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

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

嬴駟大爲振作,大半年來壓在心頭的鬱郁之情,冰化雪消了。

國政大局終於在謹慎斡旋中穩定了下來。誅殺商鞅、平息戎狄、剷除世族、恢復民心,一番作爲環環相連,任何一件事出了差錯都可能導致秦國崩潰。他居然在連貫行動中有驚無險,不能不教他感謝上蒼。然最令嬴駟欣慰感奮的,還是大刑場上民衆之心的回覆。車裂商君後本來已經是朝野冰冷民心盡失,然則一舉誅殺復辟世族的鐵腕壯舉,卻使秦人大大出了一口惡氣,復仇的快感將壓抑的積怨沖洗得乾乾淨淨,最難得的民心終於安然歸來,當真令人匪夷所思。嬴駟不失時機地在刑場申明瞭“逼殺商君”的兩大罪魁,將自己完全開脫了,將民衆完全征服了。這是他最爲得意的權力大手筆。他知道,終會有人罵他卑鄙,可是隻要能爭取到民心,能使他權力地位穩固,能使他推進秦國大業,能使他成爲青史留名的不朽君主,些許唾罵指責實在是微不足道的;運用權力縱橫捭闔的滋味真是特異,那是芸芸衆生所無法企及的一種另類境界;只要用權有道,國君永遠都是天理正義的同義語——誅殺世族沒有錯,平息叛亂沒有錯,車裂商鞅也沒有錯。作爲國君,只要堅持新法,教民衆富裕邦國強盛,民衆對上層權力場中的血腥犧牲就永遠不會耿耿於懷。畢竟,民衆是最實在的。

秦國終於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可是,下一步如何?

想到往前走,嬴駟心裡總有些不踏實。自己要成爲像公父那樣的偉大國君,就必須在自己手裡將秦國變成天下第一強國,變成唯一霸主。否則,自己必將湮沒在公父與商君的身影裡,史冊將把他變成“殺人有術,治國無方”的乖戾君主。可是,如何向前走呢?危機消除了,朝局穩定了,需要在更大的天地裡把握秦國方向時,嬴駟第一次感到了自己才智的匱乏,第一次感到了茫然。公父有商君,自己有何人?說到底,只有公父與商君那樣的君臣結合,纔是成就大業的氣象:商君全力處置國事政務,公父一力化解各種內部危機,精誠同心,相輔相成,才使得秦國在二十年餘中變法成功,徹底地脫胎換骨。嬴駟思忖,在穩定朝局方面的才能魄力,自己並不比公父差,自己所缺乏者,就是一位像商君那樣的乾坤大才做丞相。商君用過的那些老臣子,如上大夫景監、國尉車英者,雖忠心可嘉,卻都不是乾坤之才也。

這樣的大才,可遇不可求。

正在乍暖還寒的時節,景監、車英兩老臣一齊呈上了辭官書,請求歸隱林泉。兩人的理由幾乎也都一樣:“內憂已除,叛亂已平,朝局穩定,老臣心力衰竭,無能輔政,請歸林下,以利後進。”嬴駟一看,頓感一股壓力沉甸甸地擱在了肩上。

思忖良久,嬴駟斷然拍案,准許上大夫景監與國尉車英辭官退隱。甚至沒有預聞伯父嬴虔,嬴駟就頒佈了公室君書,賞賜兩位老臣各千金,一個月內將公事交割完畢,即許離開咸陽。君書一發,朝臣譁然,以爲新國君又要對“商君餘黨”動手。商君時起用的大臣、郡守、縣令都是一陣緊張。有臣工惶惶然問計於嬴虔,嬴虔大笑道:“諸公且大放寬心,老臣請辭,新銳必進,與新法何涉耶!”

