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失蹤

王稟回到樞密院,先把呼延庚找來商議。呼延庚看看就自己和王稟兩個人,於是大大咧咧的的說:“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皇帝被抓走了有什麼關係,我們保的是江山社稷,是黎民百姓。”

王稟沉吟着。

“節帥,可還記得太原嗎?”太原城破之後,金兵大肆屠城。

“節帥,可還記得平陽。”平陽守將劉銳逃跑,全城不戰而降,金兵入城後大肆擄掠,後來宋軍收復平陽,平陽已變成一片空城,居民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擄爲奴隸。

“節帥,可知道真定?”真定城陷後,金兵還是大肆擄掠殺戮,居民十不存一,僥倖活下來的人只能割取屍體上的腐肉爲生。

“節帥,汴梁若戰,百姓還有一線生機,若降,吾等皆爲索虜口中之食。汴梁百萬生靈,俱在節帥一念之間。”

王稟當然清楚,若是向金兵投降,汴梁會落到什麼下場,但他是生於宋朝,長於宋朝的武臣,自幼便知道“手握掌中槍,惟知忠與義。”把皇帝看得如同神靈一般。不像呼延庚,來自現代,把皇帝就看作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丟了,再造一個便是。

呼延庚給王稟提到了太原、真定等幾座城池的下場,王稟便拿定了主意,決不能降。有了這個主心骨,決定便容易做了。

他先頒給呼延灼一支令箭,命令呼延灼在短期之內一定要拿下西面城牆,可以想辦法把配重式投石機都搬過去,衝車、鵝車也可以用,就算把西城牆打壞了,也要奪回來。現在皇帝被人抓走,要在金使到來之前,儘可能的把金兵打疼了。

隨後又給呼延庚一支令箭,讓他組織人馬,出城去搜尋朱皇后與太子。

呼延庚來到玉津園大營,調集了五百名騎兵,分作兩百個探馬小隊,向東面和南面的不同路徑去搜索。但呼延庚自己沒有立即出去。他仔細問過徐寧,皇后和太子不在殿前司的護衛中,因而很大可能沒被金兵截去,這不是幸運,而是一個陰謀。

王宗濋帶領殿前司與其他三支車隊匯合後,諸位化裝的大臣都聚在一起拜見趙桓,真正指揮第一個車隊的王時雍告訴大家,皇后的車隊出城不久,就和一大隊流民混雜在一起,隊伍被擠散了。爲了掩人耳目,皇后的坐車上沒有任何特殊的標誌,因此王孝迪也無從尋找。

趙桓什麼反應無從知曉,不過也不重要了。

呼延庚聽宣贊提過,王宗濋很是想幫他妹妹王貴妃扶正,得到皇后的大位,這一次很有可能有意爲之,讓皇后和太子在流民中走失,如果他真的這麼想,便不會僅僅讓流民衝散車隊,一定還有後手。

現在直接出去找人,呼延庚並不會比一個普通的騎兵小隊找到人的機率更高。他需要一些線索。

呼延庚對宮闈黑幕一無所知,他現在後悔沒有在穿越之前好好讀一讀女頻的小說了。他要去拜訪童穆。

呼延庚騎着馬來到汴梁裡城,汴梁比他剛剛帶領河防軍回來時蕭條了不少,開城以後,確實有大批的百姓出城南下。客觀的說,這些百姓出城減輕了汴梁糧食供給的壓力。汴梁被圍城已經三個多月了,雖然百姓常常抱怨米價騰貴,但呼延庚還從未在市井上聽聞要與金賊講和的風聲。

汴梁的百姓是受過教訓的。在金兵第一次南下時,完顏兀朮就在城東北面殺掉了十餘萬逃難到開封的百姓。

朝廷要講和,由中書侍郎王孝迪擔任專領收簇合大金國犒軍銀”,他公事在身,十分賣力,連夜親自趕寫了一道文榜貼在東京各道城門和通衙大街上,限士庶人等在三天以內,把全部財物都交納歸公,送去給金人抵折。

違者就要抄籍,文榜中寫得明白,“此則免吾民肝腦塗地,”不然則“男子殺盡,婦人虜盡,宮室焚盡,金銀取盡。”

汴梁百姓將王孝迪稱作“四盡中書”,說金人要“殺盡虜盡、焚盡取盡”,總之是要把家財全部獻出來送給金人,才免得肝腦塗地。王孝迪造出這些輿論,就代替金人到百姓家中“四盡”了。

當時一夜之間,在“保民”的外衣下,王宗濋、王孝迪、王時雍等人親自帶頭,官抄民家,後來被抄的範圍還擴大到指定的名單以外,被抄的不下數千戶。

開封府的凡是公人,藉口查抄,就可以隨意進入民家,進行勒索,搜查甚至搶劫,公人們成了變相的強盜。

被作爲財神的對象當然倒了黴,被抄得寸縷無存,至於那些因私怨而被牽連的對象,遭遇更慘,到處都發生血案。那一夜當中,當場被打死、逼死、被奸致死以及老人小孩驚嚇致死的人命不止二三十條。

著名的歌妓趙元奴,崔念月等都遭到不堪忍受的侮辱。抄家的油水不足,何況抄來的財物,大部分都被當事人朋比瓜分,真正登上官府帳冊上的不過三分之一,總數也不過幾萬兩銀子,但汴梁的民衆卻大受苦楚。

