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舌戰孫傳庭

熊子健、孫元坤、劉實亮和羅昌等人,到了蘇天成的房間裡面。

“諸位兄弟,有兩件事情,我做出來安排,第一,我們明日回到平陽府,處理好平陽府所有的事情,三千兄弟,悉數跟着我到江寧縣去,平陽府存下了不少的糧食和黃金,此行必須完成的任務,將大部分的糧食,全部的黃金,運到江寧縣去,特別是甘薯和黃金,這件事情,拜託諸位弟兄了,第二,我們要提前到江寧縣,做好安排,我的計劃,四月中旬,就要趕到江寧縣,提前安排一切的事情,兄弟們必須要有安身立命之所,這件事情,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

衆人有些吃驚,看着蘇天成,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公子,爲什麼如此的急促啊,可以慢慢來的,再說了,你不準備回來了嗎?”

“短時間不會回來了,既然要建功立業,就沒有時間回來,府裡還有兩萬兩左右的黃金,安置諸位兄弟,購買府邸,足夠了,加上存下的一些糧食,短時間,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件事情,僅有一兩人知道,諸位兄弟一定要保密。”

蘇天成剛剛說完,熊子健就開口了。

“公子,這件事情,我建議,還是蘇叔負責,我們都聽從安排,你放心,不要說運送這些東西,就是將府邸搬到江寧縣去,弟兄們也不會叫苦的。”

“好,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你們好好商議一下,具體的細節,我就不過問了。”

衆人剛剛離開,蘇二童進來了,手裡拿着一個帖子。

蘇天成皺了皺眉,不知道是誰來拜訪了,自己已經不打算在太原府逗留了,按照規矩來說,他要拜訪一下巡撫大人,包括布政使衙門的官員,現在也不準備拜訪了。

“二童,這是誰送來的帖子啊。”

“來人說是一介平民,姓孫,說是一切的話語,都在帖子裡面。”

蘇天成接過了帖子,看了兩眼,馬上站起來了。

“二童,叫蘇俊和王大治跟着我出去。”

到了府門口,一箇中年人,正揹着手,慢慢踱步。

進入初夏,有些炎熱了,中年人穿的規規矩矩的,沒有絲毫隨意的表現。

“在下蘇天成,孫大人來拜訪,在下受之有愧啊。”

中年人看着年輕的有些過分的蘇天成,楞了一下,他沒有想到,會試會元、殿試榜眼蘇天成,應該是趾高氣揚的,居然這樣的謙遜,這難道是那個在太和殿吟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詩句,有着一腔豪情的蘇天成嗎。

“在下孫傳庭,一介布衣,前來拜訪蘇大人。”

“孫大人是前輩了,孫大人高中進士之時,在下還不明白事理。”

孫傳庭再次愣住了,難道自己這麼大的名氣,榜眼郎都知道自己嗎。

這個中年人,正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孫傳庭,天啓年間,出任商丘知縣,後擔任吏部主事,因爲魏忠賢亂政,憤而乞求辭職歸家,如今正在家裡賦閒。

孫傳庭是太原府代州人氏,與蘇天成是大老鄉,蘇天成是山西的鄉試解元,成爲了會試會元,殿試榜眼,這是很不簡單的,幾首詩詞,早就在山西廣爲流傳了,前面的幾首詩詞,孫傳庭還沒有特別注意,在太和殿做出來的兩首詩,驚動了他。

孫傳庭到太原府好些天了,本來準備回到代州去的,閒來無事,打聽到了蘇府,抱着試試看的心理,來拜訪一下蘇天成,想不到運氣真的不錯。

“孫大人今日到府上來,在下準備有些倉促,就請大人到酒樓去一敘,不知道大人可否賞光。”

“豈敢不從命,不過,在下乃是一介布衣,蘇大人萬萬不要這樣稱呼了。”

“在下一直認爲,孫大人是朝廷棟樑,只不過暫時賦閒在家,他日必將得到重用的。”

一頭霧水的孫傳庭,跟着蘇天成,來到了酒樓,依舊是在太白酒樓。

坐下來的孫傳庭,實在是有些想不明白。

“蘇大人是怎麼知道在下的啊?”

“呵呵,孫大人乃是山西進士,在下豈能不知啊,想那魏忠賢亂政,大人看不過,辭職歸家,體現出來讀書人的節氣,不肯依附閹黨,這份豪氣,在下很是佩服啊。”

孫傳庭搖搖頭。

“這些事情,蘇大人還是不要說了,都是過去之事了。”

“那孫大人想和在下說些什麼?”

孫傳庭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有些跟不上了,這個蘇天成,說話的時候,思維是跳躍性的,好像對什麼都是熟悉的。

雖然賦閒在家,可孫傳庭沒有閒着,一直都在關注朝廷大事。

“蘇大人如此的爽快,我就不客氣了,如今,朝中多事,山西更是受苦,好在洪大人帶領朝廷大軍,取得了西澳大捷,斬殺了杜三、楊老柴等流寇匪首,壓制了流寇的氣焰,北邊有後金作亂,山東登州有叛將孔有德作亂,蘇大人認爲,朝廷應當如何應付啊。”

蘇天成微微一笑,看來孫傳庭沒有閒着,一直都在考慮大事情,那肯定是有想法的,自己可不能夠首先說出來意見。

“孫大人經歷諸多,想必一定是有着獨到的見解,在下就洗耳恭聽了。”

“好,我就拋磚引玉了,這三方面,我認爲,後金是重中之重,至於說流寇侵襲,乃是因爲飢餓所致,剿撫並用,一定能夠解決問題,可恨的是那孔有德,世受皇恩,居然造反,正是狼心狗肺。”

蘇天成臉上帶着微笑,卻沒有點頭稱是。

“怎麼,蘇大人有不同看法嗎?”