嬴虔沒有料錯。新君嬴駟所想,正是以老臣請辭爲契機來盤整朝局。景監是上大夫,商君後期實際主持日常國政的中樞大臣;車英是國尉,掌握着軍政實權;兩人一文一武,執掌了秦國樞要。嬴駟要有任何出新舉措,都不可能越過這兩根樑柱。嬴駟不乏識人眼光,絲毫不懷疑兩位老臣的忠誠,但卻總覺得很是彆扭。他們對商君,有一種近乎對尊神一樣的景仰,處置國務言必稱“商君之法”而不越雷池半步,與嬴駟更上層樓開創自己功業的宏圖大志,總是有所疏離。因了知道這兩人早有辭官之意,嬴駟也就沒有急於動手轉移權力;今見兩人同時請辭,商鞅的陰影又在他心頭隱隱遊移,仔細思量,此事只在遲早,何不順水推舟,自己的新朝新功也早日開始?主意一定,當即實施,而且一如當年商君說公父變法之名言“大事賴獨斷而不賴衆謀”,竟連伯父嬴虔也沒有與之商議。嬴駟向秦國朝野發出了一個威嚴的信號:最高權力牢牢掌握在國君手裡,任何人也不能動搖。

這時,內侍報說:商於郡守樗裡疾求見。

嬴駟恍然笑道:“等這黑子,黑子便來,快請他進來。”

樗裡疾並沒有接到召見君書,是自己找進宮的。從隴西回到咸陽,樗裡疾嗅到了一股改朝換代的氣息。他雖是一方諸侯,但畢竟只是地方臣子,加之疏於結交,在咸陽幾乎沒有一個可通肺腑的至交,與官員碰面也是無甚可說。憑着自己的直覺,他覺察到了瀰漫官場的那種難以言傳的惶惶之情。按照職責管轄,他照常到上大夫府邸覆命,要備細稟報隴西之行的經過,要向國府提出安撫戎狄部族的新謀劃。接待的吏員們卻神不守舍,他請見上大夫景監,掌書卻是虛於應酬不接話,硬是沒聽見。樗裡疾心中明白,也打着哈哈離開。如此大事,總不能沒有個交代,於是他只有直接到宮城請見國君了。

“樗裡卿西出辛勞,居功至偉。”嬴駟一臉淡淡的微笑,卻突兀問道,“聞得卿多年鰥居,何故啊?”

樗裡疾實在想不到國君劈頭就問這件事,笑道:“臣欲備細稟報隴西之行。”想回避開這個話題。

“隴西之行,我已盡知,回頭再說。”嬴

駟笑道,“今日就說你家室之事。”

“嘿嘿嘿,此事無關痛癢,何勞君上過問?”樗裡疾黑臉變成了紅臉。

“何謂無關痛癢?”嬴駟臉上雖笑語氣卻是認真,“今日,本公要助卿成婚也。”

樗裡疾連忙拱手作禮:“多謝國君美意。然則,臣與亡妻情意篤厚,尚無續絃之心。再說了,嘿嘿嘿,我這黑肥子,哪家女子嫁我,都是暴殄天物。”

粗魯的自嘲卻點綴着高雅的詼諧,嬴駟不禁大笑:“樗裡疾呀樗裡疾,虧你說得出,黑肥子?暴殄天物?不不不,男兒鰥身,纔是暴殄天物,啊哈哈哈哈……”向來不苟言笑的嬴駟,破天荒大笑起來。

“嘿嘿嘿,黑肥子殊非天物,暴了也罷。窈窕淑女,可惜了人家。”樗裡疾臉色通紅,說得期期艾艾,神情大是滑稽。

嬴駟更是樂不可支,笑得伏在書案上咳嗽起來,須臾平靜,臉上猶是忍俊不禁道:“樗裡疾不許抗命,三月後成婚。窈窕淑女,不用你黑肥子操心了。要許身國事,豈能沒有家室根基?”

“君上,這這這,不是甩給黑肥子一個大包袱麼?”樗裡疾急得無所措辭,紅着臉狠狠心道,“臣無才無行,無意做官,只想迴歸故土,做個隱士。”

嬴駟驚訝地看着樗裡疾,突然又是大笑:“黑肥子也欲辭官?不準!你又奈何?”

