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雄心(上)

宋宣和七年四月十一,壬子。【西元25年5月5日】

基隆。

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木頭匣子。

長、寬、高都是一尺兩寸,沒有上漆,沒有打磨,更沒有雕刻,完全是一個用幾塊榆木板釘起,說好聽點是樸實,說難聽點根本就是趕工出來的破爛貨。

匣子向空氣中散着一種說不清道不明讓人噁心的味道,類似於鹹魚,但比臭更令人作嘔,將御房裡的木犀香氣攪得一團糟。

趙瑜斜着眼睛看着這個匣子,眉頭和鼻子都皺着,毫不掩飾心中的嫌惡。

“二郎,你不喜歡?”趙文饒有興致的看着難得出現在趙瑜臉上的表情,能讓雄踞七海、虎視天下的東海王出現這種反應的事情,這世上已經不多了。

“我要這東西做什麼,豬頭肉還能下酒,這玩意兒能嗎?”

“還以二郎你會高興太廟裡又多了個收藏品”

“是別人送來的,又不是我斬獲的,我可沒臉拿到太廟裡去。”

趙文大笑起來。地確。能送入太廟地只有通過血戰獲得地戰利品。這匣子裡地什物可不夠資格。不過他很清楚。趙瑜如此嫌惡。可不是因爲這個原因。

“那二郎你打算怎麼處理呢?丟掉?還是轉送?”他問道。

“送給我們地哪位族叔做壽禮如何?百年死敵最後地皇帝地級。他應該會很喜歡罷。”

“不是應該。是肯定道君皇帝不像二郎你這樣重臉面。肯定會興高采烈地把這匣子裡地天祚皇帝級。祭告天地、供入太廟地。”

是地。這是天祚地級。

收到這份突如其來地禮物。趙瑜和趙文都是吃驚不已。任誰也想不到。當年長生島上地漏網之魚。會帶着這樣地一份大禮來投奔東海。而當看見改頭換面。化妝成僧侶地完顏活女被帶到眼前地時候。天津地文武兩位主官也同樣地驚詫莫名。

對於應州生的戰事,東海的情報網並沒有放過,而天祚皇帝在那場戰事以後,又沒了消息也是事實。再加上一系列天祚地隨聲物品和印璽做證據,讓人不由得深信完顏活女的解釋。

不過吃驚歸吃驚,東海上下對遼國天子的級卻都沒什麼興趣,趙瑜現在的反應也說明了這一切。儘管他並不懷疑完顏活女來投的真實性再怎麼說,拿天祚遺骸來送禮未免也太大方了。天祚皇帝雖然昏聵無比,但他畢竟是遼國存續的標誌,只要能確認他的死訊,金國治下的州縣瞬時就會安穩下來。用他的級,換取一個在東海安插間諜地機會,那也是太大材小用了一點只是,這份禮物對於實現趙瑜的目標卻是反效果。

不確認天祚死訊,金人就不敢南下,在宋金海上之盟中,金人也跟大宋約定‘不得存天祚,彼此得即殺之’。後院起火,對於在外的大軍來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趙瑜盼靖康之變,已經盼了許久,不想再看到金人的行動再被耽擱,如此節外生枝之事更非他所願。

趙瑜拿起與天祚級一起送來的印璽,比起現在趙瑜所用、由大宋所賜金質的東安王印,這枚由青玉製成、三寸大小、以龍爲鈕的定命寶當然要貴重許多。雖然這不是遼國的傳國璽早在兩年前,遼國國璽就已經落入金人之手但也足以證明級的身份。

“把這枚印璽,再加上天祚皇帝地級一起送去東京。大張旗鼓點,要用最快的度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傳到金人的耳朵裡。”趙瑜把大遼定命寶在手中一拋一接,漫不經心地下着命令。

“知道了。”趙文點頭。他很清楚,給道君皇帝送禮是虛的,真正地關鍵是要讓金人確定耶律延禧的死訊。不管怎麼說,在完顏部中,完顏活女並不是無名之輩。

在餘睹谷中突然消失、繼而又出現在東海地他,再加上天祚的級與印璽,應該能讓金人相信這一切。

“來人”趙瑜對門外喚了一聲,一個才十歲出頭長得眉清目秀的南洋小土著應聲走進趙瑜的御房中。

“把這個匣子和玉璽收入閣中放好過兩天會有人來取。”趙瑜指了指匣子和印璽,對小土著說道。

小土著點頭行禮,小心翼翼的捧起兩物,倒退了出去。進出房的過程中,他沒出半點聲音。

“這就是武弟送來的閹人?”趙文看着小土著一進一出,轉頭問着趙瑜。

趙瑜眯起眼望向趙文,大有深意的一笑:“明知故問,不是你給武兄弟出得主意?”

