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平陽

包括張灝在內,衆將都登上城頭觀看,發現五里之外的金兵大營人聲鼎沸,但又聽不見出營作戰的金鼓之聲。普六茹伯盛喚了昨夜在外哨探的探馬來詢問,探馬道:“韃子確實是在收營,先鋒已經出發往南去了。”

普六茹伯盛對着張灝彙報了這消息,步鹿孤樂平道:“既然韃子要走,末將願帶本部追殺一陣,也讓韃子知道咱們的厲害。”

張灝擺擺手:“這恐怕是完顏婁室的誘敵之計,諸將守好城池,沒我的將令,不得出城。”

完顏婁室的大軍真的是撤退了,他和完顏粘罕分兵後,兩草本就不多,補給基本靠搶,汾州周圍的村莊早就被宋軍的潰兵吃得一乾二淨,步鹿孤樂平帶勝捷軍到來後又刮地三尺堅壁清野,村民要麼向南逃難去,(就是呼延賡在路上碰見的那一批難民),要麼躲進了汾州城裡。完顏婁室到來,無糧可搶。魯智深又在金兵糧倉放了一把火,雖然燒掉的糧食不多,不過搞得人心惶惶。汾州城的情形,也不是一兩天能夠打下來的。

完顏婁室當機立斷,繞過汾州,先取平陽。金兵第一次南下時就曾繞過太原等三鎮,直取汴梁,因此這一次繞過汾州,諸將也沒有疑慮。按完顏婁室所想,平陽的宋軍只怕還以爲他會被阻擋在汾州城下,現在金兵突襲平陽,正可出其不意。

十月十八日,完顏婁室過回牛嶺。

楊可發離開平陽之時,曾建議扼守回牛嶺,劉銳也聽從了這個建議,派二百人守在回牛嶺上。但劉銳做慣了將門虎子,對帶兵的小節毫不在意,十月已是初冬,會牛嶺上的守軍既沒有冬衣,也沒有充足的食物,每人每天只有二升陳麥。軍士笑曰:“軍食如此而使我戰乎!”

完顏婁室軍至,山上守軍一鬨而散。

平陽城中,河東西路安撫使,平陽知府林積仁召集都統制劉銳來商議:“劉統制,這金賊果然來了,聽說回牛嶺不戰而失,這可如何是好啊。”

劉銳道:“回牛嶺上,是平陽衙門招募的鄉兵,他們不聽我調用,與我何干?”

林積仁急道:“劉統制,話可不能這麼說,你到我平陽,我將軍權全交於你,城中子女金帛任君享用,怎地今日說來與你無干?”

劉銳分辨道:“雖被命差充統制,並無人馬,汾州副統制張思政人馬又不知所在,止有今日統制官李安人馬步人四千一百人馬八十餘匹,賊馬出沒何以支梧。”

劉銳頓了頓,給林知府分析形勢:“平陽乃是李宣撫當管,李宣撫被召,種安撫至鄭州以疾乞致仕,相繼差折參謀升宣撫判官權宣撫使事。李宣撫未至,諸帥及制置司統制官申發邊機文字五六日無與決。”即正牌的宣撫使李綱被召回朝廷,威望最高的种師道又致仕,續任的宣撫判官折彥質又沒到,現在宣撫司的公文沒人處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銳建議林知府:“賊馬忽至,吾等不若護住百姓,退往陝西如何。”

林積仁道:“你是說……逃跑……”

劉銳道:“當年劉備也是護着百姓退走,世人都誇說先主的仁義,誰人說他逃跑?”

林積仁沉吟道:“若是宣撫司追究下來……”

劉銳道:“折宣判(折彥質)若不追究他家五叔,誰人肯服?”劉銳說的是救援太遠時,折可求帶領麟府軍敵前轉進的事情,折可求是折彥質的五叔,也是現任的折家家主。

“終究他們折家是一家人,折彥質辦起外人來,可說不得,你不見姚古就被朝廷辦了?”

“還有劉家大郎在前面頂着,知府何必擔心。”劉家大郎指劉光世,救援太原時劉光世帶領環慶軍殘部和鄜延軍一部敵前轉進,朝廷同樣沒有追究。

話降到這裡,河東西路安撫使、平陽知府至少還要點臉:“此事終究不妥,劉統制,你且退下,再做商議。”

劉銳心神領會,過不了一會,就有衙役來報:“劉都統制麾下在城中大掠。宣稱韃子打來,要帶城中百姓南下避難。”林積仁道:“休要管他,先收拾行李。”

劉銳率軍在平陽大掠一日,席捲金帛子女出城去了。

林積仁長嘆一聲:“無軍兵無糧食無器具何爲可守也。”帶着家人連夜出城。

城中軍民因官吏皆逃而降。十月二十五日,完顏婁室不戰而取平陽。

就在完顏婁室圍攻汾州的第二天,十月十三日,完顏粘罕親率西路金兵主力,包圍了隆德。

此時的隆德,已經變成了一座堅城,有王稟這樣的宿將親自主持守城。隆德府的城牆已經修補好,城牆上又加了女牆,城牆外修了一圈小寨。

粘罕到隆德城外三裡下寨,派人去隆德府勸降。

張確派通判李諤去見完顏粘罕。完顏粘罕假意道:“我今提兵問罪趙皇去,不攻你城。但將犒軍酒食糧斛來。我等乘夜過去。”

李諤信了這話,回報給張確,隨口勸道:“我等這三千兵,在粘罕十萬大軍面前,不過螻蟻一般,不若給他酒食,放他偷偷過去,也好保全隆德府的百姓。”

張確眯着眼說:“給金虜酒食,金虜就過隆德而不入?”