樗裡疾一臉沮喪,思忖一陣,嘿嘿笑道:“君上,樗裡疾舉薦一個棟樑大才,換下我這根綠葉朽木,國君意下如何?”

“噢?大才?姓甚名誰?現在何處?”

“此人三日內必到咸陽。國君若重用此人,便是準了臣之請求。”

“若不重用?”

“臣便甘做綠葉朽木。”

“好!”嬴駟陡然拍案正色道,“棟樑到來之前,着綠葉朽木樗裡疾暫署上大夫一職,即日任事。”

“國君,這,這如何使得?”樗裡疾欲待長篇大論,國君嬴駟卻揚長而去。樗裡疾頓時僵在廳中,懵懵懂懂,東張西望起來。正在這時,只聽一陣笑聲,一個戴着面紗的白髮黑衣人從帷幕後走出道:“上大夫,別來無恙?”

“你?”驚訝之間樗裡疾恍然大悟,“樗裡疾,參見公子。”

嬴虔揶揄道:“頃刻之間有了高官嬌妻。好個綠葉朽木,分明要開花了。”

樗裡疾大爲窘迫道:“公子何當取笑?樗裡疾並未應承。”

嬴虔冷笑道:“自詡無行,卻偏偏跟一班老朽邯鄲學步,也鬧着辭官做隱士,博取清名。還有我老秦人本色麼?”

樗裡疾已經平靜,淡淡笑道:“言行發自本心,何須邯鄲學步?”

“樗裡疾,可知曉何人舉薦你麼?”嬴虔看他油鹽不浸地蔫笑,突然正色道。

“舉薦樗裡疾者,可謂有眼無珠。”樗裡疾淡淡頂了一句。

嬴虔一陣冷笑:“樗裡疾,好大膽子!商君難道是有眼無珠之輩麼?”

樗裡疾大爲驚訝,繼而搖頭大笑:“公子高明,樗裡疾佩服了。”

嬴虔卻沒有笑,黑色面紗後面是低緩認真的語調:“樗裡疾,莫以爲我擡出商君糊弄你。嬴虔雖與商君有私恨,卻無公仇。說到底,國君也是如此。”嬴虔深深地嘆息了一聲,“極刑商君,一則是私恨使然,一則是商君自請服刑使然。否則,僅是你那個商於郡,就可保商君性命無憂,加上朝野鼎沸,國君如何殺得了商君?然則,商君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自覺赴死方可化解秦國危機,方可維護新法。唯其如此,商君臨刑之前在雲陽國獄,與國君有過一次密會長談,交代了身後一應大事。就是在那一次,商君舉薦了你樗裡疾,還有函谷關守將司馬錯。否則,國君如何能召你二人緊急入咸陽,參與攘外安內之重任?商君之心,本望你拋卻私情,大局爲重,做新君維護新法的股肱之臣。誰想你樗裡疾,卻斤斤計較於國君與嬴虔的一德之失,耿耿於商君的一己知遇之恩,在秦國最需要良臣支撐的時候,卻步人後塵,僅求良心自安。如此器局,豈非大大寒了商君之心?負了國君厚望?”一席話坦率之極,赤裸裸毫無遮掩,對自己甚至對新君都作了深重的貶斥,可謂堂堂正正,大義凜然。

樗裡疾不禁大爲震撼,良久沉默,肅然長躬道:“樗裡疾,謹受教。”

次日,嬴駟舉行了平亂後的第一次朝會,頒佈書令:樗裡疾職任上大夫,總署國政;司馬錯職任國尉,掌秦國軍務並統領新軍;公子嬴虔仍居太傅,晉爵一級;所有郡守縣令晉爵一級,原職不動。此時,靠世襲爵位在國居官的秦國老世族已經悉數清除,商君時期的變法新銳也經過了一番整肅,國中人人振作,朝局重新煥發出一片勃勃生機。

一番部署安頓完畢,正要散朝,內侍總管匆匆稟報:“宮門有一士子求見,自稱魏國犀首,說有長策獻於秦國。”

“犀首?”嬴駟驚訝地看着樗裡疾,“可是樗裡卿所說之人?”

