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奇襲(下)

又過了大約一刻鐘,趙文終於急匆匆地回來了。跟趙武一樣,他也領着一個人。其人光頭僧袍,卻是一個和尚。

趙瑜、趙武見了那和尚,忙叉手問好:“見過三叔。”

那和尚卻不回禮,只急得跺腳:“還見什麼禮?也不看看地方,嫌命長了不是?莫耽擱,快隨我來!”也不等回話,轉身領了就走。

趙武一邊緊跟上去,一邊呵呵笑道:“想不到吃了幾年,打了幾年坐,張三叔還是這麼個急脾氣。”

“誰說不是。”趙文跟趙武一前一後走着,也笑道:“俺回來時也是被催着走,黑燈瞎火的,好幾次差點栽進竹籤地裡。”

“?,莫多話!”趙瑜走在兩人後面訓道:“仔細腳下,且跟着走便是。”

文武二人口中的張三叔,本名張貴,江湖人稱鐵腳龜,是趙瑜的便宜老子趙櫓的拜把兄弟,亦是有名的海盜頭子。三年前因故受了重傷,再吃不得海上的風寒,加上無兒無女,沒人供養,也不願意在寨中吃閒飯惹人白眼,趙瑜遂想盡辦法私下裡拼湊了兩百貫,買了道空白度牒【注1,幫張貴出家當了和尚,有一個法號,喚作至善。幾年來,這至善大師就掛單在縣城中的觀音廟裡,也算是把身份洗白了。論身份論地位,他這三叔都不是趙文趙武能取笑的,趙瑜免不得要提醒他們守規矩。

趙文趙武兩人對視一眼,吐了吐舌頭,再不敢多言,低着頭追着至善往前走。趙瑜緊跟着他們,再後面百多人排成一字縱隊,鴉雀無聲地跟了上來。

衆人順着山路向下走,將將看到山腳路口的鹿角,至善卻不再向下走,反轉向右行,向南邊山林中走去,那裡有條小路。

趙瑜一行又跟着至善和尚在跟木柵平行的小路上,高一腳淺一腳走了有半里路。間或有人跌倒,但立刻就被扶起,沒有半點耽擱。

又走了幾步,前面已經可以隱隱約約的看到城牆影子,就要出山了。至善領着衆人改向左,朝木柵欄走去。他的腳下沒有出現竹籤,那裡早已被清除乾淨,變成了一條安全通道。而這條通道正對着的那段柵欄也已被放倒,空出來的缺口恰能容兩人通過。

至善站在那個缺口邊揮着手,壓低聲音催促趙瑜等人快點進去。

過了柵欄,正對着的又是一堵院牆,跟柵欄只隔了一條二人寬的窄巷。院牆上一扇小門洞開,趙文一馬當先,領着衆人魚貫而入。

趙瑜、趙武這時留在最後,等所有人都穿過柵欄進了城,他們幫着至善和尚一起把放倒的柵欄扶了起來,又重新立回原位。接着三人快速地閃進門內,輕輕地把門掩上。

門內是一個二十步見方的院子,這在小城中已經算大的了,但趙瑜他們從西側小門進來,一百多號壯漢還是把院子擠得滿滿當當。院子正門朝南,北面則是一座小殿,供得是南海觀世音菩薩,正是張貴掛單的觀音廟。

這廟中除了至善外,尚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住持,以及兩個沒錢剃度的沙彌。當初爲了謀劃這次偷襲,趙瑜幾個月前也曾來過這間廟,見過那三人。當時就和至善計議妥當,行動前要先解決這三個障礙。前面趙文來尋張貴,便幫着他把住持三人砍死在後面的禪房中,沒跑得一個。

殺了這三人,至善倒也不用擔心後路。原本他當和尚是爲了養老,但這兩年趙家在昌國的勢力大漲,總寨也搬到了衢山島,要幫他再換個養老的地方不難。不比幾年前,蝸居在浪港山的時候,加起來還沒縣城大的三個小島連個伸腳的地兒都沒有。