李諤吶吶道:“隆德小城,金人或無意於此也。”

張確問道:“粘罕寨中,如何佈置,糧草放在何處,契丹、渤海、草原蠻部等部士氣如何,公可有見到?”

李諤木然:“這……未曾看到。”

張確冷笑:“公莫待叛耶?”呼左右將李諤拿下,傳首四城。

王稟並沒有坐視完顏粘罕收緊包圍圈,他不斷地親自帶領或者派出小股精銳,攻擊包圍圈上的薄弱點,或者從包圍圈的縫隙出去襲擊砍伐木材的小股金兵。自十月十三日以來,持續的圍城戰就是由這些規模不大,但是極爲激烈和殘酷的小戰鬥組成的。由於王稟的勇武和謀略,還有宋軍對當地複雜地形的熟悉,宋軍取得了很多次的勝利。但是隨着包圍圈的緊密和金軍的連營修建完畢,勝利的天平逐漸向金兵那一邊傾斜了,隆德守軍也逐漸收縮回城內。先前那些頻繁發生的小戰鬥也逐漸停了下來,城下竟出現了奇怪的平靜。可是雙方都明白,這一平靜不過是假象,最後的決戰隨時都會發生。

十月二十日,金兵開始攻城。

完顏粘罕還是用的驅民填壕那一套。但隆德附近的百姓大多數都被勸走,逃難去了,有一些了無牽掛的,住進隆德城裡,要和金賊決一死戰,只有少數躲進山裡的,被金兵找到,這一批百姓被趕到壕邊,將揹着的土筐柴草扔下去,突然隆德城牆那邊一聲吶喊,城裡的宋軍居然衝出來了。

城牆和護城濠之間有許多羊馬牆,大約有一人高,擋住了金兵的視線。王稟事先預料到金兵會從這邊進攻,便在城牆上挖掘了十餘個突門,平日裡用土磚遮掩起來,到了緊要時候便打開用精銳突出,金兵都在注意城門是否開放,所以直到宋軍從突門出了不少人來,方纔發現。

從突門衝出的宋軍選鋒從羊馬牆後涌了出來,那些填護城濠的百姓們看到大隊兵卒挺着白晃晃的刀刃殺過來,紛紛丟下手中的草袋,柴捆,向後逃去。宋軍立刻沿着填平了的護城濠趕了上來,督戰隊的金兵士卒想要上前廝殺,卻被那些逃竄的百姓衝的隊形大亂,那些出來突襲的宋軍都事先穿了金兵的衣甲,之間只用右肩上裹着的一塊白布區分,金兵一方又被衝亂了陣型,和百姓和敵軍混作了一團,頓時分不開敵我,被殺了個措手不及,有的甚至自相殘殺起來。這時,隆德城北門大開,吊橋也放了下來,一彪人馬殺了出來,正是王稟親自帶隊,王稟在宋軍中選拔精銳敢戰之士,平日裡厚其饗給,倍於常軍,兵甲也尤爲犀利,對敵則用其先登,端的是十分厲害。

完顏粘罕派出一隊女真兵,將部下結成數個方陣,弓弩手夾在方陣之間,若有敢於衝亂軍陣者,無論是民夫還是金兵潰卒一律射殺。

王稟親領着親衛一出城門,便直撲敵軍的攻城器械放置的地方,他上午一看到敵軍驅趕百姓填護城濠便明白了對手的打算,他一面命令城頭逐漸減少弓弩手,給對方守城一方弓弩手不足,已經逐漸接受了護城濠被填平的假象;一面將兩百多選鋒偷偷從事先挖好的突門派遣出去,並讓親衛精銳解甲進食休息,等待戰機。待看到敵軍已經列陣兩個多時辰,士卒皆以疲憊,纔開門突襲,他命令城門和吊橋都不要關上,給敵軍還會有援軍出來的假象。自己則命令手下多帶火把、硫磺等縱火之物,想要一舉燒掉敵軍器械。他心中暗自祈禱:“若蒼天有眼,庇護隆德一城百姓,讓我此次突襲成功,盡焚敵軍器械,便可又拖延十餘日的功夫。

求收藏、紅票、評論

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一節 出軍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十節 復耕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二節 踹營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八節 激進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十八節 戰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五節 潰兵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五節 潰兵
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二十八節 羣盜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八十八節 援兵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九節 阻擊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一節 出軍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十節 復耕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二節 踹營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八節 激進第三十七節 明志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二百六十節 黃袍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六十節 劉彥宗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三十八節 孟津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四十節 打探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九十節 保塞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一百二十二節 樂陵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二十九節 借勢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七十八節 新留守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二百二十八節 惑敵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三十三節 後陣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二十八節 戰守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六十八節 京兆府第兩百一十七節 內亂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四節 體系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五節 潰兵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五節 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