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

汴梁禁軍經過王稟整編之後,一共編成六個軍號,龍捷軍、虎捷軍軍籍上三萬人,實際接近兩萬人,留在了汴梁。

王稟作爲殿帥,指揮龍衛、龍武、虎翼、虎賁四個軍,軍籍上七萬人,實際接近四萬餘人,護衛車駕南下。

劉光世開口,趙諶批准,王稟將龍衛,龍武兩軍調撥給劉光世。王稟率領剩下的兩軍,以及從張用處收編的人馬,繼續南下。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趙諶心中十分的愜意。他一聲令下,大軍在廬州集結,便意氣風發的率軍出發了。

汴梁,睿思殿,朱鳳璉坐在屏風後面,帶紗巾的帽子已經取下,放在一邊。她懶洋洋的問:“庶康,你說將十三姐許配給高寵,十四姐許配給張憲?”

屏風的另一面,呼延庚恭謹的站着:“是微臣的想法。”

“記得哀家和你說的,是十姐、十三姐、十四姐,爲何年紀大一歲的十姐兒,庶康不推薦人選?”

呼延庚不做聲,他從沒見過趙福柔,只是聽說過她的豔名,下意識的想把她留下,倒沒什麼確定的想法。

不過將十三姐趙珠珠,十四姐趙佛保兩人嫁給高寵、張憲,也絕不是虧待了高張二人。

趙佶本人生得不差,而無論什麼出身,選入宮的都肯定是美女,因此趙佶的諸多女兒,在容貌性情上,差距決不會太大。

呼延庚想把趙福柔先留着,不過類似玩遊戲時的名人收集癖罷了。

“汴梁城牆壕溝修得如何了?”朱鳳璉問。

“城防還在修繕當中,有條不紊,聖人儘可放心。”

“軍隊整訓得如何了?”

“已經整編完成,除了留在汴梁的三萬禁軍補足了軍額,另外徵用了四萬保甲弓箭手,坊裡之間,也有居民的巡邏隊,對內互相救助,對外防奸細。”

“汴梁城坊交給你們叔侄,哀家放心。咦?呼延太尉是不是有個兒子叫呼延通,黑鐵塔一般的人物,最善連環馬?”

“正是。”

“你說,把十姐兒,柔福嫁給他怎麼樣?”

“聖人,我堂兄已經娶妻了,帝姬斷沒有做妾的。”

“哀家只是一問罷了,看把你急的。莫非你對柔福有什麼想法?”

“聖人休得取笑。”

朱鳳璉咯咯咯的笑起來,“天氣炎熱,庶康,你要不要拿些冰去吃吃?”

呼延庚心想,可惜我不知道怎麼做冰淇凌,以前也從來沒有關心過,不然倒是個討好的手段。他推辭:“臣不想吃。”

“好了,哀家要去樹蔭下乘涼,你要一同去嗎?”

“宮中都是女眷,臣不方便去。”

“這下如此守禮了,那好,你自回去,哀家自己去……哎呀,拉哀家起來。”

呼延庚繞到屏風後一看,朱鳳璉半陷在椅子裡。宋朝也沒有正規的,符合人體工學的躺椅,主鳳璉坐在一個直背的太師椅上,她可能是坐久了,身體發麻,一下子沒站起來。

既然朱鳳璉讓他拉,呼延庚自沒有什麼好避諱的,他拉住朱鳳璉的一支胳膊,往上拉。

“唉呀,不行,扶我起來。”

呼延庚用雙手扶住朱鳳璉腋下,將她擡起來,心中有一種衝動。他很想幹脆把她抱在懷裡,親一親她。從汴梁城外救駕開始,兩人算患難之交,呼延庚對朱鳳璉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

呼延庚雙手稍微往自己這邊收回來一些,感受到她的圓潤和彈性。

朱鳳璉流露出一種慌張和迷茫的表情,然道兩人之間的那一層紙,就在今天被揭開了嗎?雖然睿思殿外有內侍宮女守着,但只要自己小心些……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萬一走漏風聲,我不做太后,安穩的做個小婦人,也沒什麼打緊,但諶兒還怎麼做皇帝?

呼延庚的腦子裡突然響起一個理智的聲音:“她沒有主動,她還有顧慮。再等幾天,讓她無怨無悔。”他鬆開了朱鳳璉,朱鳳璉長吁了一口氣。她戴上帽子,拉上面紗:“哀家先出去了。”

呼延庚回到呼延灼府上,高鷺來到,輕聲說:“城外傳回來的消息,黃河奪泗。”

“黃河又決口了?是泗水還是汜水?”

“泗水。”

“有多嚴重?”

