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山(下)

洪武二年元月廿二。壬子。

開封。

“號外!號外!”

“靖安軍直搗長安。僞帝趙構自縛出降!虎翼軍鏖戰涿鹿,完顏宗翰倉皇而逃!”

“號外!號外!”

“陳驃騎千騎突襲下遼陽,陸平北兵不血刃奪大同!”

“號外!號外!”

“長安克復!大同克復!涿鹿克復!遼陽克復!”

剛過晌午,東京城的街頭上,又傳來了報童們的叫賣聲。他們抱着厚厚的一疊報紙,在大街小巷中四處走着。若在往日,五日一期的皇宋新聞,他們往往在出發後的一個時辰內便已經兜售完畢,到了中午便可拿着一天的薪水回家。但今天,一下多了一份號外,讓剛剛回來的報童們,又得跑了出去。不過,他們剛剛出了報紙的分售點,手上的號外便被一搶而空。

遞上十文錢,拿過來一張還散發着油墨香氣的報紙。鮮紅的‘前線大捷’四字,便頓時映入眼中。看着今天的號外,多少東京士民眼中含淚,雙手都在顫抖。

“太平了!”

“天下終於太平了!”

東京城中,人人喜笑顏開。自從金虜入寇,到現在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但東京市民們眼中。卻彷彿過一輩子。整個京畿地區已經百多年沒有經受戰火的衝擊,但就在這一年裡,東京城成了漩渦中心,不知多少勢力的軍隊來往於京畿,不知多少百姓因此而家破人亡。開封府的百姓遭受的劫難,比起之前的一百七十年加起來多出十倍還不止。

但現在終於到了一切結束的時刻。

上一份號外發行在五天前,上面刊載着陸賈收復太原和陳伍大敗金帝的消息,再上一份則說得是姚家父子的慘敗,靖安軍團在澠池的輝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連串的勝利,使得東京百姓終於自心底裡開始承認趙瑜的地位。而今次,趙瑜的大軍,在北方收復了石敬瑭割讓出去的雲中諸州,同時在西面,又滅掉了與他爭位的康王。環顧天下,大宋已再無抗手,而東京城中的人們,也不必再擔心哪一天又有敵軍殺到城下,攻入城中。

不知由誰開的頭,無數人開始跪下來向着覆蓋着青綠色琉璃瓦的宮城叩拜,山呼萬歲、萬萬歲。向給他們重新帶來太平生活的洪武天子致以最高的敬意。

鞭炮聲也響了起來,噼噼啪啪的脆響在東京城的各處此起彼伏,硫磺的味道瀰漫在空中。由於火藥在戰爭中的使用,製造煙花鞭炮的成本升高了數倍,就算是過年時也沒有燃放多少。今年的年節,東京的百姓甚至沒見到張臻廟、溫奴哥兩家的藥發傀儡,而上元節的燈火也是很有些蕭條。

但今天。卻沒有人再顧忌錢財。位於瓦橋的幾家煙火鋪甚至將倉庫都放了開來,將庫存的鞭炮和煙花拉到了街上,擺起了露天攤子。在攤子邊放個筐,顧客拿了鞭炮後給的錢鈔便扔進筐中,扔多扔少任君隨意,煙火鋪的東家就站在攤子旁自己也放了起來,根本就不看這自家的攤子。

清脆的鞭炮聲和着萬歲聲一起傳入宮中,趙瑜聽得也是笑容不禁浮在面上。

“陛下定危難,扶傾頹,救萬民於水火,還天下以太平。此萬世留名之功,天下因此而歸心。臣爲陛下賀!”趙文向趙瑜贊着,他的心中也是一樣的興奮。

趙瑜笑道:“這也是前線將士們用命,還有你們在後方的幸苦。纔有今日的結果!”

“那也是陛下有識人之明,用人之法!”朱聰旁邊湊着趣:“就如嶽鵬舉,陛下簡拔於草莽,升遷之速無人能及。但他果然是難得的帥才,陛下提拔於他,纔有了在澠池、在長安的勝利!”

