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

張彥橘調笑了呼延庚一句,見呼延庚不以爲意,暗想:“主公雖然有漁色之疾,但終歸是小節,今日勸誡過了,以後就再別提了。”想到這裡,他主動將話題拉回正軌:“主公,不知對祝家莊該如何處置?”

“祝家莊?”呼延庚道,“四大豪強中,柴進是前朝宗室廣佔田宅,盧俊義回易私糧,曾頭市沿着滹沱河互市,那這祝家莊又做什麼來。”

“主公,祝家莊發跡於黃河與商河交匯之處,當地水運發達,祝家用他莊園之地建起碼頭,來往船隻都要給他家繳納過船費。”

“那不就是收稅了?”

“正是如此。”

“官府也不管?”呼延庚問完這話,自己笑了起來。這祝家莊所在地,正在河北東路與京東東路的交界處,眼下金兵大軍壓境,這類三不管的地帶冒出幾個豪強有什麼奇怪的。

張彥橘還在絮絮叨叨的敘述祝家莊的情形,呼延庚心中已經做了決定:“要打祝家莊。”

河北報價出現了逃民,這問題一定要解決,從內部而言,通過授予武職和勳位,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當然重要,但在外部,也要斷絕保甲民和流民逃走的途徑,這就要打擊豪強。

豪強在大宋根深蒂固,自然需要選個目標,殺雞駭猴。

定下了攻打祝家莊,呼延庚就將此事拋之腦後了,攻打一個莊園而已,又不是名城大邑,不需要呼延庚這個安撫使事必躬親。

張彥橘以轉運司下文,通過鸞閣送到安撫司的行軍司馬張憲手上,張憲下令聚將。

衆將到來,幾個年輕的將領滿面紅光,這一段時間,河北諸地相對比較平靜,也讓各路大將都集中在河間,邱穆陵仲廉、歩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高寵和張憲都是新尚公主,難得有機會留在河間的大本營琴瑟和合。

大家隨意交談了一番,都在等待着呼延庚來,誰知張憲見人來得差不多了,自行走到主座上,一拍驚堂木:“衆將到齊,軍議開始,諸將休得呱噪。”

什麼?大家都非常的詫異。張憲是行軍司馬,呼延庚西去鄜延路,的確是張憲代呼延庚處理軍務,但替呼延庚掌印的是邱穆陵仲廉。呼延庚回來後,將印信收了回去。大家都以爲今天的軍議應該是呼延庚主持,沒想到會是張憲。

“司馬,不等將主了麼?”邱穆陵仲廉拱手問道。

“將主有令,所有軍議都由行軍司馬主持,無論他在不在河間。”

歩鹿孤樂平正想說話,邱穆陵仲廉手一伸,攔住他,又對張憲說道:“那就請司馬開始吧。”

隨着呼延庚對河北東路的掌握日漸牢固,他需要越來越多的,已經升爲銳士的老兵回到保甲,去擔任保甲長。這就導致原先的六團精兵,已經被抽調成了架子團。

幸好,保甲制度的建立,讓河北東路的男丁分作三等:銳士、公士、保丁。銳士相當於士官;公士則類似公民身份,在呼延庚麾下效力一年即可獲得;保丁則是在保甲註冊的男丁,是最廣泛的後備兵員。

因此這六個架子團,隨時可以用公士填滿。

“安撫的第一項命令,是將六個架子團擴編爲六個鎮撫司。”

“是,將六個團擴爲北洋六鎮。”

張憲尷尬的咳嗽了一聲:“吾亦向安撫如斯說法,但安撫大怒,嚴禁我們自稱北洋,故而稱爲紅巾六廂。”

“到底是廂還是鎮?”

“鎮撫司,簡稱廂。各廂完成整編後,將由穆將軍統帥,進攻祝家莊。”

“什麼樣的莊子,居然要六萬人去打?”

“安撫有令,藉機磨合新成立各廂的指揮與配合。”

“那就是以祝家莊做秋操了。”

“正是如此,穆將軍,請接令。”

“末將遵令。”邱穆陵仲廉恭恭敬敬的接過了令箭。

張憲井井有條的安排好軍務,諸將解散,三三兩兩向門口走去。熊大白,關力原二人性子都急,他們兩人走在一波。熊大白道:“恭喜關鎮府。”關力原哈哈大笑,回敬道:“你不也剛剛升做鎮撫司兵馬都鈐轄嗎?同喜同喜。”

自靖康汴梁之圍後,依照宰相李綱的提議,設鎮撫使,自收鹽茶之利,以應軍需。上供財賦權免三年,餘聽帥臣移用,更不從朝廷應副,軍興聽從便宜。”就是軍事長官獨攬軍、財大權,相對於唐時的節度使,只是沒有節鉞。

呼延庚,邱穆陵仲廉、歩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四人先後被授予平盧、范陽、天雄、成德四鎮鎮撫使,但實際的指揮權都在呼延庚手中,四個鎮府印信也在實際的指揮官手上轉來轉去。

加上呼延庚本人有魏博防禦使和橫海團練使的勳位,這一次,呼延庚就以平盧、范陽、天雄、成德、魏博、橫海爲新編六個鎮撫司的名字,而每一個鎮撫司都設兵馬都鈐轄,作爲實際的統兵大將,佩戴鎮撫使、防禦使或者團練使的印信。

在對朝廷的文書上,則上報“四鎮撫司並魏博防禦使司橫海團練使司”,維持朝廷的體例。

邱穆陵仲廉、歩鹿孤樂平,普六茹伯盛三人並肩走到大堂門口,普六茹伯盛道:“兩位哥哥,借一步說話。”

歩鹿孤樂平笑道:“小六,如何變得這般拘謹。”

三人順着街道走,邱穆陵仲廉嘆道:“好些店鋪從汴梁遷來,這十字大街越發繁華,我等追隨少兄,同赴燕雲,可曾想到今日。”

歩鹿孤樂平道:“河間算什麼,要在燕京大街上這麼走,再起一座駙馬府的宅子,纔夠氣派。”

普六茹伯盛道:“少兄對我等兄弟,那是沒說的,咱們北洋的駙馬,就有三個,不對,五個。張憲和高寵,兩個新來的小子,也被少兄推舉,尚了公主。”

邱穆陵仲廉微微一皺眉,道:“伯盛,張憲爲行軍司馬,主持軍務,我也很詫異。行軍司馬在河間,是近乎樞密的職務,但張憲乃是張天官的嫡子,張憲年紀雖小,卻有大將之風,也難怪少兄青眼有加。”

步鹿孤樂平哈哈大笑:“小六多心了,少兄與我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張憲人雖不錯,與少兄的關係,卻蓋不過我等三人去,小六毋須憂慮。”

(本章完)

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節 復耕第六十六節 茂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三十節 沁水第二節 踹營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十八節 宋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三節 廝殺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節 踹營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六節 滄州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七節 柏鄉
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一百六十六節 死戰!保家!第二十七節 王淵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四十七節 陛見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十節 復耕第六十六節 茂德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三十二節 新鄉第四十六節 旋風第十二節 南山賊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三十節 沁水第二節 踹營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五節 求情第十八節 宋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八十八節 新安撫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十五節 平陽第二十六節 奪財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三節 廝殺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二節 踹營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一百零九節 過趙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六節 滄州第十六節 林銘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九十一節 戰畢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四十四節 拒馬第一百二十節 遇伏第一節 孤城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五十九節 低調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四十二節 兩宋之戰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四十七節 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