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

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

夜晚,逢澤變得分外美麗。六大行轅區的各色燈火,在浩淼的逢澤水面倒映出一個流光溢彩的燦爛世界。軍旗獵獵,刁斗聲聲,有軍營的壯美,卻沒有戰場的蕭瑟殺氣。初夏尚有涼意的微風中,逢澤瀰漫出一片華貴的侈靡。

逢澤是兩條大河滋養的。西北有黃河,東南有濟水,中間地帶就聚成了蒼蒼茫茫的逢澤。戰國時期,獨立入海的江、河、淮、濟被稱爲天下四大名水。這四大名水,黃河在北,長江在南,中間是濟水與淮水。北河南江之間,正是華夏文明的中心地帶。而逢澤恰恰又在河濟之間,西北又緊靠繁華文明的大梁城,是中原腹心地帶最具盛名的大湖。論水面規模,逢澤遠遠不及楚國的雲夢澤,但論當時的名氣與文明內涵,逢澤卻是遠遠高出於雲夢澤。魏國作爲天下第一強國,選擇逢澤做六國會盟的地點,不僅僅因爲逢澤是魏國最好的形勝之地,而且還因爲是當時整個中原文明的精華所在。

六國會盟的總帳,設在逢澤北面依山傍水的山腰草地上,地勢略高出於其他五國的行轅駐地。以燈火區域看,五國行轅對盟主行轅的總帳恰好形成五星捧月之勢,使總帳地位十分突出。時下,盟主行轅所在的山地崗哨林立,山腰總帳內燈火通明。

大帳內沒有樂舞和侍衛。先到的五國君主默默坐在各自案前目不斜視,等待龐涓的開場白。龐涓的座案設在平地上,背後是暫時空置的魏王盟主的長案。龐涓剛剛走進來,他沒有落座,肅立案前向君主們所在的三個方向深深一躬,拱手朗聲道:“六國會盟特使、魏國上將軍龐涓,參見楚王、齊王、燕公、趙侯、韓侯。各位國君安然到達逢澤,盟主魏王委派龐涓代爲五君接風洗塵。龐涓不善飲酒,然則六國精誠會盟、安定天下,龐涓願以卑微之身敬五國君主一爵。”說着雙手捧起案上青銅大爵,抱爵拱手,“敢請接受龐涓敬意。”說完一飲而盡,憋得滿臉通紅,連連咳嗽。但龐涓絲毫沒有慌亂,用白帕拭去嘴角酒水,又是真誠一躬,“龐涓失態,敬請見諒。”

趙成侯爽朗大笑:“上將軍破例飲酒,我趙種奉陪!”舉爵豪飲而盡。

“上將軍當世名將,田因齊奉陪!”齊威王也一飲而盡。

“奉陪。”韓昭侯面無表情地舉爵飲盡。

“本公,也就循例了。”燕文公矜持地徐徐飲下。

楚宣王一拍長案:“魏王特使,爲我等接風。盛情難卻,本王飲啦!”一爵落肚,兩旁跪坐的侍女忙不迭揮扇送風。

“上將軍,請入座。”韓昭侯向龐涓做了個手勢,淡淡漠漠地開口:“上將軍,天下皆知三晉一家。然本次會盟,魏王密簡只說了‘安定天下’四個字。本侯愚昧,尚請上將軍明告,如何安定法?”

“韓侯所言極是。”趙成侯笑道,“會盟總得有盟約,所約何事啊?”

