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

(感謝帝國斜陽天下投出來的寶貴月票,拜謝了

十一月十五日,第一批的官吏和衙役到了蘇酥坊,遞上票據之後,領取蘇酥。

縣衙發給官吏、衙役票據,讓他們到蘇酥坊去領取蘇酥,這出乎了大家的預料,這類的糕點,大家以前買的不多,縣丞大人說了,馬上就是春節了,也算是縣衙給大家的鼓勵,諸位工作辛苦了。

緊接着,巡檢司的軍士,也拿着票據,到了蘇酥坊。

連續幾天的時間,蘇酥坊被圍得水泄不通,萬成貴親自出面了,幫着維持秩序。

也就是這幾天的時間,蘇酥坊的名聲大震。

老百姓是相信官府的,甚至帶着一種愚忠的思想,這和幾百年之後,有着很大的不同,因爲縣衙的官吏、衙役,包括巡檢司的軍士,悉數來購買蘇酥,老百姓也跟着購買。

蘇酥的味道確實不錯,純天然的食品,加之是祖傳秘方,在如此的宣傳之下,銷路飛速上升,此刻,萬成貴纔想到蘇天成的話語,自家的作坊,是不是太小了。

蘇酥坊的掌櫃,拿着票據,試着到縣衙的戶房去結賬,沒有遇見任何的問題,戶房全額付銀子,一錢銀子都不差。

雖然說蘇天成沒有催促,但萬成貴不會忘記自身的職責,俗話說的好,人無信不立,再說了,總是自家的店鋪討好,也說不過去的。

先前在府邸議事的那十餘家商鋪的老闆。再次到了萬成貴的府邸。

這也是萬成貴好不容易抽出來的時間,店鋪和作坊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作坊必須要擴大,否則生產的蘇酥供不應求。

面對着衆人七嘴八舌的恭喜,萬成貴始終是面帶笑容,等到大家說完了之後,大體安靜下來,他才慢悠悠的開口說話。

“諸位,蘇酥坊得到了蘇大人的重視。我也是很高興的,前些日子,我在縣衙大牢有三天時間,多謝諸位的關心,聽說應天府都過問了,昨天上午,我專門到府衙去做了解釋。若是因爲我的事情,府衙責怪蘇大人,我就是不知好歹了。”

萬成貴說完這番話,大家迅速安靜下來了,要知道,到縣衙去告狀的時候。萬成貴可不是這樣的態度啊。

“諸位可能是覺得奇怪,這些天的時間,我思考了很多,甚至有過離開江寧縣的打算,可我還是決定留下來了。而且要在這裡好好發展,我相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諸位和我一樣,都是在江寧縣多年,上次到縣衙去告狀之後,留下了諸多的疑慮,都是人心惶惶的,諸位的府邸、店鋪都被調查了,內心的想法,是不是官府有什麼企圖,今日我可以明確說出來了,蘇大人有着遠見卓識,其認知不是我等可以比擬的。”

大家更加的安靜,看着萬成貴,什麼都沒有說。

“諸位都是江寧縣的大戶、富戶,上次到我的府裡來議事,不客氣的說,我等是可以代表江寧縣諸多的商賈的,這不是我等的狂妄,所以說,我等是必須要帶頭的,必須爲江寧縣的發展做出來貢獻,大家想想我說的話,若是覺得有道理,就直接到縣衙去,找到蘇大人,商議下一步該怎麼做,我所能夠說的,也就是這些了。”

沒有人想到,這一次的聚會,這麼短時間就結束了,大家都是聰明人,說那麼多也沒有什麼用處,有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萬成貴是不會說的非常明確的。

接連幾天的時間,不少的商賈,都到縣衙去了,出來的時候,神色大都是凝重的,有些心神不定的樣子,很快,也有商賈,短時間之內,再次到縣衙去。

江寧縣十幾家最大的商賈,悉數都到縣衙來了,每個人的表現,也是各不相同的,大都是有些猶豫的,沒有立即表態。

蘇天成沒有強迫這些商賈,畢竟有些東西,依靠事實說話。

不過十來天的時間,蘇酥坊的名氣就出去了,可以說,整個的南京市,都知道了這種牌子的糕點,上元縣不少人,專門到江寧縣來購買蘇酥坊,作坊的生產,很是緊張,每天不可能有存貨,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蘇酥坊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可以成爲真正的名牌了。

必要的規劃,還是有的。

盧天明、渠清澤、劉仲基和蘇平陽相繼來到了二堂。

看了看衆人之後,蘇天成開口了。

“蘇酥坊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江寧縣雖然是富庶之地,可是縣衙依舊很窮,想着做事情都有些困難的,比如說這次的整修溝渠和官田,消耗了不少的銀子,僅僅依靠賦稅,不可能支撐下去的,故而我想到了,讓江寧縣的大商賈,爲縣衙做一些貢獻。”

“蘇酥坊依舊爲縣衙提供了兩萬兩的捐銀,今後每年都會這樣做的,可僅僅是蘇酥坊一家這麼做,那也是不行的,蘇司吏已經進行過一些統計了,江寧縣大大小小兩千多家商鋪,效益不錯,或者說有着雄厚實力的,有一百零八家,我想過了,這一百零八家,都是要爲江寧縣的發展,做出來一些貢獻的。”