趙瑜不禁點了點頭,岳飛的勝利的確比他預計中的要出色的許多。

在趙瑜的計劃表上,對女真的優先度是高於關西的趙構。他的樞密院和總參謀部對金國的攻勢都是用心在謀劃。糧秣物資也是以遼東和北方爲主。而對不算是重點的關西方向,卻沒有太過在意。否則也不會只派了岳飛和他的八千靖安軍去抵抗姚古大軍的襲擊——在同一時刻,河東、燕雲還有遼海,有兩名大將軍和一個平北將軍領軍,總計接近二十萬兵馬在對抗金人。

岳飛能擊敗姚古的七萬大軍,已經算是達成了預定目標。而他向西攻入潼關道,打下關中門戶的陝州,更是錦上添花的戰果。但趙瑜和樞府諸公卻是怎麼也沒料到的,岳飛竟然還敢繼續向西,直攻長安城下。就憑着區區八千人,竟覆滅了割據關西、蜀中的建炎小朝廷。這樣的戰績,就算趙瑜早知岳飛之才,對自家的訓練出來的精兵也深有信心,一樣是吃驚了許久。

岳飛在攻下陝州之後,便繼續向西出擊,從陝州到元月十六,上元節的第二天,便殺到了京兆府城下。三百五十里的路程,靖安軍團的步兵們只用了五天便走完。進兵的速度快得出乎趙構、朱勝非等人的意料,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向蜀中逃竄,便被重重圍在京兆府中。

一開始,建炎君臣還有固守待援的打算。但當趙構看到東城的城門,轉眼之間就在幾包炸藥的爆發下變成一堆碎木,就再也沒有頑抗到底的膽量。二十出頭的建炎僞帝,身穿白衣,不飾冠冕,將玉璽掛在脖子上,自縛出降。他的兩名宰輔,朱勝非仰藥自盡。而張浚則隨之出降。

建炎小朝廷建立不過數月,便煙消雲散。在歷史上,也不過留下了一個只有歷史學家才記得的西宋的稱號。

趙瑜已經發文長安,讓岳飛將僞帝趙構押解入京。趙構並非名正言順的皇帝,他的帝統是從趙桓手上搶來。不比趙佶、趙桓,趙瑜並不承認他的帝位。趙構被押解入精,按照趙瑜在詔書中的命令,卻是依着拿獲反賊的舊例,以檻車裝了,押入東京城。反倒是被囚禁的趙桓和李綱,如今被岳飛解救出來,趙瑜命令將他倆好生送入京城。

關中已定,至於蜀中,則更不必擔心,那裡沒有一個擁有人望的核心存在,不可能哪家還能繼續叛亂。反而要擔心大理和西南夷,會趁此機會趁勢劫掠——那些蠢貨的智商很少能看到未來的危險。不過趙瑜也不是太過在意,因爲這將給他日後向南方開戰的藉口。夔州路【今重慶、利州路【川南和貴州多有土司和羈縻州,改土歸流就要先從他們入手。

“趙構是死定了,那趙桓要怎麼處置?”趙文問着。

趙瑜搖着頭:“誰說朕要殺趙構,都不殺,朕要將他們分封出去。”

“又分封?!陛下難道打算將他們分封出去?!”朱聰驚道。

曾經做過皇帝的趙琦分封了——這是官家念在兄弟之情還說得過去;但分封遼國遺民,就已經有些勉強了;而現在還要分封廢帝趙桓。這置辛辛苦苦賣命打天下的將士們怎麼想?朱聰自己也是不甘心的。

“周武奪天下,不也是封了殷商之遺民嗎?所以趙桓,朕會分封;契丹人,朕也會分封;而女真人,朕照樣還是會分封。”

‘當然,他們在麻逸水土不服死光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趙瑜在心中加了一句。趙瑜重名聲,表面上的功夫總會做得儘量漂亮。但他私下裡還是始終如一的心狠手辣。麻逸在南洋,疫病叢生,北方人去了那裡先死掉一半,剩下的一半,也不定能活過五年。說不定。十年之後,便沒幾個活人了。正好還可以再分封一些。

“女真人也要封?!”朱聰還沒想通趙瑜的盤算,心中更加吃驚。

“那是自然!”趙瑜笑道:“朕也準備將他們封在麻逸,胡十門、完顏斜也都有。讓他們去麻逸與趙桓的、契丹演上一出三國志好了。我們正好可以看着開開心。何況他們在麻逸能不能發展起來還是兩說。麻逸遠比臺灣更要靠南,溼熱甚重,有多少人會願意去那裡度過餘生。又能從哪裡找來足夠的人才?”

