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

多爾袞因朱由檢沒有死在京城而有所遺憾不是沒有原因的。

崇禎朱由檢南遷到南京所起到的凝聚作用絕非一藩王世子弘光皇帝所能比。

即便是太子朱慈烺也不能及。

當然,多爾袞雖然有所遺憾,也並不認爲崇禎朱由檢到南方就能捲土重來。

因而,他依舊採取了先北後南的戰略。

但事實上。

朱由檢在抵達南京後比他們想象的要做的好得多。

既沒有被軍閥挾持成爲傀儡,也沒有被東林黨操控。

甚至連朱由檢出巡淮安,也沒有官員敢阻攔。

從朱由檢敢於衝破文官阻礙,離開京城的那一刻起,主動權便回到了他這個帝王手裡。

而此時的淮安府。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已經抵達這裡。

由淮揚巡撫李明睿僱傭十萬民衆開闢的大校場上,已是戰旗獵獵飛揚,甲冑如雲。

黃傘蓋綿延數裡,身着飛魚服的錦衣大漢佔滿了淮安府城內外。

諾大校場上,五十萬應徵入天子親軍者分成各方陣列於臨時由黃土所墊的御道兩旁。

另有從淮安揚州兩地趕來的士民也已達百萬之衆,將整個淮安府城內塞得滿滿當當。

當朱由檢從御輦中站了出來的那一刻起。

整個淮安府內外已是歡騰一片。

五十萬應徵男兒不由得昂首挺胸起來,心中熱血澎湃。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吾皇萬歲!”

……

不知是誰先喊了一句。

頓時,整個寰宇內便是此起彼伏的歡呼聲。

誰都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帝王。

哪怕只能遠遠的一瞥,但對於所有大明子民而言卻是難得一見的盛事。

鏗鏘一聲!

應召入淮揚護駕的劉芳亮部六萬大軍此時已全部換上最新的鴛鴦戰袍。

待朱由檢一揮手,便忙橫持下長矛,或拔出倭刀,凜然威風地站立於朱由檢兩旁。

如此軍陣令在場的五十萬應徵者無不豔羨,也讓百萬民衆盡皆再次歡呼起來。

“大明萬歲!”

“大明萬歲!”

“大明萬歲!”

……

”平身!“

朱由檢只說了一句,隨扈錦衣衛便相繼高聲傳遞下去:

“平身!”

“平身!“

“平身!”

……

頓時間。

整個寰宇內便安靜了下來。

井然有序的人羣將目光齊聚向朱由檢這邊,幾乎沒有發出半點聲音。

換上戎裝的朱由檢下了御輦。

“人都到齊了沒有?”

朱由檢問向騎馬趕到御前的淮揚巡撫李明睿。

而崇禎帝朱由檢所指的人則自然是靖南侯黃得功、寧武伯周遇吉、興平伯高傑、建寧伯劉芳亮、東鄉伯何新、寧南伯左良玉、誠意伯劉孔昭、淮揚巡撫李明睿、湖廣巡撫何騰蛟、督師呂大器以及內閣諸臣。

這些算是現今整個大明軍事體系的核心人員,都是文武重臣,封疆大吏!

朱由檢一方面召集他們來是要商議改革軍事並重建新軍的事,一方面則是要來一次“天子會諸侯”,以此讓這些手持重兵的文武官員們知道他們是誰的臣子。

“回陛下,就寧南伯左良玉沒到,說是正在養病,另湖廣巡撫何騰蛟也被左良玉絆住,無法脫身。”

朱由檢聽後不由得一笑,心想這左良玉還真的儼然成了湖廣王,聽調不聽宣,如今連朕的旨意都不聽了。

“換馬來!”

朱由檢說着就上了御馬,並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和御馬監太監何新陪護下,當下縱馬飛馳上了御道。

此時正是秋高氣爽,豔陽高照的時節。

蔚藍色天際下,朱由檢手持寶劍,盔甲映光,一走過便讓在場者都不由得屏氣凝神起來。

朱由檢一到淮安府城前,便是數十名要麼穿蟒袍要麼穿鬥牛服最次也是朱袍的一衆重臣齊聲行禮:

“見過陛下!”

“起身”,朱由檢說着就進入了城中,一下馬就跑向了城樓上。

一衆文武官員忙緊隨其後。

李若璉一直緊緊跟隨朱由檢左右,身體猶如靈蛇般在他身後晃動,時刻預備着替朱由檢擋可能會出現的暗箭。

“子民們!朕乃大明天子朱由檢!”

上百缸起着擴音作用的大水缸立於城牆上和城牆下。

再加上三百錦衣大漢做傳聲筒。

因而,朱由檢這一句呼喊,便已讓無數人聽見,即便沒有聽見的,也都跟着前面的人跟着一起呼應:

“陛下萬歲!陛下萬歲!”

淮安府四周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幾乎是一眼望不到邊。

但也正是這種陣勢,使得此刻朱由檢的任何一句話和民衆任何一句吶喊都顯得那麼振奮人心。

“如今,我大明,山河破碎,國將不國,家已不全,外有流寇塗炭我萬千同胞,內有奸賊禍亂我華夏神州,當此國難之際,朕作爲皇上,當有責爲家國生,爲家國死!”

“但乃等同爲朕之子民,大明之安危也與爾等休慼相關,無國何曾有家,朕的子民們,朕的好兒郎們,拿出你們的血性,舉起你們的刀槍,隨朕一起爲重振大明而灑熱血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當今,北方遍地狼煙,外寇鐵騎殺我子民,而我廣袤南方的錦繡山河,怎可再陷於敵手,怎能容忍外寇流賊禍害使這太平盛世變成人間地獄!無論你出身高貴還是出身下賤,從現在起,朕決意廢除匠籍、賤籍之制,天下黎庶皆我大明子民,當同心殺賊!”

朱由檢一番慷慨陳詞,宛若星星之火一般片刻間便點燃了在場數十萬應徵者的熱血。

隨着朱由檢高喊一聲“殺賊!”

頃刻間,便是如春雷滾滾般的吶喊聲響起。

“殺賊!”

“殺賊!”

“殺賊!”

……

在場的重臣們見皇帝陛下和眼前無數民衆都高聲吶喊着。他們也不由得跟着喊了起來。

待朱由檢停下來後,整個熱血激揚的場面才安靜下來。

“現在,朕繼續重申一次招賢令和募兵令,只要有心救國者,但請加入朕的天子親軍,向當地官府申請,來淮安揚州府報到,在這裡,朕將會親自訓誡爾等,他日也當親自率爾等北伐,恢復中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吾大明之精英們,朕在這裡等你們!”

朱由檢說完後,整個場面鴉雀無聲,但轉瞬間便是高呼,彷彿直接沸騰了一般。

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
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二百七十二章 發現端倪的應天府官員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北伐前夕之軍官生畢業典禮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百零八章 給我大明皇帝跪下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零三章 言官對於戰爭的觀點發生改變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