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

按說宣撫副使兼安撫使初次上任大聚諸將,就該先問一番諸將有何見解,做到心中有數,再談及金兵的情報,最後再把戰略說出來,甚至還要問宿將或幕僚的意見,對戰略進行調整。

杜充這些前置工作全部沒有,一開口命令河北諸軍蝟集大名,其實已經暴露了他色厲內荏的本質,後面再爭兵馬的歸屬,已經落了下乘。而張益謙在軍事上本就是個沒主意的。杜安撫的第一次聚將,可謂既沒有好的開頭,也沒有有效的結果。

杜充喝令退堂,呼延庚跟着衆人走到衙門外,一個小廝遞了一張紙條過來。呼延庚回到住處一看,卻是張益謙寫給他的,讓他回滄州的時候,順路到河間一敘。

呼延庚是出了衙門才收到這張紙條,而張益謙在堂上並沒有傳話讓幕僚寫東西的行爲,故而這紙條是早就寫好的。

去就去吧。

呼延庚的駐地滄州離河間不遠,河北東路帥憲漕倉四司都算他的上級,故而呼延庚對河間府非常熟悉。呼延庚到河間找間安頓下,武松要出去打探。呼延庚道:“我自去撫司前面看看,也在城裡走走。”

呼延庚穿了件百姓的衣服,帶了兩個衛兵,也做平民打扮,一同往安撫使衙門走來。這裡就是以前郭永的提刑使衙門。呼延庚輕車熟路,站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觀察着衙門前的人們。

自打張益謙接掌河北東路之後,呼延庚很久沒到河間府來了。衙門門口站着一排一排的等候的文人和軍漢,想來是已經遞了帖子進去,等候安撫使的召見。文人多是幕僚裝扮,軍漢們則是使臣打扮,粗魯彪悍,大着嗓門,吹牛、罵孃的聲音此起彼伏。

呼延庚大略一看,幕僚們自成一圈。使臣們大致分作兩個圈子。呼延庚仔細聽了一回武臣們的叫囂,這兩個圈子分屬王淵和李成。只聽一個大嗓門叫道:“剛剛在大名聚將,一下子又在河間聚將,莫不是金賊又要打來了?”

邊上一人叫道:“金賊今年年初南下一次,退走纔不久。河東平陽纔打完不久,金賊都沒撈到什麼便宜。怎會又這麼快南下?”

“正是沒撈到什麼好處,金賊纔來的快,你想,沒搶到什麼東西,他憑什麼安撫草原諸部。你懂個屁。”

“你才懂個屁,金賊每次南下,你可曾見到撫司把咱們這幫小使臣召集起來的。”

“那你說是怎麼回事?”

“宗相公去世,便空了一個執政的位置出來了。無論是李中丞,還是張樞密接了這個執政,河北主政之人,最有機會接位。”

呼延庚聽到這裡,心想,這人有意思,把中樞宰執記得這麼熟,而且聽起來還有幾分道理,無論是李回還是張叔夜接替宗澤擔任左丞,目前掌握最大兵權的河北兩路安撫使,必然是進補樞密院或者御史臺的最優先人選。

在這場競賽中,杜充肯定處於第一順位,但張益謙也有機會,故而張益謙在河間大集諸將也就不奇怪了。這時他又聽到人說:“河北東路三將,將主,王鈐轄,呼鎮府,可張安撫在去大名之前,就讓將主和王鈐轄到河間取齊,而沒有叫呼鎮府,倒也是奇怪。”

“有什麼奇怪,將主是雄州敗退到大名,被安撫收留,王鈐轄也是一般,安撫對他二人是患難之交。可呼鎮府是什麼人,汴梁救駕功臣,有擁立之功,李相、張樞密都聽他的招呼,這安撫……嘖嘖。”

原來張益謙早就將李成王淵叫到河間來了,而後才通知自己,呼延庚又想起張益謙與黃潛善相善。張益謙會不會佈下殺局,將自己撲殺在河間,然後奪取自己的軍隊呢?

呼延庚一邊往客棧走,思量,按說張益謙沒這麼大膽子,現在就敢和自己撕破臉,但是萬一呢?呼延庚不由得想起在汴梁的時候,有天晚上範瓊將宗室們都抓到天清寺,自己只帶了幾個人到寺中找範瓊要人的往事。

當時範瓊顧忌呼延庚手下的軍隊,沒敢和呼延庚動手,但萬一範瓊當時犯起渾來,呼延庚有可能就陷在天清寺了。事後呼延庚想起來,他當時完全沒有必要冒險,調兩個指揮攻殺進去便是。

現在,也沒有必要冒險。萬一張益謙豬油蒙了心呢?自家穩穩拿住四鎮三萬兵馬,再結好吳革姚友仲,比什麼都強。

想清楚了這一點,呼延庚立即回到客棧,大家一同便裝出了城,直奔滄州。

張益謙本想先和李成王淵商量好,造出一個河北東路上下一心,要和金賊決一死戰的局面,再讓呼延庚附和一番,河北東路在勢頭上壓倒河北西路。

而根據以往金兵南下的經驗,金兵多半還是走河北西路。讓杜充和金賊打個兩敗俱傷,然後張益謙率領河北東路的援軍來撿功勞。

本來這是個完美的計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個計劃需要兵力最強的呼延庚配合。他請呼延庚到河間,是想和呼延庚“盡釋前嫌”,來一出將相和。爲此,張益謙還因爲呼延庚的好色之名,準備了兩名美女送給呼延庚。

