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節 襄陽

完顏粘罕已經到達襄陽。襄陽乃是京西南路的首府,襄陽一下,則荊湖再無阻隔。粘罕一面下令根括百色技藝人及金銀物帛。一面召集他的四個兒子,商議下一步的方向。

眼下金人在宋廷佔據的地方越來越廣,各個孛堇都如同分封一般,各搶地盤。完顏銀術可想着獨佔河東,完顏婁室雖然現在替粘罕看着洛陽,但總記掛着西進陝西。

以前跟着粘罕的蒲家奴,骨赧,斡魯、鴨懶河思恭等人,都尋了一個州城成了坐地虎。現在完顏粘罕提拔他的四個兒子完顏設合馬、完顏賽裡、完顏斜保、完顏拔束作爲自己麾下統軍大將。

“爹爹,已經打下了襄陽,我等是向西還是向南,賽裡已經佔領壽州,若是向西,則直逼江淮富饒質地。”

“若是向南,則取荊湖,然後順流而下,攻取江南。”

完顏粘罕沉吟着,不說話。杜充掘河,東路軍直接南下進攻汴梁的路線被擋住,東路軍的幾位太子郎君都提議東路軍從洛陽南下。但被西路軍的各位都統推脫了。

現在粘罕的四個兒子還在想着攻佔江淮甚至江南,但完顏粘罕自己知道,他的本部已經到了強弩之末,與其現在就急匆匆的進攻江淮,不如先專心將洛陽和襄陽經營好了,則進可以圖荊湖江南,退可以守西京,扼住天下的咽喉。

他正在和麪前的三個兒子分析眼下的局勢,突然完顏賽裡又遣人回來送信:“宋國小皇帝在廬州。”

“爹爹,當抓這小皇帝來也。”完顏斜保叫道。

“當抓這小皇帝也。”完顏拔束也叫。

完顏粘罕卻有幾分猶豫,從金國整體的戰略需要來說,當然是把皇帝抓住比較好,說不定江南各地,可以傳檄而定。經過四年來的戰爭,宋國君臣已經完全暴露了他們的無能。只是宋國太大,金兵不能一口吞下。

金國已經抓了宋國兩個皇帝,若是再把這小皇帝抓住,即使宋國再立一個,只怕士氣也會受到極大的打擊。因此幾個兒子要去廬州,不是沒有道理。

但若是他親自抓了小皇帝,卻可能惹上另一個麻煩:功高震主。

粘罕雖然姓完顏,但只是完顏阿骨打的遠親,按照宋朝觀點已經出了五服。眼下大致以太行山爲界,太行以西以粘罕爲首。這在表面上,等於把半壁江山都封給了粘罕。待消滅了宋國,那完顏家掉轉頭來,要對付的就是自己了。

但這些事情還不便和兒子們直說。粘罕問道:“去抓小皇帝,當然是好。可糧草哪裡來?”

“現地調達。”

“那咱們在襄陽也呆不久啊。”

“爹爹,”完顏設合馬思量一番後說道:“襄陽本來也沒法待,從洛陽開始,我軍就斷了糧草。鄧州、房州、均州一路過來,都是走一路搶一路。待襄陽本地的糧草耗完了,咱們也得走。”

粘罕有考慮了一番,不管怎麼樣,都到了宋國小皇帝隔壁,不去打個招呼不太好。於是粘罕下令,在襄陽大掠三日,隨後全軍轉向淮西。

“金人諭與寄居上戶獻金銀以謝不死,於是寄居上戶皆齎金銀犀象出城。”

在收了一波盤纏之後,蓋天大王(完顏斜保)使諭之曰:欲留兵十萬屯於襄陽,何以應付糧草?

襄陽的大戶們紛紛哀告:“襄陽少糧多水,非屯兵之地。請大王早日回軍。”

完顏斜保道:“既巳投拜皆女真之民矣。女真若回軍,紅巾之類犯城使誰爲主?”

衆大戶不敢對。

完顏斜保傳令竭城北遷。官員依舊注授差遣,僧道依舊歸寺觀,百姓任便居住農家給田種作寄居上戶。

北遷的命令傳遍全城,滿城中皆哭。

大家扶老攜幼,收拾細軟,聽金國大人的話,向北撤退。可到了城外十里地,金兵設了一層崗哨,將百姓統統攔住。隨後金兵上來,將百姓的車輛包裹全部搜走。

百姓們肯定把壓箱底的珠寶金銀隨身帶在身上,金國這樣搜身,就把百姓的細軟全搜走了。

完顏設合馬與完顏拔束在遠處靜靜的觀看,完顏設合馬道:“怎樣,這辦法比你挨家挨戶去搜撿要強多了吧。也仁慈多了,只搶東西,少殺人。”

“大哥的法子,兄弟佩服。”

廬州,趙諶已經佔據了淮西轉運司的衙署作爲行宮。此時,他正在後院與康王趙構下棋。

“諸般宗室當中,唯有皇叔最有膽略,願意陪着朕在前敵指揮。”

“陛下謬讚,臣不敢當。”