“正是。”樗裡疾道,“此人本名公孫衍,師楊朱之學,自稱天下第一權變策士;曾在魏國、楚國、趙國奔走任職,屢次擊敗官場對手;人言如犀牛之首,銳不可當,故犀首名號多爲人知,本名反倒湮滅無聞。臣與此人曾在隴西不期而遇,勸他入秦效力。”

“好!請先生上殿。”嬴駟大有順風行船天授予人之感,很是振奮。

片刻之

間,一個英氣逼人的中年名士疾風般進得殿來,一領大紅斗篷,散發無冠,長鬚連鬢,衆人眼前頓時一亮。此人進殿來四面一掃,人人都領略了那雙炯炯生光的眼睛。只見他快步上前,深深一躬:“山東犀首,參見秦王——”

殿中頓時一驚。嬴駟頗有不悅:“本公並未稱王。先生何意耶?”

犀首朗聲道:“此乃犀首獻給秦國之第一策:立格王國。”

“果然犀利,要言不煩。”嬴駟淡淡笑道,“總該有一套說辭也。”

犀首站在大殿中央,拱手環視一週:“天下四王,周、魏、齊、楚。周不足論,魏正衰落,齊亦日過中天,楚則底蘊有差。唯秦之元氣,旭日東昇。守定一個公國,如何激勵國人雄心?如何震懾山東六國?犀首斷言,欲得中原逐鹿,先需正名稱王!”

殿中一片沉默,對這突兀的“長策”一時反應不靈。樗裡疾覺得不能總教國君直接應對而無迴旋餘地,一拱手笑道:“先生長策,不妨一併講出,國君方有參酌。”

犀首傲然大笑道:“好!犀首長策乃十六字:正名稱王,東出爭霸,中原逐鹿,一統天下。”

“楊朱之學,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爲。先生爲秦國謀劃,所爲何求?”樗裡疾知道此人從不隱藏自己,欲弄清他的想法。

“樗裡疾當真可人也。”犀首笑容中頗帶揶揄之色,“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楊朱一派主張利己,卻不主張損人。策士爲邦國謀劃,邦國得利,自然要授策士以高官厚祿,此爲兩利不損,天下正道也。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舉凡士子,誰不爲名利而來?除了高官重爵,犀首豈有他哉?”一番說辭,舉殿臣工都驚訝得睜大了眼睛,人人面紅耳熱心頭亂跳。

嬴虔卻忍耐不住,冷冷笑道:“然則,先生能爲秦國帶來何等好處?大而無當的十六個字,就換得了高官重爵?”

這在常人看來很是刻薄的問話,犀首卻絲毫沒有難堪,微微一笑道:“十六字爲綱,綱舉目張。至於如何使秦國謀得大利,自當另有謀劃,秦公請看——”瀟灑地一撩鬥篷,從隨身牛皮袋中抽出一卷竹簡,右手一拍,“王霸之圖,俱在其上也。”

“先生可否見告?”嬴虔冷冷道。

犀首揶揄笑道:“長策可白,細策不宣。此乃權變之要,太傅當真不知?”嬴駟一直在沉思默想,此刻突然拍案高聲道:“書命:犀首爲秦國上卿。散朝。”在朝臣驚詫的目光中,神秘的犀首隨着國君大步去了。

當天夜裡,嬴駟召來公伯嬴虔、上大夫樗裡疾、國尉司馬錯三人,一起爲犀首接風洗塵,聽犀首解說他的王霸細策,直到三更,方纔將正題談完。

嬴駟始終沒有表現出犀首所期待的興奮與震驚,凝神傾聽之外只是默默思忖。倒是正題談罷,樗裡疾請犀首說說天下策士,嬴駟才高興地不斷詢問起來。秦國君臣自孝公病危商君處刑以來,兩三年之中危機不斷,無暇旁顧,對中原情勢已感生疏。犀首講述的山東策士崛起的消息,的確使他們感到新鮮興奮。

