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

當一個社會分散久了就需要重新凝聚,尤其是在遇到強大的外部壓力時,更需要一個領袖,甚至是神化的領袖,以此達到所有人的共同利益形象化具體化。

東林黨以及它衍生的復社成員和組成他們的很多官紳士子在晚明社會裡的行爲早已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包攬詞訟,要挾官府,乃至欺君坑民,都是他們的罪狀,乃至導致南北矛盾加深等等。

因此而激起強烈的民變自然是經常性發生。

不僅僅是北方猛烈的農民起義,在江南這種富庶之地,不也出現過民抄董府的事件嗎?

從張居正改革到東林黨與閹黨的黨爭以及崇禎朝的溫體仁與周延儒的爭鬥,何嘗不是鬥爭加劇的明顯特徵。

人們渴望有個權威性的朝廷和皇帝,而不是各爲各自的利益炒個不停,甚至上演各種黨爭,尤其在這種北都淪陷,江山社稷危機關頭。

只要還有理想的士子都迫切希望的時候大明能不再是一盤散沙。

正好,現在朱由檢作爲皇帝在整個江南提出了自己重振大明的理想,也就滿足了絕大多數還有良知與民族國家意識的民衆的心理需要,尤其是中下層士子的心理需要。

他們並不願意去深究朱由檢是否是一個自私的獨裁者,是否是一個野心家,他們只願意去認爲皇帝陛下朱由檢是能解決他們現在的迷茫。

因爲大家都知道現今的大明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帝王統治。

尤其是在這種人心不古,連孔胤植這種聖人後裔都再次投機的時候,誰都需要重新去信奉一個人或者那個人所代表的理想。

事實上,高弘圖之所以選擇背叛東林黨,也不僅僅是因爲他怕死,也和他認爲大明可以沒有東林黨但不能沒有皇帝朱由檢有關。

史可法選擇服從朱由檢,也是通過與朱由檢的天天相處,發現朱由檢對於領導大明擺脫目前危機的重要性。

整個大明帝國可以沒有他史可法,而必須有崇禎帝朱由檢。

而要想大明繼續存在,他們這些人就必須無條件服從朱由檢。

民衆需要一個統治力強的領袖。

而張慎言的行爲則是要培養一個傀儡性的領袖,然後再爲自己的小集團謀利,這種行爲纔是讓江南大多數士紳百姓憤怒的真正原因。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這個東廠錦衣衛的殘暴、帝王**的膨脹等等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導致社會不穩的主要緣由的時代。

百姓們真正需要的是在遇到外敵壓境,流賊肆掠乃至瘟疫爆發、災難出現的時候,以前那個調控能力與維穩能力極強的官府沒有了。

所以,朱由檢能走到現在也絕不是偶然,他動東林黨,殺江南大官僚大鄉紳,並未影響他在底層民衆的影響力,而只不過得罪的是部分官僚階層而已。

官僚階層是最分散的也是最難團結的,和最容易分化利用的,畢竟都是文化人,文化人容易出漢0奸也容易出忠臣。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對統治集團內部動刀子,不會影響帝國的統治,最多釀成個人悲劇出現。

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都沒有導致帝國頃刻間覆滅,但卻都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

原本歷史上的滿清能在最終靠屠殺站穩腳跟,還不是因爲此,百姓不怕你統治手段殘暴,就怕你不給他一個穩定的時代。

天下求治,而不喜歡亂。

張慎言想搞亂江南,搞亂朝廷的行爲在光明日報乃至高弘圖和史可法等投靠朱由檢的江南名人傳播下,就這樣讓張慎言等成爲衆矢之的。

張慎言看着外面辱罵他,嚷着打倒他的人羣,直接驚呆了,才短短几日而已,他沒想到居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禮部右侍郎馬紹愉跑了進來:“閣老啊,你快點跑吧,現在滿城的士紳百姓都鬧着要吃你的肉,喝你的血,你的學生王言和孫正強都已被活活毆打致死。”

“怎麼突然變成這樣了?”

張慎言說着就拿起他擬好的參劾史可法擅立光明日報操縱民意的奏疏,心想自己難道又慢了一步?

“你看看這個報紙就知道了,都在說你是建奴的細作,左良玉的幫兇,意圖搞亂江南,好讓大明重現兩宋之禍,說你是大明的秦檜,是投降派,不僅僅是底下的人批評你,高弘圖和史可法也聯名批評你,和你割袍斷義,你的學生陳貞慧也表示要與你斷絕師生關係。”

馬紹愉將報紙遞給了張慎言,張慎言忙接過來一看,看完頓時氣得吐了一口血:“高弘圖!你個叛徒!枉我如此信任你!”

“閣老,現在說這些都晚了,趕緊逃吧,再不逃就要被活活打死了。”

馬紹愉說着就忙對跟來的覺悟法師吩咐道:“趕緊帶着閣老坐我的官轎逃掉,我來應付這些鬧事的人,要趕快,東廠的人發現後,就來不及了!”

“去江浦,去江浦,懷寧侯孫維誠還有三千騎兵在!”

張慎言說着就自己主動跑出了府,連自己的家人也來不及帶上。

馬紹愉看着張慎言坐在自己的官轎跑了,也忙換了一身的奴僕的衣服混了出去。

而等到民衆們闖入張慎言府時,張慎言早已沒了人。

憤怒的民衆們只好一把火燒了張慎言的府邸。

同樣化裝成書生的馬吉翔不由得對身旁一化裝成書生的錦衣衛說道:“居然讓他跑掉了,立即傳命封鎖各處城門!”

馬吉翔內心是很鬱悶的,因爲王承恩這次沒讓他以暗殺的手段處決張慎言,而是要發動士紳百姓對張慎言的言論攻擊。

雖然這樣讓張慎言名譽掃地,卻也使得張慎言有了逃生的機會。

朱由檢這裡也知道了張慎言逃跑掉的消息,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只是說道:

“對付這類人,讓他們名譽喪失,沒有蠱惑百姓的根基,比殺了他們更好,不過爲謹防他成爲范文程那樣的漢0奸,嚴令東廠全力通緝此人,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請個假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十章 帝后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八十八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
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請個假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五十四章 陳名夏被乞丐羞辱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十章 帝后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八十八章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