“陛下,忠心舊朝的士大夫們還有許多啊!”趙文提醒道。

“想做舊朝忠臣的,朕都會如他們所願,一起窩在麻逸好了。朕這裡也落個清淨。”趙瑜冷笑着,“而那些不肯跟着趙桓去南洋的舊朝臣子,也沒臉面再說自己是忠臣了。”

一提起那些舊朝的士大夫,趙瑜就有些上火。他已經得登大寶,但舊朝大臣們還有許多在家中擺着臭架子,等着他或是宰輔高官們親自上門去請。但趙瑜和他的朝臣卻是理都沒理。洪武朝並不缺乏人才,再過幾年,繼承自東海的教育制度推廣到全國,各級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很快就要陷入無處分配的情況。自命清高的,趙瑜會讓他們繼續清高下去。想走終南捷徑的,一輩子也別想看到天使帶着聖旨走到他的面前。三顧茅廬?……那簡直就是做夢。

“陛下深謀遠慮,臣等遠有不及!”朱聰誠心誠意的讚道。

隨着在趙瑜身邊日久,朱聰已經漸漸摸清了趙瑜的想法。隨着教育的普及,把持着知識和言論的士大夫們的地位正在逐漸降低。如今的洪武朝已經是軍方、文官還有影響着楮幣局的勳貴豪商們三足鼎立的時代。而到了日後,還會有海外的諸侯插足進來。幾大勢力互相牽制,當然也有互相交融的一面,天子高居其上,只要靈活的運用手腕,便能將天下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是五月。在這四個月中,發生了很多事。

就在二月十二,趙構檻車入京。雖然在大理寺和刑部的會審中,他被判了凌遲,同時因爲宗室的身份減輕一等刑責,改爲斬首,但到了最後全被趙瑜所赦免。而很快,退位的靖康皇帝趙桓被封爲順王,世襲順昌公,封地爲麻逸南島。連同趙構和被拘押在南京建鄴府的趙佶和他的兄弟們,一起被放逐海外。這個消息傳出後,跟隨趙佶、趙桓而去的舊朝臣子,以李綱爲首,卻僅僅只有十餘人。倒是沒有被趙瑜處死、可能已經被世人所遺忘的六賊中的蔡京、童貫等人,由於懼禍,反而跟了過去。趙光義一脈養士百年,所得到的忠心就只剩這麼一點。

而與他們同時,都是在五月,擁有瀛海王的爵位,並世襲瀛海公的趙琦也從南京建鄴府出發,在明州的衢山港換乘了海船,前往東瀛。他的封地位於本州島的東北,被稱爲奧羽的地區。與趙琦一起同行的,還有高明光一家。由於趙瑜的首肯,和南京城中衢山老臣們明裡暗裡的扶持,趙琦的準備遠比趙桓充分。糧食、藥材、書籍、武器等資材自不必說,隨行士子、工匠加起來也有兩百多人,同時還有被趙琦開出的優厚條件所吸引來的數百民戶,加上趙瑜賜給的一個指揮的軍隊——他們是從趙琦原來在東京城中所掌握的軍隊中挑選出來的——總計佔了十餘條商船。

而二月到三月間,從太原南下關中的野戰一營、四營兩個野戰營,在擊斃了盤踞黃河之北的河中府的姚古父子後,順勢南下漢中。在他們的威脅下,蜀中各州陸續歸降趙瑜。一個月間,蜀中易幟。到了四月,舊朝的領土上,已經沒有一家舉起叛旗的勢力,