趙瑜、陳五、趙文、趙武還有其他幾個頭領來到殿中,齊齊跪倒向菩薩拜了幾拜,至善在一旁點了柱香,畢恭畢敬地供了上去。

這普陀山正屬昌國地界,海島上的人們對南海觀音一向供奉甚謹。如趙瑜這般在殺人放火前先拜拜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在昌國海盜中,確是習以爲常。

跪拜祈禱後,衆人就在殿中找了地方坐下來,分派接下來的任務。離三更還有段時間,也可以順便歇歇腳,蓄養一下體力。由於順利進城的緣故,氣氛輕鬆了許多。

三個蒲團給趙瑜、至善、陳五佔了,其他人就散坐在門檻或是地磚上。唯有趙文趙武兩人資歷淺,沒資格坐,只得站在趙瑜身後。

至善盤腿坐在蒲團上,揉着小腿肚子,臉上有些疲色。今天他先殺了三個人,又走了幾裡夜路,還受了冷風,身體的確有些吃不住。不過他卻是薑桂之性,斷不肯在小輩們面前服老。

趙瑜看在眼裡,便回頭使個眼色。趙文心中玲瓏剔透,忙上前幫着至善揉腿。那和尚眯起眼,倒也笑納了。

見至善享受着,趙瑜在旁笑道:“今日裡多虧了三叔,沒三叔幫忙,我們也進不得這個城。”

至善和尚睜開眼,神色有些不快:“一家人別說兩家話。你三叔雖然出家了,但還是浪港寨的人。做自家的事怎能叫‘幫忙’?”

趙瑜低頭賠笑,“不是見三叔辛苦嘛,侄兒心裡過意不去。”

“唉……”至善不知想起了什麼,看起來有些動情,指指趙瑜,“也就你小子有這份孝心。其他人吶……”

趙文見氣氛不好,忙插進來岔開話題道:“三叔,侄兒看這觀音廟的院子挺大的。要是我們白天分散了混進來,在院子裡躲到晚上,不就省了三叔辛辛苦苦地給我們領路了?”

“你混得進來嗎?”至善果然給轉移了注意力,他嗤笑道:“小子,人笨沒關係,但要學會藏拙。蠢話要留在肚子裡,別拿出來給人笑。這昌國縣城內總共才幾戶人家?突然一天有一百多生面孔進城,還是趕在年前,任誰都知道不對勁了。再說,別看我這廟小,白天香火卻盛得很,人來人往的,你往哪兒藏?”

趙文嘿嘿傻笑。其實他哪裡不知,只不過故意讓至善顯擺罷了。

“二郎,”坐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陳五突然開口,“該說正事了。”

被陳五打斷,至善停了口,臉色悻悻。趙瑜都看在眼裡。他斂起笑容,正色道:“五哥說得是。”

他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隨手打開後,裡面是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熟宣,這是趙瑜前些日進城探查時所繪的昌國城池圖。

趙瑜把地圖攤在地上,從供桌上取了個燭臺下來,壓住地圖一角。所有人都圍了上來。他手指着地圖,道:“我前日跟父親、二叔、三叔還有大哥一起合計過了,謀劃得妥當,現在就給大家說個明白……”

趙瑜的計劃其實很簡單,就是關門打狗。先分兩路沿着城牆根下的小路解決城門的守兵,再留下必要的守門兵力封住城門,以防有人出城通風報信。然後剩下的兵力在縣城中心的鐘鼓樓前會合,直取城西的縣衙。平常日子,輪班在縣衙守夜的弓手和衙役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十人,今日又是除夕,更不可能多過這個數字。而且就算在攻打城門時讓縣衙有了準備,放把火也就是了,縣衙後院柴房的位置早探得分明,兩個火把一扔,再守住前後門,就可以等着裡面的人衝出來送死。

