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

譚泰忙命麾下三千鐵騎攔住近衛軍鐵騎,而他自己則帶着其餘兩千鐵騎先逃回吳橋鎮。

約莫十萬左右的清軍全部大亂了起來,發了瘋般的往譚泰逃跑的方向跑去。

而近衛軍步兵營也以隊爲單位殺了上來,因爲清軍已經沒有了抵抗之心,甚至近衛軍步兵也懶得再開槍射擊,直接拿燧發槍當刀猛劈猛砍。

除剩餘三萬清軍殘兵因爲腿腳好或者運氣好和兩千滿洲鐵騎也逃回吳橋鎮外。

至此,十二萬左右的清軍被近衛軍殲滅或俘虜。

此時已是日落時分,夕陽西下,齊魯平原上的黃昏格外的美,冷冷的秋風吹得黃葉窸窣的響。

昔日的農田已被染成了紅色,在餘暉下很是耀眼。

近衛軍官兵沒有再追擊。

畢竟廝殺了一天,鐵打的身子也需要休息與進食,且在瘋狂殺戮的後,官兵們都有些疲憊。

有的直接就坐在屍山血海裡發愣。

也有的則擦拭着自己的愛槍,在刺鼻的血腥味裡絮絮叨叨的說這些別人聽不懂的家鄉話。

“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到底是昔日文人出身的近衛軍,此時已有軍官舉着一袋清水對着落日念起了《滿江紅》。

對面坐着的三五個戰友則看着他笑。

而倒是他自己念着念着就哭了起來,將一捧黃沙灑在了一名犧牲戰友的臉上。

此時,第一兵團副總兵官劉遷和各營指揮使皆挎着金刀蹬着軍靴走了過來。

“都起來,都起來,打掃戰場!半個時辰後開飯!”

軍官們拍着基礎軍官和士兵的肩膀,一個個略顯疲憊的官兵都三五成羣的站了起來,即便如此,槍也沒離開手,跟着人流陸續回到營地。

而兵團直屬的野戰醫院救護營也開始擡着擔架過來將傷員和近衛軍犧牲者擡了回去。

清軍俘虜也被兵團直屬的步兵營給押解回了上官屯堡,且準備直接押回濟南。

這些清軍俘虜雖說是漢人,但畢竟投敵還參與了滅亡漢室王朝的江山,無論是不是被迫,被俘虜回去後也是要服役數年的。

現在大明各處礦石和道路建設甚至是屯田都需要勞力,自然不必全部殺掉。

不過,滿洲八旗是要全部處決的,要培養近衛軍官兵的民0族精神,有時候特殊時期就得對特殊人羣的對待方式殘酷點。

咔擦一聲。

十來個韃子的人頭被砍落在地。

而被綁縛起來押送濟南的清軍漢兵也都更加了沒膽氣,猶如行屍走肉一般在往南而去。

“大帥,傷亡數字統計出來了,我近衛軍傷亡二十人,十人是因爲火槍炸膛而死,五人是中弓箭而死,另外五人是被砍死,而清軍傷亡四萬,我們俘虜了八萬。”

待一名叫桑祥凱的見習軍官生此時走到了周遇吉面前,周遇吉聞聽後不由得哂然一笑:“二十萬清軍竟如此不堪一擊,我第一軍還只出動了一個兵團,就被我們傷亡四萬,俘虜八萬,而我們只損失二十人,這說出去都沒人信,看來我大明和大清之間的戰爭實力真的變了。”

“大帥,剛剛得到消息,譚泰撤了,且已撤往了東光方向”。

彼時,副總兵劉遷走到了周遇吉這裡來。

桑祥凱在一邊看着,他作爲見習軍官生很好奇這些將官們如何打算的。

“撤了,看樣子,他真的怕了,按照上面的意思,我們是要吃掉譚泰的,不能讓他這麼輕易的離開,第二兵團沒有必要再待在臨邑,命其北上樂陵,駐於浮河東岸,半月後伺機佔領南皮阻斷譚泰退路,第一兵團半月後出發進佔吳橋。”

周遇吉在一旁說着,桑祥凱則在一邊看着,他其實也不是很明白爲何寧武侯周遇吉突然要求第二兵團半月佔領南皮,而又要第一兵團半月後才進佔吳橋。

但等他再看了一遍地圖後才明白東光縣就夾在運河與浮河之間,彼時若近衛軍第二兵團佔領南皮,第一兵團北上進佔吳橋就可以形成對清軍譚泰部的包圍圈。

周遇吉的確是如桑祥凱這樣想的。

而接下來桑祥凱便看見整個近衛軍第一軍的各級官兵都是圍繞着這一戰略目標開始實施者,兵馬錢糧調運以及各部進軍情況與天氣預測以及敵軍行蹤變化。

有時候爲減少譚泰對於近衛軍要吃掉他的疑慮,近衛軍還會刻意做出南調的態勢來影藏自己行蹤。

……

清軍譚泰部退到東光後,也的確留下一支軍隊守在吳橋監測近衛軍動向。

因見近衛軍沒有北上佔據吳橋,他也就放下心來,開始就駐地東光城等待時局變化。

譚泰自己也是痛心不已,他沒想到近衛軍會如此強悍,這還剛開戰,他就損失了一大半的人馬,軍心早已不振。

他也只能向攝政王多爾袞求援,請求增加支援,且爲避免被多爾袞責罰,直接誇大說自己遇到了近衛軍數十萬大軍的阻擊,且絕對是近衛軍主力。

因而他譚泰纔會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守東光等等。

多爾袞雖說軍事才能很強,但也沒有千里眼,自然不能一時間知道前線真實戰況,但他也知道自己即便是大清實際最高統治者,他也不能干預地方軍事,爲表示對洪承疇的充分信任,他只同意了給譚泰加派三十門新制紅衣大炮和從阿巴泰麾下抽調兩萬準備海防兵力南下援救譚泰部。

同時,多爾袞還命人把譚泰退守東光的消息告知給洪承疇,由洪承疇統一籌劃,不過他也寫了自己的看法,而多爾袞的看法便是是否真如譚泰所言近衛軍主力是在山東,而洪承疇的清軍主力是否應該趁此立即南下河南佔領開封。

洪承疇在得到多爾袞的來信後很是興奮,如同多爾袞沒有因爲譚泰的戰敗生氣一樣,他也沒有因爲譚泰的戰敗而懊喪,在他看來,這都是自己預料之中的事。

對於河南沒有近衛軍主力的看法他是越發的堅信。

洪承疇爲此直接大膽的命令清軍五十萬主力全部渡河,在見明廷的河南總督兼總兵官路振飛沒有派兵阻擊他渡河甚至河防明軍直接落荒而逃時,他更是得意,且更加確認路振飛在河南沒有近衛軍主力。

“這個路見白,幾次回信都是含含糊糊,本官看他是不見棺材不落淚,待我大軍包圍了他開封城,看他還歸附不歸附!”

洪承疇把路振飛的信拍在了桌子上,並沒有發現牆腳處的河南提督周則冷冷一笑的樣子。

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十二章 遇襲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
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十二章 遇襲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九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五十六章 處決多爾袞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九十七章 崇禎十七年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廠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開廷議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萬歲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禎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