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

陳子龍此時站了出來,向朱由檢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李明睿和李邦華爭着表態想做首輔的時候。

他依舊在想陛下爲何說只有不停的對外擴張才能讓帝國更強盛,也在想明明出關征伐是燒錢的戰爭怎麼就變成了有利的戰爭,何況征伐的地域還都是苦寒之地。

但陳子龍緊接着就想明白了,他在南京和大明軍械所的宋應星等交往密切,知道大明現在對煤礦與油礦以及鐵礦需求量在急劇上升,甚至工部已經每年都要上百萬銀元去尋找新的礦源。

而大部分礦源皆在北方,甚至是關外,陳子龍這才領悟到如今的大明對領地功能的需求不再只是簡單的農耕畜牧,還有采礦的需求甚至還有建設排廢排毒氣的大規模工廠的土地需求。

關內人口稠密,過度開採礦產或多或少會影響龍脈風水以及士民生活,但在關外就不一樣,皆是昔日韃子的地盤,大明隨意開採也不會影響地脈與士民生活。

所以,陳子龍一想到其中關鍵後便向朱由檢表達了自己對於如何對外擴張的想法。

朱由檢很欣慰陳子龍能想到這一點,因爲這至少能證明大明還是能有人在思維上是進步的。

“說的沒錯,我們依舊是用北伐的路子,不過這一次我們要讓民間商團也參與進來,以後的對外作戰就是一場大明全體百姓參與的掘金之路,不僅僅是軍事政治經濟擴張還有文化的擴張,只有讓關外的那些蠻子馴化成我們一樣的漢人才能徹底消除來北方韃虜的侵略。”

朱由檢肯定了陳子龍並當場與李巖等確定了下一步的近衛軍作戰計劃。

首先。

朱由檢便下達了旨意,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意思表達了對於建虜餘孽當應斬草除根,正式命令大元帥府組織東路軍出關滅虜。

同時下旨內閣籌集錢糧。

接着。

朱由檢正式確認任命秦佐明爲徵虜大將軍,指揮出關滅虜之戰,李定國之平虜軍爲先鋒,近衛軍第二軍第二軍爲主力,其中焦璉部征伐科爾沁部,閻應元調任第二軍第一兵團任副帥,征伐赫圖阿拉部。

然後。

戶部在沒多久後便宣佈停止發售北伐劵,開始發售滅虜劵,持有北伐劵的民衆可以用北伐劵交換滅虜劵,以崇禎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的北伐劵價值爲標準兌換。

初始,民衆不相信滅虜劵,覺得還是拿到現銀比較放心,拿北伐劵兌換現銀的居多。

後來滅虜劵在戶部操縱下持續走高,而北伐劵持續走低,使得北伐劵兌換現銀越來越少漸漸的不划算,但兌換成滅虜劵卻可以在保住原有價值基礎上還能增值。

於是,民衆便開始大量兌換滅虜劵。

戶部成功將靠出售北伐劵徵集到的資金轉移到了滅虜的戰爭上,同時又因爲從晉商和北方士紳以及滿清勳貴手裡中收回不少財富,使得帝國財政依舊能保持有充足節餘的狀態。

在崇禎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在薊州與李定國部會師後便出開平衛朝科爾沁部方向進發。

內閣首輔高弘圖對於這次戰事還是很盡心盡力的。

三月的新內閣首輔的選舉已拉開帷幕。

作爲內閣首輔的高弘圖也是候選人之一,爲了能夠連任,他現在也不敢讓朱由檢失望,在籌備戰爭錢糧上也很是盡職盡責。

而各部堂官與各省巡撫乃至於總督等官此時也都對於這場戰爭沒有任何異議甚至表態支持,以此向朱由檢表明自己是與陛下一致的,但主要是還是爲了能在成爲下一任內閣首輔之前給皇帝朱由檢留個好印象。

朱由檢陸陸續續地也都搜到了許多大臣們關於希望自己成爲下一任內閣首輔的奏疏。

不想當元帥的兵不是好兵,不想當首輔的官自然也不會是想幹大事的官。

爲了瞭解一下這些大臣們是怎麼來表達自己適合當下一任內閣首輔的,朱由檢沒有讓這些奏疏走內閣和司禮監,是讓通政司直接呈遞自己這裡來的。

朱由檢很希望大明的官員能有自己獨立的政治思維與明確的政治思想,而不是一味遵循程朱理學提供的修身之道來治理國家。

因而,他特別期待這些官員們能積極表現自己的政治觀念,哪怕是荒誕無稽甚至是空談的,都無所謂,只要不是循規蹈矩,朱由檢都能接受。

但是約莫已經到了三月中旬,朱由檢也沒收到來自通政司呈遞的官員競選內閣首輔自薦奏疏。

“徐昭華,你去通政司問問,有沒有官員競選內閣首輔自薦奏疏到?”

朱由檢不由得很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大明官場有誤會,莫非現在大明的官員們都是佛系官員不成,都對官位沒有慾念,只希望留在原崗位兢兢業業不成,然後等京察大計一步步的升,不想直接當首輔,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外朝第一人?

徐昭華帶着通政司的回執回來:“陛下,通政司沒有收到一封官員競選內閣首輔自薦奏疏。”

“這怎麼可能!繼續等,畢竟大明地域遼闊,官員奏疏又非急遞,再等等看”,朱由檢又等了半月,到四月的時候,依舊沒有官員自薦。

朱由檢一度懷疑是不是高弘圖從中作梗用各種手段阻止官員競選。

但朱由檢很快便否定了自己這個懷疑,畢竟高弘圖再是當朝首輔也不可能一手遮天,讓所有的高官都聽他的話不參與競選。

朱由檢只得親自去通政司看,當他看見一本寫有“江西巡撫丁楚魁上白鶴祥瑞現贛江疏”,不由得大怒:

“高弘圖說此人頗爲機敏,有實幹之才,如今內閣首輔競選之際,他不上奏疏自薦,卻上這種譁衆取寵的奏疏,算什麼實幹之才!”

通政司左通政吳貞毓自己也是內閣首輔競選者,自然也忘不了在這時候捅高弘圖一刀:

“高閣老主持內閣後,選的撫臣多有不稱職之輩,只一味歌功頌德,陛下請看,這些全是最近蜂擁送來的各省巡撫奏疏,皆是什麼白鹿出現,一尺長的麥穗出現等等。”

朱由檢聽出了吳貞毓的話外之音,但沒有說什麼,卻把這丁楚魁的奏疏打開仔細看了起來。

這一看,朱由檢就全明白了!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
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五百五十九章 處決寧完我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三百五十九章 朕是最無情的人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來的大敵會變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發電機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