計劃雖然簡單,倒也足夠用了。話說回來,就算想安排些複雜的計劃,這些海盜也做不到。

趙瑜把計劃一一分說明白,又強調了幾個細節。衆頭領也都點頭贊同。收起地圖,趙瑜心中感嘆,這些海盜都不是口密的人,所以這計劃必須到動手前才能讓他們知曉,不然一旦提前泄漏出去,那這次奇襲就等於是自蹈死地了。

計劃說明後,各人的任務很快也分派妥當。這一百二十人本來就分作十隊,每隊十二人,其中隊正、隊副各一。陳五領了四隊,他的目標是西門和南門。趙瑜除了北門和東門外還要多守一個山口,便領了五隊。剩下的一隊留在廟中,等趙瑜陳五開始攻打縣衙時,便去守着縣衙的後門,以防有人逃脫。這昌國城垣狹小,出了這觀音廟只要百十步,中間過座橋,就是縣衙後門,最是輕鬆不過,至善舊傷在身,吃不得累,此事自當由他領着。而趙瑜的幾名親隨再加兩個哨探,亦平均分作三份,各隨一部,權作互相聯絡之用。

任務分配殆定,便各自領兵而行。

陳五一路,路遠先走,四隊兵士又從進來的小門魚貫而出。趙瑜就站在門口,時時擡手拍拍出去的人的肩膀,道聲小心。這四隊中的有不少都是他兄長的人,平常跟他面和心不和。現在有機會,趙瑜當然要趁勢收收人心。

三隊過後,陳五就親自領着第四隊準備出門。趙瑜衝着他一拱手,誠懇得道:“陳五哥,一切小心爲是。萬事拜託了。”

陳五頓了頓,也回了一禮,肅然道:“二郎放心。陳某必不負所托。”說罷便領兵出門向南去了。

陳五走了,便輪到趙瑜這路。趙武領着一隊先行。趙瑜回頭看向留在廟裡的隊伍,個個精神煥,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樣子。

‘看起來確實不錯。’趙瑜心中暗暗點頭。這一隊裡都是見過血的漢子,不用擔心他們上了陣就拉稀。

“文兄弟,”趙瑜招招手讓同樣留守在這裡的趙文過來,低聲叮囑道:“這次上陣,你別一矇頭的先衝上去,多多看顧些三叔,且跟好了。要是三叔掉了根汗毛,看我不饒你!”

趙文低頭答應着,身後至善卻叫了起來,剛纔趙瑜趙文說話時他早湊了過來,卻是聽到了:“瑜哥兒你怎麼越大越像婆娘了?絮絮叨叨的。三叔當年跟你爹、你二叔橫行海上的時候,你哥還在吃奶呢!要你小子白操心!你三叔今天就多砍兩人給你小子看看,‘鐵腳龜’到底老沒老!”嘴裡雖然罵着,眯起的眼卻暴露他其實心裡高興的很。

趙瑜微微一笑,朝至善躬身一禮,道:“那侄兒就祝三叔旗開得勝,馬到功成,大利市!”引得他哈哈大笑。

趙瑜直起腰,不再多話,領着最後一隊出得門去,卻是向北而行。

此時城中的鞭炮聲愈地響亮起來。

就要到子時了。

注1:空白度牒:唐宋時,由於僧道等出家人可以免丁錢避徭役,所以想當和尚道士的人很多。針對這種情況,政府一方面通過嚴格考試來減少僧道數量,另一方面,則把空白度牒當作有價證券出售,以增加政府收入。在王安石變法時,甚至有官員用空白度牒作爲本錢,來推行市易法和青苗法。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讓唐宋政府樂此不疲,而空白度牒的價格,則時高時低,但多在兩三百貫之間。

