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調兵入京

“兒臣給父皇請安!”

朱由檢連着親自寫了兩份遺詔和一份密旨,也就有些疲憊,便打了一個盹。【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但就在他眯眼小睡沒多久時,便聽見一少年的聲音。

朱由檢睜眼一看卻是穿着明黃色四爪團龍袍的太子朱慈烺,也是自己的長子。

自己這位太子生的粉妝玉琢,寶石般的眼睛澄清透明無半點瑕疵。

但在帝國即將行將就木之日,自己這位年幼的太子沒有了同齡少年的頑氣,倒沉靜得很。

“吾兒過來!”

朱由檢已經習慣把自己代入成崇禎皇帝的身份,更何況也繼承了崇禎皇帝的記憶與情感,對於朱慈烺這個十五歲的兒子也就沒有不能接受的地方。

待朱慈烺一過來就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爲父要讓你從今天起離開京城,出一趟遠門,只有你一個人和王大伴陪伴,沒有父皇和母后照拂你,你敢嗎?”

“兒臣敢!”

朱慈烺不由得咬緊了嘴脣,小小的腮幫子咬得很緊,眼淚簌簌的流了下來,卻硬是強忍住沒有哭出來。

或許年僅十五歲的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接下來要面對什麼。

朱由檢撫摸了他的腦袋一下,就將王承恩喚了過來,取出一份遺詔和一份密旨對王承恩道:

“王承恩,這是朕擬給鎮守山西兼代州、寧武三關總兵遇吉的密旨!

你立即攜帶太子立即去見周遇吉,將密旨遞給周遇吉,告訴他,着他帶着麾下精銳立即趕赴京師勤王,棄守寧武關!

若趕到京師時,李自成已破京師,就讓他不必再入京師,直接攜朕旨意南下,扶太子登基!

另外,告訴周遇吉,路上但有阻礙者,無論是誰,殺無赦!”

王承恩聽此不由得趕到大爲驚駭,他知道現在阻擋流寇李自成的關隘中,就只有兩道險要關隘未破:

一道就是周遇吉鎮守的寧武關,還有唐通鎮守的居庸關。

而如今陛下直接將周遇吉緊急調入京城,無疑主動放棄一道險關,加劇李自成兵圍京城的速度。

於是,王承恩不由得跪下道:“陛下,不可啊,調周遇吉入京,那我大明就無法守住大同,只怕難以抵擋李自成啊!”

“有沒有寧武關都難以抵擋李自成,與其如此,倒不如把唯一可靠的軍隊調入京城,護衛朕或者太子南下,這羣該死的文官想阻撓朕和太子南下,不就是欺負朕手裡沒兵嗎,只有等周遇吉來,朕掌握了一定兵權,我大明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朱由檢說着直接拔出劍來指着王承恩:“別廢話,傳旨吧,否則直接以抗旨之罪殺了你!”

雖然朱由檢確信王承恩是個可靠之人,要不然也不會爲自己殉葬,但此刻朱由檢必須表現的強硬一點,才能震懾得住這些人。

“老奴遵旨!請陛下放心,老奴定能妥善照顧好太子殿下,也定能帶着周總兵在李自成之前趕到京城救出陛下!”

王承恩說着就不禁老淚縱橫起來,而這時候朱慈烺此時也哭將起來,終於忍不住吼道:

“兒臣捨不得父皇!”

朱由校即便是鐵石心腸此時也有些動容,但還是強自忍住,喝道:

“哭什麼,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如果朕旦有不測,朱慈烺你就是我大明的皇帝,你就要承擔我大明中興的責任,否則九泉之下,大明的列祖列宗和朕定不能容你,明白嗎?”

“兒臣明白!”

朱慈烺倒是懂事,向朱由檢跪下磕頭後才緊捏着拳頭急匆匆的往其母后周皇后所住的坤寧宮而去。

而王承恩則被朱由檢叫了過來,沒有讓他跟着過去:

“讓他和他母后再說說話,朕且問你,內帑還剩下多少錢糧?”

“回陛下,現銀已不足兩千兩,我們已經連探馬的錢都出不起了”,王承恩不由得哭訴道。

這倒是讓朱由檢不由得一驚,他沒想到一個帝王可以窮困到如此地步!

也虧他前世看網上資料真的相信崇禎死後有幾千萬兩內帑,如今一看卻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如今想來也是,自己國家都不保了,崇禎留着幾千萬兩都不用是幹嘛?

除非腦子秀逗了。

更何況李自成佔領京城後也沒在皇宮搜刮出多少錢最後才逼得不得不榨取百官。

這也能證明自己這個皇帝是有多麼的窮困。

但若到時候真的只有靠太子朱慈烺和王承恩南下厲兵秣馬,就必須要有一筆錢財以做軍餉。

朱由檢不由得回頭看了自己的乾清宮一眼,指着諾大的乾清宮道:

“王承恩,挑吧,這滿屋子裡的古玩玉器,你隨便挑,挑名貴的挑輕便的打包帶着和太子朱慈烺一起出宮。”

王承恩沒想到陛下居然直接讓自己把這些御用之物全部拿走,嚇得他再次跪了下來:

“不可啊!陛下,這些都是各國進獻之貢品,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非陛下不能享用,陛下讓老奴帶走,老奴不敢啊!”

“起來!”

朱由檢不由得怒吼他一聲,說道:

“正因爲這些古玩玉器都價值連城,朕才讓你全都帶走,與其留給流寇李自成,倒不如讓你們帶走,到時候去江南也好用這批財物重振河山,你明不明白!”

“老奴明白!嗚嗚!”

王承恩又忍不住哭泣了幾聲,就再次向朱由檢磕了幾個頭。

“遵旨執行吧”,朱由檢這樣說後,王承恩便跌跌撞撞地站起身來,來到一盛滿古玩玉器的槅子面前,將一哥窯瓷器拿在了手中。

朱由檢見他慢吞吞地便親自過來撩起這王承恩的袍子,直接將四五件古玩拿出來往他懷裡一丟,又將一堆古籍字畫丟了下去。

很快,王承恩就提着一大包古玩玉器出了乾清宮,並轉身對朱由檢說道:

“陛下放心,老奴就是拼掉這條老命也要在李自成之前帶着周總兵的人馬進京!”

朱由檢沒有多說什麼,現在離北京城破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如今自己讓周遇吉棄守寧武關,則很有可能導致李自成兵臨北京城的速度會更快,所以自己必須爭分奪秒地在李自成破城之前做好一切南下的準備。

這些居心叵測的大臣讓自己待在京城裡等敵軍攻破城池,好把自己獻給李自成?

沒門!

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八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請個假
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十一章 南撤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八十八章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八十七章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請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