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靖安(中)

洪武元年七月初一。乙丑。【西元1126年7月22日】

皇宋軍事指揮學院。簡稱軍學,凌駕於士官學校和營屬教導隊之上,是舊日的東海,如今的大宋,培養軍中指揮官的最高學府。是完備的軍官培養體系中,處在最高的山頂上。

軍學祭酒如今是由樞密使趙文兼領,而直接管理學院的山長,則是曾跟着趙瑜一起殺入昌國縣城的馬千祖。從最早的衢山義學教導,到如今的軍學山長,他已經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十餘年。日積月累,日夜薰陶,舊時粗鄙不文的海盜,如今也是滿腹翰墨。

不同於舊朝設立在武成王廟中的武學。趙瑜和他的軍隊把匹夫之勇的‘武’與運籌帷幄的‘軍’分得很清楚。他對軍官們的要求是臨敵不亂,指揮若定,而不是能衝會殺,帶着士兵們衝鋒——那是士官的工作——是千軍萬馬的‘軍’,而不是單打獨鬥的‘武’。

同樣的,趙瑜也不喜歡文官這種稱呼,那些以爲會吟詩會做對,能寫幾篇漂亮的賦文,就有做官資格的文酸。他從來不正視一眼。依照歷朝歷代的慣例,朝中每逢節慶,如正旦、上元、中秋之時,宮中設宴,羣臣也要應制賦詩,以作紀念。而趙瑜卻是從未要求過,他重事功,重實績,量才施用。至於那些靡靡之音,去ji院寫給*子唱去!——柳永若在他治下,連屯田員外郎也別想做!

無論舊時的東海,還是如今的洪武朝廷,都是隻論軍政,不論文武。而軍學在朝中的地位,因此也絕不在太學之下。

軍學的基本學制爲三年制,主要分爲陸軍系和海軍系,海軍教程特殊,自成體系,連教學場所也是另作安置。

而陸軍系的第一年是通才教育,學習語文、數學、歷史、戰略學,後勤保障,軍事工程,天文地理——這些課程海軍同樣需要學習——當然還少不了步兵、騎兵、炮兵的戰術指揮學。而從第二年開始,便會按照學生的特長和成績分爲參謀、後勤和步、騎、炮等分部。

軍學課程通過難度很高,通常都有三成的淘汰率,被淘汰的學生只能轉到下級的士官學校去學習。但只要能從軍學畢業,即俗稱的武進士。便是一名副尉,直接就是九品官。

在越來越講究學歷的新朝軍中,要想成爲一名有品級的軍官,並在日後的升遷過程中順順當當,也只有在軍學中走過一遭,搏個武進士的身份,因而有志於軍中的人才或是軍中的士官們都對軍學趨之若鶩。

但如果想直接就讀軍學,條件卻很繁瑣。第一,必須是完成了九年制教育的中學畢業生;第二,家世清白,有鄉鄰作保;第三,身體健康,無殘疾、無宿疾。符合以上三條,還要通過一系列文化和身體條件測試,方能被錄取——如果將第一條換成‘州中入貢的貢生’,那便是舊時參加科舉的要求。

當然,上面的一條路僅僅是平民考入軍學的方法,如果是在軍中立過功勳的士官,也一樣可以被推薦入學。通過這兩條路入學的學生比例,一般都是一半一半。

不過除了按部就班的上完三年課,軍學中還有爲期三個月或是半年的速成集訓班。通過短時間、大劑量的填鴨教育,讓一些有足夠功績晉升的士官甚至是軍官,在較短的時間裡學習並掌握一定的指揮藝術,以便趕上戰爭的腳步。

岳飛就是這樣被填鴨出來的。曾經自以爲以最高分通過天津城中那個加了猛料的新兵營,就沒有什麼訓練和課程能讓他畏懼的嶽鵬舉,終於明白什麼是一山還有一山高。

不像新兵營中還有行軍、列陣、衝刺、射擊之類的肢體訓練,集訓班的課程全是要動腦動筆的。除了保證四個時辰的睡眠時間,和零零碎碎合起來不到一個時辰的休息和用餐時間,從清早到夜中,一天至少有六七個時辰在教室中度過,上不完的課,寫不完的作業以及每天都少不了的測驗。