天下人的目光,便集中到已經將王駕移動到天津的趙瑜身上。他在天津壓陣,所主持的正是對金虜的最後一仗。

此時駐紮在北方前線的各路大軍已經休整了許久,早已養精蓄銳,正是求戰心切的時候。領軍的主帥,趙武被改去了關中主持軍務,而陳伍和陸賈已經做好了與女真最後一戰的準備。被趙瑜改名做綏遠的中京道,還有遼東以北被趙瑜稱爲吉林的塞外兩路的地理資料已經大體掌握,而軍事物資和糧草在水運解凍後,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的充分。

在已經失去了整個遼東平原的情況下,金國只剩北方一片還沒開發的土地,只有苟延殘喘的力量。失去了,女真各部立刻分崩離析,控制在完顏部手中的只剩不到兩萬的兵力。無可奈何中,完顏吳乞買去帝號,改稱王,派人來南方請降。

同時就在關西,四月初的時候岳飛已經跟党項人在環州打了一仗,四千人將嵬名察哥所率領的兩萬鐵鷂子殺得丟盔棄甲而逃。靖安軍團沒有費多少手腳就重新打到了橫山腳下。由於這一仗的勝利,當然更有洪武朝寬鬆的稅賦政策,關中的人心漸漸平定。歸降的二十餘萬西軍開始整編,同時在延邊各州,原本作爲禁軍補充的的忠義社、弓箭社等鄉兵組織,也有了初級的訓練大綱開始正規化的訓練。在他們的威脅下,西夏收縮了防線,並遣使來請求冊封,表示歸順之意。

女真和党項已經失去了作戰的膽量,但趙瑜和他的軍隊卻不準備放過禍害天下已久的兩個蠻族。數十萬大軍正在前線上摩拳擦掌,打算在最後一仗上爲自己、爲兒孫爭取能傳承百代的富貴榮華。

從起兵登陸,到如今一統江山,時間也不過過去了一年半。這是波瀾壯闊的一年半!

就在一年半之前,女真人開始了他們南侵的腳步。一個月後,靖康元年的元月十三,東京城破,南宋宣告滅亡。又過了兩個多月,三月廿一,趙瑜在南京建鄴府稱帝,日後被稱爲北宋的王朝從此建立【注:作者沒有弄錯南北,歷朝歷代的前綴是跟首都位置來的。

經過了一年來的不停徵戰,萬里江山,四百軍州,終於插滿了藍底金龍的大旗,九州大地染上了深邃的海藍。整個舊朝的領地已經大半歸於趙瑜之手,並且還向外擴張了許多。在北方,他收復了幽燕、雲中和遼東的漢家故土。在海外,他併吞了日本、琉球,佔據了臺灣和南洋。論起版圖之大,人口之衆,趙瑜所建立的北宋已經遠遠超過之前的一百七十年。

但趙瑜放眼九州之外,金虜未滅,西虜猶存。而在更遠的地方,還有西域、天竺、阿拉伯、乃至被漢人稱爲泰西的歐洲,崑崙州的非洲,無數更加廣闊的大地沒有歸於王化。雖然他的商船已經橫跨冥波萬里,但大航海時代還未正式拉開序幕。

按如今大宋民間的說法,中原九州只是小九州,相當於一箇中州,而九個中州合一個大州,整個世界則是九個大州所組成。這雖是佛家三千世界的變形,但在趙瑜看來卻有幾分道理。比起整個世界的陸地面積,他的國家也許只佔其中百分之二三。

征服!趙瑜爲自己書寫未來,出現最多的詞句便是征服!

大宋帝國的征途如今纔剛剛走出了第一步!還有更多的土地等待華夏貴胄去開拓!去征服!