文官給武將送女人呀,這在大宋朝可謂空前絕後的盛舉了。張益謙覺得自己已經拿出了充分的誠意。

但是呢,呼延庚沒來,派人送了一封信來,說滄州兵救趙州,取代州,一直在打仗。眼下黑雲壓城,滄州要加緊整軍。爲了表示對張安撫使得支持,呼延庚特地送了一批火箭來,說這火箭是金兵剋星。

張益謙看完呼延庚的信,一聲不吭,把辛交給站在身旁的河間知府董誼。董誼和呼延庚也有過節。他看過信,冷笑道:“不識擡舉。”

張益謙拈鬚微笑:“呼鎮府的兵馬,都在和金人對峙的第一線,霸州、莫州。他的確要整頓兵馬才行。”

董誼會意,到時候金兵在霸州、莫州和呼延庚打起來,爲呼延庚後援的河間府,耍起小手段來不要太容易。

因爲呼延庚沒來,原本給他準備的兩名美女,就被張益謙分送給李成和王淵了。他們兩人帶着麾下的大小使臣一陣賭咒發誓,一定聽從張益謙安撫使的調遣。

李成帶着隨從回到了棣州,便吩咐隨從:“請陶先生來。”

陶先生,名子思,嘗爲道士,誕妄喜談兵。他本隨公孫勝在流民中傳播龍虎山教,在渤海沿岸活動。李成到棣州以後,陶子思便脫離了公孫勝,來投靠李成。他一見李成德面,便大驚失色,大叫一聲:“大事不好。”掉頭就走。

李成以爲他詛咒自己,派親兵將陶子思抓了回來。問他:“何事驚惶?”陶子思說:“若吾透露天機,要短十年陽壽。”

李成守按刀柄,嬉笑道:“若你今日不說,便再無陽壽。”

陶先生萬般無奈,只得說出真相:“吾觀將軍,有五重之貴,割據之相。”

“又是割又是鋸,你說我是要當木匠?”

陶先生見李成不讀書,只好說大白話:“將軍命中註定主政一路。”

“不知是哪一路?”

陶先生掐指一算:“當在西南,成都府路。”

史載:成大悅,引爲謀主。

陶子思便爲李成出謀劃策。李成把在河間的見聞都講了一遍。陶子思閉目思索了一番:“唉呀,張安撫有自立之心。”

李成一下子把陶子思拎了起來:“你說張益謙要自立爲王?”

陶子思用手撥打着李成的雙手,雙腳在空中亂蹬:“將軍先放我下來。”

李成放下了他。陶子思大呼了幾口氣,才說:“稱王倒是未必,只是位於朝廷和索虜的夾縫當中,張安撫若是運作得當,說不定可以左右逢源,稱霸一方。”

“快快說來,張安撫會如何做?”

“無他,手擁重兵,觀望而已。金賊所望,還在汴梁。只要金賊從西路南下,在汴梁與朝廷相持,張安撫就可以待價而沽。”

李成聽完這話,轉着圈在屋子裡思索着,最後毅然說道:“張益謙一介書生,甚無骨氣,手上又沒有像樣的兵力,他都能待價而沽,我也能。”

陶子思讚歎道:“真雄主也。”

呼延庚在滄州,一天也不敢耽擱,下令平盧和橫海的六個團,加緊訓練,同時背嵬軍的培訓也加緊了。

呼延庚的判斷和張益謙倒是一致,金兵一定會再次南下。

金國的經濟支柱仍舊是劫掠。在另一個時空,要直到世宗朝,纔開始重視農業生產,慢慢向一箇中原政權轉化。

金兵在建炎二年的歷次作戰,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戰利品。因此,金國內部,需要用財帛子女來安撫的矛盾,會提早爆發出來,這就逼迫金兵將再次南下的時間提前。

以往防備北邊的敵人都叫防秋,但今年,只怕等不到秋天,金兵的鐵蹄會再次來臨。

注:李成遇到陶子思是在淮南,但在這個時空,李成既然到了棣州,就讓他們在早點相遇吧,緣分天註定,沒必要推遲了。

求宣傳

第八節 激進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十四節 灤州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節 出軍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節 出軍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十八節 守營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節 馬場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十七節 中計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四十九節 邀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四十二節 逃難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十九節 陣地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五節 變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十節 姻緣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
第八節 激進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七十九節 流落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十四節 灤州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一節 出軍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八節 激進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節 出軍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十八節 守營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七節 馬場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十八節 宋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十七節 中計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四十九節 邀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四十二節 逃難二百四十六節 圍城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三節 小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五十四節 張崇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十九節 陣地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四十五節 變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十節 姻緣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