犀首說,近年來,諸子百家中出了一個策士流派。這個流派的士子很是奇特,各家弟子都有,無分原本所修習的學問,只是專一地鑽研揣摩列國形勢格局,遊說諸侯,爲所向往的邦國謀劃王霸之策。犀首說,他自己就是“楊朱策士”,即楊子門下的策士名家。齊國的稷下學宮,敏銳地看到了策士無可限量的勢頭,已經有名家大師專門教習弟子“策士之學”了。其教習有兩大特異處:一則,不再單一地修習某家學問,而是融諸子百家於一體,摘其強國富民與邦交縱橫部分,混成策士的“合體學問”;二則,策士以錘鍊辯才爲增長才乾的主要方式,常懸重賞激勵連戰獲勝的辯士;稷下學宮的莊辛、魯仲連、觸龍、辛垣衍等少年銳士,已經很有策士才名了。說到末了,犀首信心十足地預言:“未來之戰國,將是策士之風雲叱吒,不再是法家之變法稱雄!”

“如此說來,目下之策士氣候,尚在發軔之初?”嬴駟似在推測,又似在詢問。

“不然。”犀首大手一擺,“策士氣候已經形成。一則是真正的新銳策士已經出山,二則是戰國變法浪潮已過,天下均勢已經形成。爭霸逐鹿,正當策士謀國之時。”

樗裡疾笑道:“先生所言‘真正的新銳策士’可有所指?莫非先生自詡?”

犀首爽朗大笑:“非也非也。國君、諸公,可知鬼谷子其人?”

“鬼谷子誰人不知?”樗裡疾悠然一笑,以問作答。

“只怕諸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犀首正色道,“世人皆知鬼谷子高深莫測,前有李悝、商鞅爲法家弟子,後有孫臏、龐涓爲兵家弟子。然卻沒有人知曉,這位高人於二十年前,已經開始雕琢策士弟子了。也是兩個,諸公可知?”犀首露出一絲神秘的笑意。

這個消息當真意外。衆人一齊驚訝搖頭。嬴駟急迫問:“兩人是誰?”

“蘇秦、張儀。”犀首一字一頓,分外清晰。

“蘇秦、張儀?何國人氏?”嬴虔淡淡問。

“洛陽蘇秦,安邑張儀。”

“先生以爲,蘇秦張儀,較之先生如何?”樗裡疾似乎漫不經心。

“唯聞其名,未見其人,教我這天下第一策士如何作答?”犀首驟然一本正經。話未落點,座中君臣已是同聲大笑。

(本章完)

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諸子百家_墨家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大事年表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燕國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諸子百家_道家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
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大秦帝國第六部《帝國烽煙》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三 南國雄傑圖再起第五章 情變橫生_六 殷殷宴席生出了無端波瀾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二 秦國特使來到了洛陽王城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三章 邯鄲異謀_六 岌岌故土 悠悠我思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二 完璧歸趙 布衣特使初現鋒芒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諸子百家_墨家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大事年表第六章 滔滔江漢_六 楚懷王第一次獨斷國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二 五國君主同一天到達逢澤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一 邦有媛兮 不讓鬚眉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五 三日三夜不頓舍 項燕大勝秦軍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章 合縱回光_五 壯心不已 春申君奔波合縱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大秦帝國》·史源_第四部 《陽謀春秋》《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六章 子楚還國_四 峽谷叢林的蒙面馬隊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二 衛鞅韜晦斡旋艱難脫身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燕國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二 帝國回光 最後秦王的政變除惡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諸子百家_道家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章 蒹葭蒼蒼_六 大峽谷裡的神秘新軍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二 一統棋局 最後一手務求平穩收煞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