“呃……”被趙瑜直言拆穿,趙文乾笑了兩聲,心中卻是一陣寒,他沒想到趙瑜連這點私密之事都一清二楚,“我也是看宮裡人手實在太少了,諾大的宮裡,輪班的近衛營不算,就二三十個宮女服侍,連一般的大戶人家都不如。以我東海的國勢,不說跟大宋比罷,好歹也不能比金人差啊。所以就寫信跟武弟提了一句。沒想到他便自作主張送來了這麼百十號被閹割掉的土著。”

不必趙文說,趙瑜也知道作爲一國之主,身邊沒有幾個內侍,在外人眼裡總是一件奇怪的事。只是也許是來自後世的偏見也說不定,他一想到身邊圍着一羣陰陽怪氣、不男不女的東西,心裡就有些不舒服。因此一直以來,東海王宮中都沒有宦官的身影。

爲這事,連陳正匯都暗地裡勸諫過數次。士大夫們沒一個會喜歡閹人,但他們也知道,宮廷中,不可能只用侍女。但若是用那些正常地男性,免不了會鬧出些傷害王家顏面的醜事。現在趙瑜身邊人少,看顧得過來,到也無妨,但總得爲日後考慮。

所以今次之事,不只趙文,連陳正匯都參了一腳。如果沒有陳國相提醒,趙文這位海寇出身的總參謀長也想不到要爲趙瑜準備宦官。接到趙文的信,趙武精心挑選了百多個聰明伶俐、賣相也過得去的土著男孩,讓手下的軍醫把他們都處理乾淨。東海地外科手術水平獨步於這個時代,做起閹割手術來,比起東京城中那些父子傳承上百年的蠶室快刀手,技術仍要強出許多,手術死亡率甚至壓到百分之五以下。

對於三人此舉,趙瑜感覺很矛盾。一方面是陳正匯和趙文瞞着他自作主張,讓他心中很不舒服,另一方面,也清楚幾人之所以會這麼做,完全是一派忠心,爲他考慮罷了。想罵也不好罵,誇也不便誇,只能默不做聲的笑納了了事。

而至於被送來的這批閹割後的男童,趙瑜倒沒多少想法,拿來用就是了,好歹是宮中人手補充,而且這些小

起來與平常男孩沒什麼兩樣,不像趙瑜想象中的那快。

僅僅兩三天的功夫,趙瑜便已經習慣了身邊多了幾個內侍。有了這些宦官,他便用不着拿身邊的侍衛充當雜役,也不用再看到一個個侍女在身邊搔弄姿,用着也十分順手尤其只聽不說的這一點讓趙瑜很欣賞,真不知道趙武是怎麼培訓出來的。

“這次就算了。”趙瑜搖頭說着,“但以後絕不可如此自作主張。”幸虧這些人是趙武送來,若是其他將領,他免不了要起些疑心,更不會放心使用。“不過,既然用上了,就得把章程立起來。萬事都得有個名目,總不能日後隨心所欲地讓閹人入宮。”

“二郎,你有什麼想法?”趙文問道。他心知趙瑜一旦把話說出口,多半心裡已經有了盤算。

“我對內侍官制也不熟悉,還是讓陳先生去操心。”內侍官依大宋例,本就是政事堂的轄下,不論是宮內晉升還是出外任職,都要宰輔簽押同意才行,所以那些閹人見了宰相無不戰戰兢兢,全無舊唐時的威風當然,如今的童貫、樑師成等人是特例現在趙瑜把草創制度的任務交給陳正匯,也是爲了防止日後出現閹宦亂國的景象,“不過,我不打算用漢兒爲內侍,華夏神冑,不能用之爲賤奴。”

“都用土著?”趙文奇問道。閹割四夷的幼童入宮是漢家王朝的傳統,這也是征服者的象徵,但畢竟用得多地還是漢人,別的不說,就是語言交流也方便。“今次武弟送來的百多人裡,會說漢話的好像就只有寥寥幾人罷?要是用得漢人,根本不會有這個問題。”