岳飛忍不住在想,就算單人獨騎去衝擊擁有千軍萬馬的敵陣,恐怕都比如今的補習地獄要輕鬆得多——看看周圍的同學,在這麼想的,並不只他一個,而是每一個。

這一套訓練班的課程安排,完全是趙瑜以他前世參加高考的那一年的生活爲藍本親自設計出來,並強行實施。要保證實際領兵的軍官質量不至於因爲學時不夠而素質下降,就必須將三年的課程去粗留精濃縮在三個月之內,反正他當年能撐過三百六十五天,如今他的臣子也一樣應該能撐過九十天。

岳飛是撐過去了,好不容易。其他人也都撐過去了。有時間限制的地獄試煉,至少能看見前面的光明,咬咬牙總是能熬到最後,尤其是這些此次屬於速成性質的集訓班中入選的三百人,都是來自於各方部隊中的升遷在即的士官,能力和毅力都不缺。但在這段時間裡,學到了多少東西。從最後的成績卻可以看出各人的差距。

岳飛的成績好得沒話說!入學考試時還僅僅是中游偏下——這是因爲他對軍學內部刊發的兵書戰策瞭解得太少——但三個月後的現在,他已經在整個集訓班的三百人中穩坐頭把交椅。教過他的各科師長,還有軍學的山長,都對這個聰明刻苦的學生讚不絕口,而將岳飛那個執拗、驕傲、喜歡頂撞人的壞脾氣輕輕放過。連上次來軍學中視察的樞密使趙文,都忍不住讚了幾句。

所以岳飛現在有些心神不定的期待着,等着應該屬於他的首席軍刀,由皇帝陛下親自頒發下來。同樣的,排名前十位的集訓生,也同樣在期待——雖然比不上天子所授、鑲有五色寶石、代表‘智、信、仁、勇、嚴’爲將五德的嵌寶軍刀,但由祭酒所授的寶刀,也同樣值得驕傲。

不過他們沒等到趙瑜和趙文帶着寶刀前來,而是馬千祖笑眯眯的一張老臉,

“想拿軍刀,當然可以!……不過先通過畢業考試再說!”

“……什麼考試?!”**個人同時急問着,若是在突然冒出的畢業考試上失誤,從前十名的位置上滑下去,那就太可悲了。

只有岳飛沉靜的站在後面,沒有半點急躁。無論什麼考試他都有絕對的自信,首席的位子,君賜的寶刀,都不會落入他人之手。

馬千祖擡眼一瞥岳飛,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讚賞。再一看眼前的幾個沉不住氣的傢伙。卻笑着說:“曲川地可耕,長刀砍低樹。元來腹有文,軍口三十去。你們猜猜看畢業考究竟是什麼任務?”

“打的什麼謎?”

“這是拆字謎,打兩個字,你們說是什麼?”

岳飛對這等文字遊戲並不擅長,正在苦思間,排名緊追在他身後,位居第二的李忠直恍然叫道:“……是剿寇!?”

馬千祖哈哈笑了兩聲:“正是剿寇二字!”

不再賣關子,他將來龍去脈說了出來:“這是天子親自給你們安排的畢業考試。以你們三百人爲骨幹軍官,合併入城外剛剛完成訓練大綱的新兵,成立暫編靖安第一軍團。下轄四個營。各爲兩千人。

依樞府的意見,是按照區隊分派人手,一個區隊負責一個暫編營,區隊長署理都指揮使一職。不過這對你們這些高材生並不公平。所以今次將按照成績來,結業考試的前四名爲都指揮使,五到八名是副都指揮使,參謀長便是九到十二。就這麼一二三四的輪着排,直到排正爲止。我與官家說過了,陛下也同意這樣的分派。

所以,岳飛、李忠直、黃由,王介,你們四個分別就是靖安一、二、三、四營的都指揮使。至於營中階級,則比照補充營例,授予臨時軍銜!”

“補充營?!”

“臨時軍銜?!”

