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節 分裂

王時雍叫人拿呼延庚,堂下的衛士無人動彈。呼延庚跨上一步:“你這僞造聖旨的奸賊!”一鐗正打在王時雍的頭顱上,打得腦漿一迸。王時雍張嘴正要說話,卻只啊的叫了一聲,直接軟倒下去,癱坐在椅子上。

呼延庚轉頭面對何慄:“何相公一向是立主作戰的,怎會帶了這樣一份聖旨回來。后妃抵兩千錠金子,真底不知羞。”

何慄的確一直是主戰的。他的爲人猶如一隻紅蘿蔔球,他的主戰的主張好像一層紅皮,用手指甲把它剝去,裡面雪白的蘿蔔心子就露出來了。

他是戰在皮外,和在心子裡。其實從他本人的外形來看,圓滾滾的臉,圓滾滾的身休,圓滾滾的一團被酒糟染得通紅的鼻子,也很象一隻紅蘿蔔。

他之所以能夠進入宰執之列,後來又代替了因一次夜出被老百姓打碎燈籠,因而被官家認爲“失盡人心”的唐恪而躍居首相的地位,主要就因他有主戰派之稱。

放一個主戰派在朝堂之內,猶如在一大堆白蘿蔔中間搭進一隻紅蘿蔔,既可使官家放心,又可敷衍一下輿論,後來太學生看穿了他的行徑,斥罵攻擊,併爲他加上一個“紅蘿蔔球”的綽號。

這個紅蘿蔔球看到呼延庚的銀鐗,銀光閃閃,上面還掛着紅色的鮮血和白色的腦漿,張着嘴“啊!啊!”了幾聲,一時說不出話來。

還是邊上的王孝迪見機快:“這是在金營裡金賊逼着寫的,絕非聖上本意。”就算以後能把呼延庚千刀萬剮,但現在呼延庚就能讓在場的宰執們血濺當場。他這段話裡,也沒承認是僞詔,以後有機會還能翻過來。

“何相公,你怎麼說?”

“嗡,啊……戰守之事,盡委之張叔夜。這是官家出城前就定下的。”他不說這道聖旨的真僞,只說趙桓出城前的意見,爲以後翻牌留下了餘地。

呼延庚繼續揮動着帶血的銀鐗,想讓何慄和王孝迪把話說死,把他們綁上船,一個太宰,一箇中書侍郎,如果他們能當衆承認這份詔書是金人僞造的,那抗旨不遵的鍋就有這兩人去背了。

何慄看着眼前的銀鐗,竭力強撐着,不露出驚慌的樣子來,他堅決不能說這是僞詔,一旦說了,也許在汴京軍民中會好評如潮,但他那就徹底背棄了趙桓,而他何慄的一切功名利祿都維繫在趙桓身上。他心中默唸:“你不敢殺宰相,你不敢殺宰相……”

王孝迪看着呼延庚的銀鐗,又偷眼看看一旁王時雍的屍身,心裡也在想:“這小子真的敢殺宰執啊,這已經是造反了,還好,大事有太宰頂着,若是他把何慄也殺了,我就立即推戴張叔夜攝政,過了這一關再說。先殺太宰,先殺太宰。”

呼延庚看着面前這兩個人,心中暗暗焦急,宋朝宰執威權甚重,自己雖然拼着一股蠻勁,將吏部尚書打殺了,但只要有宰相和執政認可“王時雍矯詔”,那打死的就只是一個僞造聖旨的反賊。

大家大面上說得過去就行,趙桓不一定回得來,就算回來,是他兒子監國,未必拿呼延庚有辦法。

但再把何慄和王孝迪殺掉,“僞造聖旨”這件事,就成了呼延庚自說自話,所以這兩人,也不能輕易殺。

不能再等了,面前這兩人畢竟是宰執,他們的職務就自帶權威,等自己突然上堂帶來的驚駭過去,他們直指自己造反,自己可沒有還手之力。

呼延庚看了一眼已經躲到張叔夜身邊的李回,說不得,只好先拿這個尚書右丞殺雞駭猴了。

шшш⊕ тtkan⊕ C○ 他正想高呼:“灑家打死你這個奸臣。”就聽見堂下有人高聲說道:“官家真正的意思,是請張樞密攝政呀。”

這時,就見堂下的人羣中走出來一個太學生麼樣的人,是太學生雷觀,他說:“學生剛剛聽得明白,聖旨中要治張樞密的罪,卻沒有免去張樞密的宣撫使和籤樞密院事的差遣。”

啊!呼延庚看了一眼聖旨,果然如此。

王孝迪道:“的確沒有,的確沒有。”這件事情他敢認,因爲這是趙桓自己沒把話寫清楚,白紙黑字,也賴不到他王孝迪身上。

何慄也是一般想法,而且他還進一步,對着孫覿說:“孫舍人,這聖旨這麼大的破綻,你怎麼不封還詞頭呢,你的風骨哪裡去了?”