“教小孩子說話有什麼難的?不過幾個月的事。倭人、高麗、南洋土著,又或是党項、女真都可以,崑崙奴也行,就是不得用漢人。

有那麼多異族可用,何必害自家人。”趙瑜可不在乎什麼語言不通,他只是不想看到漢人被閹割。

能來到這個時代,他隱隱的有着自己是天選之子的想法,尤其是近年來手中的實力日增,離大位也越來越近,更是覺得自家有天命在身。上天不會無緣無故把他送來這個時代,那他的任務是什麼?趙瑜時常會想起這個問題。

僅僅爲了防止中原淪入韃虜之手?還是更進一步,讓中華文明圈範圍變得更大,讓漢人地腳步走得更遠?在他想來,應該是後者。這個時代,就趙瑜看到的、聽到的以及瞭解到地,就算沒有他出現,富庶繁華的大宋比起四夷也要遠遠強出數百年,就連遼國天佑皇帝,在他鑄造地銀佛背後,也刻上了‘願後世生中國’的字句。這樣地文明不該毀於只知殺戮劫掠的蠻族

把漢家文明擴張到全世界,將所有地後患掐死在搖籃中。趙瑜希望幾百年後的世界,只有漢人們的內戰,而不再會有與其他民族的外戰。這也就是他爲什麼對異族毫不留情的原因所在。如今倭族已經滅亡,南洋諸國也盡數覆滅,再過幾年,等他把中原的亂局結束掉,他會用劍把漢人的犁護送去全世界各個角落。

一千萬人口的不列顛可以掌控世界,那擁有一億人口的大宋完全可以佔領全世界。他現在不過三十,有充分的時間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雖然他肯定看不到最後的成果,但能打下最完美的基礎已經能讓他心滿意足。

“殺光他們的領,吞併他們的土地。奴役他們的男丁,閹割掉他們的後代,將他們的妻女收入房中,這纔是對待蠻夷一勞永逸的方法胡無人……方能漢道昌文兄弟,難道你不是這樣認爲嗎?”

趙文不是次聽趙瑜說起類似的話,但每次聽起皆忍不住心情激盪。封狼居胥是每一個武人的夢想,但霍去病之後,匈奴人卻又興盛起來,而後又有鮮卑、突厥、契丹,乃至現在的女真,狼居胥山下的祭天遺蹟,已經不知多少年沒有漢人得見。若是能如趙瑜所言將他們斬盡殺絕,日後天南海北,漢家子弟都可以任意巡遊,而他,也可以在青史中留下自己的姓名。

“大王說得正是。趙文願附大王驥尾”

趙瑜呵呵笑了起來,“日後的事,日後再說,先看看眼前……完顏活女怎麼處理,你那參謀部有沒有什麼章程?”

“完顏活女?”趙文立刻回到現實中:“那小子有勇有謀,當年在遼南,就是他當機立斷,提前一步帶着一個猛安的騎兵逃走,使我們沒能全殲來敵。現在他拿到天祚的級不去大宋,反而大費周章的從應州一路逃到天津,見識膽略都是過人。是個危險人物,最好不要大用……我們與他有殺父之仇啊”

“我的確與他有殺父之仇,想來他心中肯定恨意未消。但兩軍堂堂正正交戰,其父死得其所,就算有仇怨,找個和尚來說幾句就能化解掉,何況又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反倒是宗翰、宗望等人,奪了他的家產、奪了他的部衆,又把他當作馬伕使喚了四五年。這日積月累下來的仇恨可比長生島上的幾日結下的仇要深得多。”

聽着趙瑜的口風,趙文臉色微變:“難道二郎你準備大用他?”

“當然不”趙瑜立刻搖頭,軍隊爲國之重器,趙瑜絕不會把兵權放到外族的手中,“但爲了酬獎他的功勞,還是要用高官厚祿養起來。就像大、耶律高八、耶律裡那樣養起來。”當年長生島投誠三將,現在還好端端的在遼南掛着同知總督的虛銜,雖然不能帶兵,但趙瑜給他們的賞賜從來都是比照陳五來的。金銀財寶、田宅美人從來都沒斷過,倒把他們養得白白胖胖。

趙文送了口氣,“我知道了,這就安排下去。”

“那就交給你了”趙瑜點了點頭,區區一個完顏活女不值得他再費心思,轉而又問道,“……今天午後你有沒有空?”

“只有些雜務要處理。”

“午後我要去火器局視察一下,你也跟着來看看,有新玩意兒。”

“哦?是嗎”趙文眼睛一亮,“我一定去。”

“順便把職方司那個新任的員外郎一起叫來。”

趙文愣了,新任的職方司員外郎?低頭在記憶中搜索了一下,“黃洋?”