洪武新朝的野戰軍團,主力是四千人的正營,下面兩個三千人的副營,兩個五千人的補充營。這三種不同等級的營頭,軍官階級也是一級低過一級。正營都指揮使的軍銜至少也要是三枚銀月的校尉,而副營的都指揮使便是少一顆,至於補充營三位主官,只要剛跨過校尉門檻就可以。

不過這麼低的軍銜要求,對於今次的速成集訓班的學員來說,卻還是摸不到邊。就像岳飛,不過剛升到副尉,離着校尉還有四級要爬。雖然他的能力沒話說,但資歷卻淺得無法讓任何人心服口服。

同時在軍中,軍銜高的總是能壓下位的一頭。行禮、排座,都是低軍銜讓着高軍銜。但在集訓班中,成績好的,卻不一定軍銜高的。四個區隊,一開始的分派,是讓軍銜高的幾人任區隊長和排正,管理下面的軍官。但現在的前十名,卻只有兩人是排正,其餘的或是隊正,或根本就是普通學員。要讓他們能夠順利的指揮軍隊,重新按職務排定臨時軍銜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馬千祖看着學員們都因能提前數年率領大軍並提升軍銜。而一下激動起來,就又陰笑着故意煽風點火了一把,“這次的畢業考試,最後會按戰功評分。如果功績到位,那個營頭說不定可以去掉暫編二字,升級正式的野戰營編制。指揮此營的將校,他們的臨時軍銜,說不定也會去掉臨時二字!”

這可是爆炸性的消息,依國中軍制,軍銜等級才十六級,若無大的功勞。每升一級都是要磨勘個三四年。而到了副尉晉升校尉,或是校尉晉升將軍,那時軍官們就都是選升,將銅日換成銀月,銀月換成金星,這都不是熬資歷就能等到的。

但依馬山長所言,若是真的能將臨時兩字去掉,那等於就是從副尉直升校尉了,而讓一個暫編營成爲正式編制,這可是能名留軍史的壯舉,日後記功授銜時,也可大書一筆。

衆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是興奮得難以言喻。還是隻有岳飛,沒有跟着同學一起興奮,而是很沉穩的問出最關鍵的一個問題,“任務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馬千祖臉上的笑容變了,不再是帶着一點惡作劇的陰笑,而是溫和而讚賞的笑容,心智堅定,不爲名爵利祿所撼動,更在意任務如何,而不是功績獎賞,這個嶽鵬舉的確是個大將之才。而其餘的學員,雖然一時被迷惑,但聽到岳飛的問題後,便很快恢復清明,也的確不錯。這些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日後也是夠資格撐起大宋軍隊的頂樑柱。

“想必你們也聽說了,虎翼第一、第二兩個軍團,已經在一個月離開了兩浙——只留下了補充營鎮守——在秀州乘船沿大江上溯,按計劃攻下了鄂州。接下來他們的任務是分兵,一個繼續西去,封鎖三峽出口的夷陵,一個則是北上襄陽,監視出入漢中的金州道和關西東南出口的武關。

不過荊湖兩路如今雖名爲歸附,但官員仍舊維持原狀。其中心繫舊朝的官吏爲數衆多。深入荊湖的虎翼軍第一、二兩個軍團,可以說是孤軍,除了糧草可以就地徵集,其餘一切軍需輜重必須依靠大江轉運。

而荊湖又緊鄰蜀中,若僞帝一道詔書發來,說不定就會有人起意作亂。並且荊湖的盜匪猖獗,明教餘孽在洞庭湖西的鼎州、澧州又勢力廣大,教衆幾近百萬。他們都是能夠威脅到大江運輸線的敵人。

所以你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剿滅荊湖兩路的盜匪,保證大江兩岸的穩定。並震懾一切心懷異心的官吏。有四個營、八千大軍,我想做到這一點,應該很容易!好了,找你們的下屬去罷,明天正式的任命就會下達。三天之內,先交一份能讓我滿意的計劃書出來。十天之後,你們就必須上船西去!”

