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節 招安

董平的大部分部屬,還有東平湖以西的廂軍,都被吳革收編,吳革沿着夏謝鎮周邊建立了魯西南防禦使司。

吳革現在,一門心思就在擴張力量上,要知道,河北已經被呼家軍選作主戰場,范陽、平盧、天雄、成德、橫海、魏博、鄜延、麟府八路主力,沿着黃河北岸散佈,要將黃河北岸的金兵徹底解決。

爲了這一目的,即使太后,皇帝和呼延庚都深陷重圍的汴梁,都僅靠一支龍捷軍與京畿禁軍廂軍勉力支撐。

所以吳革援魯,只帶了兩個指揮,作爲核心武裝,其餘的軍隊,需要他就地統合。

朱仝派人前來稟報:“鄆城宋江吳用,派人到張集聯絡,求招安。還說有張樞密的密令。”

宋江吳用?吳革覺得這名字挺熟,回想了好一會,才記起來是靖康之圍時張叔夜的那兩個機宜文字。這兩人什麼時候去做了山大王?還是奉張叔夜的命令。

他下令宋江和吳用到夏謝鎮來見他,但宋江回信說,鄆城乃是大縣,事務繁多,不敢擅離。

吳革到了張集,問朱仝:“宋江在搞什麼名堂,既是奉樞密的密令,又爲何不來?”

朱仝也是當年梁山三十六人之一,與宋江是舊識,能夠猜到一些宋江的心思。他說道:“只怕張樞密的密令,不過是口頭一說,查實無據,宋江吳用到梁山,重當賊寇,只怕做下了些許不合法紀的事情,深恐招安之後,被朝廷追究。”

“所以他們不敢前來面見防使,唯恐被防使扣下。”

“那……我等該如何應對?”

朱仝低頭不語,他與普通的軍官不同,他本來就是樑上降將,出身有污點的人,若是爲宋江說話太過明顯,恐怕會被吳革看作反心未死。

但不爲宋江說話,他又覺得對不起二十多年前的交情。朱仝不由得有些怨恨宋江:“好好在京城做個機宜,有一口安穩飯吃不是挺好?幹嘛要重上梁山?”

他糾結了一番,擡起頭來說道:“不若我前去鄆城,與宋江面談,看他有何話說。”

吳革心中,到沒有朱仝所猜想的那麼複雜,吳革認爲鄆城的宋江是一股勢力,應該儘快的將他整編進自己的軍隊中,朱仝一提出來要自己去鄆城,吳革就道:“快去快回。”

朱炯到了鄆城,宋江大張旗鼓的將他迎入大堂,張口就問:“兄弟,招安之事可有眉目?若是招安事成,哥哥願與兄弟共享富貴。”

“招安也就是一個軍漢,談和富貴?”

“兄弟有所不知,今時不同往日,當年都是大宋的天下,我等被樞密招安,也只有投在他門下,求一碗飯吃。可眼下,金賊入侵,山河破碎,大名有北宋公,大同有西宋侯,江南有南宋攝政王,汴梁的皇帝,不過是個東宋皇帝。”

“哥哥休得胡說。”朱仝喝道

宋江卻不以爲意,他說出這番話來,就是要震懾朱仝,再接下來說出自己招安要的條件,朱仝便只有老老實實的帶話回去。

“京東這片地方,大大小小的山頭,綠林豪傑,敗退的朝廷軍馬,數也數不清啊。既然有四個宋室,咱們怎麼知道該效忠哪一方呢?”

朱仝擡起頭,盯着宋江,宋江笑眯眯的說道:“如果朝廷能拿出章程來,說保扶宋室的,朝廷必有厚待,功勞大者封節度使,功勞小的封刺史,每人都有一塊地盤,那京東豪傑,豈不贏糧而景從?”

宋江要分封,要節度使,要地盤。朱仝明白了,他正想反駁宋江,宋江不等他說話,接着說:“我若爲節度使,兄弟是哥哥的大恩人,當爲副使,封地與兄弟共有之。”

朱仝卻在想,呼延庚在所有控制的地方都推行保甲,銳士像樹根一樣深深的扎入地底,就算名義上給你這個封地,你就留得住嗎?

朱仝在愣神,宋江卻以爲他心動了,趁熱打鐵的勸說了一番,才讓擺上酒宴,與朱仝敘舊。

席間,除了吳用,公孫勝等幾個頭目,宋江還把自己看重的小兄弟叫過來給朱仝敬酒。

當先一人是楊雄,他奉呼延庚的命令投靠梁山,但朱仝並不知道他這重身份,兩人淡淡的幹了一碗。

再一人是劉唐,他是公孫勝的死忠,也懶得和朱仝攀交情,兩人喝了一碗,算是點頭之交。

再接下來的,是一條黑鐵塔般的大漢,朱仝一見,驚喜的大叫:“鐵牛?”

來者正是小名鐵牛的李逵,當年他招安後,在汴梁做一個獄卒,被牢頭管束欺壓,性子也沉悶了許多,他端起酒碗說道:“朱仝哥哥,可得給俺鐵牛謀個出身呀。獄卒真不是人做的。”說完將一碗酒一飲而盡。

再接下來是三兄弟,是鄆城邊上的阮家兄弟,據稱水性極好。三人分別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朱仝問道:“莫非你們有七兄弟?”

老大阮小二道:“我們就三兄弟。”

“那爲何名字不是從老大開始?”

“這事說來話長,二十年前,朝廷設括田所,我家田地被佔,我兄弟三人,連名字都還未取,就要下河摸魚爲生,我最是無用,只能摸到二斤的魚,三弟潛的水深,能摸七斤的魚,便按這本事取了名字。”

朱仝笑道:“這倒十分有趣。”

這時,一旁的阮小七勃然大怒,將酒碗往地上一摔:“你們這些老爺,只知道有趣,可知我等草民,若是摸不到魚,連飯也吃不上。宋大哥說,俺們都是大宋子民,自當報效趙官家,求朝廷招安,可俺們未曾得過趙官家半點好處,又報效個廝鳥。”

朱仝訕訕道:“哥哥我當年也是苦於括田所,才隨宋大哥上了梁山,眼下汴梁賢明太后監國,三位德高望重的張相公秉政,自不會有當年那些惡政了。”

這時,排在阮氏三雄身後的一人,冷冷的問道:“綠林中都傳說,歸德節度使,呼延宣帥纔是真官家,不知道朱大哥能不能爲我等解說一二。”

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五節 盧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節 練兵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四十節 打探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五節 潰兵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節 驚雷第十六節 爭嫡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十五節 夜驚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節 村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一節 秋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節 大名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九節 奪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八節 激進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十九節 陣地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九十二節 品字
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第十一節 獎懲第二十一節 偏廂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五節 盧龍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二百三十四節 得計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七十五節 張憲第十二節 宣贊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二十節 練兵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十二節 廢立第二十九節 上山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八十八節 太皇太后第十節 戰長安(二)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四十節 打探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五節 潰兵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一百七十五節 設計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九節 上元節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二百五十一節 良機第二十節 驚雷第十六節 爭嫡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五節 平靜第一百五十八節 受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節 宮鬥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四十七節 阻截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十五節 夜驚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一十三章 消除隱患第二百二十一節 英雄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八節 金慄山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四節 村落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二十三節 夏謝鎮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六十一節 秋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一十一節 童穆的作用第十四節 富平第二節 大名第三十節 龍崗第一百四十三節 回汴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九節 奪印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八節 金牌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七十六節 相殘第二十節 汾州城下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八節 激進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二十一節 梁山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八十二節 堡壘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十九節 陣地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十八節 守營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九十二節 品字