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

李定國此時也是愁眉不展,之所以愁眉不展是因他和孫可望發生了意見分歧。

孫可望是希望先進佔雲南再圖貴州的,因爲雲南遠離明軍主力更易拿下。

而李定國則是希望先進佔貴州,因爲一旦佔領貴州銅仁北可襄助川東之艾能奇部,南可威脅明軍之糧食基地廣西,東可威逼湖廣之常德長沙。

張獻忠對於自己這兩個義子的建言都直接採納,令孫可望進雲南,李定國進貴州,甚至敘其功加封孫可望爲滇國公,命其鎮雲南;加封李定國爲黔國公,令其鎮貴州。

李定國對此頗有意見,在他看來,自己和孫可望互爲犄角,不該分兵,以此做到進退有度。

但孫可望不聽從李定國之建議,且依仗自己乃是兄長,又以父皇已下皇命爲由先從烏撒南下平夷衛,但卻在交水遭遇明軍楊展部襲擊,因而大敗,退回烏撒府,至今未得進入雲南曲靖一寸之地。

而李定國則先已趁着明軍分守雲南與貴陽之際用奇兵搶佔遵義,最後甚至一度佔據貴陽、安順、平越等城,幾乎就快要實現佔據貴州全境之目的。

但李定國沒有想到的是明軍突然出現一支裝備優良且作戰極爲頑強的部隊,一路西進硬是用人命填的方式攻下鎮遠、偏橋、興隆等要隘。

李定國當機立斷果斷撤軍回遵義軍民府。

但他知道眼下自己單獨進軍平越、貴陽或銅仁皆會遭遇明軍主力拒守。

再加上進入夏季雨水變勤,即便是晴日又會暑熱難當。

因而在他看來,沒有孫可望部的協助,他孤軍深入的話,難以再次實現進佔貴州全境併爲自己的大西政權擴大根據地的目的。

所以,李定國再次向孫可望傳達了自己希望他引兵進入貴州的意思,也向張獻忠上了奏疏。

但孫可望沒有答應。

孫可望覺得自己是兄長,不希望淪落爲配合李定國的將領,也不願意爲李定國做嫁衣,用自己的軍隊幫助李定國實現佔領貴州全境的目的。

甚至孫可望也以兄長的名義建議李定國撤出在遵義和貴州佔領區的軍隊到雲南協助他佔領曲靖進而攻佔昆明。

但李定國也以大雨所阻且要爲孫可望擋住明軍主力爲由拒絕了孫可望的提議。

因而。

如今整個大西在貴州的兵力便只有李定國一部,且皆由李定國一人負責。

不過,李定國也知道只憑自己的軍隊守住遵義有餘,但要佔領貴州全境卻很有難度,所以一直沒有輕舉妄動。

但李定國沒有輕易放棄,而是選擇了一記險招。

“明軍接下來肯定會想盡辦法奪回遵義,而下遵義必先奪下烏江關才行,我們得派重兵守住烏江關!但我們也不能就這麼輕易放棄進佔貴州的計劃。

所以本將決定:由副將封先楚領步兵五千精銳攜繩索木板,連夜進入大樓山,過仁江、潭水、烏江、越烏蒙山、提溪、銅仁大江、銅仁小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銅仁!

明軍督師及其雲貴總督和總兵皆在銅仁,一旦佔據銅仁,便達到擒賊先擒王之目的,到時候本將再率大軍南下平越,必能橫掃貴州全境,這是一招險棋,但也是唯一實現進佔貴州全境的辦法!”

李定國將自己思索良久的戰略以命令的形式傳達給了自己的將領。

謀定而後動是他的習慣,而他縝密的思維習慣也素來被他的部屬所信服,其副將封先楚當即便開始下去準備,而李定國自己則開始思索起自己如何守禦遵義的事來。

此時的李定國並不清楚他的明軍對手是大明近衛軍第七軍第二兵團副總兵閻應元,也不知道閻應元是先後參與過對戰阿濟格部清軍、洪承疇部清軍以及打擊過海盜、剿殺過反動士紳的大明青壯派軍官中的佼佼者。

李定國內心裡也就本能地覺得明軍官兵依舊還會選擇以烏江關爲防禦重點。

但作爲名將最基本的軍事素養便是考慮周全,因而李定國也不例外。

他能預料得到明軍下一步肯定要重點進攻遵義,所以他沒有選擇親自帶領精兵偷襲銅仁,而是親自坐鎮後方,預備阻擊明軍主力。

而這時候,有李定國自己的眼線來到了李定國這裡:

“老爺,我們人傳回消息說,明廷皇帝朱由檢近日進了貴州地盤,而且在年初南京城便有旨意發出,說明廷已對清廷宣戰,準備於今年十月舉國北伐。”

“明廷皇帝朱由檢來貴州了,他爲何會來貴州?”

李定國百思不得其解,但依舊還是暗自忖度起來:

“這明廷皇帝朱由檢自南遷親掌軍權後便未嘗有敗績,多鐸與阿濟格乃至洪承疇等皆敗於他手裡,如今西南戰事懸而未決,他來只怕也是爲了急於靖平西南,好使得他北伐之時無後顧之憂。”

“如此想來,明軍必會加強對遵義的攻勢!本將就更加不能掉以輕心!遵義除了烏江關外還有什麼可能會被攻破,會不會是大樓山?”

李定國問着的時候,其部下杜時輪不由得說道:“大樓山險峻得很,明軍皆爲淮揚兵,泅渡或許還行,但爬山估計不能,如今又是盛夏,螞蟥毒蛇出沒,明軍未必敢冒這個險。”

“無論如何還是要在大樓山一帶加派斥候,另外,派人打探烏江關方向!”

……

西南地區的山脈不比長江中下游和黃河中下游的山脈,這些大山很多都是無人煙的荒蕪大山,或終年積雪或野獸出沒。

不然,閻應元也不會親自帶隊來偷襲遵義。

而李定國也不會派自己最信任最精銳的軍隊穿越數道險峻大江跨越烏蒙山去偷襲銅仁。

原本都爲華夏之救亡圖存立下功勳的兩名當世名將此刻便以這樣的方式在西南的十萬大山間開始了他們正式的交鋒。

此時的閻應元和李定國都是自己的君主朱由檢和張獻忠分別看重的青年將領。

一個在西南已聲明初顯,位居國公之位。

一個在近衛軍中已是當紅將領,在大明國內媒體報道下已成爲無數閨閣小姐和名妓歌女暗戀的對象。

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
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六百六十一章 官僚集團與資本集團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死諫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反攻清軍阿濟格部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叛軍大敗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帝國的萌芽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戰荷蘭陸軍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五十七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十章 成爲皇親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