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

沒過幾日,朱由檢便召開了大元帥府軍事會議,下旨決定由劉孔昭主持海軍改革事宜。

改革事宜的第一項是從原組成的海軍中和各地近衛軍士兵和各地衛所官兵中招募大明船政局的第一期海軍軍官生。

按照規則,從下個月一號開始。

大明船政局將接受大明各個軍隊體系的官兵報名,包括近衛軍的士兵,這些官兵報名後將會統一進行選拔考試。

考官由馬士英、劉孔昭、鄭芝豹、鄭鴻逵、顧三麻子五人組成,主考官乃馬士英,副主考則是劉孔昭與鄭芝豹。

後來又因考慮到民間或許還有遺才未用,便也接受民間應考。

至於考試內容則由考官們議定,報請朱由檢批准,無非也就是文化、水上經驗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

雖說內容簡單,但難度也不小,單文化一項只怕到時候就能刷下許多人。

但儘管如此,在得知畢業便被授予官職而且同近衛軍官兵一樣還能參加科舉的誘惑下,依舊陸陸續續有數十萬人報名。

但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則,第一期招生只招收五百名軍官生。

等着考官們篩選完所有的考生只留下五百名時,這裡面基本上都是既具備文化基礎又具備作戰經驗甚至是水上作戰經驗的人。

這裡面主要是原南京水軍出身的武官和近衛軍中水性較好的士兵以及鄭家和顧家的人。

還有部分是朱由檢暗自派去參加的錦衣衛。

雖說各自成爲大明船政局海軍軍官生前的背景不一樣。

但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當前大明最具備培養成優秀海軍軍官潛力的軍官生。

在這個選拔過程中,已經改名爲鄭成功的鄭森此刻已開始對自己父親派來襄助朝廷的五十名海戰骨幹和顧三麻子派來的海戰骨幹以及朝廷中具備水戰能力的武官共組成一百人的教官營進行軍事化訓練和進一步的文化訓練。

朱由檢也會偶爾來講講課,做做思想教育,也會來體察一下他們。

總之,大明的海軍訓練總算是提上了日程。

有了軍官,便可以開始招募新兵,至於原來的海軍則會轉入地方充任衛所官兵,有功的可以升遷,無功的可以平調,有過的則貶爲庶民。

甚至也有不少直接轉爲地方文職,充任地方吏員,也打破鄉紳對基層的控制。

這一切都是兵部尚書馬士英在主持,不可謂不辛苦。

朱由檢爲褒獎他,還特地加封了他一個太子太保之銜。

開辦大明船政局,對海軍軍官進行專業訓練只是朱由檢壯大海軍的第一步。

在未來,他還有更多政策要逐步實施下去,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也只能先讓鄭成功把教官營訓練成合格的軍官。

這些教官營的人雖說都是海戰能手,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與軍事素質都還很薄弱,沒有受到專業化訓練。

對於航海學與工程系以及自然科學都瞭解不深,操作火炮和指揮戰船也多是憑藉個人經驗與前輩口述。

如今他們既然來到大明船政局,第一步自然是要懂得基本的軍人禮儀,從學習着裝敬禮以及基本的隊列訓練開始。

然後,朱由檢還讓鄭芝豹這個具備海戰經驗的文人編纂《航海志》與《海戰指揮課程》以及《海戰武器操作訓練手冊》等教材。

務必在新的學員入學之前完成編纂,且先讓這五十名即將成爲教官的鄭家部曲先熟悉教材且可以提出修改意見。

教官營裡仍舊有不少的文盲,因而在短短數月內要讓他們既能擁有近衛軍官兵所具備的基本軍事素質和具備基本的文化基礎,即識字能力與書寫能力,對於鄭成功而言,難度也不小。

他現在基本上是白日對這教官營進行隊列訓練,晚上進行文化普及,而教材則是最簡單的《三字經》。

因而,這倒也成了一件當時的奇事。

整個大明船政局的課堂上響起的第一句讀書聲不是任何海戰理論知識,而是“人之初,性本善”,饒是禮部尚書劉宗周一次經過大明船政局後也對此頗爲讚譽,認爲陛下此舉是推向教化之道,令莽夫海寇習學文化無疑大開倡學之門。

這教官營的人本來還頗有怨言,但好在都知道鄭成功是鄭家的大少爺,又被陛下賜名,還是近衛軍出身,也不敢造次,也得很聽鄭成功的話,說怎麼訓練就怎麼訓練,也乖乖地學禮認字。

鄭成功本就是秀才功名,且還是錢謙益當年的弟子,文學素養不低,對於自家這些只知掠財劫民的部曲早就有恨鐵不成鋼之感,如今也正好藉此機會暗暗發誓要拼盡全力將這些教官營的人淬鍊成軍紀嚴明、作風端正、明曉事理的正規軍官。

這些教官營的都是有海戰經驗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而在進行了一個月的基本訓練後,也就基本結束訓練,而開始參與海戰教學安排工作。

海戰涉及艦船綜合指揮、航海技術、海上火炮操作技術和船舶製造與修復技術以及艦船日常管理與保養和登陸作戰等方面。

鄭成功與鄭鴻逵按照各教官營的教官特長的不同,開始分成了六個科,即艦船綜合指揮科、航海科、海上武器科以及船舶製造與修復科和艦船日常管理與保養科還有海上陸戰科。

而每科大概分成十五到二十不等的教官人數,每科的教官與鄭芝豹一起根據自身經驗繼續編出教材甚至還有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類的教材。

比如如何分辨東西南北,如何計算艦船行進速度等。

在聽取了大明船政局訓練海軍的報告後,朱由檢是越發感覺到帝國國民教育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缺乏,因爲他發現大明船政局自行編纂的教材其實很多就是最基礎的數學普及課程。

不過改變教育基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朱由檢現在也只能通過辦軍校的機會讓軍隊內部先一步開始建立自然科學基礎。

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
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三十章 步兵野戰榴彈炮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五百零五章 剿殺旗人惡奴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四百零一章 總攻開始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