孫覿是中書舍人,元豐改制後,中書舍人的職責有二,一爲“制詞”,即根據皇帝的旨意(這叫“詞頭”)起草詔書。但宋代的中書舍人又有一項特權:如果他覺得“詞頭”不合法度,無論這詞頭出自皇帝的意思,還是宰相的意思,他都可以拒絕草詔,這叫做“封還詞頭”,是宋朝法律明確賦予中書舍人的權力:“事有失當及除授非其人,則論奏封還詞頭”。

而要治張叔夜的罪,卻沒有剝奪他的差遣,這明顯不合制度,因此如果中書舍人盡到責任的話,這道詔書理論上是發不出來的。

孫覿心想,當時在金營裡,當着金人的面做這道詔書,當然能少寫幾句就少寫幾句,還封還什麼詞頭啊。不過他清楚還是先過了眼前這一關再說,於是連連稱“是!是!”也不知道是什麼。

“還是依照聖上出城前的密旨,戰守之事,決於宣撫司吧。”呼延庚看着張叔夜,心想:“張相公,你再不站出來,我就只能領着本部棄城而去了。”

張叔夜暗暗歎了口氣:“僞詔之事,到此爲止。幾位相公從金營回來,奔波勞苦,還是先行安歇吧。諸人隨我到樞密院去。”

張叔夜也沒明說哪些人跟他到樞密院去,意即還願意跟着他繼續作戰的,就跟去,不願去的也不強求。

張叔夜帶着衆人回到了樞密院,首先就把擁立太子監國的事情提出來。金人的條件大家剛纔都已見到,真的如數繳納,那就是亡國。

只要還有一點羞恥之心的人,也不再做講和的打算。

張叔夜、孫傅、李若水第三次提請太子監國,兼任開封府尹。得到了一百多位文臣的副署,包括御史中丞秦檜、太常寺主薄張浚等人,都列了名。

待衆人散去後,張叔夜對四面守禦又做了調整。以王稟爲都大提舉四壁守禦使,總管全城防禦,四城主要的戰將姚友仲、吳革、呼延庚等人,王稟可直接調動:“力和則更強,力分則勢弱。”張叔夜對解潛說。

他請解潛擔任勾當殿前司公事,負責守衛皇宮和裡城。“萬萬要保護好太子。”既然趙桓已經靠不住了,那太子就是重中之重。解潛本就心灰意冷不管事,現在就到裡城當一尊門神,倒也沒什麼意見。

折彥質心中略有不快,不過趙桓的詔書裡要拿捕的四十五名守臣中,也有他折彥質,何慄那邊是萬萬投靠不得的。

呼延庚踏上一步,向各位高官行禮“末將想到一件事情,還請張樞密,梅尚書應允。”

梅尚書就是戶部尚書,他當場目睹打死王時雍的一幕,心想:“你現在如此守禮了。”開口問道:“呼延將軍但說無妨。”

“請梅尚書點驗和查封府庫,以防奸臣偷偷將大宋的財產拿去賄賂金賊。”

梅執禮道:“那便請張相公調遣一千名可靠的軍漢給我。”

“這是自然,明日一早自有當值的使臣到貴府門前聽用。”張叔夜答道,接着和大家商量別的事情“現下當務之急,是肅清西城牆。把金賊趕下城去。”

政事堂下三分之二的人,都跟着張叔夜去了樞密院。剩下的人一部分自行回家去,另外有十餘人,上來給何慄王孝迪問安。

何慄、王孝迪心神稍定,招呼李回、徐秉哲、孫覿三人到王孝迪家中密議。

“今日疏忽了,讓一個武夫給攪了局。”

“你說聖旨怎麼就會出紕漏呢?”

“出什麼紕漏,這武夫存心攪局,就算有門下省的書讀,他也會找出別的理由來。”

“那聖上到底還要不要救回來?”

“當然要救,待聖上回來了,得知這武夫如此阻擾救援皇帝的大計,會輕饒了他嗎?”

“這個武夫可不簡單,此子名叫呼延庚,他還攛掇張叔夜立太子監國呢。”徐秉哲道。

“什麼!”“好大膽!”

何慄、王孝迪等人都驚叫起來,他們的一身富貴,都繫於趙桓,要是再次太子監國了,他們還有得好嗎?太上皇的一干舊臣,現在在哪呢?

“要趕緊滿足金人的條件,把聖上弄回來。”

“只是樞密院……”

“不用管樞密院,咱們弄咱們的,徐府尹,開封府三班有多少衙役?”

“三班衙役加起來,有千五之數,還有巡檢司可以調動。”

“且先召集三班衙役待命,吾等先請戶部計量府庫,看能先給金人多少。”

徐秉哲遵命,隨後道:“戶部梅尚書是一個正人,若是他問‘給足了金銀就已定能把聖上換回來嗎?’該如何作答。”

“徐府尹,你放心。”何慄這時也放鬆下來了,“老夫折衝有術,已經和金人約定,兩國講好。以大河爲界。太子郎君和國相元帥對吾說,‘自古以來,有南就有北,如今要議的,只是割地罷了。’金人絕無亡我社稷之心,不亡我社稷,他們扣着聖上有什麼用呢?吾就看透金人了,當時還做了兩句詩‘斜風伴細雨,日月作輕寒’。”

既然得到了何慄這樣肯定的答覆,徐秉哲就很放心的去與梅執禮商議了。

請收藏、紅票、月票、謝謝大家,謝謝狗砸啊書友一直以來的支持

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節 出軍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五節 平靜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節 大名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節 賽跑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十四節 招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十節 姻緣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八十二節 堡壘
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一節 出軍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十二節 南山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八十八節 夢兆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一百五十二節 演武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五節 平靜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七十節 壓力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二節 大名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節 賽跑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六十五節 借糧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二十三節 圍殲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十四節 灤州第二十四節 招安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十節 姻緣第八十節 單騎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二節 圍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十五節 平陽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一百零三節 理順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九十節 保塞第十八節 穿越者的弱點第五節 河間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八十二節 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