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互市的警報(1)

邊鎮與蒙古的互市,歷史悠久,雙方各取所需,可這樣的互市,與朝廷的政策,有着莫大的關係,自萬曆年間以來,因爲努爾哈赤起兵反對明朝,這種互市基本上停止了,特別是努爾哈赤出兵征服了蒙古各部落之後,基本上聽不見朝廷說到互市的事情了。

互市首要的生存條件,是雙方能夠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進行公平的交易,缺乏了這個基礎,那就不是交易了,因爲後金韃子的強大,這些年以來,蒙古各部落跟隨後金軍隊,深入到大明內地進行劫掠,輕易就得到了財富,哪裡還需要進行互市。

後金和蒙古的生產技術是非常落後的,不管是糧食產量,還是冶煉技術,都不能夠和大明比較,所以他們缺乏的東西非常多,糧食、鐵具甚至是兵器,雖然不斷侵入大明朝的內地,可包括後金的皇太極在內,對大明朝是非常崇拜的,內心裡面承認,大明朝是繁榮進步的,是代表了富裕方向的。

從這一的形勢來看,似乎互市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可不盡然,蒙古各部落貧富差距懸殊更大,部落首領擁有很多的財富,可下面的普通牧民,除非是加入到軍隊中間,否則也是窮的叮噹響,他們沒有在權貴階層的眼睛裡,也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們,這一層的農牧民,需要進行互市,通過馬匹等換取糧食,所以說,私下裡的互市還是存在的。

這種互市的風險很高,沒有保證。說不定在交易的過程中,出現強搶甚至是殺人的情況。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儘管出現了諸多不安定的情況,可互市還是頑強的生存下來了,因爲有人需要。

互市的利潤是非常巨大的,舉個例子說,蒙古的駿馬,在大明各地,每一匹的價格。最少也是五十兩白銀,好的駿馬,甚至超過百兩銀子了,按照糧食折算,五十兩白銀可以購買一百石以上的糧食,陝西一帶的糧食價格高,大米小麥都是五錢銀子一石。但是在互市的交換過程中,三十石左右的糧食,就可以換到一匹駿馬。

鐵器的價格更高,蒙古部落的農牧民,根本不懂冶煉技術,完全依靠從大明購買這些東西。有些條件差的農牧民家庭,根本講究不使用鐵鍋,依靠天然的燒烤,弄熟牛羊肉,因爲大明文化的入侵。條件好的農牧民家庭,早就開始使用鐵鍋了。這肯定是影響到了諸多的家庭,所以說,鐵器的需求是巨大的。

還有兵器,這是禁止交易的,不過私下裡的交易,鬼才知道。

存在這些巨大的利潤,也就存在交易,朝廷無法禁止,駐守的邊軍,甚至參與到交易中間,共同來分一杯羹。

蘇天成已經瞭解了這些情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通過暗線收集起來的情報,充分展現了陝西邊鎮的互市情況,這裡面,秦王、瑞王和韓王就佔有份額。

總體來說,互市大體在邊軍的控制之下,但因爲邊軍的孱弱,根本不能夠有效的保護大明的老百姓,由此互市出現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一些加入其中的小商賈,甚至因此送命,你大明朝的邊軍能夠發現其中的商機,蒙古部落的首領也不笨,照樣可以發現其中的奧妙,在互市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蒙古部落的軍隊,也就是蒙八旗,邊軍根本不是蒙八旗的對手,最終吃虧的,還是老百姓。

這種情況,目前出現了微妙的轉變。

無他,江寧營來到了陝西。

江寧營的威名,已經傳入了蒙古,阿濟格率領的十萬大軍,進入大明內地,與江寧營產生碰撞,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就連皇太極,也開始注意到江寧營了,加之江寧營剛剛進入到陝西,立馬就殲滅了十萬流寇,這就更加促使蒙古各部落注意了。

當然,這裡面的重點,還是皇太極下達的命令,滿洲八旗和蒙八旗,沒有接到命令,不準輕易進入關內,以免遭遇到江寧營,造成重大損失。

可這樣的改變,也不是很明顯,畢竟蒙古各部落,充分感受到劫掠的方便,只要出兵進入到大明境地,就可以四處搶劫,大明的邊軍,不過是擺設。

臨近春節了,誰都是要過年的,這個時候,也是搶劫的最佳時機。

蘇天成還在思考如何的開展互市的時候,就接到了邊軍傳來的告急。

原來,眼看着春節臨近,一年一度的劫掠時機成熟了,蒙古部落的首領,組織了軍隊,開始進入到寧夏左中右衛、榆林衛駐守的地方,劫掠財物,俘獲人口了。

邊軍的奏摺和暗線的情報,全部都放在案桌上面,蘇天成看了好多遍了,他一直在思索,是不是出兵,狠狠的打擊一下蒙古部落的囂張氣焰。

暗線的情報非常的詳盡,這次到邊關騷擾的,是蒙古的錫伯族和達烏爾族,這兩個族,在歷史上的名氣是很大的,順治和康熙年間的時候,錫伯族組成了錫伯營,達烏爾族組成了索倫營,兩個營是大清最能夠打仗的營,戰鬥力超過了滿洲八旗,成爲了清兵的驕傲。

只不過現在這兩個族,還沒有形成很強的戰鬥力,還沒有那麼大的名氣。

蒙古的各部落,基本上被皇太極收復了,已經成爲皇太極轄下的地方,蒙古能夠打戰的部落,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區,以前隸屬於襖兒都司,時至今日,他們早成爲了大明邊軍最大的威脅,錫伯族和達烏爾族,就集中在這裡。

