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平州

想徹底佔領一座城池,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徹底控制三座州城,有更多工作要做。

平州距離燕京並不遙遠,消息傳到燕京,大約需要五天,燕京目前的注意力大約都在雄州楊惟忠部,最多隻能派偏師來。即使是偏師,金人也需要十天的準備。因此,呼延庚有至少十天的時間。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籌糧草軍械,各城當天晚上就完成了。楊可發順利攻佔了糧倉、軍械庫、庫房等地。呼延庚派了幾隊老兄弟,接替駐防。從俘虜中找到管理這些地方的官吏,用了半夜時間,盤點清楚。

帶上繳獲的,軍械足供三萬人使用,除了刀槍盾弩,弩機三百具,遊砣四座,另有毒箭、火箭、鐵蒺藜、留客住、毒藥煙球及防城器械無數。此外,還得到軍馬四百匹。

糧倉中糧粟萬石,庫房裡金銀、錢幣也頗有些。

除此之外,楊可髮帶隊,搜捕城中富戶,讓他們捐金助餉,糧食、金銀,甚至比糧倉、庫房裡繳獲的還多。

在三城忙完了接收府庫的工作,呼延庚馬不停蹄,趕回灤州。灤州交通甚是便利,北上漠南,南下入海,都是坐船就走。

親兵來報,諸將等候多時。他們要商量第二件大事,招兵。

三座州城已下。其他下轄州縣,還沒得到消息,呼延庚派了高寵帶隊,前去勸降,召集縣令來開會。不降者,暫且不用理會。

招兵旗幟懸上城頭。

張承言的意思,挾裹入軍,呼延庚認爲沒必要,挾裹流民,徒壯聲勢,只能打順風仗,一擁而上,而現在平州算是孤懸敵後,多半要持續的在劣勢下打仗,挾裹的隊伍,經不住這樣的壓力。

在燕京周圍,有的是和金兵有血海深仇的人,只是看有沒有人挑頭幹起來。

在金兵第一次奪取燕京的時候,遼國降官左企弓就向完顏阿骨打進言說:“君王莫聽捐燕議,一寸山河一寸金。”金人一方面向宋軍統帥童貫收取贖城費,一方面在燕京周圍四處劫掠。

完顏阿骨打本不想把燕京歸還給宋國,但架不住金兵已經激起了燕京周圍的民變,而金兵當時並沒有準備好在燕京地區長期作戰,故而讓宋人贖回了燕京。

而在第二次奪取燕京後,爲了支持後續的南下攻宋,金兵繼續在燕京周邊大肆掠奪,民變一茬接一茬,只是這些民變既沒有統一的指揮,有沒有周密和長遠的計劃,才被金兵鎮壓下去。

但火種猶在。

只要頒下徵兵令,在平州的百姓和流民,肯定會出現三種情形:

一種是立即來應募,這是早有反心,一有機會就揭竿而起的。

一種是沒有飯吃,投軍吃軍糧的。

一種是怕金兵勢大,暫時觀望的。

那麼徵兵就要團結造反的,穩定吃糧的,拉攏觀望的,但這是以後長期的工作了。

退一步說,即使沒有人來應募,那隻能說明平州百姓與金人的矛盾還沒有那麼劇烈,那他們就帶着各種物資撤退就是。

第三件事,下求才令。這是呼延庚提出的。平州相當於在大宋化外之境。算是呼延庚獨自開闢一片天地,無論是從軍隊後勤等管理,還是出謀劃策,求才令都是必要的。也爲以後在其他地方建立政權探索方法。

趙伯臻已經起草了文稿,內文中有一段“蒼蒼蒸民,誰無父母?誰無兄弟,誰無妻子?生也何恩,殺也何咎?我大宋順天應命,禁暴懲兇。恭行天罰,剿絕其命。豪傑雄俊,何不來哉?無論契丹奚漢,來者同享富貴。”這是表明將契丹奚人等都與漢人同等對待的態度。

結尾引用曹操求才令的語句:“唯纔是舉,吾得而用之。”

他不指望立刻有人來投,這是不切實際的。但他需要做出這麼一個姿態,讓平州百姓知道,他不敵視契丹奚人,也讓看過求才令的人,對他有一種尊文重儒的印象,來造輿論。

第四件事,賞賜將士。

此次收三城,重傷、戰死三十幾人。傷者延醫治療,死者隆重掩埋。生者,每人賞錢五十貫,折算成銀錠,由呼延庚親自發到每一個人的手中,要讓這些士兵知道,是誰給他們的賞賜。

由於燕京在金人兩次收燕時,幾乎被夷爲平地,很多燕京的富戶都避居到平州,呼延庚給士卒重賞,就是不讓他們騷擾地方。

下午,趙伯臻陪他見平州名流。

張承言上午就通知了當地大戶,都是一請就來。

堂內人不少,二十來個。城中有頭有臉的大戶都來了。從外表打扮來看,分辨不出民族。漢人不用說,住在灤州以及盧龍城中的契丹人渤海人,基本以農耕爲生,漢化也很深。

見呼延庚到來,這些人紛紛起立,瞧他如此年輕,都是愣了一愣。隨即,有的拱手作揖,有的跪倒磕頭,參差不齊地拜見。有叫將軍的,有叫大人的,有叫老爺的。

呼延庚一笑:“我大宋收了平州,便要擔起父母之責,今明兩日,望與大家釐定地契。”