解散之後。

十人的組合一下分成四部,僅對視了幾眼,其他三名預定中的都指揮使帶着自己的副手揚長而去。能將暫編轉正,並去掉臨時稱號的只有一個營,四家競爭者在此時,就已經開始互相較量起來。

岳飛看了看身邊留下來的兩人,第五名的林禹、第九名蕭清,就是他今次領軍的兩名助手,心中不由得苦笑。林、蕭兩人都是福建羅源的同鄉,卻互相看不順眼。按班中的說法,是一個道‘雨’,一個贊‘晴’,所以總是不相合。

但岳飛相信兩人都有足夠的才智和自制力,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相爭,什麼時候必須精誠團結。

林禹剛到二十,臉上稚氣未脫,卻已是入伍五年的老兵,原屬於野戰一營,自信從不缺乏,所以立刻便堂堂正正的開口說出自己的意見:“正如山長所言,靖安地方並不難。盜匪、邪教能依靠的只是熟識地理罷了。今次考的就是功績大小,如果選好向導,備全地圖,合理安排行軍路線,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最多的敵人。”

“不然!”蕭清搖頭反駁,“關鍵還是內部。攘外必先安內。若是內部不靖,對外作戰也就不用想了。我們三個月來都習慣了按照區隊的劃分來處事,對其他區隊的人物並不瞭解。同時下面的士兵全都來自新兵營,我們更不熟悉。所以這次考得更多的還是在舊有編制被打散後,互相協調配合的能力。要利用好每個下屬的才能,合理的編制營中戰力,這樣才能順利作戰!”

兩人說完,挑釁的眼光轉到岳飛的身上。岳飛沒有說出自己看法,卻是點點頭,說:“很好,就按你們說得去做!一個負責地圖、嚮導和行軍路線,一個就是去安撫整頓營中。”

“那你呢?”林禹和蕭清同時問道。

“安排你們兩人的工作!”岳飛轉過身,走出門,拋回一句話,“現在已經完成了!”

………

洪武元年七月廿一,乙亥。

大江浩浩蕩蕩,空中細雨紛飛。

大江之上,雨幕之中,五艘重型車船正沿江而上。暫編靖安第一營,只用了五天的時間,蕭清就完成了新營的編制工作,而與此同時,林禹也制定好了行軍線路和計劃表。

這使得靖安第一營比其他三個營,提前了兩三天出發。又用了十五天的時間,乘坐車船,沿江上溯了三千里。

岳飛正站在第一艘的戰船船頭,一枚銀月別在胸牌上,雖然胸牌有着代表臨時軍銜的白色邊框,但他相信,這邊框很快就會消失。

“還有多久能到鄂州?”岳飛問着身後。

林禹面色並不好看,這些天,岳飛都是指使着他們做事,自己卻是在五條船來回晃悠,每到一個港口便換上一條船,清閒的讓人咬牙。但岳飛既身爲主官,他的問題必須回答:

“天黑之前應該能到!”

“……到鄂州後,先修整兩天,趁這個時候打探一下鐘相的消息!以查敵爲第一!”

“會按照計劃來的!”

到了鄂州,就是最後一個能得到支援的地點。再往前,每一個沿江州縣,都沒有安排下兵站。

而林禹制定的任務區域是洞庭湖周邊。最近的半年,鐘相打着勤王的旗號,在洞庭湖周圍的招募了不少人馬,尤其是他老家鼎州武陵,據說他一句話,就能讓二十萬教衆拿起刀槍。

不過如今的鐘相還沒有像歷史上在建炎四年之後那般囂張,還沒有‘焚官府、城市、寺觀、神廟及豪右之家,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僅僅是在招兵買馬。

對付這樣的敵人,最重要的穩、準、狠,不給他任何舉兵的機會。不然等到他開始動手,就會如方臘那般,鬧出一場大亂。

岳飛對這等邪教徒沒有任何好感,聲音殺氣騰騰:“兩天後,修整一畢就立刻出發,先拿鐘相祭旗!再將洞庭周圍的水寨徹底掃清!”

@!!

