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樓山關一處亭臺裡。

李定國雙手肘部枕在石桌上由着亭外大雨濺灑在披風上,手扶着額頭沉默了約有半日。

臨了才說出了一句:

“明軍果然亦非當年,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本將怎會大意至此!”

李定國雖然承認明軍突然從大樓山出現很是意外,但他對此並不感到驚訝。

畢竟,他也早已預料過有這種可能,只是他沒想到對方將領竟會以主力佯攻,派小股精兵奇襲,而領頭的一看其盔甲便認得出是明軍二品級別武官。

更讓李定國沒想到的是,他派出的大量斥候卻沒有發現明軍蹤跡,這足以說明這支明軍已非普通精兵,至少無論是敏捷度還是聽從指揮的紀律性皆在自己的軍隊之上。

而且他撤退時看見明軍攻城時也瞧出了這支明軍的不同,校尉衝在最前面,且行進頗有章法,火器精準且性能優良,普通兵士就完勝自己的神箭手。

再一想到之前在貴陽、安順等的交戰,他不得不承認新加入的這股明軍其戰鬥力在自己的軍隊之上。

“將軍爲何這麼說?”

李定國從隨張獻忠起兵以來,便是勝多敗少,即便是敗也是主動撤退,料敵於先,損失不大。

因而其麾下官兵對李定國頗爲信服,可以說李定國就是他們的軍魂。

如今,李定國表現得如此頹然沮喪,其麾下心腹將領唐明也有些忐忑不起來,便不由得多問一句。

“非是本將有意擾亂軍心,現如今我們遇到的不再是昔日的官軍,以後須更加謹慎,人家火器與戰鬥力皆強於我等,且戰法更在我們之上,更加上對面的明軍將領不知是何人,竟如此善於指揮,用主力佯攻,出奇兵襲我後路!本將自入黔以來的確有些過於大意,竟忽視了探明敵情於先,運籌帷幄在後的道理!”

李定國這麼一說,其麾下心腹將領唐明很想說自己之前提醒過他李定國,但那時李定國正是春風得意乾綱獨斷時沒聽進去他的提醒,如今唐明自知多說也無意義,便只補充道:

“末將着人打探過,對面是明國近衛軍的一個叫閻應元的副帥,此人去年年底才因在河南活捉洪承疇被明國皇帝破格提升爲副總兵。”

“閻應元?”李定國尷尬一笑,他還真沒聽說過這個人。

不過,李定國也沒想在這件事上糾結,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將領他也不可能因爲這些挫折而一直頹然下去,便只把閻應元這個名字記在了心裡,然後問道:

“我們打埋伏的人可有遇見追擊的明軍?”

“沒有,我們先後在崖門關、海龍囤、永安驛三個地方設伏,但都沒有明軍出現,屬下還派人去了遵義打探虛實,明軍沒有出城追擊的跡象。”

唐明說後,便有一陣腳步聲傳來,卻是奉命從烏江關撤退的李定國軍隊古閎昌部:

“將軍,我們回來了,這是明軍託俘虜我們的一位弟兄帶回來的信。”

李定國忙打開一看,卻是一行字:“奉旨,禮送爾等出境,將來若再有戰事,將軍當念皇明大恩,毋得再有覬覦之心,否則將再嘗敗亡之苦!”

“哼!”

李定國哼了一聲,他看得出來對方的將領比自己還傲慢自信,這讓他很是憤怒。

一時好勝心起的李定國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還派了精兵偷襲銅仁城的事,忙問向唐明:

“銅仁方向可有消息傳來?”

儘管李定國已經能猜到這邊明軍既然遲遲未撤退,甚至還禮送自己出境不追擊自己都在說明自己的計劃很可能已經失敗,但他還是希望着能翻盤。

“還沒有,末將已經派了人去打聽”。

唐明這麼一說,李定國心裡又有些不安起來,但對翻盤的希望也更強烈起來,便命道:

“吩咐下去,就地紮營,大軍在此暫且休整幾日,加強戒備,另外,毋得擾民!”

李定國心想既然明軍已無追擊之意,他也就不急於撤退回敘州,便先在樓山關等幾日,等銅仁方向的消息。

此時的李定國彷彿不等到來自銅仁府的消息就不能死心一般。

過了有十來日,被明軍俘虜的偷襲銅仁的李定國麾下大西兵被放回到了樓山關並找到了李定國將銅仁偷襲失敗的消息告知給了李定國。

“明軍早已戒備,說是二十萬,但當時的確是漫山遍野皆是明軍,且城中也守衛森嚴,我們死傷了兩千多弟兄,封副將也死了,最後不得已才做了俘虜,如今明軍卻突然放了我們回來,理由只是要我們給將軍您帶一封信,是大明皇帝朱由檢的信。”

一名武官說了後,李定國就從他手裡接過了信,仔細看了起來,但看以後卻是怒不可遏地把信件摔在了地上:

“好一個大明皇上,敢離間本將與父皇還有諸兄弟的關係,總有一天本將要生擒了你!”

說完,李定國就一口血噴在了地上,怒火發完以後,他開始思量起來,這個大明皇帝朱由檢到底是從何時變得如此厲害起來,居然會斷定自己必然會偷襲銅仁還揚言滿清會南下四川。

李定國冷靜想了一會兒,決定不再在這裡和明軍糾纏,當即下命着大軍撤回敘州,同時還派人傳遞書信於孫可望,表示自己已因明軍勢大撤回敘州,如今明軍佔據遵義後必然會收回烏撒、鎮雄等地,以此希望自己兄長孫可望儘快撤回到嘉州,以避敵鋒芒,畢竟自己撤回敘州後已不能再爲其奧援。

而與此同時,李定國也上奏疏回成都,詳細彙報自己在貴州之得失,同時懇請自己父皇即張獻忠注意北邊之滿清。

李定國沒有失去理智,到底還是信了朱由檢的提醒。

但孫可望在收到李定國的來信後卻是勃然大怒:

“好個二弟,到底我是大哥,還是他爲大哥!本將帶兵打仗,什麼時候輪到他指手畫腳了!”

雖說李定國是好意提醒孫可望,但孫可望到底動了肝火,再加上他昔日也的確就有嫉妒李定國軍功在自己之上的心理,因而常常擔心李定國奪了自己的繼承張獻忠皇位的資格。

//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
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將交鋒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六十七章 經濟操控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