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霹靂手段(3)

且說喬鈐、牛鋒帶領五千人馬,扮作黃頭軍,瞞過了楊復光,順利地進入了武功城。

韓建、張造走下城頭,來到喬鈐、牛鋒面前,韓建問道:“哪位是李鋌將軍?”

原來喬鈐進城前謊稱自己就是李鋌,牛鋒則自稱是鞏鹹。喬鈐答道:“韓將軍,在下就是西川李鋌!”

韓建見喬鈐威風凜凜,的確像一個將軍,後面的“黃頭軍”士卒,隊伍鬆散,個個盔歪甲斜,的確像一支敗軍,於是戒備之心頓時消失。

韓建說道:“李將軍,快下馬歇息吧,到了這裡,就安全了。武功城固若金湯,大齊軍再多,也拿不下武功的!”

喬鈐突然一抖馬繮繩,紅鬃馬四蹄翻飛,直奔韓建而來,韓建大驚,正要奔逃,喬鈐大喝一聲:“我乃大齊建武將軍喬鈐也,韓建,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喬鈐話音剛落,三尖二刃刀直劈韓建腦袋,可憐唐將韓建,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成了刀下之鬼,連頭帶肩,被喬鈐劈爲二段。

張造大驚,正要拔劍抵抗,大齊振威將軍牛鋒大吼一聲,催動烏騅馬,挺起雁尾鏜,一鏜挑起張造,直甩到數尺開外。

張造跌落塵埃,七竅流血,死於非命。

喬鈐、牛鋒命令大齊將士們奮勇衝殺,武功城裡此時像開了鍋,唐兵哭爹叫娘,紛紛逃竄。

不久,曹敏率領大齊第二軍大隊人馬殺進武功城,楊復光、鹿宴弘、李師泰、龐從帶着殘兵左衝右突,狼狽地殺出城西,直奔鳳翔去了。

這一仗,打得實在漂亮,大齊軍以損失數千人馬的代價,消滅了楊復光的五萬多人馬,楊復光只帶了數千殘兵敗將逃到鳳翔府。楊復光從中原帶來的忠武軍精銳,爲之一空。

緊接着,曹敏指揮大齊第二軍在興平以南擊潰了高仁厚的援軍,高仁厚只帶了數百騎兵,逃到西川。

黃思鄴率領大齊第三軍包圍奉天后,齊克讓負隅頑抗,雙方激戰多日,大齊軍越戰越勇,終於攻入奉天,齊克讓揮舞着春秋大刀,殺出重圍,逃到邠州朱玫那兒。但李唐在此役中損失極其慘重,唐將平師儒被黃思鄴一槍剌死,克復制置副使盧胤徵被劉瑭所殺,都監西門思恭被王璠的鳳頭斧劈於馬下,一命嗚呼。奉天唐軍折損二萬餘人,大齊軍將士也付出了一萬餘人的慘重代價,大齊第三軍文書裴渥在此役中被齊克讓所殺。

陝地大齊軍東線戰場,此時也在激戰當中。大齊第一軍孟楷部主力向華州挺進,在石橋一帶,遇到唐昭義節度使高潯率領五萬唐軍攔截,孟楷下令第一軍將士奮勇衝殺,高潯雖組織兵將竭力抵抗,但終究不是大齊第一軍的對手,被大齊軍殺得大敗,逃奔河中,華州遂被大齊軍佔領。

在石橋之戰中,大齊懷集將軍李詳表現突出,陣斬王鐸手下大將薛韜,因此黃巢任命李詳做華州刺史。

高潯兵敗退回潞州後,其部將成麟起了反叛之心,竟趁高潯不備,殺了高潯,率兵佔據了潞州。高潯另外一個部將孟方立駐兵天井關,聞訊大怒,發誓要爲高潯報仇,就起兵攻打成麟,將成麟殺死。

屋漏偏逢連綿雨,李儇收到陝地二路征剿軍連吃敗仗的軍報後,就下詔命令高駢迅速進兵洛陽,攻下潼關,進攻大齊軍,配合王鐸、宋文通、朱玫等李唐將領收復長安。

高駢接到朝廷詔書後,無動於衷,悠哉遊哉,他假裝出兵,但留居東塘一百餘日,遲遲不向西推進。李儇屢下詔書催促他率兵赴援,高駢向李儇上表,託言周寶和浙東觀察使劉漢宏將爲後患,需要提防,所以不能向洛陽推進。不久,高駢乾脆從東塘撤兵回到廣陵軍府,再也不理睬李唐朝廷的詔書了。

高駢將石鏡鎮將董昌召到廣陵,假意與董昌商議,說想與董昌共同去討擊大齊。董昌部將錢鏐對董昌說:“我看高駢根本沒有討賊之心,不如以保境安民爲理由辭職歸去。”

董昌聽了錢鏐的建議,認爲有道理,就表示同意,而高駢也聽任董昌率兵還鄉。此時,朝廷新任的杭州刺史路審中前往杭州赴任,路審中剛走到嘉興,董昌自石鏡率兵先進入杭州,路審中感到懼怕而退還。

於是董昌自稱杭州都押牙、知州事,派遣將軍文吏向周寶請官,周寶沒有能力制止,只好上表任董昌爲杭州刺史。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卷首語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十章 攻守易勢(2)
第二十四章 蜀地舉義旗(2)第三十八章 沖天劍(2)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八章 猛虎掏心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二十三章 計險厄遠近第五章 叛齊降唐(3)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九章 勢如破竹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八章 李唐新政第五章 金色蛤蟆爭努眼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三十三章 裡應外合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十六章 義師集結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六章 疾風暴雨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二章 聖命不可違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十一章 雄師狂飆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八章 失於察兵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三章 戰旗漫卷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卷首語第十七章 唐僖宗出逃第三十四章 圍陳州(2)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九章 痛殲王牌軍(3)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大齊英雄》序暨簽約感言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十五章 彥璋遇難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十一章 亂自上作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三章 兵不血刃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十九章 猿驚鶴怨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七章 痛殲王牌軍(1)第二十三章 蜀地舉義旗(1)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十五章 天地再造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七章 摧樑折柱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十章 攻守易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