知曉的。

這一次,皇太極對范文程能夠及時獲得情報,很是高興。同時也認識到了唐海泰的作用,想不到唐海泰雖然職務不高,卻能夠獲得這麼重要的情報。

皇太極還是清楚的,這些情報,都是范文程經過了仔細的分析,才能夠得到的,這裡面,范文程是付出了極大的艱辛的。

既然蘇天成準備對蒙古部落展開進攻,皇太極覺得,自己也要有所行動了,既然江寧營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草原,那麼復州和宣州等地,守衛的力量,肯定是削弱一些了,大清國的將士,可以在這個方向,發起一些進攻,令蘇天成憂心復州和宣州的守衛,不能夠完全進攻蒙古草原。

至於說正在進行的談判,皇太極幾乎沒有關心,這一次的談判,本來就是爭取時間的,沒有期盼能夠有什麼成果,濟爾哈朗也不需要請示,任何談判的事宜,都可以直接做出來決定,反正皇太極也不準備按照談判的要求去做的。

駐紮在海州的多鐸,接到了皇太極的命令,對岫巖、鳳凰城等地,可以展開一些進攻,伺機奪回這些地方,對駐守在復州的江寧營,形成一定程度的震懾,當然,進攻是小範圍的,主要的作用是震懾,是不是能夠收復這些地方,不是主要的任務,畢竟大清國與大明朝廷的談判還在進行,濟爾哈朗還在大明的京城。

皇太極的想法,還是要收復岫巖等地的,但他的這個想法,遭到了代善的反對,代善的觀點是很明確的,多鐸的進攻,主要是對駐守在復州等地的江寧營,造成一定的壓力,分散蘇天成的注意力,目的不是在收復城池,比較濟爾哈朗還在大明的京城談判,若是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戰鬥,對濟爾哈朗是很不利的。

皇太極最終採納了代善的建議,不過他的內心是有些不甘的,戰機已經出現了,要不是顧忌到濟爾哈朗,皇太極恨不得帶領大軍,直接趕赴海州,展開大規模的廝殺。

代善重新組建的正紅旗,有了基本的骨架,主要的軍官都配備齊全了,好多都是從鑲紅旗抽調的軍官,皇太極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如今的正紅旗,有了接近一萬將士,只是戰鬥力方面,不能夠和以前的正紅旗比較。

這段時間,范文程幾乎是完全投入到對情報的分析之中了。

唐海泰抄錄的情報是不少的,范文程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從中間發現端倪,從後來的情報之中,范文程完全肯定了自身的判斷,江寧營軍士將從義州方向,展開對蒙古草原部落的進攻,率先受到攻擊的,就是插漢部落和喀爾喀部落。

接下來范文程需要掌握的情報,就是這次進攻蒙古部落的戰鬥,江寧營的主帥是誰,究竟是蘇天成,還是洪承疇,甚至是孫傳庭,按說只有這幾個人,纔有可能成爲主帥,范文程的內心,是偏向於蘇天成直接掛帥的,但這需要情報的支持。

遼東的盧象升,對黑山的控制,明顯加強了,義州方向的供給,已經出現困難了。

皇太極的意思,義州還是不要固守了,放在義州的大清國將士,明顯處於弱勢,若江寧營從義州方向展開進攻,缺乏補給的將士,肯定是凶多吉少,主要的任務,還是讓草原的諸多部落,做好一切的準備,隨時能夠迎戰。

皇太極的這個意見,得到了衆人的贊同,義州是無法固守的,明明知道守不住,也就不需要付出無謂的犧牲了。

十一月底,駐守義州的後金韃子,主動撤出來了。

十二月上旬,遼東邊軍佔領了義州。

多鐸對岫巖和鳳凰城等地的進攻,也開始了。

多鐸聽從了代善的建議,沒有派出大規模的部隊,主要是以小股的部隊進行騷擾,駐紮在岫巖和鳳凰城等地的江寧營軍士不多,多鐸的進攻也是象徵性的。

不過多鐸的命令是很嚴肅的,對於明軍是格殺勿論的。

江寧營將士和後金韃子,在岫巖和鳳凰城,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廝殺,這些廝殺,因爲規模太小了,甚至都不會稟報朝廷的。

蘇天成、洪承疇、孫傳庭、渠清澤等人,都離開了登州,駐守在登州的,就是畢懋康了,而駐守在復州的,是左僉都御使、江寧營指揮僉事羅昌。

後金韃子的進攻,早就在蘇天成的預料之中,羅昌應付自如,同樣派出小規模的軍隊迎戰,從將士的個人素質來說,江寧營絲毫不輸於後金韃子,特別是在剿滅了正紅旗的後金韃子之後,江寧營將士對後金韃子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雙方小規模的戰鬥,後金韃子根本就沒有佔到便宜。

因爲數次的失利,多鐸暴跳如雷,甚至準備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了,不過投鼠忌器,濟爾哈朗畢竟還在大明的京城,這邊要是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就是失去了信義,這樣的情況下,大明朝廷可以直接扣押濟爾哈朗,這樣的責任,多鐸是無法承擔的,所以說,多鐸只能是更加的鬱悶,相關的戰果,也沒有稟報皇太極。

江寧營的大部分將士,都是駐紮在復州的,宣州等地的都不多,岫巖和鳳凰城等地方,駐紮的將士就更少了,不過駐紮在這些地方的將士,一點都不怵,相反,他們迎戰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巴不得有機會和後金韃子展開廝殺。

羅昌還是很小心的,要求駐紮在這些地方的將士,時刻都要提高警惕,萬一遇見大規模的後金韃子進攻,要及時撤回復州,畢竟江寧營如今的主要精力,還是進攻草原和臺灣。

大明朝廷,只有朱由檢、楊嗣昌、朱審烜三人知道,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將士,對草原和臺灣展開了征伐,儘管說後金韃子的代表還在京城與朝廷進行談判。

朱由檢也是清楚的,這樣的征伐,必須要保密,若是蘇天成能夠徹底的征服草原,對於後金韃子是沉重的打擊,這樣的進攻,也不違背談判的要求,後金韃子成立的大清國,大明朝廷一直都是沒有承認的,也就沒有承認皇太極對蒙古部落的領導。

蘇天成和皇太極之間的較量,再一次開始了,這一次的較量,發生在蒙古大草原。

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121章 熱鍋(1)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179章 幫倒忙第1188章 行動(5)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581章 尊嚴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847章 慘敗(5)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240章 故人來(2)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1章 鹿鳴宴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368章 碰撞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844章 慘敗(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481章 準備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1054章 遼東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71章 鹿鳴宴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01章 帝心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39章 官田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6章 禮儀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130章 眼見爲實(4)
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140章 雙管齊下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121章 熱鍋(1)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1179章 幫倒忙第1188章 行動(5)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581章 尊嚴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282章 榜樣的作用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847章 慘敗(5)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904章 朱審馨的顧慮第240章 故人來(2)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32章 人心難測第71章 鹿鳴宴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368章 碰撞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15章 特殊推薦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844章 慘敗(2)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481章 準備第101章 歷史的重演第340章 血色殘陽(5)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1054章 遼東第205章 再一次的血戰(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212章 滄州血戰(6)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308章 萬國來朝(3)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71章 鹿鳴宴第135章 你看着辦第972章 草原的變化第1117章 硬骨頭(2)第1101章 帝心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901章 決策部署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1073章 遼東決戰(15)第900章 有效勸諫第618章 蘇平陽的要求第1008章 棋逢對手(3)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39章 官田第319章 脫穎而出(1)第106章 禮儀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130章 眼見爲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