年輕的齊威王炯炯有神的雙眼掃視全場,臉上卻是一片微笑。他心中有數,齊國遠處海濱,除了南部和楚國交界外,因爲魯國隔在中間,和中原各國很少有直接的利害衝突。他應邀而來,看中的是魏國提出的“六國定天下”的大方略,想明確的是齊國在其中的地位;至於實際利益,他目下沒有奢求,而只是靜觀待變。目下他只是冷靜觀察,決不會主動詢問什麼。

矜持的燕文公對龐涓華貴逼人的裝束直皺眉頭,內心暗罵。表面懦弱實則堅剛的韓昭侯先行發難,他感到欣喜,對趙種的呼應他卻感到膩煩。自韓趙魏三家分晉,燕國和韓魏兩國一直保持着友善,偏偏和相鄰的趙國齟齬不斷。燕國忍受不了趙國這個後起之強國的逼人氣勢,卻又奈何不了他。中山國本來是燕國的附屬國。可是自從趙氏立國,中山國就倒向了趙國。惱羞之下,燕國想吞滅中山,卻又沒有實力啃動這塊帶肉的骨頭。眼看中山被趙國蠶食,又妒忌得眼紅滴血,於是只有秘密請魏國向趙國施加壓力,遏制趙國。三番五次,就和趙國結下了難分難解的恩怨糾葛,雙方都恨得牙根發癢,可實際上誰也奈何不了誰。這次會盟,燕文公有個鐵定的主見要拿出來,但必須有魏國支持方能實現。韓趙與魏國始終暗鬥不休,三晉齟齬,魏國爲了尋求支持,必然會傾向於結好燕國。如此一來,燕文公的謀劃就極有可能實現。但是他必須等待最好的時機,而且必須和魏王密議。目下,他想耐住性子看看這個魏國新貴上將軍如何處置眼前的棘手題目。

楚宣王羋良夫內心很是衝動,極想質詢龐涓幾件事情。但他有一種不可動搖的大國地位感,但凡開口,必須在列國之後、盟主之前,雖不能說一言九鼎,也須得是排解紛紜,否則何以昭彰楚國的尊嚴?羋良夫對楚國的實際利益很清楚。楚國東北和齊國交界,正北和魏國、韓國接壤,西北和秦國相鄰。在七大國中,楚國的接壤大國僅僅次於秦國,秦有五大鄰國,楚有四大鄰國。對於齊魏韓三國,楚國當然無法問津,但對於秦國,楚國的覬覦之心則由來已久。秦國西南部和楚國西北部,均是層巒疊嶂山重水複的艱險地區,道路崎嶇,易守難攻,秦國一個武關卡在西南要衝,楚國頓時沒有辦法向西北伸展。這一片廣袤山區裡隱藏着幾塊豐饒的綠色盆地,漢水盆地、丹水盆地、漾水盆地,都是肥美家園。一旦拿下這一帶山水,就會順利越過藍田塬,進入渭水平原,秦國就可一鼓而下。以楚國的實力,挑戰其他大國雖力不從心,但對付秦國這個日益萎縮的西部諸侯,還是有力量的。

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其他大國必須不干預,尤其是魏國不干預。要實現這個心願,六國會盟正是最好的時機。楚宣王打定的主意是,只要魏國贊同或默許楚國對秦動手,楚國就在任何盟約上書名蓋印,否則便不承認任何盟約。魏王給楚國的密簡上有“六國會盟,楚有大利”八個字,似乎比對韓趙的密簡實在了許多。所以楚宣王沒有急於開口,他要看龐涓如何拆解這個謎團。

龐涓看看齊威王、燕文公和楚宣王,拱手微笑道:“敢問齊王、燕公、楚王,有何指教?”

三人神色各異地默默搖頭,齊威王微笑,燕文公矜持,楚宣王冷漠。

實際上龐涓早就料到了五國君主急不可待的心情,對由自己親自揭開會盟主題並代魏王進行先期磋商,更是感到驕傲。他清清嗓子,再次向五王拱手道:“五位國君,龐涓既蒙魏王委做六國會盟特使,自當代魏王向五國之君闡釋此次會盟主旨,並行先期磋商。魏王以爲,方今天下,周室衰微,諸侯紛爭,弱肉強食,春秋時期的一百多個大小諸侯已經減少到三十餘個。而這三十多個諸侯國,實在是由七大國主宰乾坤。自春秋以來,天下兵連禍結業已三百餘年,魏王體恤天下蒼生,披肝瀝膽,謀劃天下和平之道。道在何方?在六大國會盟定天下。”