張承言帶頭,將自家原有的地契拿出來,一邊念,趙伯臻一遍謄寫了一遍,蓋上大宋河北東路招撫判官的大印。

來的大戶一時都不知道怎麼辦纔好。田地是立身根本,今天換成了大宋的地契,金兵打回來了,這大宋的地契可就沒用了。沒了舊有地契,那可怎麼辦。

這些人雖多是漢人,落戶平州既久,民族根本比起財富土地,還是大大不如的。

呼延庚不理會他們,自管自說道:“前遼與吾大宋,兄弟之國,前遼的地契本將是認的,但若是以後換了金賊的地契,本將便認不得了。”

眼下他初到平州,也不能將這些大戶逼到金人那邊去,今天先提一個換地契的口風,待手上要分地的流民多了,再做打算。

這時,張承言預先安排的幾個託,踊躍的把地契換了,呼延庚當即給了些金銀賞賜,於是有幾個膽大的,或者已經做好了和金人破臉的打算,也把地契換了,換地契的人數大約佔來的人三分之一左右。

餘下的人雖然沒有更換地契,卻將呼延庚要更換地契和用無主地招撫流亡的消息散播了出去。

以上四項工作,籌餉籌械和撫卹士卒,工作已經做完了。招賢令貼出,只有幾個不得志的漢人秀才和童生應募,被分派到三個州城充當文書。

呼延庚任命兩個燕人,鐵達和鄭偉,擔任灤州和營州的巡檢和守城指揮使,負責維持各州的秩序並徵兵,其他的工作只能等人員配齊再慢慢來。

“所有工作以灤州爲重。”呼延庚囑咐趙伯臻,“我特地在灤州留下一員大將,負責灤州以及整個平州府的徵兵。”

呼延庚招呼進一個人來,與趙伯臻相見:“這是我自幼的好友楊三生,字甚之,我特留下他在平州府助你,你們招上來的新軍,就由甚之統帶。”

楊三生,乃是金刀令公楊繼業之後,父親也在漉延軍任職,自幼與呼延庚爲友,後隨父親轉到永興軍,在京兆府(西安)長大,此次隨範致虛東來勤王,他就找到了呼延庚,要隨好友闖下一番功業。

呼延庚就把他帶到河北,現在平州算是大宋化外之地,呼延庚可以任性施爲,就把好友任命爲平州府兵馬鈐轄,讓他憑空蹦了好幾級。

在把平州府的事情都交代給了趙伯臻、張承言、楊三生三人後,呼延庚便安排返回滄州。

只有他帶來的八百輕騎,大部分由楊可發和高寵率領,沿着海邊原路返回,而呼延庚帶着高鷺,來到灤河口,早有一條樓船等在那裡。

張橫跳下船來:“將主神算,知道咱們第一艘海船這麼快就能弄到手,張橫特地親自駕船來迎。”

呼延庚心想,不給你們定個時限,還不知道拖到什麼時候,便問:“這條船買的?還是搶的?”

“什麼搶的?海上的兄弟投效的。”

“靠得住吧,不會半道漏水吧。”

“不會,這是木船,漏水也沉不了。何況我兄弟在這。”張橫拉過來一條白麪漢子:“我兄弟張順,真要有事,他把將主背到岸上去。”

張順?呼延庚暗暗記下了,以後找機會籠絡下。

船開了,這船大致沿着海岸行駛,天色暗了下來,呼延庚睡不着,到最頂上吹風,沒想到高鷺也在。

呼延庚走上前去搭訕,高鷺掃了他一眼:“你都有夫人了,還這樣輕浮。”

“本將講個故事給你聽。”呼延庚給高鷺講的是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當然這時候還沒有唐伯虎。

這個故事很精彩,尤其是在講到大結局:唐伯虎扎死了對手,唐門重回兵器譜第一位的時候,高鷺咯咯直笑:“什麼唐家槍,都沒聽說過。”

呼延庚道:“唐伯虎有七個老婆,他和秋香的故事還被傳爲美談。”

“你呀,休想!”說完,高鷺就跑到船艙中去了。

呼延庚回到滄州的時候,朝廷新的旨意和宣撫司的命令都已經到了。

求收藏、評論、月票

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七節 馬場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三十節 襄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節 奪權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十五節 盧龍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七節 馬場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十五節 崩盤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十六節 林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
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七節 馬場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八節 金慄山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三十節 襄垣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七十節 奪權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十五節 盧龍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一百零二節 書到用時方恨少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一十二節 縱馬公堂第八十四節 援魏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七節 馬場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十五節 崩盤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十六節 林銘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六節 欒廷玉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零五節 洛陽第八十九節 趙構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八十九節 密謀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一節 出軍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一百一十節 偷閒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十七節 中計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十三節 戰長安(五)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節 復耕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