“在下確實有些不同的看法。”

“哦,說來聽聽。”

“有一件事情,不知道大人是否知曉,皇上曾經賣掉了皇宮內的貢品,補貼國庫。”

“知道,皇上勵精圖治,值得稱頌啊。”

“去年增加了遼餉,大人怕是也知道了吧。”

“知道,蘇大人說這些事情,是什麼意思啊,這與對付後金、剿滅流寇,有什麼關係嗎?”

蘇天成暗暗嘆氣,如今的讀書人,最大的毛病,是看不起商賈,更不用說懂得什麼政治經濟學的道理了。

“敢問大人,打仗需要銀子嗎?皇上連宮裡的貢品都賣了,國庫是什麼情況,大人想必知曉吧,去年加徵遼餉,不過一年時間,能夠籌集到多少的銀兩,朝廷拿不出來銀子,用什麼來打仗。”

“蘇大人有些南轅北轍了,我說的是當今朝廷面臨最大的問題啊。”

“缺銀子,就是最大的問題,大人也說了,流寇作亂,乃是因爲飢餓所致,可以說,一切的問題,都是因爲缺銀子,目前朝廷面臨的最大問題,乃是缺銀子。”

孫傳庭看着蘇天成,有些驚愕。

“至於大人說到的後金和流寇的問題,在下以爲,都是大問題,都必須要徹底解決,或許大人覺得,在下有些杞人憂天了,這流寇是內亂,後金是外族侵襲,嚴格說起來,內亂更加的致命,攘外必先安內,內部不能夠穩定,不能夠萬衆一心,怎麼去對付外族的侵襲。”

“可這流寇,不能成大氣候啊,他們四處流竄,雖然聲勢浩大,可與朝廷軍隊作戰,依舊不是對手啊,相反,後金軍力強悍,是最大的禍患啊。”

“不能這樣看,我以爲,最好的辦法,是徹底剿滅流寇,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生產,讓百姓安居樂業,休養生息之後,舉全國之力,對付後金,徹底剿滅他們。”

“蘇大人,這些流寇,本身是大明子民啊,他們願意歸順朝廷,也是不錯啊。”

“我以爲,不可有這樣的想法,農夫和蛇的故事,大人想必知道,不錯,流寇因爲飢餓,萬般無奈之下造反,他們的出發點,值得憐憫,但人的心性是會改變的,這些流寇,長期奔襲,四處劫掠,早已經變得不可理喻,就是朝廷給予了他們糧食土地,他們也難以安靜下來了,只要有機會,依舊會聚衆造反,所以,剿滅流寇,決不能心軟,要斬草除根。”

“蘇大人是不是說的有些嚴重了。”

“千里長堤,毀於蟻穴,在下一直以爲,對敵人的憐憫,就是對自身的殘酷。”

稍微楞了一下,孫傳庭站起來了,抱拳給蘇天成行禮。

“蘇大人不及弱冠之年,有着如此的認識,真是朝廷棟樑之才啊,入翰林之後,在皇上身邊,可以提出諸多建議啊。”

“在下已經外放爲官了。”

“哦,這是爲何啊,以蘇大人的才學,不用在翰林院磨礪多長時間,一定可以大展宏圖的。”

“孫大人恐怕不知道,在下已經到南直隸應天府轄下江寧縣了。”

孫傳庭有些不敢相信,看着蘇天成,想不到這裡面的原因。

“在下有些想法,期盼着能夠實現,故而申請外放,我以爲,在皇上身邊,提出來諸多的建議,有些紙上談兵的味道,只有親自實踐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績,才能夠有着真正的發言權的。”

過了好一會,孫傳庭纔開口說話。

“蘇大人的決定,實在令我震驚啊。”

“在下經驗不足,善需要磨礪和實踐,日後若是有機會,一定向大人討教的。”

“好,一言爲定,明年,我到江寧縣,專門拜訪蘇大人。”

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273章 驚奇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579 天降神兵(1)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10章 刺激(2)第23章 些須情況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6章 老乞丐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384章 說情團第414章 傷情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65章 劉鐵漢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00章 提醒第58章 後續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013章 誤判?(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27章 密旨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87章 小手腕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56章 出發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405章 募捐(1)第384章 說情團第1083章 廷辯(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653章 預判第1252章 北平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45章 後續事宜
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254章 對峙的開始第1216章 滄州血戰(10)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415章 無所適從(1)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439章 河南府的發展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742章 漢八旗的影響(2)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1086章 議和與臣服第672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1273章 驚奇第1035章 縝密的運籌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956章 草原之殤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1207章 滄州血戰(1)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579 天降神兵(1)第760章 陳新甲的聰明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510章 刺激(2)第23章 些須情況第585章 朱慈烺的要求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6章 老乞丐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708章 孫承宗的努力(2)第384章 說情團第414章 傷情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996章 決戰前的猜忌第165章 劉鐵漢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700章 提醒第58章 後續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761章 開埠的時間(1)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1013章 誤判?(2)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127章 密旨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557章 穩定性之重要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388章 敲定人選第565章 太子出山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387章 小手腕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984章 明確的態度第1113章 相關的安排第156章 出發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163章 不爲所動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405章 募捐(1)第384章 說情團第1083章 廷辯(1)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244章 專訪貧困戶第653章 預判第1252章 北平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45章 後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