“對,就是他。這些天,連上幾本要我注意金人鑄炮的事,真是夠煩人的。就讓他見識一下東海的火器水平,省得他爲一點小事嘰嘰喳喳。”

ps:這是昨天的份,今天的我晚上會盡量趕出來。

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4章 風雨(下)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31章 局勢(上)第42章 大石(下)第44章 亂象(一)第29章 西路(八)第10章 綢繆(下)第9章 綢繆(上)第59章 投奔(上)第13章 父兄(上)第16章 遭遇(上)第23章 萬馬(下)第22章 球賽第61章 九五(下四)第5章 天津(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4章 烈風(下)第13章 西路(五)第16章 神機(上)第13章 硝煙(上)第2章 夜話(中)第30章 祭靈(下)第52章 杭州(中)第14章 包圍(中)第21章 義學(下)第31章 跳牆(上)第10章 靖安(上)第35章 移民(下)第53章 道阻(完)第32章 局勢(中)第23章 萬馬(下)第27章 野心(下)第5章 未來(上)第20章 陣線(中)第18章 謀算(上)第26章 失算(下)第38章 土着(上)第62章 門戶(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4章 烈風(下)第32章 故鄉(上)第48章 江山(下)第8章 四方(中)第31章 人心(下)第10章 守城(下)第8章 交趾(上)第13章 琉球(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8章 攤牌(上)第16章 商戰(上)第35章 覆亡(中)第29章 西路(八)第47章 新年(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9章 星火(下)第10章 靖安(上)第29章 星火(下)第33章 南行(上)第64章 等待(下)第12章 和議(中)第46章 亂象(三)第7章 西路(四)第16章 遭遇(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1章 傳承(四)第23章 武功(下)第27章 天子(下)第52章 道阻(六)第14章 硝煙(中)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野心(上)第25章 天子(上)第42章 餘波(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章 三年(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6章 天子(中)第30章 西路(完)第18章 商戰(下)第39章 湄嶼(下)第32章 祭靈(上)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16章 傳承(二)第21章 文治(下)第8章 交趾(上)第20章 衢山(下)第46章 江山(上)第19章 戰象(下)第22章 武功(上)第3章 使團(上)第52章 杭州(中)第11章 和議(上)第41章 大石(上)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三國(上)第21章 勇氣(中)第12章 孤舟(下)第7章 投奔(上)第37章 戰線(上)
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4章 風雨(下)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31章 局勢(上)第42章 大石(下)第44章 亂象(一)第29章 西路(八)第10章 綢繆(下)第9章 綢繆(上)第59章 投奔(上)第13章 父兄(上)第16章 遭遇(上)第23章 萬馬(下)第22章 球賽第61章 九五(下四)第5章 天津(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4章 烈風(下)第13章 西路(五)第16章 神機(上)第13章 硝煙(上)第2章 夜話(中)第30章 祭靈(下)第52章 杭州(中)第14章 包圍(中)第21章 義學(下)第31章 跳牆(上)第10章 靖安(上)第35章 移民(下)第53章 道阻(完)第32章 局勢(中)第23章 萬馬(下)第27章 野心(下)第5章 未來(上)第20章 陣線(中)第18章 謀算(上)第26章 失算(下)第38章 土着(上)第62章 門戶(下)第51章 道阻(五)第24章 烈風(下)第32章 故鄉(上)第48章 江山(下)第8章 四方(中)第31章 人心(下)第10章 守城(下)第8章 交趾(上)第13章 琉球(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8章 攤牌(上)第16章 商戰(上)第35章 覆亡(中)第29章 西路(八)第47章 新年(下)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9章 星火(下)第10章 靖安(上)第29章 星火(下)第33章 南行(上)第64章 等待(下)第12章 和議(中)第46章 亂象(三)第7章 西路(四)第16章 遭遇(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1章 傳承(四)第23章 武功(下)第27章 天子(下)第52章 道阻(六)第14章 硝煙(中)第10章 守城(下)第25章 野心(上)第25章 天子(上)第42章 餘波(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章 三年(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6章 天子(中)第30章 西路(完)第18章 商戰(下)第39章 湄嶼(下)第32章 祭靈(上)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16章 傳承(二)第21章 文治(下)第8章 交趾(上)第20章 衢山(下)第46章 江山(上)第19章 戰象(下)第22章 武功(上)第3章 使團(上)第52章 杭州(中)第11章 和議(上)第41章 大石(上)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三國(上)第21章 勇氣(中)第12章 孤舟(下)第7章 投奔(上)第37章 戰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