代替金人抄掠的四盡中書已經如此難熬,那講和後金人親自來抄掠豈不是骨頭也剩不下了。

汴梁的民衆非常的清醒,堅決不許皇帝與金賊講和,在這次抄掠之後兩天,就發生了著名的宣德門磕闕,二十萬開封百姓聚集在宣德門前,要求恢復李綱的職務,對金抗戰。也就是在宣德門磕闕之後兩天,金兵解除了對汴梁的圍攻,帶着金二十萬兩,銀四百萬兩撤營北去。

而在另一個時空,金兵第二次圍攻汴梁,終於攻陷四面城牆之後,就開始強迫(或者說勾結更合適些)宋朝的官吏,在汴梁“根括”,要將汴梁的財富連根刮盡,金兵撤走以後,汴梁戶口“十喪其六,家家四壁如洗,空無一物,”居民“以牆角水苔果腹,割餓殍以饗。”即吃苔蘚和屍體爲生。

所以汴梁的百姓對金賊有仇恨,有蔑視,有畏懼,就是沒有講和投降一說。

在路上,不時有路人見到呼延庚一身戎裝,就讚歎道“有吧。”這不是那種正式的,光冕堂皇的恭維,而是汴梁人發在內心的,親切的喜愛才用的詞。

呼延庚到了皇宮,見到童穆。童穆道:“王殿帥,王貴妃的心思,宮中早有傳言,昨日皇后出宮時,黃公公主動請命,跟隨護駕。”

“黃公公?”

“太上皇的老內監黃經臣。”

呼延庚似乎有點印象,似乎是趙佶的親信,經常代表趙佶給李師師以關照。於是他問道:“黃公公爲聖人護駕?”

“是啊。黃公公是在宮中三十年的人,像張迪、樑師誠這樣的權宦,都被他鬥倒了,連媼相也要敬他三分,王殿帥那點小心思,又如何瞞得過他。”

呼延庚看看童穆的神色,心中落下一塊大石頭:“還請童公公指教。”

“不敢,黃公公老家是在徐州附近,他曾說,既然時局動盪,王殿帥又別有心思,不如將國公暫時帶離漩渦,只要朱皇后位置在,太子之位便安如泰山。”

“徐州?”

“徐州。”

“多謝童公公指點。”

“走馬客氣了。”

呼延庚掉頭就走,突然回過頭來,問道:“童公公,你怎麼沒有護駕一道走呢?”

“以兵事而論,王節帥和王殿帥,孰強孰弱?”童穆這話就很明顯了,因爲王稟比王宗濋能打,所以更能保護他的安全,因此他留下來了。

呼延庚心想,“這個內監有意思。”一邊趕回玉津園大營,點了一都騎兵,急急出發了。

他直接往東南方向的大道走,一面將人手分散出去,與前期派出去的探馬聯絡,互相通報消息,到了晚間,基本確定有一大股流民,都是往徐州去的,他們當順着運河南行,黃經臣帶着朱皇后,很可能和他們同路。

因爲不斷派人出去通報消息,以及遇到一些難以抉擇的路口就分兵,呼延庚現在身邊只有五十騎。

他又派了一名信使回城,讓張橫騎馬沿着運河南下,接應自己。之所以叫張橫,是因爲現在運河還結冰,但到南邊一點的地方,說不定可以行船。

呼延庚一行快馬加鞭,一路往南趕,在第二天的時候,已經過了陳留,陳留已被金兵所佔。陳留就在運河邊上,衆人順着運河往前趕。最前面的探馬突然回報:“前方有金賊的騎隊。”

“衝我們來了嗎?發現你們倆了麼?有多少金賊”

“沒有,金賊背向我等。大約一個謀克吧。”

呼延庚想:能到南邊這麼遠的金兵,多半是打糧隊,那跟着他們,前方就能找到大隊的百姓。於是他派兩個探馬,遠遠的吊着這對金兵,自己再帶領四十多個騎兵遠遠的跟在探馬後面。

到了下午的時候,兩個探馬返轉回來:“將主,前方果然有幾千百姓,正在運河邊休息,金賊正在整備馬匹,看來準備突襲了。”

河岸,幾千流民正在休息,這些流民大多是從汴梁逃出來的,要到南方投靠親眷,並非因爲災荒,也沒有頭領,只是大夥都往同一個方向走。

一個老者來到一輛大車前面,問道:“主母和小主人用過飯了嗎?”

求紅票、月票、收藏,謝謝大家

推薦一本書,《革新年代記》,就在縱橫站內,有一些新意,大家可以去看看

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七節 中計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七十二節 編戶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七節 中計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八節 激進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五十節 旁牌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五節 潰兵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九十二節 蕭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六節 滄州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三節 狹路
第六十一節 秋煞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十七節 中計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八十四節 分裂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五十七節 八公山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二節 大名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十四節 富平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八十九節 恨嫁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七十二節 編戶搶更新字數,請大家先不要購買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七節 中計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三十七節 趙諶的權術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六十一節 處置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八十五節 守魏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八節 激進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五十節 旁牌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五節 潰兵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九十二節 蕭牆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十三節 塘沽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六節 滄州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七十六節 領袖第一百七十節 河北獨安第二十三節 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