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

“先生李巖謹啓,朕朱由檢叨錫祖恩,得繼天下之大統,自忖愚鈍不堪,不及太祖成祖於萬一,但十八年來也未稍有懈怠,殫精竭慮,如履薄冰,奈何外有胡虜,內有奸臣,天象轉寒,饑民無數,以致江山淪喪,百姓流離,今聞先生有經略之才,故願請先生輔助於朕,或可佐朕以昏,不被奸佞所惑,爲百姓謀福祉,爲天下謀太平,誅滅建奴,重振我漢室江山!”

錦衣衛千戶蘭官偉說後又將朱由檢早前着人寫好的請帖遞給了李巖。

李巖見皇帝朱由檢親自給自己下貼,還直接稱呼自己爲先生,心裡倒也是頗爲感動,再看信中內容也皆是一帝王的赤誠之心,再一想到如今自己和朱明的目的的確都是一致的,便是抗清,因而也有些意動,便問道:“朱由檢是單招我一個人還是招我整個大順軍的兄弟?”

“對於順軍弟兄,陛下早已有明旨招撫,貴國皇帝李自成若肯歸附大明,摒棄前嫌,合力抗清,且已曉諭各省總督總兵巡撫,若有順軍投誠,必須禮遇接受,毋得怠慢,在朝廷之命下達前,在順廷官職保留,待遇對等朝廷同品級文武官員,如先生肯帶順軍數十萬弟兄歸附大明,陛下自然是萬分感動的!”

蘭官偉這麼一說,李巖便點頭道:“你先候着,待我和衆將士商議後再說。”

沒片刻之後,李巖便命李貴擊鼓又將衆將召回。

“軍師,又有何要事,難道是建奴又打過來了?”高一功問道。

“如今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我軍兵困馬乏,糧草緊缺,依我看不如軍師帶我們投了明廷如何?”闖軍中,很多將領其實早已受到了朱由檢明令天下的諭旨影響,譬如劉體仁還沒等李巖開口說朱由檢招撫的事,便先有了歸附之意。

在之前,李自成還在的時候,沒人敢明確表達自己想歸附明廷的目的,但現在李自成已死,且朱由檢要安撫順軍的意思已經深入人心,一些將領自然是迫不及待地想重歸明廷當官,畢竟在很多人心裡,大明還是那個正統的朝廷,而他們依舊還是叛逆者,歸附似乎是一種明智且改邪歸正的好事。

黨守素、袁宗第等將領也跟着隨聲附和起來。

李巖見衆人都有歸附之意,便點頭道:“今日李某召集諸位,便是朝廷有人來招撫,李某不敢擅做主張,特問問諸位弟兄的意思,如今陛下剛走,羣龍無首,清軍亡我等之心不死,而現今大明皇帝朱由檢免稅免錢糧,多有痛改前非,體恤民生之舉,投歸朝廷的確是現今唯一的選擇,諸位既然有意歸附,李某也不再說別話,不過李某還是問一句,有沒有不願接受朝廷招撫的,就請站出來,李巖與諸位兄弟自不會強求,日後兵戎相見,也當避之。”

衆人互相看了看,沒人站出來,畢竟誰都知道,選擇自己單打獨鬥已經完全沒有意義,要麼選擇投靠滿清,要麼選擇投靠明廷,但滿清因是滿清軍事貴族與漢族大官僚大軍閥的結合,對農民軍有天然敵視且又是異族,因而都願意接受歸附明廷。

“既然諸位兄弟都有意歸附明廷,那李巖也不必再說什麼,但我等畢竟也是一方諸侯,也不能自輕自賤,朝廷若要招撫,便要拿出招撫的誠意來,讓誰來招撫我們,我們接受招撫的條件,大家都可以提一提。”

李巖這麼一說,黨守素便站出來:“我聽說盧象升很厲害,是文武全才的大英雄,要招攬我們也得是這種人來,要不就讓他來吧。”

“盧公早已被閹宦所害,死於建奴之手”,李巖這麼一說,其他順軍各部將領不由得哎了一聲。

接着,袁宗第又說道:“我記得還有一個人叫楊嗣昌,好像是當朝閣老,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讓我們當年着實吃了些苦頭,要不讓這人來?”

“楊閣老也早已因剿張獻忠失敗而自刎”,李巖這麼一說,衆人又不由得哎了一聲。

“還有一個叫洪承疇的貌似也很厲害,要不讓他來招攬我們?”

李錦也說道。

李巖不由得冷聲問道:“洪承疇此人已於松山投降建奴,諸位想投洪承疇,莫不是想投建奴?”

“奶奶的,前面兩大官還算死得其所,這洪承疇咋就做了奸賊,我們怎麼能投他!”

高一功這麼一說,其他各部順軍將領也罵起洪承疇來。

“諸位!且聽李某說,諸位再決議如何,派哪位朝廷官員來招撫,不過是看出朝廷是否重視我等,我等是歸附大明皇帝,不是歸附哪位官員,這些官員無論是誰也沒資格統領我們,因而,李某任爲,招撫官員裡,文官至少得侍郎以上的總督巡撫,武官得是總兵以上的,最好是我們自家的弟兄劉芳亮,聽聞他現在是大明皇帝麾下近衛軍總兵官,自家兄弟自然好說話,你們以爲如何!”

李巖這麼一問。

底下的順軍各部將領便忙附和起來:“這樣好!劉芳亮那傢伙現在都能做總兵,我們少說也不能比他差吧,你們說是不是啊!”

“就是!就朝廷那些鳥蛋都能做總兵,我們不能比他們差”。

李巖不由得笑了笑,把手壓了壓:“諸位且聽李某說,對於我們的條件,李某認爲至少得提出以下幾點:一是厚葬我大行皇帝,以皇帝之禮下葬,不得翻舊賬,先帝與我等和朝廷的恩怨一筆勾銷,朝廷不得再追究;二是諸位歸附後,各級大順文武官員不得降級安排,不得奪走兵權;三、我等投歸朝廷只投大明皇帝,不得接受任何人的指揮,只聽命大明皇帝;四、我等與韃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接受朝廷招撫是爲同力抗清,朝廷不得派我們剿賊平亂,也不能讓我等養閒,我等願爲朝廷同清軍決一死戰,以報先帝與死去弟兄的仇!”

“軍師說的極是,一切聽軍師安排就是!”

“對,一切都聽軍師的。”

衆人都附和了起來。

李巖不由得苦笑起來,心想這些人都是把自己往火上烤啊,數十萬順軍歸附朝廷後,大明皇帝豈能容我。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
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百九十六章 追擊豪格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三百二十二章 鄭氏集團的實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荷蘭方陣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四十七章 多鐸求饒與孔有德刑場吶喊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六百四十四章 幕府將軍與天皇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控制輿論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零二章 變故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五百零六章 近衛軍海軍艦臨遼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十一章 南撤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內閣出面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