蒙古的農牧民,自小就生活在馬背上,他們的騎術精湛,騎兵有着強大的戰鬥力,行動迅速,明軍面對蒙古騎兵的時候,佔據不到任何的優勢,幾乎只有捱打的份,可蒙古騎兵與後金軍隊一樣,都有着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不會攻城,所以說,他們進入到大明境內之後,大多也是在城鎮的周圍活動,可能是這樣的原因,蒙古軍隊進入大明境內,沒有形成太大的影響,也沒有引發朝廷的注意。

大明邊軍構築了很多的城堡,這些小型的壁壘,被稱之爲火路墩,蘇天成曾經在北直隸見過,這些火路墩,能夠預防韃子的攻擊,但也最大限度的困住了邊軍,不客氣的說,火路墩僅僅是保護了邊軍的安全,根本不能夠護衛百姓。

韃子入侵內地,能夠引發朝廷震動的,就是城池被攻破,或者是火路墩大量被襲擊甚至是被毀,至於說村鎮遭遇襲擊,百姓慘遭損失,在某些朝廷大員的眼裡,不算什麼的。

洪承疇進來之後,蘇天成指了指桌上的奏摺和情報,示意洪承疇看看。

小半個時辰之後,洪承疇開口了。

“大人,是不是想着打擊一下蒙古軍隊啊。”

“我還在考慮,要說打擊蒙古軍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現在的時間不同了,馬上就是春節,這個時候出動大軍,恐怕會造成一定的恐慌的。”

“大人說的是啊,這打擊蒙古軍隊,總是需要一些理由的,不知道大人爲什麼想着出兵啊,按說蒙古軍隊,就是寧夏衛和榆林衛駐紮的地方騷擾一下,暫時沒有影響到陝西其他地方啊。”

蘇天成的臉上出現了微笑。

“洪大人,你恐怕沒有注意到啊,互市的利潤太大了,江寧營的開銷日漸增加了,需要穩定的收入來源啊,若是能夠直接控制互市,那就有了豐厚的收入,就是爲了這個理由,也要好好的教訓一下蒙古部落的軍隊,再說了,我聽說,錫伯族和達烏爾族,很是驍勇啊,那就試試看,他們的脖子有多硬。”

蘇天成隨手從懷裡拿出來一封信函,遞給了洪承疇。

洪承疇飛快的看着信函,臉上的神情漸漸出現變化了。

“大人,我真的沒有想到啊,互市的利潤如此的巨大,可朝廷是嚴禁開展互市的。”

“此一時彼一時,以前朝廷不準互市,是擔心蒙古各部落強大起來了,包括對後金,也是禁止互市的,可現在的情況不同了,我們就是不準互市,蒙古各部落的軍隊,還不是深入到大明境內劫掠,要杜絕這樣的情況,只有兩個辦法,一是狠狠的打擊蒙古各部落的軍隊,打怕他們,甚至是深入到河套地區,抄了他們的老巢,讓他們恐懼江寧營,這樣他們就老實了,二是開展互市,畢竟蒙古各部落的農牧民也要生活,缺乏了必要的生活用品,他們活不下去,蒙古農牧民有着大量的馬牛羊,還有金銀財寶,缺乏的重點是糧食、鐵器等等,至於說絲綢等用品,就算是奢侈品了,我們何不抓住這樣的機會,集聚財富啊。”

洪承疇兩眼放光,互市是今後的事情,目前不需要考慮,可打擊蒙古部落軍隊,甚至是深入到河套地區,打擊蒙古部落的老巢,這是何等壯觀的事情,想想漢朝和唐朝的時候,衛青、霍去病、李靖,這些耳熟能詳的將軍,都是深入到河套地區,甚至更遠的地方,狠狠打擊了外來入侵者的,他們也因此名揚千古,成爲後世崇拜的對象。

如今機會來了,洪承疇可不想錯過了。

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90章 大場景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章 痛下殺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14章 在路上(1)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084章 廷辯(2)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248章 協調會(2)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347章 榮耀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080章 暗戰(1)第764章 開埠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50章 面聖第704章 隱患第273章 麻煩事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7章 窮則思變第77章 郡主來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74章 奧妙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45章 部署第41章 收服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676章 分析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675章 計中計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510章 刺激(2)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493章 宿命論(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347章 榮耀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883章 對決(5)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3章 目不忍睹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15章 朝貢第771章 海戰(1)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18章 挑撥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
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364章 基本情況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190章 大場景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304章 江寧縣的熱鬧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3章 痛下殺手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1021章 亡羊補牢第1106章 自作孽(2)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114章 在路上(1)第174章 升堂的學問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787章 朱由檢的態度第1084章 廷辯(2)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248章 協調會(2)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92章 未雨綢繆的準備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1094章 兵不血刃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20章 蘇天成的心思第1143章 亂作一團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347章 榮耀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080章 暗戰(1)第764章 開埠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50章 面聖第704章 隱患第273章 麻煩事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17章 窮則思變第77章 郡主來了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1274章 奧妙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45章 部署第41章 收服第301章 盧天明的認識第553章 內閣調整第676章 分析第1128章 眼見爲實(2)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675章 計中計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510章 刺激(2)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493章 宿命論(2)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346章 婚禮照常進行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347章 榮耀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883章 對決(5)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53章 目不忍睹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915章 朝貢第771章 海戰(1)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234章 閻應元的機智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292章 蘇天成的安排第718章 精準的分析(1)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661章 不得不服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818章 挑撥第394章 孫承宗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