第23章 武功(下)第26章 開春(上)第6章 未來(下)第4章 對手(上)第9章 迎擊(上)第13章 西行(下)第30章 輕取(上)第9章 懲戒(下)第28章 連橫(上)第46章 明教(下)第5章 西路(二)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15章 傳承(一)第23章 清化(上)第18章 商戰(下)第34章 出戰(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6章 商戰(上)第40章 內附(上)第39章 故人第14章 硝煙(中)第11章 和議(上)第46章 明教(下)第1章 老種(上)第3章 夜話(下)第3章 滅國(上)第41章 大石(上)第13章 西行(下)第46章 新年(上)第5章 西路(二)第29章 連橫(中)第41章 大石(上)第9章 迎擊(上)第6章 西路(三)第6章 西路(三)第15章 傳承(一)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3章 風雨(上)第30章 回航(上)第5章 西路(二)第20章 文治(上)第17章 豐收(上)第10章 守城(下)第24章 清化(下)第28章 帝國(下)第32章 祭靈(上)第20章 勇氣(上)第25章 天子(上)第6章 戰前(下)第33章 故鄉(下)第4章 奪城(下)第14章 西路(六)第22章 武功(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9章 湄嶼(下)第31章 跳牆(上)第10章 三國(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9章 星火(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38章 異變(下)第38章 土着(上)第18章 豐收(下)第22章 萬馬(上)第9章 守城(上)第13章 包圍(上)第19章 謀算(下)第2章 北行(下)第39章 土着(下)第45章 決勝(下)第19章 開局(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8章 神機(下)第32章 祭靈(上)第32章 故鄉(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54章 九五(上)第5章 東京(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7章 星火(上)第9章 四方(下)第7章 西路(四)第51章 道阻(五)第16章 船場(下)第14章 硝煙(中)第12章 孤舟(下)第13章 琉球(下)第42章 餘波(上)第23章 武功(下)第28章 焚城(上)第13章 父兄(上)第16章 船場(下)第6章 對手(下)第19章 開局(上)第44章 決勝(中)第4章 東京(上)第61章 門戶(上)第24章 烈風(下)第19章 開局(上)
第23章 武功(下)第26章 開春(上)第6章 未來(下)第4章 對手(上)第9章 迎擊(上)第13章 西行(下)第30章 輕取(上)第9章 懲戒(下)第28章 連橫(上)第46章 明教(下)第5章 西路(二)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15章 傳承(一)第23章 清化(上)第18章 商戰(下)第34章 出戰(上)第14章 翻牌(上)第16章 商戰(上)第40章 內附(上)第39章 故人第14章 硝煙(中)第11章 和議(上)第46章 明教(下)第1章 老種(上)第3章 夜話(下)第3章 滅國(上)第41章 大石(上)第13章 西行(下)第46章 新年(上)第5章 西路(二)第29章 連橫(中)第41章 大石(上)第9章 迎擊(上)第6章 西路(三)第6章 西路(三)第15章 傳承(一)第58章 九五(下一)第23章 風雨(上)第30章 回航(上)第5章 西路(二)第20章 文治(上)第17章 豐收(上)第10章 守城(下)第24章 清化(下)第28章 帝國(下)第32章 祭靈(上)第20章 勇氣(上)第25章 天子(上)第6章 戰前(下)第33章 故鄉(下)第4章 奪城(下)第14章 西路(六)第22章 武功(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9章 湄嶼(下)第31章 跳牆(上)第10章 三國(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29章 星火(下)第43章 帝位(下二)第38章 異變(下)第38章 土着(上)第18章 豐收(下)第22章 萬馬(上)第9章 守城(上)第13章 包圍(上)第19章 謀算(下)第2章 北行(下)第39章 土着(下)第45章 決勝(下)第19章 開局(上)第37章 股票(中)第18章 神機(下)第32章 祭靈(上)第32章 故鄉(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54章 九五(上)第5章 東京(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27章 星火(上)第9章 四方(下)第7章 西路(四)第51章 道阻(五)第16章 船場(下)第14章 硝煙(中)第12章 孤舟(下)第13章 琉球(下)第42章 餘波(上)第23章 武功(下)第28章 焚城(上)第13章 父兄(上)第16章 船場(下)第6章 對手(下)第19章 開局(上)第44章 決勝(中)第4章 東京(上)第61章 門戶(上)第24章 烈風(下)第19章 開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