()

第9章 迎擊(上)第14章 硝煙(中)第31 回航(下)第17章 軒波(下)第42章 餘波(上)第21章 開局(下)第39章 土着(下)第33章 局勢(下)第35章 海上(上)第6章 對手(下)第28章 焚城(上)第31章 跳牆(上)第37章 股票(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4章 九五(上)第25章 突遇(下)第26章 野心(中)第43章 交涉(上)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8章 傳言(上)第20章 勇氣(上)第6章 對手(下)第2章 夜話(中)第32章 輕取(下)第9章 迎擊(上)第23章 烈風(中)第7章 西路(四)第60章 投奔(下)第51章 杭州(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9章 湄嶼(下)第31 回航(下)第25章 突遇(下)第13章 西路(五)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8章 四方(中)第42章 餘波(上)第52章 杭州(中)第33章 故鄉(下)第24章 西路(七)第7章 敵至(上)第37章 湄嶼(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3章 夜話(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26章 俘王(中)第21章 開局(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16章 變奏(上)第33章 經濟(上)第30章 連橫(下)第32章 輕取(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1章 後續(下)第41章 大石(上)第2章 平安(下)第10章 靖安(上)第1章 老種(上)第29章 星火(下)第4章 奪城(下)第44章 決勝(中)第2章 夜話(中)第17章 傳承(三)第16章 軒波(上)第48章 助守(下)第9章 綢繆(上)第23章 烈風(中)第17章 軒波(下)第27章 俘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39章 戰線(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3章 交涉(上)第26章 開春(上)第7章 未雨(上)第29章 雄心(下)第12章 西行(上)第8章 未雨(下)第24章 風雨(下)第33章 祭靈(中)第62章 九五第31章 局勢(上)第19章 戰象(下)第3章 新港(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5章 包圍(下)第55章 涌金(下)第24章 烈風(下)第25章 俘王(上)第28章 攤牌(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6章 傳承(二)第32章 局勢(中)第2章 北行(下)第2章 平安(下)第18章 戰象(上)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6章 江山(上)第12章 和議(中)第44章 決勝(中)
第9章 迎擊(上)第14章 硝煙(中)第31 回航(下)第17章 軒波(下)第42章 餘波(上)第21章 開局(下)第39章 土着(下)第33章 局勢(下)第35章 海上(上)第6章 對手(下)第28章 焚城(上)第31章 跳牆(上)第37章 股票(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4章 九五(上)第25章 突遇(下)第26章 野心(中)第43章 交涉(上)第60章 九五(下三)第28章 傳言(上)第20章 勇氣(上)第6章 對手(下)第2章 夜話(中)第32章 輕取(下)第9章 迎擊(上)第23章 烈風(中)第7章 西路(四)第60章 投奔(下)第51章 杭州(上)第35章 覆亡(中)第39章 湄嶼(下)第31 回航(下)第25章 突遇(下)第13章 西路(五)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8章 四方(中)第42章 餘波(上)第52章 杭州(中)第33章 故鄉(下)第24章 西路(七)第7章 敵至(上)第37章 湄嶼(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3章 夜話(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26章 俘王(中)第21章 開局(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16章 變奏(上)第33章 經濟(上)第30章 連橫(下)第32章 輕取(下)第17章 神機(中)第41章 後續(下)第41章 大石(上)第2章 平安(下)第10章 靖安(上)第1章 老種(上)第29章 星火(下)第4章 奪城(下)第44章 決勝(中)第2章 夜話(中)第17章 傳承(三)第16章 軒波(上)第48章 助守(下)第9章 綢繆(上)第23章 烈風(中)第17章 軒波(下)第27章 俘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39章 戰線(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43章 交涉(上)第26章 開春(上)第7章 未雨(上)第29章 雄心(下)第12章 西行(上)第8章 未雨(下)第24章 風雨(下)第33章 祭靈(中)第62章 九五第31章 局勢(上)第19章 戰象(下)第3章 新港(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15章 包圍(下)第55章 涌金(下)第24章 烈風(下)第25章 俘王(上)第28章 攤牌(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6章 傳承(二)第32章 局勢(中)第2章 北行(下)第2章 平安(下)第18章 戰象(上)第57章 九五(中三)第46章 江山(上)第12章 和議(中)第44章 決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