說到這裡,五國君主的眼睛一齊盯住了龐涓,凜凜生威。他們根本不相信魏國會披肝瀝膽謀劃天下和平之道,他們關心的是六國定天下如何定法,利害衝突如何擺平,魏國想得到何等利市,自己得失如何。

龐涓對五雙震懾天下的目光並沒有在意,繼續從容道來:“六國定天下,如何定法?大要有三:其一,六國盟誓,互不爲敵,永不犯界;其二,對其餘三十餘個諸侯小邦,劃定各自勢力圈,圈內小邦由宗主國吞併,他國不得干預;若宗主國三年內無力吞併,則任他國吞滅;其三,也是本次會盟要害所在,肢解秦國,將這個西部蠻夷抹掉!何以要六國分秦?因秦國之大,不能劃給任何一國獨吞,否則將破壞天下均勢。魏國軍力最強,也不想獨吞秦國,此乃魏王的天下爲公之心,請諸位深解我王苦心。如此三條實施,可保天下納入王道,長久和平。”龐涓戛然而止,有頃,四顧笑問,“魏王之意,諸位以爲如何?”

大帳中安靜得唯聞喘息之聲,良久,沒有一個人講話。矜持沉默的表面下,五大國君主的頭腦裡都是車輪飛轉,權衡利弊得失。對第一條,沒有一個人當真。盟誓罷兵,那只是得到些許喘息時日,緩過神來照打不誤,魏國還不是打出來的?若沒有吳起和諸侯的數十次大戰,沒有眼前這個龐涓的幾次戰績,就是有十個李悝變法,魏國將領土也擴大不了三倍。魏國說不打,那只是不讓別人打罷了,自己則是想打就打,誰也拿它沒辦法。但也有一條,別人要打,它也不一定有辦法。所以人人都在想後兩條。這兩條可是非同小可,非但瓜分所有小國,而且還要瓜分大大的一個秦國,這可是任何一國都從來沒有想過的大胃口大謀劃。乍一聽,這個謀劃非但宏大,而且人人得益。然則仔細一想,這裡邊的文章多得竟是一下子理不出頭緒。作爲爭雄天下的戰國君主,誰都在波濤洶涌中沉浮過幾回,一旦涉及根本,他們絕非易與之輩。沒有理清,他們就不講話,不置可否,決不會在節骨眼上輕率表態。

龐涓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僵局。按照他的設想,謀劃一端出,就會立即引起爭吵,這些人君是經不起些微利益誘惑的,如同狗對骨頭的爭奪一樣。如今看來,他們卻是在細加揣摩,並沒有急吼吼爭搶。如何打破僵局?龐涓略一思忖,向楚王遙遙拱手,恭敬地微笑道:“敢問楚王,魏王欲將秦國西南交由楚國處置,不知楚王肯接納否?”

因爲腦子裡車輪飛轉,楚宣王竟忘記了自己“王言必於後”的尊嚴鐵則,見龐涓問話直指預想目標,不由得脫口道:“秦國西南麼,自當由楚國接納啦。然則秦國腹地在渭水平川,沃土六百里,難道不分一勺羹與我大楚啦?”

龐涓淡淡一笑:“茲事體大,請楚王與魏王面商,楚國定會滿意。”

韓昭侯冷冷道:“韓國四周沒有小邦可吞併,秦國的渭水腹地,理當全部由韓國接納。”

齊威王“啪”地一拍長案:“齊國距秦國千里之遙,無意分秦寸土之地。然則,魯國、宋國、薛國須得全境交由我齊國處置,魏國楚國不得染指。”這是公然向兩個最強的大國要價,舉座不禁側目而視。

楚宣王大皺眉頭,搖着頭拉長聲調道:“齊王呀,你的胃口太大啦。魯薛兩國姑且不說啦,宋國可是楚魏之間的地盤噢。”語氣詞極多的楚國話嗚裡哇啦成一片。

齊威王田因齊終究年輕氣盛,衝動的臉扭成一種獰厲的笑,又是“啪”地一拍長案:“楚王所言差矣!百年以來,楚國吞滅小諸侯幾多?二十一國!晉國幾多?十二國。其餘大國呢?齊滅四國,秦滅三國,越滅兩國。數一數,哪國胃口最大?楚國。”齊國話聲沉語慢,字字如板釘釘一般。

楚宣王“刷”地冒出一頭大汗,一時被噎得反不上話來。

半日沉默的燕文公悠然開口:“齊王這筆賬算得甚好。春秋三百年,恪守王制,未滅一國者,唯我燕國。今日會盟,卻不知列位何以報償?”