“我也不知道。叔父已經去了都堂,他讓你回來後也過去。”

呼延庚心想,早知道到宮裡通知我,我連宣德門都不用出。他又趕到都堂去,留守執政張誠伯,留守樞密張叔夜,留守都御史張所都已經到了。

呼延庚對幾位留守相公行禮之後,張誠伯對堂中的一位提轄說道:“你把剛纔說的,再對呼安撫說一遍。”

呼延庚一看,認識,聖水將軍單廷圭。

單挺圭說完,呼延庚發現情況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嚴重。黃河被杜充決口之後,堤防就一直沒有完全恢復,加上夏汛到來,洪水一起,沖垮了簡陋的臨時性土堤。但幸好黃河滑縣等地的百姓早已撤走,廣濟河也經過疏通,故而洪水沒造成太大傷亡,在大地上席捲而過,進入泗水。

“現在汴梁東西兩面,都是黃泛區了。”呼延庚道,“以金賊用兵的性子,不到冬天土地變硬,他們別想打汴梁。”

“因此汴梁唯一的困難,就是糧食。”張誠伯道。

“也不過是八分難變成了十分難。”張所道,“庶康提出向滄州遷民,真是有先見之明。不知奪泗之後,會不會影響遷民的進度。”

“只會加快遷民的進度吧。黃河水鬧這麼一出,我就不信,汴梁的百姓還呆得住。”

“但現在去滄州好走嗎?”

“反正是水上來,水上去,沒什麼大阻礙。”

張橫等六名水軍將領,組織了四支船隊,進汴梁的時候就暈糧食進來,出汴梁的時候,就運人出去。

張誠伯道:“現在相反怕要走的人太多,一時間運不走這麼多人,反而生亂。”現在汴梁的情況越來越糟,可能一大半汴梁居民都要急着出去,四支船隊只怕不夠。

呼延庚道:“沒事,可以賣票。”

“什麼叫賣票?”

“票,就是坐船的憑證,可以用糧食買,也可以用錢買,現在一石糧食或者一千文錢,就能有一個人上船。”

“現在一石糧食是三千文,那就是逼着大家賣了手頭的存糧,換錢來買船票。”

“正是如此。”

“那豈不是有錢有糧食的先走,沒錢的只能留下來?”

“以後城裡人少了,再把價錢降下來就是。”呼延庚又道:“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反正我們只允許帶錢走,不能帶糧食走,那些囤積居奇的奸商,就只能把糧食在城裡出售完,然後才能走。他們集中拋售糧食,只會讓糧價下降。”

“這也說得通,可是,如果這些奸商不急於走,就是要在城中囤糧賺錢呢?”

“那我們就把船票錢降一降,八百文,甚至五百文一張船票。城中居民少了,需要的糧食就少了,奸商囤積的糧食他賣給誰去?”

“若是有人買了船票,肆意加價轉賣怎麼辦?”

“船票上都有日期,當天不走,過期作廢。他有本事就每天白花錢。”

“汴梁還有些船家,他們自行載客怎麼辦?”

“好言勸說,將他們編入船隊,買票的收入八成歸他們所有。如果不聽勸,自有開封府。”

呼延庚把用糧食逼迫汴梁居民遷往滄州的大略說清楚了。張叔夜問:“等百姓走得差不多了,就放棄汴梁?”

“汴梁絕不可棄。”呼延庚道,“但以後只是大宋的象徵,而汴梁百萬居民,將在塘沽到薊州一帶,另開新城。當地有漁鹽之利,而無黃河之害。又在平盧、范陽、橫海三鎮拱衛之下,遠比汴梁安逸。”

“原來如此,”張叔夜嘆道:“汴梁東面被水淹,雖然金賊進不來,但城內的軍隊也出不去,前日老夫的一箇舊屬宋江送信來說,他已經說動李逵,火併杜彥,帶着杜彥的餘部,上了梁山。”

“宋江又上梁山了?張叔密你在幹嘛呀。”呼延庚心中腹誹,沒有作聲。

“宋江派人給老夫送信來,問下一步朝廷有何方略。”

“他這哪裡是問方略,這問的是朝廷的態度,若是朝廷有力量,焉能容忍在梁山伏下一支人馬。這宋江,說他是問鼎之輕重也不爲過。”

“那庶康,你以爲該如何辦?發兵進剿嗎?可梁山伯易守難攻,朝廷軍馬,終歸要先彈壓汴梁。”

“宋江既然派人來問,那他就還不敢公然反叛。不知上山還有幾位首領。”

“好似就是他們當初那一撥人,宋江、吳用、李逵。”

呼延庚心下奇怪,然道公孫勝不是梁山的,想想公孫勝才三十多歲,十五年前才十幾歲,與梁山無關也合乎情理。公孫勝在以龍虎山的名義招攬流民。雖然現在皈依了軒轅教,但是不是真心歸順還不好說。

既然有宋江這個引子,那就不如把公孫勝也送到梁山上去。如果公孫勝真心歸順於我,那就是對他的考驗,考驗合格,就可以委以重任。

如果公孫勝是假裝歸順,那就讓他與宋江火併一場,然後再收拾剩下的那一個。

但如果公孫勝和宋江一見如故,真的“星辰相合”,狼狽爲奸了,那該如何是好?

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二節 逃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十八節 收稅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節 踹營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六十節 雁門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十節 姻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三節 廝殺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節 棣州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獎懲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十三節 塘沽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四節 棣州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六十二節 代州
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四十二節 逃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十八節 宋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十八節 收稅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二節 踹營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九節 阻擊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六十節 雁門關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十四節 議和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十節 姻緣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三節 廝殺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四節 棣州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獎懲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十三節 塘沽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四節 棣州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七節 魯達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六十二節 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