“當年真宗皇帝御駕親征,文有寇準,武有李繼隆爲輔佐,本來朕以爲許翰王稟可當此任,可他們都以宰執爲先,不把朕放在眼裡,大好建立功勳的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趙構心中稍稍一動,這些天以來,趙諶的一系列作爲,讓“四聖庇佑,必有吉兆”實現的可能性慢慢大了起來。許翰還則罷了,王稟可是朱鳳璉指定爲趙諶掌軍的人,他卻把一半兵力從王稟手中奪了下來。

他不動聲色,假裝專心琢磨眼前的棋局。這時,一個丫鬟送了兩杯茶上來。

本來趙諶的茶水應該由宮女送上,但這個丫鬟是康王妃邢秉懿的貼身侍女,在童穆眼前也晃盪熟了,故而童穆沒有阻止。

趙諶看到這個丫鬟,突然臉紅起來,丫鬟確實落落大方,將茶杯擺好,轉身離去。

“皇叔,這是貴府的丫鬟?”

“嗯,是內子身邊的丫頭,母家好似姓吳。”趙構淡淡的說。

在另一個時空,這就是趙構的吳皇后了。邢秉懿被金兵抓走,吳氏14歲轉爲侍奉康王趙構,趙構登基後封吳氏爲義郡夫人,又累進封爲才人、婉儀、貴妃。

紹興十三年被冊立爲皇后。83歲去世,諡曰憲聖慈烈皇后,攢祔於永思陵。吳氏一生,經歷高、孝、光、寧四朝,在後位(含太后)長達五十五年,是歷史上在後位最長的皇后之一。《宋史》評價趙構皇后吳氏”殊妍麗可愛,後頗知書,從幸四明,益博習書史,又善翰墨。“可謂才貌雙全。

但在這個時空,年僅十四歲的吳氏還未被趙構收房,趙構初見吳氏,也驚訝於他的美貌,在詳詢了吳氏的身世之後,竊喜道:“孤得一大助。”

他要將吳氏送入趙諶的後宮,邢秉懿先是不同意,但趙構說:“在皇帝的身邊有個信得過的人,咱們的孩子也可以安穩的過一生了。”便有今日奉茶之舉。

趙諶登基的時候才十一週歲,現在也不過十四,尚未立後。

趙構要獻女,也不能直接跟趙諶說:臣有花姑娘一個,皇上你笑納了吧。趙家人文化素養甚高,還是要講些格調,今天先讓趙諶見上一見,調調他的胃口。

兩人繼續下棋,趙諶的心思卻明顯不在棋盤上,趙諶真想把棋盤一推,說朕心已亂,皇叔快把丫鬟洗白了送上來。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這麼做。正在他百無聊賴的時候,黃彥節來報:王防使到了。

現在,杜充、劉光世、王淵麾下諸軍已經在廬州聚齊,加上王稟調過來的龍武、龍衛兩軍,在廬州集結了整整十萬人。而且朱鳳璉曾安排老將解潛先到淮西安撫地方廂軍,現在解潛麾下也集結了一萬餘人。

趙諶對劉光世道:“劉卿家,由你調兵遣將。”

劉光世道:“末將是西軍出身,在淮西屬於客將,而且差遣也低,末將推舉杜安撫爲臨敵佈陣使。”劉光世想得明白,這裡十萬人,七萬人是河北軍和京畿軍,都是天子腳下見慣場面的人物。王稟以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都被底下人架空,更不用說他一個小小的承宣使。

杜充推辭了幾句。

趙諶道:“朕知道,卿家在河北受了些委屈,呼延庚將河北的兵器糧草,精兵強將都收去了,卿家也做不得無米之炊。”

杜充聽到這話,斜眼投瞟冷着臉站在一旁的,剛剛被免罪,權知樞密院的黃潛善。想來這廝爲他說了好話吧。

君臣之間又互相吹捧了幾句。杜充才勉爲其難的,擔任佈陣使。

杜充先點將,讓岳飛帶領一千兵馬,向壽州方向打探。岳飛領命而去。

劉光世道:“去年神水峽之戰,岳飛此子還只是呼延庚身邊一個小跟班,今日已經拜了刺史。再加歷練,足堪大任。”

王淵道:“杜帥麾下都是精兵強將啊,韓世忠,王德,陳粹,都不簡單,兄弟手下和杜帥比起來,簡直就不能看。”他轉頭向上拱手:“陛下,臣麾下只有九千人,請把龍武龍衛兩軍撥付與我”

杜充心想:原來你看上了這兩萬強軍,這可不能給你。“陛下,龍武龍衛兩軍當由陛下親領,作爲生力軍,在佔據膠着時,突然殺出,一舉扭轉戰局。”

王淵不幹,與杜充爭執起來。

杜充心下惱怒:“且容你放肆,待對陣之時,讓你親自去衝陣,讓你死個不明不白。”

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四節 體系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八節 金慄山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十三節 塘沽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七節 馬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四十一節 六路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節 出軍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六節 滄州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五節 盧龍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五十節 旁牌第三節 真相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七十四節 雪夜
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九十七節 義軍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四節 體系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八節 金慄山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二節 圍解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六十八節 退卻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十三節 塘沽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十二節 宣贊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十六節 林銘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三十一節 相州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七節 馬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四十一節 六路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一節 出軍第三節 郭永第一百節 解難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六節 滄州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八節 金慄山第十五節 盧龍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五十節 旁牌第三節 真相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七十四節 雪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