“蘇司吏依舊列出來了一份的名單,江寧縣最大的十五家商賈,包括蘇酥坊,每年的捐銀,都是兩萬兩,三十家中等的商賈,每年的捐銀五千兩,剩餘的六十三家商賈,每年的捐銀一千兩,這筆銀子的總數,是五十一萬三千兩,這樣的一筆銀子,保證縣衙的開銷,足足有餘了,鹽商每年的捐銀,需要投入到諸多的建設中間,整修耕地水渠,縣城裡面的道路,包括江寧縣內的官道等等,最重要的,還要保證巡檢司的開支。”

“諸位可能要擔心了,縣衙收取銀子,難道他們願意嗎,沒有誰心甘情願的拿出來銀子的,換位思考,諸位也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若是你江寧縣強行這樣做了,商賈可以搬到上元縣去,甚至是離開應天府,到其他地方去。”

“所以我們要想到好的辦法,蘇酥坊的情況,大家已經看見了,縣衙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就是這樣的辦法,我曾經說過,商賈和官府,要做到雙贏,這樣在能夠順利的發展,任何一方面的強勢,結果都是不好的。”

“要保證如此的態勢,還有一個最爲關鍵的東西,那就是有人購買如此多的商品,涉及到糧食、茶葉、食鹽、糕點、熟食、衣服鞋帽等等,若是江寧縣的老百姓,手裡沒有銀子,那也是無法購買的,最終縣衙的決定,會成爲一句空話,所以說,開年之後,縣衙要開始大規模的建設,投入銀子,讓老百姓做事情,拿到了銀子,能夠購買,這纔是真正的發展之道。”

大家都沒有說話。

蘇天成的這一番話語,能夠接受的人是不多的,畢竟大明的官吏,想到的爲老百姓辦事情,重點還是在政治清明,其次就是秉公辦案,至於說賺錢的事情,很少有人想到,農業經濟的思想,佔據了主流,自給自足的認識,爲所有人接受。

商品經濟的洪流,其影響力,是不可低估的,一旦爆發出來,會產生驚人的力量,改變很多的東西,但想要社會發展,必須走這條道理,這是幾百年發展的經驗。

嚴格說,明朝末年,這樣的影響,已經存在了,只是處於初級階段,甚至是雛形,南方的讀書人多,科舉之後,做官的多,他們掌握朝政,不自覺的維護南方大戶、富戶的利益,阻止朝廷從這些人的頭上,得到任何的利益,甚至不允許南方的財富,流到北方,就是在北方遭遇到饑荒的時候,也不會想到援助。

正是這種可悲的短視,葬送了商品經濟的萌芽。

今後幾百年歷史的發展,已經印證出來了其中的危害,自唐朝以來,甚至是漢朝以來,中國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可惜閉關鎖國的政策,令國力一天天的衰敗,以至於成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西方的國家,早就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軌道。

蘇天成想到了這些,但他還沒有最大的自信,是不是能夠力挽狂瀾,這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的。

在江寧縣做出來的這些事情,只不過是起步。

渠清澤再次留下來了。

還沒有等到渠清澤開口,蘇天成就直接說話了。

“我知道你想些什麼,好多的事情,我現在不能夠完全做出來解釋,你耐心一些,最多一年的時間,就會有實際的效果出來了,當然,我是離不開你支持的。”

渠清澤看了看蘇天成,沒有開口說話。

“溝渠水渠和官田的整修,馬上就要結束了,下一步,就要考慮播種的問題了,縣衙掌握的兩萬公頃的官田,至關重要,必須要獲得豐收,做出來榜樣,那麼我們才能夠做好更多的事情,我需要提前給你說一下,田賦的事情,我已經在考慮了,明年的田賦,暫時免掉,免掉十餘萬兩的白銀,縣衙還是能夠想到辦法的,讓膿的手裡,多一些銀子吧。”(未完待續。

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817章 爭執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280章 變化(1)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30章 妥協第1192章 稱帝(4)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258章 花絮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18章 硬骨頭(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1116章 硬骨頭(1)第236章 擴軍第912章 失意人第70章 發榜(2)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192章 稱帝(4)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92章 稱帝(4)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7章 授官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8章 落地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847章 慘敗(5)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551章 辯解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210章 廷議第211章 江寧營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21章 熱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9章 秦淮河(3)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60章 震動第817章 爭執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185章 行動(2)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
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817章 爭執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99章 聖眷難測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1280章 變化(1)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1163章 展現強勢第152章 大婚之事第1305章 遲來的見面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1030章 妥協第1192章 稱帝(4)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103章 授官風波(2)第1258章 花絮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24章 得瑟什麼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118章 硬骨頭(3)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54章 醒悟的太晚第1116章 硬骨頭(1)第236章 擴軍第912章 失意人第70章 發榜(2)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192章 稱帝(4)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172章 爭取官田第1192章 稱帝(4)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07章 授官第928章 范文程的打算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68章 落地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847章 慘敗(5)第799章 鄭芝龍的承諾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551章 辯解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200章 並非是小事情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210章 廷議第211章 江寧營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1121章 熱鍋(1)第550章 來勢洶洶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893章 多鐸的憤怒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1158章 慘烈的內訌(1)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119章 秦淮河(3)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018章 皇上的招數第60章 震動第817章 爭執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185章 行動(2)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757章 遼東的變化(1)第947章 原形畢露第272章 安插內線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