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樓山關一處亭臺裡。

李定國雙手肘部枕在石桌上由着亭外大雨濺灑在披風上,手扶着額頭沉默了約有半日。

臨了才說出了一句:

“明軍果然亦非當年,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將怎會大意至此!”

李定國雖然承認明軍突然從大樓山出現很是意外,但他對此並不感到驚訝。

畢竟,他也早已預料過有這種可能,只是他沒想到對方將領竟會以主力佯攻,派小股精兵奇襲,而領頭的一看其盔甲便認得出是明軍二品級別武官。

更讓李定國沒想到的是,他派出的大量斥候卻沒有發現明軍蹤跡,這足以說明這支明軍已非普通精兵,至少無論是敏捷度還是聽從指揮的紀律性皆在自己的軍隊之上。

而且他撤退時看見明軍攻城時也瞧出了這支明軍的不同,校尉衝在最前面,且行進頗有章法,火器精準且性能優良,普通兵士就完勝自己的神箭手。

再一想到之前在貴陽、安順等的交戰,他不得不承認新加入的這股明軍其戰鬥力在自己的軍隊之上。

“將軍爲何這麼說?”

李定國從隨張獻忠起兵以來,便是勝多敗少,即便是敗也是主動撤退,料敵於先,損失不大。

因而其麾下官兵對李定國頗爲信服,可以說李定國就是他們的軍魂。

如今,李定國表現得如此頹然沮喪,其麾下心腹將領唐明也有些忐忑不起來,便不由得多問一句。

“非是本將有意擾亂軍心,現如今我們遇到的不再是昔日的官軍,以後須更加謹慎,人家火器與戰鬥力皆強於我等,且戰法更在我們之上,更加上對面的明軍將領不知是何人,竟如此善於指揮,用主力佯攻,出奇兵襲我後路!本將自入黔以來的確有些過於大意,竟忽視了探明敵情於先,運籌帷幄在後的道理!”

李定國這麼一說,其麾下心腹將領唐明很想說自己之前提醒過他李定國,但那時李定國正是春風得意乾綱獨斷時沒聽進去他的提醒,如今唐明自知多說也無意義,便只補充道:

“末將着人打探過,對面是明國近衛軍的一個叫閻應元的副帥,此人去年年底才因在河南活捉洪承疇被明國皇帝破格提升爲副總兵。”

“閻應元?”李定國尷尬一笑,他還真沒聽說過這個人。

不過,李定國也沒想在這件事上糾結,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將領他也不可能因爲這些挫折而一直頹然下去,便只把閻應元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裡,然後問道:

“我們打埋伏的人可有遇見追擊的明軍?”

“沒有,我們先後在崖門關、海龍囤、永安驛三個地方設伏,但都沒有明軍出現,屬下還派人去了遵義打探虛實,明軍沒有出城追擊的跡象。”

唐明說後,便有一陣腳步聲傳來,卻是奉命從烏江關撤退的李定國軍隊古閎昌部:

“將軍,我們回來了,這是明軍託俘虜我們的一位弟兄帶回來的信。”

李定國忙打開一看,卻是一行字:“奉旨,禮送爾等出境,將來若再有戰事,將軍當念皇明大恩,毋得再有覬覦之心,否則將再嘗敗亡之苦!”

“哼!”

李定國哼了一聲,他看得出來對方的將領比自己還傲慢自信,這讓他很是憤怒。

一時好勝心起的李定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還派了精兵偷襲銅仁城的事,忙問向唐明:

“銅仁方向可有消息傳來?”

儘管李定國已經能猜到這邊明軍既然遲遲未撤退,甚至還禮送自己出境不追擊自己都在說明自己的計劃很可能已經失敗,但他還是希望着能翻盤。

“還沒有,末將已經派了人去打聽”。

唐明這麼一說,李定國心裡又有些不安起來,但對翻盤的希望也更強烈起來,便命道:

“吩咐下去,就地紮營,大軍在此暫且休整幾日,加強戒備,另外,毋得擾民!”

李定國心想既然明軍已無追擊之意,他也就不急於撤退回敘州,便先在樓山關等幾日,等銅仁方向的消息。

此時的李定國彷彿不等到來自銅仁府的消息就不能死心一般。

過了有十來日,被明軍俘虜的偷襲銅仁的李定國麾下大西兵被放回到了樓山關並找到了李定國將銅仁偷襲失敗的消息告知給了李定國。

“明軍早已戒備,說是二十萬,但當時的確是漫山遍野皆是明軍,且城中也守衛森嚴,我們死傷了兩千多弟兄,封副將也死了,最後不得已才做了俘虜,如今明軍卻突然放了我們回來,理由只是要我們給將軍您帶一封信,是大明皇帝朱由檢的信。”

一名武官說了後,李定國就從他手裡接過了信,仔細看了起來,但看以後卻是怒不可遏地把信件摔在了地上:

“好一個大明皇上,敢離間本將與父皇還有諸兄弟的關係,總有一天本將要生擒了你!”

說完,李定國就一口血噴在了地上,怒火發完以後,他開始思量起來,這個大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從何時變得如此厲害起來,居然會斷定自己必然會偷襲銅仁還揚言滿清會南下四川。

李定國冷靜想了一會兒,決定不再在這裡和明軍糾纏,當即下命着大軍撤回敘州,同時還派人傳遞書信於孫可望,表示自己已因明軍勢大撤回敘州,如今明軍佔據遵義後必然會收回烏撒、鎮雄等地,以此希望自己兄長孫可望儘快撤回到嘉州,以避敵鋒芒,畢竟自己撤回敘州後已不能再爲其奧援。

而與此同時,李定國也上奏疏回成都,詳細彙報自己在貴州之得失,同時懇請自己父皇即張獻忠注意北邊之滿清。

李定國沒有失去理智,到底還是信了朱由檢的提醒。

但孫可望在收到李定國的來信後卻是勃然大怒:

“好個二弟,到底我是大哥,還是他爲大哥!本將帶兵打仗,什麼時候輪到他指手畫腳了!”

雖說李定國是好意提醒孫可望,但孫可望到底動了肝火,再加上他昔日也的確就有嫉妒李定國軍功在自己之上的心理,因而常常擔心李定國奪了自己的繼承張獻忠皇位的資格。

//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一百五十章 對峙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二十章 護短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