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

盛京城有八道城門,整個城內有八條街,每條街道對應每道城門,而在城的正中央則是滿清在盛京的皇城,有汗王宮和王府和六部衙門以及廟宇等。

近衛軍第二軍十五萬兵馬抵達盛京城附近的虎皮驛時正好是崇禎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氣溫開始有所回升,雨水又開始勤了起來,再加上積雪的融化,使得整個盛京城附近皆是泥濘一片。

大軍便只得在白塔鋪停留了四五天,待天晴了三四日後纔開始往盛京城方向合圍。

其中,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沿着官道準備渡渾河進抵瀋陽城,而第二兵團則沿着官道準備走奉集堡,截住盛京的清軍守軍會退回赫圖阿拉的退路。

整個盛京城是在原大明的瀋陽中衛建造起來的,以前的瀋陽中衛在撫順所以南的區域內有四座防禦城堡和兩個關卡,分別是東州堡、馬根單堡、散羊峪堡與清河堡和鴉鶻關與撫順關。

出撫順關沿着渾河走便直接可以抵達薩爾滸。

而出鴉鶻關過竈突山便是赫圖阿拉。

但大軍行進爲保證水源充足基本上是依河而行,當年萬曆年間大明徵伐建虜是沿着撫順到薩爾滸這條路走的,因爲這一帶是渾河與蘇子河的流經處,如今也依舊是清軍防衛赫圖阿拉的重要據點。

盛京總管即梅勒額真章京葉克書儘管爲保盛京也沒有把撫順所和撫順關以及薩爾滸到赫圖阿拉沿着蘇子河上的清軍給調離入盛京城。

甚至除了撫順所和撫順關外,東州堡、馬根單堡、散羊峪堡與清河堡和鴉鶻關也依舊還有清軍駐守。

但無論是這四堡兩關有多少清軍防守,要支援盛京就得由官道走奉集堡,由白塔鋪方向過渾河進入瀋陽,因而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需要先佔據奉集堡,且進而襲擾其他防禦城以達到阻止這些地方清軍盛京的支援,再由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負責進攻盛京。

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則沿着官道進攻盛京城需得過橋渡渾河。

而現在天氣已經回暖,渾河也就沒有被凍住,同時清軍還拆毀了渾河上的石橋,使得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渡河時發生了困難,偏偏又因爲雪水融化,使得渾河正處於汛期,給渡河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便只得沿着渾河河流一路東進,在水流較緩處,由步兵先泅渡過去。

近衛軍大多爲南方兵,游泳技能自然是不差的,只是到底如今還是春暖乍寒的時節,河水還是很刺骨的。

近衛軍第二軍的步兵們幾乎一下水沒多久就能被凍僵,但也只能咬牙渡過去。

炮兵則時刻向對岸放炮,以阻止清軍出現在對岸,阻擊近衛軍步兵上岸。

也有近衛軍步兵帶着砍伐的木頭在刺骨的河水中開始搭建浮橋,畢竟火炮與戰馬以及輜重等是不能涉水渡河的。

這樣一來,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光是渡河就花了許多時間,於二月初三日後纔來到盛京城下。

而此時,盛京總管葉克書則早已將長遼海衛、鐵嶺衛等清軍也召集到了盛京城內,外加地主武裝,盛京城內的清軍已有八萬。

盛京總管葉克書見此鬆了一口氣,但他得知只有數萬明軍過河時,再一想到自己盛京城乃城高牆厚之地,即便是紅衣大炮也無法攻克自己厚達近一丈的城牆,便也稍減了些對明軍可能會攻破自己盛京城的恐懼。

崇禎十七年的時候,清廷遷都北京,便在盛京城內設立總管一職,同時留八旗守八門,每旗在盛京城內有副都統、城守尉、防守尉、協領、驍騎校、佐領等官。

如今葉克書也將城內的十二萬守軍分配給了這八旗各旗副都統統領,負責守衛盛京八城。

盛京城畢竟是建虜的留都,除了有留守的八旗和六部等官員外,甚至也還有許多製造軍械的工匠,也還有駐防盛京城的滿洲各旗甲兵即所謂滿洲最強的披甲兵。

其中,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各有披甲兵九十名,配備有鐵匠各四名;正紅旗、鑲白旗各有披甲兵九十名,鐵匠配備各兩名。

一共七百二十名披甲兵負責城防。

除此之外,盛京內務府還有三旗佐領負責守衛盛京宮殿,每個佐領有二百三十名披甲兵。

另外,還有守福陵的披甲兵八十名和守昭陵的披甲兵八十名。

也就是說,如今的盛京城內共有一千一百名披甲兵,即所謂的滿清最強悍的精銳,而其餘的則皆是漢軍八旗和蒙古八旗以及地主武裝組成的綠營兵。

盛京總管葉克書將這些披甲兵也全都召集了起來,其中一千名披甲兵平均分配到了八座城門,負責督戰,而他自己則親自帶着一百甲兵在城中策應各處。

葉克書面色凝重地看着盛京城內的己方守軍,暗自喟嘆起來:“這是我大清在遼東最後的兵馬了,如此再敗,我葉克書無顏面見太祖之靈,也愧對當今聖上之隆恩啊。”

本來,在得知高第的一萬漢軍騎兵被明軍全殲時,葉克書還沒有太過震撼,最多認爲可能是因爲明軍數量太多,而加上高第素來狂傲輕敵才導致大敗,但等他自己親自率領一萬滿洲鐵騎伏擊明軍且也全軍覆沒後,他才意識到明軍的強大已經超過自己的想象。

“昔日我大清一萬鐵騎已足以蕩平遼東,問鼎天下,何曾想如今本已佔據地利優勢卻還是被全殲,明軍所用之火器到底爲何物,緣何能如此殺人,若城牆不能御之又如何是好?”

葉克書最終還是升起了一絲隱憂,而此時,葉克書的麾下一名副都統阿哈尼已過來稟道:“大人,明軍來了!”

“吩咐下去,加強戒備,先隱蔽好,待敵人炮火轟擊後再上城樓!把抓捕起來的漢人全都趕到城牆上去!”

葉克書吩咐道。

現在,他唯一想到的是便是利用漢人來充當肉盾或人質給明軍進攻盛京城製造麻煩。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
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十三章 誅殺劉澤清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一百七十二章 步兵對騎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