趙成侯厭惡地向身旁銅盆中“啪”地吐了一口痰,冷冷一笑:“三百年寸土未得,竟然也算得一個大國?”

燕文公向以六百年王族貴

胄自居,自視極高,這種赤裸裸的嘲諷使他惱羞成怒,立時拍案而起:“趙種,休得欺人太甚!天下九州,唯有道者居之。燕國不堪,卻也是六百年安如泰山。趙國如何?區區五十年諸侯,有何資格對本公說三道四惡語相加?”

趙種一陣哈哈大笑:“姬凡,別泛酸。趙氏子孫素來不吃祖上功勞,講究個赤手空拳打天下。有本事別找靠山,燕趙兩國堂堂正正擺戰場,看誰個安如泰山?上將軍以爲如何?”誰都知道,燕國若非魏國長期庇護,可能早就被悍勇善戰的趙國活吞了。趙種面向龐涓徵詢,實際上顯然是一箭雙鵰,嘲弄燕國,試探魏國。

龐涓期望着這種爭吵,沒有五大國相互爭奪,魏國衡平天下的霸主地位就無從談起。所以他一直微笑着面對爭吵,對他們開始的沉默感到好笑。見趙成侯話鋒轉向他,龐涓拱手笑道:“趙侯笑談。六國會盟,親如手足。天下未定,自相酣鬥,豈不惹天下笑話?龐涓以爲,今日大計,還是以分秦爲要,那些蕞爾小國的存亡劃分,完全可另行商定。龐涓所言,乃魏王之意。諸位高見?”

又是一陣沉默。龐涓所言的確有理,要在一次會盟中商定對三十多個小諸侯國的分割,牽扯出來的數百年恩怨糾葛未免太過複雜,幾乎不可能人皆認可。然五國君主默認龐涓的更深理由,還不在於怕發生恩怨糾葛,幾十年幾百年打打殺殺都不怕,還怕宴會上面紅耳赤?即或拔刀相向,又有何妨?誰都明白的更深的理由是,對戰國勢力範圍的劃分和消滅小諸侯權力的確定,僅靠一張羊皮盟約是根本不可能的。誰滅誰?能不能?完全要靠實力。這是春秋戰國四百多年曆史鑄下的鐵則,在這裡口頭爭吵最多出出氣,實在沒有實際着落。

矜持尊貴的燕文公先開了口:“列位,本公以爲上將軍所言甚是,分秦大計是消除一個心腹大患,蕞爾諸侯則是毛髮之疾。本公以爲,秦國北部與林胡、樓煩相接的三百餘里,當歸燕國所有。”

趙成侯瞄一眼燕文公,大手一揮笑道:“趙國力薄,得秦國洛水以東、河水以西之二百餘里足矣。”

“韓國嘛,”韓昭侯愁眉苦臉地搖搖頭,“讓讓,只要秦國腹心的渭水平川,其餘不計了。”

楚宣王大搖其頭:“如何如何?只給我剩下窮山惡水啦?不可不可,我還要渭水平川之東半,函谷關至驪山二百里啦。”

韓昭侯淡淡道:“楚王何其健忘?函谷關至華山,早已經是魏國土地了。難道楚王連吳起也記不得了?”

