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

朱由檢這麼一問。

高弘圖的好友禮部尚書黃道周忙拉了高弘圖一下:“子猶兄!”

高弘圖回過神來,忙不迭地行大禮:“臣等遵旨!”

“臣等遵旨!”

所有大臣便陸陸續續地跟着匍匐了下來。

“新任內閣首輔一旦確定,爾等當秉承朕與百姓之所託,配合首輔做好帝國之政務,不可有絲毫怠慢之舉,否則朕必嚴懲不貸,有功績者,朕也會厚賞加恩。”

朱由檢這麼一說,高弘圖等帝國官員便忙又繼續表態:“臣等明白!”

惠王朱慈烺不情願地也跟着回了一句,但他又不敢質問自己的父皇爲何沒讓高弘圖繼續當首輔。

在他眼裡,高弘圖不是首輔,似乎他就不能重新當回太子一樣。

惠王朱慈烺心中越想越恨,甚至情不自禁地擡頭怒目瞪了朱由檢一眼。

永王朱慈煥只低垂着頭,沒精打采一般,他失望的程度沒有朱慈烺那麼大,甚至在偷瞄向自己大哥朱慈烺那一臉憤懣地樣子時,他還不由得暗暗笑了一下。

朱由檢把這一幕幕都看在了眼裡,朱慈烺那鬥雞眼的表情讓他忍俊不禁,朱慈煥那不停轉的眼珠子讓他感到好笑,高弘圖如霜打了的茄子的樣子也讓他頗爲歉疚,畢竟人家也算是爲自己做了很多大事的官員,卻只因自己對他的一絲猜忌讓其從內閣首輔位上下來,從情義上來說未免有些冷血。

不過,既是爲了讓君臣之間的關係和暖些,也是爲了避免以後的內閣首輔爲了保住自己採取太極端的手段,朱由檢也讓徐昭華宣讀了另一道旨意。

“因高弘圖於鹽稅一事中居功甚偉,使得鹽價不再高昂,可謂利在萬民,功在千秋,故封金洲侯!戶部尚書瞿式耜封黎代伯、兵部尚書阮大鉞封比撒伯!”

徐昭華唸完旨意後,帝國官員們再次啞口無言,震驚無比。

首先是爲高弘圖慶幸,畢竟就算沒有得以繼續留任首輔之位,但卻得到了一個侯爵,這也算是一種安慰。

何況除了因軍功封爵外,大明素來沒有因爲政治功績得以封爵的文官,甚至是侯爵的文官。

但也讓這些官員們不明白的是,金洲侯是什麼侯,金洲是在何處?還有黎代伯,比撒伯?這些是什麼地方?又是陛下把萬里之外的蠻荒之地當大白菜封給了他們,陛下又問過人家土著同意不同意嗎?

現在大明封爵是帶有實際封地的,但這些封地都在異國他鄉,因而沒幾個願意跋山涉水去統治自己的封地。

連高弘圖也不知道金洲在何處。

瞿式耜、阮大鉞也不知道自己的伯爵封地在何處。

但三人還是上前領旨謝恩,畢竟無論怎麼說能夠被封勳爵也是很值得高興的事,更何況帝國也不會強逼着他們必須去自己的封地。

高弘圖也知道這是陛下對自己的一種安慰,內心也頗爲感動。

但羣臣卻也因此對內閣首輔之位更加豔羨起來,畢竟只要當上內閣首輔,只要乾點正事就能得個侯爵,這比起在戰場上拿命拼殺明顯要划算得多。

“除此之外,所有臣工各加賜半年俸銀,以犒賞諸位臣工在上一屆朝堂上之貢獻”。

朱由檢又加了道諭旨。

尚書以下的帝國官員聽後無不大爲感動,皆感嘆皇恩浩蕩,畢竟一旦新的內閣首輔到任,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繼續留任,如今能得到一筆豐厚的獎金自然是極好的事。

朱由檢現在對於爵位與金錢的賞賜是從不吝嗇的,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銀元是自己控制的中央銀行印的,就是要花出去的,而爵位也代表不了任何權力,封地也不過是萬里之外的土地,自己還不是想怎麼封就怎麼封。

無論怎麼說,這場朝會就這麼結束了。

二品以上的帝國官員們沒得到首輔之位或多或少也有些遺憾,但能得到爵位或金錢賞賜也再沒有多少怨言,畢竟首輔之位只有一個,這是陛下的權力,自己甚至沒有理由去質問什麼。

而且接下來,帝國官員也沒有時間去抱怨,他們得恭賀新的內閣首輔,甚至要爲新的內閣首輔賀喜才行,這樣才能被新的內閣首輔記住,甚至纔能有機會繼續留任。

不然要是因爲太過冷傲孤僻被首輔罷職纔是最虧的事情。

人走茶涼,沒有多少官員會來關心高弘圖的感受,連惠王朱慈烺也氣憤地先離開了宮城。

大多數官員則開始尋找馬士英,連高弘圖也在尋找,他自然不是向馬士英求官的,作爲前任首輔,他還是有自己的尊嚴的,不過他和其他帝國官員們並未發現馬士英的存在。

“諸位先回去吧,馬閣老已於上個月就請旨休假去了江陵,你們應該有印象纔是啊!”阮大鉞這麼一說,帝國官員們皆議論起來,表示沒想到一個休假的馬士英居然會被陛下點爲新任內閣首輔。

“江陵?”

高弘圖把阮大鉞的話聽了進去,他不禁恍然大悟:“陛下果然是英明的陛下啊!是老臣一葉障目了,是老臣只看見京城裡的事忘記看京城外的事了,該,該!”

“奉旨,此奏疏請金洲侯高弘圖細閱”,朱由檢還是命東廠的人將御史彈劾高弘圖夜御十八女的奏疏給了高弘圖。

高弘圖一看當場氣得臉紅脖子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陛下說,高弘圖看後若發怒則不殺,否則就殺之!閣老不必問理由,陛下還有話說,做外堂之臣,當放眼天下,而不是放眼宮內,告辭!”

東廠的人說完便消失無蹤。

而高弘圖後背卻出了一身冷汗,心道:“陛下的意思是我勾結內官了?還是發現我參與奪嫡的事了?”

高弘圖越想越後怕,至此開始後悔參與皇長子奪太子位的事來。

次日一早,朱由檢便收到了高弘圖的奏疏,奏疏內容是高弘圖希望去金洲就封。

朱由檢聽了大喜,着海軍鄭森派三艘戰艦相送,另允許高弘圖於大明船政學堂招募海軍軍官生十名輔助其開拓自己的封地。

朱由檢之所以派海軍甚至允許高弘圖招募海軍軍官生,原因無他,金洲在蘇門答臘島。

那裡現在是荷蘭人的地盤。

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八十七章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
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蘭東印度公司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八十七章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陸日本本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