上九:亢龍有悔之卷完。

第22章 烈風(上)第28章 連橫(上)第10章 靖安(上)第27章 開春(下)第58章 西軍(下)第14章 包圍(中)第21章 傳承(四)第16章 船場(下)第5章 東京(下)第20章 開局(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1章 戰備(下)第35章 經濟(下)第6章 對手(下)第31章 輕取(中)第55章 涌金(下)第7章 先鋒(上)第14章 包圍(中)第2章 三年(下)第32章 局勢(中)第16章 傳承(二)第42章 關山海(下)第16章 遭遇(上)第34章 出戰(上)第8章 未雨(下)第38章 股票(下)第41章 後續(下)第34章 改變(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0章 連橫(下)第48章 助守(下)第35章 改變(下)第35章 海上(上)第55章 涌金(下)第11章 孤舟(上)第12章 靖安(下)第45章 蔡攸(下)第5章 對手(中)第18章 商戰(下)第6章 天津(下)第10章 綢繆(下)第10章 三國(下)第42章 大石(下)第12章 孤舟(下)第6章 紛亂(上)第5章 未來(上)第26章 俘王(中)第17章 商戰(中)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決勝(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章 使團(上)第45章 決勝(下)第36章 海上(下)第31章 中秋(上)第44章 餘波(下)第1章 奇襲(上)第5章 東京(下)第21章 傳承(四)第49章 聖公(上)第16章 軒波(上)第30章 人心(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章 新港(上)第4章 滅國(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64章 九五(完)第51章 道阻(五)第28章 雄心(上)第13章 包圍(上)第33章 局勢(下)第12章 西行(上)第39章 戰線(下)第13章 西行(下)第12章 西行(上)第15章 船場(上)第35章 海上(上)第35章 改變(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3章 故鄉(下)第30章 戰備(上)第8章 交趾(上)第7章 未雨(上)第25章 突遇(下)第17章 商戰(中)第13章 和議(下)第3章 使團(上)第23章 烈風(中)第2章 夜話(中)第35章 覆亡(中)第9章 三國(上)第52章 杭州(中)第7章 未雨(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2章 烈風(上)第35章 海上(上)第24章 西路(七)第1章 夜話(上)第8章 投奔(下)
第22章 烈風(上)第28章 連橫(上)第10章 靖安(上)第27章 開春(下)第58章 西軍(下)第14章 包圍(中)第21章 傳承(四)第16章 船場(下)第5章 東京(下)第20章 開局(中)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1章 戰備(下)第35章 經濟(下)第6章 對手(下)第31章 輕取(中)第55章 涌金(下)第7章 先鋒(上)第14章 包圍(中)第2章 三年(下)第32章 局勢(中)第16章 傳承(二)第42章 關山海(下)第16章 遭遇(上)第34章 出戰(上)第8章 未雨(下)第38章 股票(下)第41章 後續(下)第34章 改變(上)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0章 連橫(下)第48章 助守(下)第35章 改變(下)第35章 海上(上)第55章 涌金(下)第11章 孤舟(上)第12章 靖安(下)第45章 蔡攸(下)第5章 對手(中)第18章 商戰(下)第6章 天津(下)第10章 綢繆(下)第10章 三國(下)第42章 大石(下)第12章 孤舟(下)第6章 紛亂(上)第5章 未來(上)第26章 俘王(中)第17章 商戰(中)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決勝(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43章 帝位(下三)第3章 使團(上)第45章 決勝(下)第36章 海上(下)第31章 中秋(上)第44章 餘波(下)第1章 奇襲(上)第5章 東京(下)第21章 傳承(四)第49章 聖公(上)第16章 軒波(上)第30章 人心(上)第59章 九五(下二)第3章 新港(上)第4章 滅國(下)第41章 帝位(中下)第64章 九五(完)第51章 道阻(五)第28章 雄心(上)第13章 包圍(上)第33章 局勢(下)第12章 西行(上)第39章 戰線(下)第13章 西行(下)第12章 西行(上)第15章 船場(上)第35章 海上(上)第35章 改變(下)第21章 文治(下)第33章 故鄉(下)第30章 戰備(上)第8章 交趾(上)第7章 未雨(上)第25章 突遇(下)第17章 商戰(中)第13章 和議(下)第3章 使團(上)第23章 烈風(中)第2章 夜話(中)第35章 覆亡(中)第9章 三國(上)第52章 杭州(中)第7章 未雨(上)第29章 星火(下)第22章 烈風(上)第35章 海上(上)第24章 西路(七)第1章 夜話(上)第8章 投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