“啊啊啊?這講了半日,分的不是老秦國啊。”楚宣王驚訝地攤開雙手。

滿座鬨笑。趙成侯高聲道:“哈哈,楚王想分秦穆公時的秦國啊。”

龐涓向楚宣王拱手笑道:“楚王,秦國近百年來,土地萎縮,本次會盟,六國分秦,以秦國現有土地爲本。”

“真是啦。”楚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好好好,我大楚就再讓幾分啦,秦國西部,涇水河谷三百里加上啦。那裡給楚國養馬也蠻好噢。”

這一陣唯有齊威王始終沉默。秦國最西,齊國最東,中間相隔千里之遙,分一塊地還不是別人的肥肉?所以齊威王對分秦話題毫無興趣,面色冷漠,一言不發。對此龐涓豈能不清楚?他早已是成竹在胸,站起來環座拱手道:“諸位王公侯,分秦大計,六國有份,不能使齊國無所得益。魏王之意,齊國當得秦國二百里土地。然齊國秦國相距遙遠,有地難立。爲今之計,其餘五國各割地四十里歸齊。趙韓魏與齊國不交界,就由楚國燕國各割一百里歸齊,再由趙韓魏三國補足楚燕兩國土地。如此轉補,以求地利均得,諸位以爲如何?”

此言一出,齊威王頓感寬慰,炯炯有神的大眼掃瞄全場,看國君們如何應對。

沉默有頃,楚宣王聳聳肥碩的肩膀,幹聲笑道:“好啦好啦,楚齊兩國手足睦鄰,割地一百里情理之中啦。”實則楚宣王在一剎那間已經盤算清楚,楚國和齊國相鄰的幾百裡全是茫茫鹽鹼灘地,只生葦草不生稻穀,而魏國韓國轉補給楚國的土地卻只能是相鄰的淮水平原。這一轉,就給楚國轉出一個小糧倉來,有此好事,不亦樂乎?

燕文公卻是頗費躊躇,沉吟道:“衡平地利也是正理,燕國自當勉力而爲。”他的艱難,也是因爲太清楚而感到心痛。燕國與齊國相鄰地帶,全是濟水兩岸的湖泊魚塘和耕耘沃土,齊國屢屢求之而不得,兩國常常爲此發生摩擦。而趙國魏國轉補的土地則只能是老晉國北部的山地,顯然是得不償失。然則此次會盟是魏國主盟,魏王既然提出,燕國何能拒絕?沒有魏國這棵大樹,燕國可真是步履維艱,想一想,不答應也得答應。

楚國燕國既然表態,韓國趙國自是欣然呼應。龐涓向齊威王拱手笑道:“齊王意下如何?”齊威王爽朗笑道:“上將軍縱橫捭闔,斡旋得體,田因齊領受。”且不說燕國的一百里沃土齊王求之不得,就是楚國的一百里鹽鹼灘,齊威王也另有想法。田因齊的勃勃雄心是覬覦楚國的,他看準了楚國是個肥大中空的鄰邦,終有一天齊國要吞滅楚國,而得地一百里,等於齊國向楚國縱深靠近了一大步。鹽鹼地雖不生五穀,卻是最好的戰場,最近的橋樑,憑誰說沒有價值?

齊威王的表態,等於宣佈六國分秦再沒有了異議。

龐涓抱拳環拱,朗聲笑道:“如此,分秦大計已定,請各位君主盡興遊覽逢澤夜景,明日魏王一到,即行會盟大典。”

(本章完)

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楔子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名將_王翦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
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五 豐京廢墟的遠古洞窟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三章 邯鄲異謀_一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楔子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西出鎩羽_三 夤夜發奇兵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三 肝膽相照 衛鞅三說秦孝公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一 尉繚入秦 夜見嬴政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三章 西出鎩羽_六 孑然一身出咸陽第七章 迂政亡燕_四 提一匕首欲改天下 未嘗聞也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戰國七雄_秦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七章 興亡縱橫_二 樂毅算齊見分毫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三 項燕良將老謀 運籌舉步維艱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四 一柱粗大的狼煙從蘄年宮端直升起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三章 東方龍蛇_四 布衣柴門千里駒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六 殺將亂政 巍然大國自戕自毀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名將_王翦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